初春的寧遠城,城外皚皚積雪中一條被大軍踏出的泥土直通遠方。朝陽初升,一隊快馬飛馳而過,在泥雪混跡的土地上濺起陣陣泥石。
寧遠城樓上身披金漆山紋甲的孫傳庭傲然而立,雙眼炯炯有神的眺望著東北方的遠空。光豔的甲衣在陽光下耀耀生輝,身後隨風飄揚的旌旗唿唿作響。
今日天還未亮,魏淵的暗哨便為孫傳庭帶來了錦州大捷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初聞大捷,孫傳庭自內心深處由衷的感到高興。建虜為患多年,勢頭不減且愈演愈烈,錦州大捷總算是令他看到了光複遼東的一絲希望。同時孫傳庭對魏淵的仰慕與敬重隨著這場大勝又多了一重。
遙望著錦州城方向打的熱火朝天,魏淵攜手洪承疇殺韃虜、立軍功,而他隻能在寧遠城內作壁上觀,滿腔熱血與一身本領難以施展,歡喜之餘,孫傳庭難免心生寞寥。
“噔噔蹬!”
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夜不收”快步登上城樓。
“啟稟將軍,敵人已經從塔山城附近的山上撤軍了。”
孫傳庭微微頷首,早在他收到魏淵的捷報之後便意識到皇太極可能要有動作了。於是孫傳連夜派出多路“夜不收”前往清軍塔山大營附近偵察情況。
一隊隊“夜不收”自天明時分開始不斷返迴寧遠城,帶迴了清軍連夜頻頻調動的消息。孫傳庭在心中仔細盤算著敵人的想法,皇太極真的拔營前往錦州了嗎?塔山周圍真的已經沒有敵人了嗎?亦或是這是個圈套,一個引誘自己出戰的陷阱?
就在孫傳庭沉思之時,一名年輕的參軍氣衝衝的走了過來。
“大帥!卑職又來向您請戰來了!”
孫傳庭不用迴頭,光聽聲音他就知道一定又是朱由樺來了。在孫傳庭統領的這支由清一色皇族組成的軍隊中,朱由樺絕對可以算的上是個十足的激進派。
自從出了山海關,這位福王三公子可謂是鉚足了勁要和敵人決一死戰。在孫傳庭看來,朱由樺這顆赤誠的報國之心是好的,可就是行為處事過於莽撞了些。
可由於朱由樺畢竟是福王之子、萬曆皇帝之孫,與當今天子崇禎皇帝朱由檢那可是實打實的堂兄弟,朝廷正經冊封的宜陽王,不同於那些尋常的遠支藩王。礙於特殊的身份,孫傳庭在朱由樺的安置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出於個人安全方麵的考慮,最終朱由樺被安排擔任行軍參將,主要負責軍紀監督方麵的工作。
這朱由樺原本以為到了寧遠城,馬上就可以跟敵人真刀真槍的打上一仗了,可沒想到孫傳庭幾次三番出城北上,每次隻要一聽說敵人來了便立刻撤軍,搞得這位一心要殺敵報國的福王三公子鬱悶不已。
於是乎,不斷來孫傳庭這裏請戰就成了朱由樺的日常工作。看著一臉嚴肅的朱由樺,孫傳庭沉著臉迴應道:
“行軍布陣乃是軍中大事,不是你這參軍該管之事,大軍即將開拔,你還不去速速檢查各營軍務準備如何了?”
孫傳庭雖然是在斥責,可語氣中卻滿是關心。對於眼前這位帝王貴胄出身的年輕人,孫傳庭是很欣賞的。朱由樺盡管身份特殊,可在軍營之中卻一點也不搞特殊化。不僅如此,每一次的操練與實戰演習,他都是最賣力的那個人。
在朱由樺的身上,孫傳庭看到了一股精神。那是一種急於證明自己,體現自身價值的強烈渴望渴望。在皇家勇衛營的很多人身上,都有這種精神。
雖然再度遇到了孫傳庭的斥責,但這次朱由樺並如像往常一般退下,他堅持己見的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如今戰機難得,大帥要是再不出戰的話那可就是貽誤戰機了。”
朱由樺口中的“戰機難得”立刻引起了孫傳庭的注意。
“戰機,什麽戰機?”
“虜酋皇太極率軍北上錦州啊!這要是都不算戰機那什麽還能算是戰機呢?”
“什麽?!”
朱由樺的話可是令孫傳庭大吃了一驚,皇太極撤軍的消息明明是“夜不收”剛剛刺探來的,怎麽轉眼間朱由樺竟然就已經知道了,而且還如此肯定皇太極就是去解錦州之圍。突然間孫傳庭意識到事情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他加重語氣問道:
“你是怎麽知道皇太極率軍北上錦州的?是何人告訴你的?”
從孫傳庭的臉色中,朱由樺讀出了一絲不安。於是他收起了輕鬆的神態,很鄭重的從懷裏掏出了一張告示來。
“沒告訴卑職,是這張告示上寫的。”
“告示?”
孫傳庭急忙接過告示瞧看,隻見告示上寥寥數筆寫著“虜酋皇太極北上錦州,如今塔山空虛,正是我大明男兒殺盡敵人,立下戰功的大好時機!望寧遠諸軍奮勇殺敵,替我們奪迴故土!”告示的落款處寫有“遼東百姓”四個大字。
孫傳庭將這份告示反複看了數遍,問道:
“這告示是哪裏來的?”
“卑職今早巡邏時在城牆附近撿到的。”
“隻有這一張嗎?”
“肯定不止一張,今早我在巡邏時,不止在一個營地內聽到有弟兄正在談論告示上的內容。”
聽完朱由樺之言,孫傳庭立刻對手下吩咐道:
“立刻將城中所有這種告示統統收繳上來,並告訴將士們這是謠言,禁止在軍中議論此事!”
“遵命!”
傳令的士兵轉身退下,朱由樺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問道:
“大帥,您這是為何?難不成這告示有詐不成?”
孫傳庭點點頭道:
“不錯,你想想,這個節骨眼城中出現此等告示,其目的無非是擾亂軍心,進而打亂我軍的戰略計劃罷了。”
“那、那既然如此我軍應當駐守原地才是。大帥為何又要傳令全軍,準備開拔呢?”
孫傳庭看了看手中的告示,笑了笑說道:
“嗬嗬,皇太極此人好讀三國,善於使詐。他之所以在寧遠城中放出‘告示’這個煙霧彈,就是為了讓我以為清軍撤軍一事有詐,進而不敢對其進行追擊。”
朱由樺雙眼放光的興奮說:
“那如此說來,我們這次是真的要跟敵人好好打上一仗了嗎?”
孫傳庭看著一門心思想要上戰場的朱由樺,笑道:
“這下遂了你小子的願了,還不趕快去準備拔營。”
朱由樺幹淨利索的答道:
“是!謹遵大帥之命,這就去!”
注視著朱由樺快步離開的背影,孫傳庭讚許的點了點頭。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個自小錦衣玉食的藩王世子竟能蛻變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不,不僅僅是朱由樺。整個皇家勇衛營的將士都在慢慢成長為大明可以倚靠的衛士。魏淵能想到招募各地藩王子弟從軍這個辦法,還真是高明啊!
想著魏淵,皇太極這個名字再度出現在了孫傳庭的腦海中。突然間他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把對手想的過於簡單了。那可是縱橫遼東十餘栽的皇太極啊,發放告示,一個如此拙劣的障眼法。不對!說不定老謀深算的皇太極是料定了我不吃煙霧彈,故而借此法激我出兵。
想到這孫傳庭下令道:
“傳令晉王營先行出兵趕赴塔山,大軍相隔一個時辰之後出發。”
晉王營是清一色的騎兵,孫傳庭需要憑借騎兵強大的機動性更為準確的把握皇太極這個對手的戰略意圖。
一聲令下,整座寧遠城開始了行動。類似這種情況的集合開拔,自打這支由皇族組成的軍隊進駐寧遠以來已經至少不下十餘次了。各營的將士也均習以為常。
此刻晉王營內到處是兵器與甲衣碰撞的聲響,將士們有說有笑,熟練而又有序的進行著開拔前的最後準備。晉王營鎮撫使朱審炎披掛整齊,行走在軍營內,檢查著本營將士是否已經都準備妥當。走到一座軍帳外,朱審炎聽到賬內有人正在高聲議論著什麽。
“錦州那邊大戰在即,這次緊急開拔沒準是要真打了!”
“什麽真打啊!我是看出來了,咱們大帥已經被皇太極嚇破了膽。估計今天啊,還是沒戲。”
“哎,也是!要早知道大帥打仗是這樣,當初死活都應該跟著魏侯爺那一路才是。你看人家一路血戰,打的那叫個過癮。”
聽了一會之後沉,朱審炎沉著臉進入了軍帳之內。正在談話的是晉王營百戶朱心塘與朱心城,他們見到朱審炎來了,急忙起身行禮。
“屬下見過大人!”
“剛剛你們說的我都聽到了,大帥已經有令嚴禁議論告示之事。念在你們是初犯,我就不追究不了,不過以後我不希望再聽到任何類似的話了!還有,孫大帥待你我如何你們心裏又不是不清楚,在背地裏這樣說他,不覺得心中有愧嗎?”
朱心塘與朱心城並肩垂立,將頭深深的低了下來。都是晉王一係的子弟,朱審炎也不再多批評了。他拍了拍這二人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
“男兒上戰場不應隻想著殺敵,正是大帥調度有方,我軍才能牢牢牽製住皇太極十幾萬人馬,為北麵的戰友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有時候隱忍並非因此膽怯,而是智慧。”
“是大人,我們錯了...”
“好了,知錯能改才是真英雄。大帥已經下令由咱們晉王營擔任先鋒,我希望你們能好好準備,認真對待。”
說著朱審炎將視線看向了朱心城。
“特別是你老十六,你身上的盔甲可是當年晉王他老人家穿過的。我希望你能穿著他破虜殺敵,再展當年的雄風。”
“大人放心,戰場之上我一定不會讓這件甲衣蒙羞的。”
“好!準備妥當之後,我們即刻出發。”
“遵命!”
號角聲響起,寧遠城的大門緩緩打開,戰馬發出興奮的嘶鳴聲,晉王營出動了。
寧遠城樓上身披金漆山紋甲的孫傳庭傲然而立,雙眼炯炯有神的眺望著東北方的遠空。光豔的甲衣在陽光下耀耀生輝,身後隨風飄揚的旌旗唿唿作響。
今日天還未亮,魏淵的暗哨便為孫傳庭帶來了錦州大捷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初聞大捷,孫傳庭自內心深處由衷的感到高興。建虜為患多年,勢頭不減且愈演愈烈,錦州大捷總算是令他看到了光複遼東的一絲希望。同時孫傳庭對魏淵的仰慕與敬重隨著這場大勝又多了一重。
遙望著錦州城方向打的熱火朝天,魏淵攜手洪承疇殺韃虜、立軍功,而他隻能在寧遠城內作壁上觀,滿腔熱血與一身本領難以施展,歡喜之餘,孫傳庭難免心生寞寥。
“噔噔蹬!”
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夜不收”快步登上城樓。
“啟稟將軍,敵人已經從塔山城附近的山上撤軍了。”
孫傳庭微微頷首,早在他收到魏淵的捷報之後便意識到皇太極可能要有動作了。於是孫傳連夜派出多路“夜不收”前往清軍塔山大營附近偵察情況。
一隊隊“夜不收”自天明時分開始不斷返迴寧遠城,帶迴了清軍連夜頻頻調動的消息。孫傳庭在心中仔細盤算著敵人的想法,皇太極真的拔營前往錦州了嗎?塔山周圍真的已經沒有敵人了嗎?亦或是這是個圈套,一個引誘自己出戰的陷阱?
就在孫傳庭沉思之時,一名年輕的參軍氣衝衝的走了過來。
“大帥!卑職又來向您請戰來了!”
孫傳庭不用迴頭,光聽聲音他就知道一定又是朱由樺來了。在孫傳庭統領的這支由清一色皇族組成的軍隊中,朱由樺絕對可以算的上是個十足的激進派。
自從出了山海關,這位福王三公子可謂是鉚足了勁要和敵人決一死戰。在孫傳庭看來,朱由樺這顆赤誠的報國之心是好的,可就是行為處事過於莽撞了些。
可由於朱由樺畢竟是福王之子、萬曆皇帝之孫,與當今天子崇禎皇帝朱由檢那可是實打實的堂兄弟,朝廷正經冊封的宜陽王,不同於那些尋常的遠支藩王。礙於特殊的身份,孫傳庭在朱由樺的安置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出於個人安全方麵的考慮,最終朱由樺被安排擔任行軍參將,主要負責軍紀監督方麵的工作。
這朱由樺原本以為到了寧遠城,馬上就可以跟敵人真刀真槍的打上一仗了,可沒想到孫傳庭幾次三番出城北上,每次隻要一聽說敵人來了便立刻撤軍,搞得這位一心要殺敵報國的福王三公子鬱悶不已。
於是乎,不斷來孫傳庭這裏請戰就成了朱由樺的日常工作。看著一臉嚴肅的朱由樺,孫傳庭沉著臉迴應道:
“行軍布陣乃是軍中大事,不是你這參軍該管之事,大軍即將開拔,你還不去速速檢查各營軍務準備如何了?”
孫傳庭雖然是在斥責,可語氣中卻滿是關心。對於眼前這位帝王貴胄出身的年輕人,孫傳庭是很欣賞的。朱由樺盡管身份特殊,可在軍營之中卻一點也不搞特殊化。不僅如此,每一次的操練與實戰演習,他都是最賣力的那個人。
在朱由樺的身上,孫傳庭看到了一股精神。那是一種急於證明自己,體現自身價值的強烈渴望渴望。在皇家勇衛營的很多人身上,都有這種精神。
雖然再度遇到了孫傳庭的斥責,但這次朱由樺並如像往常一般退下,他堅持己見的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如今戰機難得,大帥要是再不出戰的話那可就是貽誤戰機了。”
朱由樺口中的“戰機難得”立刻引起了孫傳庭的注意。
“戰機,什麽戰機?”
“虜酋皇太極率軍北上錦州啊!這要是都不算戰機那什麽還能算是戰機呢?”
“什麽?!”
朱由樺的話可是令孫傳庭大吃了一驚,皇太極撤軍的消息明明是“夜不收”剛剛刺探來的,怎麽轉眼間朱由樺竟然就已經知道了,而且還如此肯定皇太極就是去解錦州之圍。突然間孫傳庭意識到事情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他加重語氣問道:
“你是怎麽知道皇太極率軍北上錦州的?是何人告訴你的?”
從孫傳庭的臉色中,朱由樺讀出了一絲不安。於是他收起了輕鬆的神態,很鄭重的從懷裏掏出了一張告示來。
“沒告訴卑職,是這張告示上寫的。”
“告示?”
孫傳庭急忙接過告示瞧看,隻見告示上寥寥數筆寫著“虜酋皇太極北上錦州,如今塔山空虛,正是我大明男兒殺盡敵人,立下戰功的大好時機!望寧遠諸軍奮勇殺敵,替我們奪迴故土!”告示的落款處寫有“遼東百姓”四個大字。
孫傳庭將這份告示反複看了數遍,問道:
“這告示是哪裏來的?”
“卑職今早巡邏時在城牆附近撿到的。”
“隻有這一張嗎?”
“肯定不止一張,今早我在巡邏時,不止在一個營地內聽到有弟兄正在談論告示上的內容。”
聽完朱由樺之言,孫傳庭立刻對手下吩咐道:
“立刻將城中所有這種告示統統收繳上來,並告訴將士們這是謠言,禁止在軍中議論此事!”
“遵命!”
傳令的士兵轉身退下,朱由樺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問道:
“大帥,您這是為何?難不成這告示有詐不成?”
孫傳庭點點頭道:
“不錯,你想想,這個節骨眼城中出現此等告示,其目的無非是擾亂軍心,進而打亂我軍的戰略計劃罷了。”
“那、那既然如此我軍應當駐守原地才是。大帥為何又要傳令全軍,準備開拔呢?”
孫傳庭看了看手中的告示,笑了笑說道:
“嗬嗬,皇太極此人好讀三國,善於使詐。他之所以在寧遠城中放出‘告示’這個煙霧彈,就是為了讓我以為清軍撤軍一事有詐,進而不敢對其進行追擊。”
朱由樺雙眼放光的興奮說:
“那如此說來,我們這次是真的要跟敵人好好打上一仗了嗎?”
孫傳庭看著一門心思想要上戰場的朱由樺,笑道:
“這下遂了你小子的願了,還不趕快去準備拔營。”
朱由樺幹淨利索的答道:
“是!謹遵大帥之命,這就去!”
注視著朱由樺快步離開的背影,孫傳庭讚許的點了點頭。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個自小錦衣玉食的藩王世子竟能蛻變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不,不僅僅是朱由樺。整個皇家勇衛營的將士都在慢慢成長為大明可以倚靠的衛士。魏淵能想到招募各地藩王子弟從軍這個辦法,還真是高明啊!
想著魏淵,皇太極這個名字再度出現在了孫傳庭的腦海中。突然間他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把對手想的過於簡單了。那可是縱橫遼東十餘栽的皇太極啊,發放告示,一個如此拙劣的障眼法。不對!說不定老謀深算的皇太極是料定了我不吃煙霧彈,故而借此法激我出兵。
想到這孫傳庭下令道:
“傳令晉王營先行出兵趕赴塔山,大軍相隔一個時辰之後出發。”
晉王營是清一色的騎兵,孫傳庭需要憑借騎兵強大的機動性更為準確的把握皇太極這個對手的戰略意圖。
一聲令下,整座寧遠城開始了行動。類似這種情況的集合開拔,自打這支由皇族組成的軍隊進駐寧遠以來已經至少不下十餘次了。各營的將士也均習以為常。
此刻晉王營內到處是兵器與甲衣碰撞的聲響,將士們有說有笑,熟練而又有序的進行著開拔前的最後準備。晉王營鎮撫使朱審炎披掛整齊,行走在軍營內,檢查著本營將士是否已經都準備妥當。走到一座軍帳外,朱審炎聽到賬內有人正在高聲議論著什麽。
“錦州那邊大戰在即,這次緊急開拔沒準是要真打了!”
“什麽真打啊!我是看出來了,咱們大帥已經被皇太極嚇破了膽。估計今天啊,還是沒戲。”
“哎,也是!要早知道大帥打仗是這樣,當初死活都應該跟著魏侯爺那一路才是。你看人家一路血戰,打的那叫個過癮。”
聽了一會之後沉,朱審炎沉著臉進入了軍帳之內。正在談話的是晉王營百戶朱心塘與朱心城,他們見到朱審炎來了,急忙起身行禮。
“屬下見過大人!”
“剛剛你們說的我都聽到了,大帥已經有令嚴禁議論告示之事。念在你們是初犯,我就不追究不了,不過以後我不希望再聽到任何類似的話了!還有,孫大帥待你我如何你們心裏又不是不清楚,在背地裏這樣說他,不覺得心中有愧嗎?”
朱心塘與朱心城並肩垂立,將頭深深的低了下來。都是晉王一係的子弟,朱審炎也不再多批評了。他拍了拍這二人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
“男兒上戰場不應隻想著殺敵,正是大帥調度有方,我軍才能牢牢牽製住皇太極十幾萬人馬,為北麵的戰友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有時候隱忍並非因此膽怯,而是智慧。”
“是大人,我們錯了...”
“好了,知錯能改才是真英雄。大帥已經下令由咱們晉王營擔任先鋒,我希望你們能好好準備,認真對待。”
說著朱審炎將視線看向了朱心城。
“特別是你老十六,你身上的盔甲可是當年晉王他老人家穿過的。我希望你能穿著他破虜殺敵,再展當年的雄風。”
“大人放心,戰場之上我一定不會讓這件甲衣蒙羞的。”
“好!準備妥當之後,我們即刻出發。”
“遵命!”
號角聲響起,寧遠城的大門緩緩打開,戰馬發出興奮的嘶鳴聲,晉王營出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