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掃視了一下賬內諸將,神色自若的下令說:
“援剿總兵祖大樂,本督給你3000人馬從杏山城南佯攻,以牽製敵軍兵力。”
祖大樂愣了愣。
“督師,隻是佯攻啊?能不能真打?”
洪承疇將臉一板。
“這軍令你倒是接與不接?”
有仗打總比沒仗打強,祖大樂連忙點頭答道:
“接、接!末將遵命!”
“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王廷臣。”
兩位總兵一同出列,迴答說:
“末將在!”
“本督命你二人率本部人馬主攻杏山西城門。”
“末將領命!”
兩人接下令牌剛要退下,洪承疇叫住白廣恩、王廷臣二人囑咐道:
“建奴陰險,二位將軍戰場之上需多多留神,不可戀戰。”
白廣恩、王廷臣二人稍作遲疑,相互之間交換了一下眼神之後,迴答說:
“末將謹記督師教誨。”
“大同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
“末將在!”
“你二人隨本督坐鎮中軍,全軍戒備,隨時準備攻城。”
“末將領命!”
“好了,各位將軍速速前去布置吧。”
離開洪承疇大帳的眾將領神色各異,看起來都各懷心思。曹變蛟一臉陰沉的迴到自己的軍帳內,手下親信迎上前去說道:
“將軍,攻城在即。這一仗如何打,還請將軍示下。”
曹變蛟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皺著眉頭沒好氣的說:
“攻城,攻什麽城!有心打的不是負責佯攻就是負責留守,主力攻城的帶去的都是自己本部人馬就不說了,督師竟然還囑咐不可戀戰!這樣的布置根本就不是奔著攻城去的,這仗沒法打!”
手下親信聞言趕忙小聲勸說道:
“將軍息怒,軍營之中這些話還是少說的好。”
曹變蛟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失言,可他心中的怨氣實在難消。
“哎!如此布置,真不知道督師是怎麽想的。”
洪承疇當然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利用魏淵來吸引清軍絕大部分注意力,而他自己則在本方損失最小的情況下奪迴杏山城。
在洪承疇看來,魏淵手下的萬把來人本來就不在他這個督師的控製範圍之內。既然如此,多損失一部分魏淵的軍隊,換取本部人馬的保全,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而且守住墩台山要塞與奪迴杏山城二者相交,後者的功績很明顯要大得多。因此洪承疇選擇放棄增援墩台山上的魏淵,而將注意力集中要了守備空虛的杏山城上。
更為重要的是,自從魏淵到了這遼東戰場,先是擊潰滿清名將阿濟格與蒙古親王莽古思子的聯軍,隨後又在一夜之間不可思議的修築起墩台山要塞。風頭之盛,已經完全把他這個督師給蓋過去了。相較之下,不論是朝廷還是士卒自然都會覺得是洪承疇的能力太差了。
因此在安排攻城之時,洪承疇留了個私心。他要有意放緩攻取杏山城的腳步,這樣既能牽製敵軍注意力,使之無法徹底放心的圍攻墩台山要塞。同時又可以使墩台山上的魏淵與前來攻擊要塞的滿清軍隊相互廝殺、相互消耗。待到時機更加成熟一些,他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的奪迴杏山城,依靠手中軍隊與皇太極再做較量了。
洪承疇背著手輕鬆的立於轅門之處,先是看了看軍營之內繁忙的士卒,接著將視線移向了東北方向的墩台山,心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比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魏淵啊魏淵,你可不要怪老夫不去救你,要怪就怪你自己吧。誰讓你非得來當這個出頭鳥呢?”
擂鼓陣陣,炮聲連連,勁風陣陣...
赤紅的戰旗迎風招展,紅色旗旌上一條張牙舞爪的黃龍尤為引人注目,血紅的旗幟下,正紅旗的精銳騎兵甲衣鮮明,兵壯馬肥。年近六旬的和碩禮親王代善周身上下披掛整齊,依稀間可見當年有著“古英巴圖魯”稱號勇士的雄姿。
代善的身後是他引以為自豪的滿洲“正紅旗”精銳,這支鐵騎精銳追隨他左右,攻滅烏拉部、鏖戰撫順城、決戰薩爾滸。代善自信依靠手中的將士,眼前的小小墩台山被他輕易的踩翻在腳下。
不論這一夜之間築起一座城池的是何高人,漢人,畢竟是漢人,戰場廝殺,滿洲男兒還從未怕過誰。
代善手搭涼棚,眯縫著眼睛,死死的盯著眼前的墩台山明軍要塞,仿佛一隻雄鷹正在注視著自己的獵物。
代善抬眼看了看頭頂的驕陽,問道:
“孔有德的軍隊布置如何了?”
“稟王爺,孔有德的漢八旗已經在墩台山西側列陣。”
“告訴他未時三刻開始衝鋒。”
“喳!”
未時三刻大約是下午2點半左右,代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讓孔有德發起攻擊,主要考慮的是光線問題。孔有德列陣的位置處於墩台山的西側,午後作戰,當孔有德進攻之時,刺眼的驕陽正位於他們的背後,這在一定程度會使明軍的視野受到阻礙,進而影響以火器為主要遠程攻擊手段的明軍的發揮。
孔有德列陣於杏山城外,由於代善軍令上措辭甚是嚴厲,孔有德不敢掉以輕心,此戰他可謂是傾巢而出,除留下耿仲明帶著4000多人守城外,自己親率精銳來配合代善夾擊墩台山要塞。
此戰孔有德更是帶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紅衣大炮”,冒著被墩台山上明軍火炮打擊的風險,強行推進至明軍南炮台射程以內,對墩台山要塞展開炮火打擊。
然而由於是仰射,再加上射程不占優勢,炮擊的效果並不理想。不僅如此,在魏淵新式加農炮的打擊下,孔有德的火炮連連受損,令他心疼不已。
漢八旗斥候急匆匆趕到孔有德麵前,下馬跪拜:
“啟稟王爺!紅衣大炮15門被毀,我軍火炮營損失慘重!”
這一切孔有德用“千裏眼”看的清楚,他自然知道火炮營損失慘重,眼見“紅衣大炮”被明軍一座座炸毀,孔有德心疼不已。
孔有德看了看日頭,已近未時三刻,他咬著牙說:
“他娘的!通知大炮撤下來,全軍準備發起衝鋒。”
墩台山兩側,滿清傳令的軍馬來來往往,魏淵站在要塞的製高點上密切注視著敵軍的動向。在魏淵的身後,則齊刷刷站立著手下一幹心腹將領。
“大人,孔有德的紅衣大炮撤下去了!”
“看樣子他們是要發起進攻了,傳令全軍,準備應敵!”
“遵命!”
魏淵手下諸將得令之後便按照戰前的計劃開始了部署。武安國統領的步兵一營、張大強統領的步兵二營,兩營共計3000人負責抵禦來自孔有德部的攻擊。而秦牧陽統領的步兵三營、莫笑塵統領的步兵四營則於要塞東北側結陣布防,隨時準備給前來進犯的正紅旗以迎頭痛擊。
隨著孔有德麾下漢八旗騎兵開始發起的衝鋒,墩台山攻防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火槍手準備!”
武安國大聲的唿喊著。
“穩住!等我的號令!”
孔有德派出的2000騎兵部隊先是呈錐型直撲明軍陣地而來,在付出微小代價突破明軍火炮打擊範圍之後,明軍的主陣地已經呈現在了這支騎兵部隊的眼前。
如此一味的蠻幹,無異於自尋死路,即使傾巢而出也難以撼動明軍陣地分毫。武安國緊張的注視著快速接近的漢八旗軍隊,他們一定有什麽陰謀!
果然!
原本呈錐型快速推進的騎兵突然分成了三股,左右兩翼快速的拉大與中軍的距離,並同時彎弓搭箭,準備向明軍陣地傾瀉箭雨。
武安國二目圓睜,死死的盯著之前埋在要塞外圍,用來標識火槍射程的木樁,漢八旗衝在最前列的騎兵越過了木樁。
“開火!”
硝煙泛起,隨著一陣陣有節奏的火槍擊發聲,無畏衝鋒的漢八旗將士紛紛中彈墜馬,落馬的騎手與受驚的戰馬被無情地卷入滾滾向前的馬蹄下。然而在這一輪火槍打擊下存活下來的騎手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們仍然高聲唿喊著繼續衝鋒,距離要塞的第一道防線——戰壕,已然是越來越近了!
在這些騎兵的身後,大批的步兵躲避在衝車之下也隨之開始了衝鋒。漢八旗使用的這種衝車,在木質骨架之上麵覆蓋著厚厚的野牛皮,為了防止遇火燃燒,野牛皮被澆了許多水。野牛皮之下則是隱蔽的漢八旗步兵,快速移動中的衝車在地上留下一道道水痕。
“二段手射擊!一段手填單!全軍穩住!”
武安國高聲唿喊著。
“二段手射擊完畢後上刺刀預備!”
麵對明軍不間斷的火槍打擊,漢八旗騎兵以騎射還以顏色。箭若飛蝗,盡管擁有防禦工事的保護,明軍陣營中仍然不斷有中箭倒下,左、右、中三隊漢八旗騎兵在付出了慘重傷亡的衝鋒之後,以銳不可擋之勢猛衝進了墩台山明軍的最外圍防禦工事之內,漢八旗如此搏命,大大出乎了武安國的意料。外圍戰壕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便被漢八旗騎兵快速突破。
矮牆內外,慘烈的白刃戰開始了...
“援剿總兵祖大樂,本督給你3000人馬從杏山城南佯攻,以牽製敵軍兵力。”
祖大樂愣了愣。
“督師,隻是佯攻啊?能不能真打?”
洪承疇將臉一板。
“這軍令你倒是接與不接?”
有仗打總比沒仗打強,祖大樂連忙點頭答道:
“接、接!末將遵命!”
“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王廷臣。”
兩位總兵一同出列,迴答說:
“末將在!”
“本督命你二人率本部人馬主攻杏山西城門。”
“末將領命!”
兩人接下令牌剛要退下,洪承疇叫住白廣恩、王廷臣二人囑咐道:
“建奴陰險,二位將軍戰場之上需多多留神,不可戀戰。”
白廣恩、王廷臣二人稍作遲疑,相互之間交換了一下眼神之後,迴答說:
“末將謹記督師教誨。”
“大同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
“末將在!”
“你二人隨本督坐鎮中軍,全軍戒備,隨時準備攻城。”
“末將領命!”
“好了,各位將軍速速前去布置吧。”
離開洪承疇大帳的眾將領神色各異,看起來都各懷心思。曹變蛟一臉陰沉的迴到自己的軍帳內,手下親信迎上前去說道:
“將軍,攻城在即。這一仗如何打,還請將軍示下。”
曹變蛟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皺著眉頭沒好氣的說:
“攻城,攻什麽城!有心打的不是負責佯攻就是負責留守,主力攻城的帶去的都是自己本部人馬就不說了,督師竟然還囑咐不可戀戰!這樣的布置根本就不是奔著攻城去的,這仗沒法打!”
手下親信聞言趕忙小聲勸說道:
“將軍息怒,軍營之中這些話還是少說的好。”
曹變蛟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失言,可他心中的怨氣實在難消。
“哎!如此布置,真不知道督師是怎麽想的。”
洪承疇當然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利用魏淵來吸引清軍絕大部分注意力,而他自己則在本方損失最小的情況下奪迴杏山城。
在洪承疇看來,魏淵手下的萬把來人本來就不在他這個督師的控製範圍之內。既然如此,多損失一部分魏淵的軍隊,換取本部人馬的保全,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而且守住墩台山要塞與奪迴杏山城二者相交,後者的功績很明顯要大得多。因此洪承疇選擇放棄增援墩台山上的魏淵,而將注意力集中要了守備空虛的杏山城上。
更為重要的是,自從魏淵到了這遼東戰場,先是擊潰滿清名將阿濟格與蒙古親王莽古思子的聯軍,隨後又在一夜之間不可思議的修築起墩台山要塞。風頭之盛,已經完全把他這個督師給蓋過去了。相較之下,不論是朝廷還是士卒自然都會覺得是洪承疇的能力太差了。
因此在安排攻城之時,洪承疇留了個私心。他要有意放緩攻取杏山城的腳步,這樣既能牽製敵軍注意力,使之無法徹底放心的圍攻墩台山要塞。同時又可以使墩台山上的魏淵與前來攻擊要塞的滿清軍隊相互廝殺、相互消耗。待到時機更加成熟一些,他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的奪迴杏山城,依靠手中軍隊與皇太極再做較量了。
洪承疇背著手輕鬆的立於轅門之處,先是看了看軍營之內繁忙的士卒,接著將視線移向了東北方向的墩台山,心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比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魏淵啊魏淵,你可不要怪老夫不去救你,要怪就怪你自己吧。誰讓你非得來當這個出頭鳥呢?”
擂鼓陣陣,炮聲連連,勁風陣陣...
赤紅的戰旗迎風招展,紅色旗旌上一條張牙舞爪的黃龍尤為引人注目,血紅的旗幟下,正紅旗的精銳騎兵甲衣鮮明,兵壯馬肥。年近六旬的和碩禮親王代善周身上下披掛整齊,依稀間可見當年有著“古英巴圖魯”稱號勇士的雄姿。
代善的身後是他引以為自豪的滿洲“正紅旗”精銳,這支鐵騎精銳追隨他左右,攻滅烏拉部、鏖戰撫順城、決戰薩爾滸。代善自信依靠手中的將士,眼前的小小墩台山被他輕易的踩翻在腳下。
不論這一夜之間築起一座城池的是何高人,漢人,畢竟是漢人,戰場廝殺,滿洲男兒還從未怕過誰。
代善手搭涼棚,眯縫著眼睛,死死的盯著眼前的墩台山明軍要塞,仿佛一隻雄鷹正在注視著自己的獵物。
代善抬眼看了看頭頂的驕陽,問道:
“孔有德的軍隊布置如何了?”
“稟王爺,孔有德的漢八旗已經在墩台山西側列陣。”
“告訴他未時三刻開始衝鋒。”
“喳!”
未時三刻大約是下午2點半左右,代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讓孔有德發起攻擊,主要考慮的是光線問題。孔有德列陣的位置處於墩台山的西側,午後作戰,當孔有德進攻之時,刺眼的驕陽正位於他們的背後,這在一定程度會使明軍的視野受到阻礙,進而影響以火器為主要遠程攻擊手段的明軍的發揮。
孔有德列陣於杏山城外,由於代善軍令上措辭甚是嚴厲,孔有德不敢掉以輕心,此戰他可謂是傾巢而出,除留下耿仲明帶著4000多人守城外,自己親率精銳來配合代善夾擊墩台山要塞。
此戰孔有德更是帶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紅衣大炮”,冒著被墩台山上明軍火炮打擊的風險,強行推進至明軍南炮台射程以內,對墩台山要塞展開炮火打擊。
然而由於是仰射,再加上射程不占優勢,炮擊的效果並不理想。不僅如此,在魏淵新式加農炮的打擊下,孔有德的火炮連連受損,令他心疼不已。
漢八旗斥候急匆匆趕到孔有德麵前,下馬跪拜:
“啟稟王爺!紅衣大炮15門被毀,我軍火炮營損失慘重!”
這一切孔有德用“千裏眼”看的清楚,他自然知道火炮營損失慘重,眼見“紅衣大炮”被明軍一座座炸毀,孔有德心疼不已。
孔有德看了看日頭,已近未時三刻,他咬著牙說:
“他娘的!通知大炮撤下來,全軍準備發起衝鋒。”
墩台山兩側,滿清傳令的軍馬來來往往,魏淵站在要塞的製高點上密切注視著敵軍的動向。在魏淵的身後,則齊刷刷站立著手下一幹心腹將領。
“大人,孔有德的紅衣大炮撤下去了!”
“看樣子他們是要發起進攻了,傳令全軍,準備應敵!”
“遵命!”
魏淵手下諸將得令之後便按照戰前的計劃開始了部署。武安國統領的步兵一營、張大強統領的步兵二營,兩營共計3000人負責抵禦來自孔有德部的攻擊。而秦牧陽統領的步兵三營、莫笑塵統領的步兵四營則於要塞東北側結陣布防,隨時準備給前來進犯的正紅旗以迎頭痛擊。
隨著孔有德麾下漢八旗騎兵開始發起的衝鋒,墩台山攻防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火槍手準備!”
武安國大聲的唿喊著。
“穩住!等我的號令!”
孔有德派出的2000騎兵部隊先是呈錐型直撲明軍陣地而來,在付出微小代價突破明軍火炮打擊範圍之後,明軍的主陣地已經呈現在了這支騎兵部隊的眼前。
如此一味的蠻幹,無異於自尋死路,即使傾巢而出也難以撼動明軍陣地分毫。武安國緊張的注視著快速接近的漢八旗軍隊,他們一定有什麽陰謀!
果然!
原本呈錐型快速推進的騎兵突然分成了三股,左右兩翼快速的拉大與中軍的距離,並同時彎弓搭箭,準備向明軍陣地傾瀉箭雨。
武安國二目圓睜,死死的盯著之前埋在要塞外圍,用來標識火槍射程的木樁,漢八旗衝在最前列的騎兵越過了木樁。
“開火!”
硝煙泛起,隨著一陣陣有節奏的火槍擊發聲,無畏衝鋒的漢八旗將士紛紛中彈墜馬,落馬的騎手與受驚的戰馬被無情地卷入滾滾向前的馬蹄下。然而在這一輪火槍打擊下存活下來的騎手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們仍然高聲唿喊著繼續衝鋒,距離要塞的第一道防線——戰壕,已然是越來越近了!
在這些騎兵的身後,大批的步兵躲避在衝車之下也隨之開始了衝鋒。漢八旗使用的這種衝車,在木質骨架之上麵覆蓋著厚厚的野牛皮,為了防止遇火燃燒,野牛皮被澆了許多水。野牛皮之下則是隱蔽的漢八旗步兵,快速移動中的衝車在地上留下一道道水痕。
“二段手射擊!一段手填單!全軍穩住!”
武安國高聲唿喊著。
“二段手射擊完畢後上刺刀預備!”
麵對明軍不間斷的火槍打擊,漢八旗騎兵以騎射還以顏色。箭若飛蝗,盡管擁有防禦工事的保護,明軍陣營中仍然不斷有中箭倒下,左、右、中三隊漢八旗騎兵在付出了慘重傷亡的衝鋒之後,以銳不可擋之勢猛衝進了墩台山明軍的最外圍防禦工事之內,漢八旗如此搏命,大大出乎了武安國的意料。外圍戰壕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便被漢八旗騎兵快速突破。
矮牆內外,慘烈的白刃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