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隨著魏淵的手勢,齊刷刷的看向了地圖上那處不起眼的地點。瞧了一會,曹變蛟用略帶疑惑的口氣問道:
“此處、難不成是敦台山?”
“不錯!就是敦台山。”
敦台山位於杏山城東北方向5裏處,因山上修築了用來傳遞烽火信號的墩台而得名。山上的墩台修建於永樂年間,高十餘米,遠遠望去很是醒目,後來後金崛起,遼東連年戰事,這座墩台也就荒廢了,如今早已是殘破不堪。
馬科“哼”了一聲,不屑的說:
“我還以為有何玄機呢?敦台山不過二十餘丈高,頂多算個小山包罷了,此處有何關鍵所在?”
在場的其他幾位總兵雖說並未發言,可心中所想與馬科也並不不同。對於一個小小的山丘能起多大作用,眾人都心存疑惑。
魏淵瞧出了眾人的困惑與懷疑,他朝莫笑塵點了點頭。莫笑塵立刻心領神會,對於他這種下級軍官出身的人來說,總兵級別的武將平日裏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得益於魏淵的賞識,昔日的小旗今天竟然給這些總兵們上起了課,莫笑塵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激動之餘他更是對魏淵的賞識之恩銘記於心。
莫笑塵暗自深吸了口氣,說:
“諸位大人請看。”
說著莫笑塵首先指向了杏山城方向,可還沒容得他繼續說話,馬科厲聲嗬斥道:
“何人如此放肆,這軍帳之中有你說話的份嗎?”
莫笑塵一愣,隨後不卑不亢的迴答說:
“卑職莫笑塵,乃魏將軍麾下步軍四營的鎮撫使。”
魏淵軍中的建製最基層為隊,五隊為一司,以此類推,接下來分別是處、營、鎮。此番增援遼東,魏淵親率一鎮兵力,下設騎兵營,鎮撫使為李定國;火炮營,鎮撫使為司川;鐵馬營,鎮撫使為劉文秀;以及步兵一營,鎮撫使為武安國;步兵二營,鎮撫使為張大強。後來小淩河城內又收編的近3000殘兵,於是魏淵臨時新建了步兵三營與步兵四營。步兵三營的鎮撫使為秦牧陽、步兵四營的鎮撫使就是莫笑塵。
“區區一個營官,不過千戶級別。在座的都是總兵官,哪裏有你說話的資格,還不速速退下!”
麵對馬科的嘲諷,莫笑塵表情淡然的迴答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為大明將士,保境守土更是職責所在。卑職隻管獻計獻策,至於有沒有資格說話,那要看仗打的如何了。”
莫笑塵一席話不僅有禮有節,而且還暗諷了馬科之前不戰而退的提議。馬科聽完之後頓時臉氣的通紅,他氣急敗壞的罵道:
“放肆!你算個什麽東西!”
“放肆?我看放肆的人是你才對吧馬總兵!”
魏淵嚴厲的聲音使得軍帳內霎時間安靜了下來,馬科轉過頭來看向魏淵,在視線相觸的一刹那,他發現魏淵一反和善的常態,目光如炬的逼視著自己,一股無形的威懾感壓的馬科透過不氣來。
洪承疇見情形不對,趕忙出言勸解說:
“馬總兵,莫千戶既有良策,你我聽聽又有何妨。”
隨後他又滿臉笑意的對魏淵說道:
“馬總兵行伍出身,出言有欠妥當,還望侯爺不要介意。”
魏淵也不想將馬科怎樣,見洪承疇出麵相勸,也就不再過多介意此時了。風波既過,莫笑塵的心緒看起來並未受太大的影響,他輕咳一聲說道:
“據最新軍報,如今駐守杏山城的是叛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率領的漢軍正紅、正黃兩旗,兵力大約在人左右。”
莫笑塵的話使得曹變蛟眼前一亮,他點著地圖上的敦台山位置來了精神,說:
“魏侯爺口中所說的關鍵之處,難道是利用敦台山將杏山城與小淩河防線的敵軍分割開來,進而各個殲滅不成?”
魏淵點頭讚許道:
“曹將軍果然有見識,我正是此意。”
曹變蛟想了想說:
“此法雖然能夠直接敵軍要害所在,可敦台山山勢低矮難,難以堅守。倘若敵人從兩側合圍,我軍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而且敵人精於騎射,擅長野戰,我軍於曠野之上作戰定然是占盡了下風。”
曹變蛟所言不假,明軍有餘人,滿清的軍力也在人左右,同等兵力下的明軍,如果沒有堅城作為依托,想要在野戰中打敗以騎兵為主的敵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曹變蛟的觀點得到了在場大多數將軍的認同,洪承疇也憂慮的勸說道:
“魏侯爺,野戰非我軍所長,此法略過於冒進了。”
對於眾人的擔憂,魏淵顯得並不在意,他示意莫笑塵繼續說。
“莫千戶,把你的計劃講與眾位大人聽。”
莫笑塵領命之後接著說:
“敵人分兵杏山城與小淩河防線兩處布防,給了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機。卑職建議將我軍3兵力分為兩部分,大股軍力屯兵於杏山城南,做出將要攻城的架勢。小股軍隊直插杏山城東北的墩台山,這支小股軍隊的作用有二,一是修築防禦陣地,實現對敵軍的分隔;二是牽製小淩河防線的敵軍主力。”
曹變蛟抬了抬手,示意莫笑塵先停下來。
“等等,本將問你,此刻如若小淩河防線的代善引兵前來增援,我軍豈不是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魏淵開口說道:
“這個計劃就是在賭代善不會立刻做出增援。”
眾人很明顯都對魏淵的話表示困惑。
“魏侯爺如此說,可是有什麽依據嗎?”
“這是自然,杏山城內是清一色的漢軍漢將,而小淩河防線的則是滿洲主力,代善如此安排,很明顯是信不過孔有德等漢人。我們領兵去攻打杏山城,代善定會隔岸觀火,待到孔有德真的扛不住時才會出兵相救。”
祖大樂插話說:
“要是叛軍和敵人心不齊,那咱們直接攻擊小淩河防線多好。”
魏淵搖搖頭道:
“祖將軍此言差異,孔有德部被圍,代善可以不立刻營救。可若是代善的大營被打,隻怕孔有德會立刻放棄杏山城而前去增援的。”
“這是為何?”
“嗬嗬,主人若是受了傷害,狗哪有不拚命的道理。孔有德等人給敵人當狗,這狗可不好當啊!”
魏淵一席話引得軍帳之內一陣哄笑,除了馬科臉色鐵青的站在一旁之外,眾位總兵都漸漸覺得魏淵能夠年少成名,被朝廷委以重任,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
曹變蛟若有所思,而後對莫笑塵說:
“你繼續講。”
“當杏山城內的守軍注意力被城南大軍吸引時,進駐敦台山的我軍將士要以最快速度於山上構建起防禦工事,完成對杏山與小淩河敵軍的阻隔。一旦敦台山要塞修葺完成,便可徹底將代善部與孔有德部隔開,我軍將實現局部戰場上人數的絕對優勢,進而重新奪迴戰場上的主導權。因此敦台山要塞能否在敵人迴過神來之前修建完畢,乃是此戰的關鍵所在。”
莫笑塵的作戰計劃就是圍繞敦台山這個點,在釘死敵人的同時徹底盤活整個錦州城解圍戰的戰局。
又經過一番議論,魏淵的觀點得到了祖大樂、白廣恩,曹變蛟、王廷臣等絕大多數武將的支持,眾人都以為與其灰溜溜的退迴寧遠,等待朝廷的責罰,倒不如趁著皇太極受到孫傳庭牽製的機會,拚死一搏去解錦州之圍。
馬科依舊堅持迴兵寧遠才當務之急,當下最為關鍵的是保存實力,而後利用寧遠堅城同敵人進行消耗。
洪承疇見眾將都站到了魏淵一邊,尤其是連曹變蛟都給說服改變了主意,他也就不好再繼續堅持迴兵寧遠了。收起地圖,洪承疇緩緩說道:
“本督決定接受安東候的建議,發兵去解錦州之圍。”
接下來圍繞誰來進駐墩台山,眾人犯了難。這個任務雖說關鍵,責任雖重大,卻很難出功勞。而且杏山城內盤據了多的漢軍八旗,這些人除了對明軍作戰勇猛外,還擁有眾多紅衣大炮,鳥銃等火器。想憑借不多的軍隊在無天險優勢的墩台山抵抗住這些漢軍八旗,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隨時還可能麵對北岸滿洲騎兵的夾擊,一時間各路總兵都不想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洪承疇看眾位將軍默不作聲,便將視線移向了魏淵。崇禎朝一來,官場一直並行著一個辦事準則,“誰提議誰負責”。魏淵明白眾人心中所想,迎著洪承疇的目光,他神色輕鬆的說道:
“進駐敦台山的任務就交由我本部人馬即可。”
洪承疇頓時神情大悅。
“好!那本督就預祝魏侯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戰略部署一直進行到了深夜,最終決定洪承疇親自統領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王廷臣,援剿總兵祖大樂率大軍自南麵佯攻杏山城;進駐敦台山的任務交到了魏淵手中,大同總兵曹變蛟則率領本部人馬遊擊策應魏淵,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滿洲騎兵來自曠野上的突襲;山海關總兵馬科則被委以後援之職。
“此處、難不成是敦台山?”
“不錯!就是敦台山。”
敦台山位於杏山城東北方向5裏處,因山上修築了用來傳遞烽火信號的墩台而得名。山上的墩台修建於永樂年間,高十餘米,遠遠望去很是醒目,後來後金崛起,遼東連年戰事,這座墩台也就荒廢了,如今早已是殘破不堪。
馬科“哼”了一聲,不屑的說:
“我還以為有何玄機呢?敦台山不過二十餘丈高,頂多算個小山包罷了,此處有何關鍵所在?”
在場的其他幾位總兵雖說並未發言,可心中所想與馬科也並不不同。對於一個小小的山丘能起多大作用,眾人都心存疑惑。
魏淵瞧出了眾人的困惑與懷疑,他朝莫笑塵點了點頭。莫笑塵立刻心領神會,對於他這種下級軍官出身的人來說,總兵級別的武將平日裏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得益於魏淵的賞識,昔日的小旗今天竟然給這些總兵們上起了課,莫笑塵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激動之餘他更是對魏淵的賞識之恩銘記於心。
莫笑塵暗自深吸了口氣,說:
“諸位大人請看。”
說著莫笑塵首先指向了杏山城方向,可還沒容得他繼續說話,馬科厲聲嗬斥道:
“何人如此放肆,這軍帳之中有你說話的份嗎?”
莫笑塵一愣,隨後不卑不亢的迴答說:
“卑職莫笑塵,乃魏將軍麾下步軍四營的鎮撫使。”
魏淵軍中的建製最基層為隊,五隊為一司,以此類推,接下來分別是處、營、鎮。此番增援遼東,魏淵親率一鎮兵力,下設騎兵營,鎮撫使為李定國;火炮營,鎮撫使為司川;鐵馬營,鎮撫使為劉文秀;以及步兵一營,鎮撫使為武安國;步兵二營,鎮撫使為張大強。後來小淩河城內又收編的近3000殘兵,於是魏淵臨時新建了步兵三營與步兵四營。步兵三營的鎮撫使為秦牧陽、步兵四營的鎮撫使就是莫笑塵。
“區區一個營官,不過千戶級別。在座的都是總兵官,哪裏有你說話的資格,還不速速退下!”
麵對馬科的嘲諷,莫笑塵表情淡然的迴答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為大明將士,保境守土更是職責所在。卑職隻管獻計獻策,至於有沒有資格說話,那要看仗打的如何了。”
莫笑塵一席話不僅有禮有節,而且還暗諷了馬科之前不戰而退的提議。馬科聽完之後頓時臉氣的通紅,他氣急敗壞的罵道:
“放肆!你算個什麽東西!”
“放肆?我看放肆的人是你才對吧馬總兵!”
魏淵嚴厲的聲音使得軍帳內霎時間安靜了下來,馬科轉過頭來看向魏淵,在視線相觸的一刹那,他發現魏淵一反和善的常態,目光如炬的逼視著自己,一股無形的威懾感壓的馬科透過不氣來。
洪承疇見情形不對,趕忙出言勸解說:
“馬總兵,莫千戶既有良策,你我聽聽又有何妨。”
隨後他又滿臉笑意的對魏淵說道:
“馬總兵行伍出身,出言有欠妥當,還望侯爺不要介意。”
魏淵也不想將馬科怎樣,見洪承疇出麵相勸,也就不再過多介意此時了。風波既過,莫笑塵的心緒看起來並未受太大的影響,他輕咳一聲說道:
“據最新軍報,如今駐守杏山城的是叛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率領的漢軍正紅、正黃兩旗,兵力大約在人左右。”
莫笑塵的話使得曹變蛟眼前一亮,他點著地圖上的敦台山位置來了精神,說:
“魏侯爺口中所說的關鍵之處,難道是利用敦台山將杏山城與小淩河防線的敵軍分割開來,進而各個殲滅不成?”
魏淵點頭讚許道:
“曹將軍果然有見識,我正是此意。”
曹變蛟想了想說:
“此法雖然能夠直接敵軍要害所在,可敦台山山勢低矮難,難以堅守。倘若敵人從兩側合圍,我軍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而且敵人精於騎射,擅長野戰,我軍於曠野之上作戰定然是占盡了下風。”
曹變蛟所言不假,明軍有餘人,滿清的軍力也在人左右,同等兵力下的明軍,如果沒有堅城作為依托,想要在野戰中打敗以騎兵為主的敵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曹變蛟的觀點得到了在場大多數將軍的認同,洪承疇也憂慮的勸說道:
“魏侯爺,野戰非我軍所長,此法略過於冒進了。”
對於眾人的擔憂,魏淵顯得並不在意,他示意莫笑塵繼續說。
“莫千戶,把你的計劃講與眾位大人聽。”
莫笑塵領命之後接著說:
“敵人分兵杏山城與小淩河防線兩處布防,給了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機。卑職建議將我軍3兵力分為兩部分,大股軍力屯兵於杏山城南,做出將要攻城的架勢。小股軍隊直插杏山城東北的墩台山,這支小股軍隊的作用有二,一是修築防禦陣地,實現對敵軍的分隔;二是牽製小淩河防線的敵軍主力。”
曹變蛟抬了抬手,示意莫笑塵先停下來。
“等等,本將問你,此刻如若小淩河防線的代善引兵前來增援,我軍豈不是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魏淵開口說道:
“這個計劃就是在賭代善不會立刻做出增援。”
眾人很明顯都對魏淵的話表示困惑。
“魏侯爺如此說,可是有什麽依據嗎?”
“這是自然,杏山城內是清一色的漢軍漢將,而小淩河防線的則是滿洲主力,代善如此安排,很明顯是信不過孔有德等漢人。我們領兵去攻打杏山城,代善定會隔岸觀火,待到孔有德真的扛不住時才會出兵相救。”
祖大樂插話說:
“要是叛軍和敵人心不齊,那咱們直接攻擊小淩河防線多好。”
魏淵搖搖頭道:
“祖將軍此言差異,孔有德部被圍,代善可以不立刻營救。可若是代善的大營被打,隻怕孔有德會立刻放棄杏山城而前去增援的。”
“這是為何?”
“嗬嗬,主人若是受了傷害,狗哪有不拚命的道理。孔有德等人給敵人當狗,這狗可不好當啊!”
魏淵一席話引得軍帳之內一陣哄笑,除了馬科臉色鐵青的站在一旁之外,眾位總兵都漸漸覺得魏淵能夠年少成名,被朝廷委以重任,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
曹變蛟若有所思,而後對莫笑塵說:
“你繼續講。”
“當杏山城內的守軍注意力被城南大軍吸引時,進駐敦台山的我軍將士要以最快速度於山上構建起防禦工事,完成對杏山與小淩河敵軍的阻隔。一旦敦台山要塞修葺完成,便可徹底將代善部與孔有德部隔開,我軍將實現局部戰場上人數的絕對優勢,進而重新奪迴戰場上的主導權。因此敦台山要塞能否在敵人迴過神來之前修建完畢,乃是此戰的關鍵所在。”
莫笑塵的作戰計劃就是圍繞敦台山這個點,在釘死敵人的同時徹底盤活整個錦州城解圍戰的戰局。
又經過一番議論,魏淵的觀點得到了祖大樂、白廣恩,曹變蛟、王廷臣等絕大多數武將的支持,眾人都以為與其灰溜溜的退迴寧遠,等待朝廷的責罰,倒不如趁著皇太極受到孫傳庭牽製的機會,拚死一搏去解錦州之圍。
馬科依舊堅持迴兵寧遠才當務之急,當下最為關鍵的是保存實力,而後利用寧遠堅城同敵人進行消耗。
洪承疇見眾將都站到了魏淵一邊,尤其是連曹變蛟都給說服改變了主意,他也就不好再繼續堅持迴兵寧遠了。收起地圖,洪承疇緩緩說道:
“本督決定接受安東候的建議,發兵去解錦州之圍。”
接下來圍繞誰來進駐墩台山,眾人犯了難。這個任務雖說關鍵,責任雖重大,卻很難出功勞。而且杏山城內盤據了多的漢軍八旗,這些人除了對明軍作戰勇猛外,還擁有眾多紅衣大炮,鳥銃等火器。想憑借不多的軍隊在無天險優勢的墩台山抵抗住這些漢軍八旗,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隨時還可能麵對北岸滿洲騎兵的夾擊,一時間各路總兵都不想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洪承疇看眾位將軍默不作聲,便將視線移向了魏淵。崇禎朝一來,官場一直並行著一個辦事準則,“誰提議誰負責”。魏淵明白眾人心中所想,迎著洪承疇的目光,他神色輕鬆的說道:
“進駐敦台山的任務就交由我本部人馬即可。”
洪承疇頓時神情大悅。
“好!那本督就預祝魏侯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戰略部署一直進行到了深夜,最終決定洪承疇親自統領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王廷臣,援剿總兵祖大樂率大軍自南麵佯攻杏山城;進駐敦台山的任務交到了魏淵手中,大同總兵曹變蛟則率領本部人馬遊擊策應魏淵,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滿洲騎兵來自曠野上的突襲;山海關總兵馬科則被委以後援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