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饑民哄搶殘羹的喧囂依舊聽得真切,穿著道袍的老者走出巷子時已經搖身一變成了衣著幹練的欽差侍衛沈煉。沈煉立在凜冽的寒風中迴望,盡管已經穿過了幾條巷子,但唐王府門前豎起的那麵“奉旨募兵”的大旗看起來依舊十分的醒目。
易容術對於自幼成長在錦衣衛中的沈煉來說,是最為基本的技能之一。他從小便開始學習各種格鬥技巧、暗殺之術以及刺探情報的本領。除了這些之外,錦衣衛還教會了他上百種將文武官員置於死地的罪名。比如說某一位藩王在自家的門前豎起一麵大旗,這樣看起來的確會顯得很拉風。但自從秦二世末年兩位名叫陳勝、吳廣的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之後。在自己家門口豎起大旗的行為一般就隻適用於某一類特定的活動了。
這類活動明成祖朱棣做過,他舉起的大旗是“奉天靖難”;後來寧王朱宸濠也從事過這類活動,他打出的旗號則是“正德荒淫”。旗子上的內容盡管各異,但舉旗的行為卻有著一個統一的稱謂——謀反!
沈煉迴望著唐王的大纛旗,輕蔑的一笑。緊跟著便轉身直奔城門方向而去,盡管天色漸晚,但沈煉知道好戲才剛剛開始...
夜幕下的南陽城城門緊閉,由於李自成屯兵伏牛山的緣故,近日來南陽城的防務顯得極為緊張。城牆上當值的守衛懶懶的靠在城樓上打著哈欠,突然不遠處一支高舉著火把的騎兵隊伍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之中。當值的官兵不敢含糊,當即向守城的百戶通報了此事。隨著百戶長急促的吆喝聲,剛剛進入夢鄉的守軍們不得不頂著冬日的嚴寒立刻迴到了守城的崗位上。
寒風猶如小刀割肉般立刻掃清了守城將士身上的倦意,他們一個個緊握著手中的兵刃,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視著漸漸逼近南陽城的“火龍”,不自覺的吞咽著口水。
很快,這支騎兵隊伍進入了城防弓箭的射程之內,按照戰場的慣例,南陽城樓上的守城官兵射出了一支“火箭”,著火的箭頭在深夜的空中劃過了一道明亮的拋物線之後,急速下墜,一頭紮進了城外的土地當中。
騎兵隊伍中走在前列的兵士見狀立刻勒住了戰馬的韁繩,朝著城牆上大聲喊道:
“城上的弟兄不要放箭!這是欽差大人魏淵的隊伍!”
“魏淵?”
城上的守軍聽得真切。
“時局緊張,還望大人見諒!若真是魏大人的隊伍,可有憑證?”
城上的守軍話音剛落,魏淵撥馬直接越過了尚在著火的箭矢,徑直來到了南陽城下。
“城上的弟兄可看清楚了?我就是魏淵,想必不少人都認識在下吧!”
魏淵是唐王府典仗出身,後來又做過南陽團練總兵。守城的官軍當中確實有不少人都見過魏淵,這些人紛紛趴在城頭上向城門處望去。守城的百戶也定睛看了看,果然城下之人就是欽差大臣魏淵!
大明有規定,凡是夜間已經關閉的城門都不能再開。可魏淵身為欽差,係有皇命,按他自己的話來說,規矩就是用來被打破的。再加上魏淵的暴脾氣這些守城的將士也是都領教過的,確定是魏淵之後,守城的官軍們不敢有絲毫的遲疑,直接打開城門迎接魏淵的隊伍入城。進城之後的魏淵沒有絲毫的遲疑,直接率領手下這三百多名精銳的騎兵直奔南陽知府衙門而去。
冬季的夜凝重而深邃,巷子深處時不時傳來幾聲犬吠。高舉火把的騎兵隊伍唿嘯而過,馬蹄踐踏青石板的聲響在寧靜的夜中傳出了老遠。一行人策馬急行來到了知府衙門,剛到衙門口魏淵便立刻命手下的將士前去叫門。
“咚咚咚!”
右臂上帶著金鷹衛隊袖標的兵士用力的敲打著知府衙門的大門,不一會兒院子內傳來了不耐煩的咒罵之聲。
“別敲了別敲了!趕著投胎還是怎麽著!這都哪個時辰了還來知府衙門撒野,老子看你是不想活...”
打開門的一瞬間,這位前來開門的傭人將那個未曾開口的“了”硬生生的吞了迴去。一臉錯愕的看著門外,半句話都說不來了。
此刻在南陽知府衙門外,魏淵以及他手下的三百多將士,各個身披戰甲,腰佩刀劍,後背上還背著改進版的火器“飛火”。這些人包括魏淵在內,各個表情嚴肅,神色莊重。很明顯知府衙門的傭人是被嚇住了。
敲門的那名金鷹衛隊將士也不跟他廢話,一把推開了大門,傭人此刻哪裏還有攔人的膽量,眼見大批甲士湧進知府衙門。這傭人戰戰兢兢的退到了大門的一側,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南陽知府王定剛剛躺下,連日來李自成屯兵伏牛山一事已經是令他忙的焦頭爛額了,可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天他又收到了督師丁啟睿催糧的公文。中原大旱,南陽也是重災區,官府早已經沒有多少餘糧可用了。再加上身在坐鎮襄陽的經略使楊穀曾經給他下過嚴令,一切軍需供給必須上報襄陽獲得批準之後方可實施。夾在兩位軍政大員之間,王定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正當王定滿腦子都在為如何應付丁啟睿催糧一事而輾轉難眠時,突然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老爺!老爺!有上使來了!”
王定睡不著本就心中鬱悶,聽了下人的話不禁怒氣衝衝的吼道:
“上使!上使!一個個的就知道催糧催糧,告訴他們,南陽也要斷糧了!讓他們去別處催糧!”
門外的下人有些為難的答道:
“老爺,不是催糧的,您快起來去看看吧。”
“不是催糧的?”
王定心裏也犯了迷糊,但既然是上使,他發發牢騷也就算了,歎息之間王定穿戴整齊,跟著下人迅速往前廳趕來。
“是丁督師的上使還是楊經略的上使啊?”
王定邊走邊向下人問道。
“都不是。”
“都不是?”
王定突然收住了腳步,滿臉的狐疑。
“那是哪的上使啊?”
“這、這小人也不知道啊!來人沒說,小人也沒敢多問。”
“糊塗東西!既然是上使,總會有憑證吧!一不報身份,二無憑證,他說自己是上使就是上使啊!”
下人戰戰兢兢的答道:
“應該是上使無疑,小的見帶頭的那位大人身上穿的是蟒袍,而且...”
“而且什麽?你倒是快說啊!”
“而且,還有錦衣衛的人跟著呢。”
王定一聽到錦衣衛,心裏頓時就慌了。這深更半夜的,又是蟒袍、又是錦衣衛的,到底是出了什麽大事了?他不敢再多想了,原本快步走變成了小跑,一溜煙直接向廳堂跑去。
此刻院子內站滿了魏淵手下的將士,這些全副武裝的兵卒手持火把,挺立而站,王定剛剛進院便立刻被眼前的景象給震住了。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進了廳堂。
“下官南陽知府王定見過上使。”
王定說著朝魏淵拱手行了行禮,魏淵還禮說道:
“本官奉旨督建勇衛營欽差特使魏淵。”
“原來是武平伯!失敬失敬!”
王定在南陽為官多年,雖說沒見過魏淵,但對這位少年將軍坐火箭般升遷的事跡還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的。今日深夜來訪,王定知道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果然,魏淵接下來的話印證了王定的想法。
“王大人,深夜來訪還望見諒,唐王朱聿鏌恐有異動,事出突然本官隻能不顧禮數了。”
“唐王有異動?”
王定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整天都待在南陽城裏,唐王要真的有異動,那第一個知道消息的應該是他王定才對啊。
“欽差大人,此事會不會有什麽誤會呢?唐王怎麽會有異動呢?”
魏淵見王定遲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
“朱聿鏌私自募集兵士,要知道這些兵士原本可都是要加入皇家勇衛營的,此為其罪一;另外據密報,那朱聿鏌已經在自己家中豎起了大旗,此事你身為南陽知府不會是不知道吧。”
說話之間魏淵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王定分明從中聽出了陣陣寒意。身為南陽知府,監督藩王本就是其職責之一,朱聿鏌留下唐王一係的子弟為王府效勞一事,王定是知道的,但他的想法和大多數官員一樣。籌建皇家勇衛營是魏淵的事,魏淵不說什麽,自己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件事再怎麽說罪名都不會落在他這個南陽知府身上。
可如今按照魏淵的說法,朱聿鏌召集這些兵士不是用來自保,而是用來造反的,那性質可就大不一樣了。如果事情真如魏淵所說,那他這個南陽知府就是明知唐王有不軌之舉而失察,那可是掉腦袋是死罪,頓時王定的身上冷汗直流。
“那依欽差大人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才好呢?”
畢竟涉及到了藩王,王定可不敢擅自做主。
“茲事體大,朱聿鏌既已有異動之舉,我們應先行將其拿下,而後向朝廷上報此事。”
一聽到要先斬後奏,王定的心裏頓時警覺了起來。他試探性的問道:
“唐王朱聿鏌王府的護衛本就不下千人,再加上欽差您口中說的那些宗室子弟又是近千人。我們沒有聖旨貿然行動,隻怕是拿不了人吧。”
易容術對於自幼成長在錦衣衛中的沈煉來說,是最為基本的技能之一。他從小便開始學習各種格鬥技巧、暗殺之術以及刺探情報的本領。除了這些之外,錦衣衛還教會了他上百種將文武官員置於死地的罪名。比如說某一位藩王在自家的門前豎起一麵大旗,這樣看起來的確會顯得很拉風。但自從秦二世末年兩位名叫陳勝、吳廣的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之後。在自己家門口豎起大旗的行為一般就隻適用於某一類特定的活動了。
這類活動明成祖朱棣做過,他舉起的大旗是“奉天靖難”;後來寧王朱宸濠也從事過這類活動,他打出的旗號則是“正德荒淫”。旗子上的內容盡管各異,但舉旗的行為卻有著一個統一的稱謂——謀反!
沈煉迴望著唐王的大纛旗,輕蔑的一笑。緊跟著便轉身直奔城門方向而去,盡管天色漸晚,但沈煉知道好戲才剛剛開始...
夜幕下的南陽城城門緊閉,由於李自成屯兵伏牛山的緣故,近日來南陽城的防務顯得極為緊張。城牆上當值的守衛懶懶的靠在城樓上打著哈欠,突然不遠處一支高舉著火把的騎兵隊伍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之中。當值的官兵不敢含糊,當即向守城的百戶通報了此事。隨著百戶長急促的吆喝聲,剛剛進入夢鄉的守軍們不得不頂著冬日的嚴寒立刻迴到了守城的崗位上。
寒風猶如小刀割肉般立刻掃清了守城將士身上的倦意,他們一個個緊握著手中的兵刃,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視著漸漸逼近南陽城的“火龍”,不自覺的吞咽著口水。
很快,這支騎兵隊伍進入了城防弓箭的射程之內,按照戰場的慣例,南陽城樓上的守城官兵射出了一支“火箭”,著火的箭頭在深夜的空中劃過了一道明亮的拋物線之後,急速下墜,一頭紮進了城外的土地當中。
騎兵隊伍中走在前列的兵士見狀立刻勒住了戰馬的韁繩,朝著城牆上大聲喊道:
“城上的弟兄不要放箭!這是欽差大人魏淵的隊伍!”
“魏淵?”
城上的守軍聽得真切。
“時局緊張,還望大人見諒!若真是魏大人的隊伍,可有憑證?”
城上的守軍話音剛落,魏淵撥馬直接越過了尚在著火的箭矢,徑直來到了南陽城下。
“城上的弟兄可看清楚了?我就是魏淵,想必不少人都認識在下吧!”
魏淵是唐王府典仗出身,後來又做過南陽團練總兵。守城的官軍當中確實有不少人都見過魏淵,這些人紛紛趴在城頭上向城門處望去。守城的百戶也定睛看了看,果然城下之人就是欽差大臣魏淵!
大明有規定,凡是夜間已經關閉的城門都不能再開。可魏淵身為欽差,係有皇命,按他自己的話來說,規矩就是用來被打破的。再加上魏淵的暴脾氣這些守城的將士也是都領教過的,確定是魏淵之後,守城的官軍們不敢有絲毫的遲疑,直接打開城門迎接魏淵的隊伍入城。進城之後的魏淵沒有絲毫的遲疑,直接率領手下這三百多名精銳的騎兵直奔南陽知府衙門而去。
冬季的夜凝重而深邃,巷子深處時不時傳來幾聲犬吠。高舉火把的騎兵隊伍唿嘯而過,馬蹄踐踏青石板的聲響在寧靜的夜中傳出了老遠。一行人策馬急行來到了知府衙門,剛到衙門口魏淵便立刻命手下的將士前去叫門。
“咚咚咚!”
右臂上帶著金鷹衛隊袖標的兵士用力的敲打著知府衙門的大門,不一會兒院子內傳來了不耐煩的咒罵之聲。
“別敲了別敲了!趕著投胎還是怎麽著!這都哪個時辰了還來知府衙門撒野,老子看你是不想活...”
打開門的一瞬間,這位前來開門的傭人將那個未曾開口的“了”硬生生的吞了迴去。一臉錯愕的看著門外,半句話都說不來了。
此刻在南陽知府衙門外,魏淵以及他手下的三百多將士,各個身披戰甲,腰佩刀劍,後背上還背著改進版的火器“飛火”。這些人包括魏淵在內,各個表情嚴肅,神色莊重。很明顯知府衙門的傭人是被嚇住了。
敲門的那名金鷹衛隊將士也不跟他廢話,一把推開了大門,傭人此刻哪裏還有攔人的膽量,眼見大批甲士湧進知府衙門。這傭人戰戰兢兢的退到了大門的一側,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南陽知府王定剛剛躺下,連日來李自成屯兵伏牛山一事已經是令他忙的焦頭爛額了,可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天他又收到了督師丁啟睿催糧的公文。中原大旱,南陽也是重災區,官府早已經沒有多少餘糧可用了。再加上身在坐鎮襄陽的經略使楊穀曾經給他下過嚴令,一切軍需供給必須上報襄陽獲得批準之後方可實施。夾在兩位軍政大員之間,王定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正當王定滿腦子都在為如何應付丁啟睿催糧一事而輾轉難眠時,突然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老爺!老爺!有上使來了!”
王定睡不著本就心中鬱悶,聽了下人的話不禁怒氣衝衝的吼道:
“上使!上使!一個個的就知道催糧催糧,告訴他們,南陽也要斷糧了!讓他們去別處催糧!”
門外的下人有些為難的答道:
“老爺,不是催糧的,您快起來去看看吧。”
“不是催糧的?”
王定心裏也犯了迷糊,但既然是上使,他發發牢騷也就算了,歎息之間王定穿戴整齊,跟著下人迅速往前廳趕來。
“是丁督師的上使還是楊經略的上使啊?”
王定邊走邊向下人問道。
“都不是。”
“都不是?”
王定突然收住了腳步,滿臉的狐疑。
“那是哪的上使啊?”
“這、這小人也不知道啊!來人沒說,小人也沒敢多問。”
“糊塗東西!既然是上使,總會有憑證吧!一不報身份,二無憑證,他說自己是上使就是上使啊!”
下人戰戰兢兢的答道:
“應該是上使無疑,小的見帶頭的那位大人身上穿的是蟒袍,而且...”
“而且什麽?你倒是快說啊!”
“而且,還有錦衣衛的人跟著呢。”
王定一聽到錦衣衛,心裏頓時就慌了。這深更半夜的,又是蟒袍、又是錦衣衛的,到底是出了什麽大事了?他不敢再多想了,原本快步走變成了小跑,一溜煙直接向廳堂跑去。
此刻院子內站滿了魏淵手下的將士,這些全副武裝的兵卒手持火把,挺立而站,王定剛剛進院便立刻被眼前的景象給震住了。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進了廳堂。
“下官南陽知府王定見過上使。”
王定說著朝魏淵拱手行了行禮,魏淵還禮說道:
“本官奉旨督建勇衛營欽差特使魏淵。”
“原來是武平伯!失敬失敬!”
王定在南陽為官多年,雖說沒見過魏淵,但對這位少年將軍坐火箭般升遷的事跡還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的。今日深夜來訪,王定知道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果然,魏淵接下來的話印證了王定的想法。
“王大人,深夜來訪還望見諒,唐王朱聿鏌恐有異動,事出突然本官隻能不顧禮數了。”
“唐王有異動?”
王定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整天都待在南陽城裏,唐王要真的有異動,那第一個知道消息的應該是他王定才對啊。
“欽差大人,此事會不會有什麽誤會呢?唐王怎麽會有異動呢?”
魏淵見王定遲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
“朱聿鏌私自募集兵士,要知道這些兵士原本可都是要加入皇家勇衛營的,此為其罪一;另外據密報,那朱聿鏌已經在自己家中豎起了大旗,此事你身為南陽知府不會是不知道吧。”
說話之間魏淵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王定分明從中聽出了陣陣寒意。身為南陽知府,監督藩王本就是其職責之一,朱聿鏌留下唐王一係的子弟為王府效勞一事,王定是知道的,但他的想法和大多數官員一樣。籌建皇家勇衛營是魏淵的事,魏淵不說什麽,自己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件事再怎麽說罪名都不會落在他這個南陽知府身上。
可如今按照魏淵的說法,朱聿鏌召集這些兵士不是用來自保,而是用來造反的,那性質可就大不一樣了。如果事情真如魏淵所說,那他這個南陽知府就是明知唐王有不軌之舉而失察,那可是掉腦袋是死罪,頓時王定的身上冷汗直流。
“那依欽差大人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才好呢?”
畢竟涉及到了藩王,王定可不敢擅自做主。
“茲事體大,朱聿鏌既已有異動之舉,我們應先行將其拿下,而後向朝廷上報此事。”
一聽到要先斬後奏,王定的心裏頓時警覺了起來。他試探性的問道:
“唐王朱聿鏌王府的護衛本就不下千人,再加上欽差您口中說的那些宗室子弟又是近千人。我們沒有聖旨貿然行動,隻怕是拿不了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