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進入了五月中旬,就在魏淵蟄伏於京師暗自收攏錦衣衛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時候。中原局勢卻已然開始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新任的中原督師丁啟睿帶著親信部下浩浩蕩蕩的出京前往襄陽赴任,可是來到長江北岸的樊城之時,丁啟睿卻傻眼了。在他的麵前是波濤洶湧的長江以及被燒毀尚未修複的浮橋,而最令丁啟睿感到疑惑的是,整個江北竟然連一艘漁船都找不到。
來到樊城,隻見城門緊閉,而守城的士卒嚴陣以待,看起來也絲毫沒有打開城門的意思。丁啟睿身邊的侍從拍馬來到城門前高聲喊道:
“中原督師丁啟睿丁大人到!爾等還不速速開城迎接!”
士卒聽罷立刻向守城的將官做了匯報,守城的將官則不緊不慢的來到城樓之上,他先是眺望了一眼城下的軍陣。實話實說,丁啟睿此番前來赴任,帶的都是原本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的舊部,一共才萬把來人,而且這一路風塵仆仆的趕來,更談不上什麽軍威了。
城下前來喊話的侍從一見城頭上來了管事的,立刻大喊道:
“丁啟睿丁督師到,速速開門!”
樊城守城將官很是客氣的迴答說:
“大人一路辛苦了,可沒有經略使的命令,末將是萬萬不敢打開城門的。”
“什麽?大膽!督師的命令你膽敢違抗不成!”
守城將官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答道:
“不是末將不尊奉督師的軍令,隻是經略使大人軍法甚嚴。末將今日若是未經許可開了城門,那隻怕明天我這腦袋就要搬家了。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了。”
說罷這守城將官也不等對方答話,直接走了。
“你!你給我迴來!”
前來叫門的侍從有氣撒不出,隻得悻悻然的迴來向丁啟睿稟報。這位丁督師沒想到竟然會在自己的轄區內吃了閉門羹,他不由得勃然大怒道:
“拿著本督的印信前去叫門,我看哪個敢抗命!”
侍從拿著印信折迴了城下,可不久之後他便灰頭土臉的迴來了。侍從一副欲哭無淚的表情向丁啟睿稟報道:
“大人,這守城的將官這次連麵都不露了,小的想讓他看印信,可人家守城的兵士根本就不接。”
“這、這、這...”
丁啟睿原本就是個庸才,沒什麽主見。以往他出行,靠著總督的官威,沿途的官員各個都將他奉若神明,極盡溜須拍馬之事。像今天這樣吃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一時間丁啟睿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身邊有位幕僚見狀進言說:
“大人,這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下官看還是直接去通知楊經略使,讓他前來樊城迎接大人吧。”
“哎,為今之計也隻好如此了。可是,這、這連個船都沒有,咱們怎麽去通知楊經略使啊?”
這時手下一名侍從自告奮勇道:
“小的自幼長在江邊,頗通些水性,我可以遊過江去替大人報信。”
丁啟睿正沒有主意,聽手下說完趕忙吩咐說:
“好好好!你帶上我的口信,通知楊穀務必速來迎接,咱們的軍糧可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小的領命!”
送走了使者,丁啟睿就這麽一天天的盼著迴信。可轉眼半個月過去了,使者還是音信全無,這下丁啟睿可是徹底的悲催了。
原本他前來赴任就沒有攜帶多少軍糧,心想著在自己的轄區內直接就地征集便是了。沒想到如今在樊城吃了閉門羹,進不去城便無法得到補給。更令他沒想到的是,他派出去向樊城周邊征糧的使者無一不碰了釘子,沒有一處州縣肯為他提供軍糧。
到最後,丁啟睿的軍中實在是斷糧斷的厲害,不得已他隻能下令殺掉戰馬與野草混在一起充饑。這支督師的親兵衛隊到此時簡直已經變成了一支叫花子組成的隊伍了。他們饑腸轆轆的露宿於樊城郊外,眼巴巴的等著來自襄陽方向的迴信。
終於,丁啟睿還是等來了襄陽的消息。那位自告奮勇橫渡江水的侍從迴來的時候待遇很明顯好了許多,他是被幾名襄陽兵劃著船給送迴來的。這些襄陽兵做好事不留名,剛剛送侍從上岸便又劃著船迴去了。
丁啟睿見使者迴來,急忙問道:
“怎麽樣?楊穀何時來樊城迎接?”
被派去的使者一臉的尷尬迴答說:
“迴督師的話,小的、小的根本就沒能見著楊大人。”
“什麽?!那你去這麽多天都幹什麽吃了!”
“啟稟大人,小的剛到襄陽,一位自稱是楊穀軍師的男子就告訴我楊大人外出清剿流賊,現並不在城中。沒辦法,小的隻能等了。可一連數天遲遲沒有楊大人的消息,不得已我就又去找那位軍師了。我向他傳達了督師的意思,可那軍師卻說...”
“他說什麽?”
“他說荊襄一代的流民大多已經大多被經略使清剿完畢,不需要大人率軍前來圍剿了。如今河南李自成死灰複燃,他說、說督師大人應當速去河南剿匪才是。”
“這個狗頭軍師!國家大計豈是他一介草民能夠議論的嗎?”
使者小心翼翼的迴答說:
“而且那軍師還告訴我,楊大人也是這個意思...”
“啊!大膽楊穀!看本督不在皇帝麵前好好參他一本!”
然而氣歸氣,飯還是要吃的。丁啟睿不得已隻能聽從幕僚建議,率領部眾撤迴到河南境內,先找些補給填飽肚子再說。
襄陽城
莊嚴肅穆的原楊嗣昌督師行轅,如今已經成了楊穀辦公生活的經略使官邸。徐少謙打發走丁啟睿的使者後,將事情的詳細情況想楊穀做了匯報。
“先生這麽做倒確實能夠阻止那丁啟睿入主襄陽,可如此一來的話,他若在皇上麵前參我不受督師節製又當如何應對呢?”
麵對楊穀的擔憂,徐少謙從容淡定的答道:
“大人放心,丁啟睿再傻也萬萬不會上這種奏疏彈劾大人的。”
“為何?”
“大人您想,丁啟睿如果彈劾大人的話,那不就是在向崇禎表明他這個督師沒有威信,不能服眾嘛。再者說,此事大人您並沒有出麵,若丁啟睿真是愣頭愣腦彈劾大人的話,您就趁機反告他誣陷。到時候還不是一團亂麻的官司,誰都說不清的。”
楊穀點了點頭,徐少謙的話確實句句在理。
“而且...大人您可別忘了,咱們手裏可是還有一張王牌沒打呢。真有什麽事的話,憑借這張王牌還是能逢兇化吉的。”
“嗯,張獻忠的人頭的確有大用途,命人務必保管好。”
“這是自然。”
“對了,孫可望現在何處?”
“他攻下當陽城後,按照大人您的吩咐,我已命他棄城向西,現在孫可望正隱匿於川楚交界的巴東山區附近。”
“好,告訴他最近安生一些,不要輕舉妄動。等候我的命令,隨時準備入川。”
“在下明白。”
話音剛落,天空中傳來了一聲悶雷。楊穀立於門前一言不發的望著遠空。襄陽城的上空烏雲密布,眼看一場暴雨將至。楊穀厭惡下雨,而此刻他更厭惡那個弄權不臣的自己。可又有什麽辦法呢?天終將下雨,而他楊穀也已然無法迴頭了。
深夜時分,窗外的雨聲越發大了。一道道閃電將北京城照的猶如白晝一般。雷聲震耳,大地與房屋仿佛都被震動著。
不見天日的詔獄監牢之內隱約都能聽到屋外的傾盆大雨,昏暗的燈光搖擺不定。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射穿囚服,披頭散發的靠在牢房的牆角看著地上的石子發呆。盡管長期的牢獄生活將他折磨的臉色蒼白,氣息微弱。但那有些消瘦的四方臉孔卻依然冷如玄鐵,目光中帶著自信、傲慢以及那難以侵犯的威嚴,左右的獄卒走到他所在的牢房門前時甚至都不敢正視。
男子麵前擺放的石子看似雜亂無序,但如果由上往下俯視的話,砌沙為山,條橫做河。這分明就是一張涵蓋大明山川河流以及關隘分布的沙盤地圖。明史有記載,傳庭死,明亡亦!如今這個身處詔獄仍舊憂心國事的男子正是生於尚武之地代州,文進士出身的前陝西巡撫孫傳庭。
孫傳庭被關進詔獄已近兩年,兩年不見天日的詔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心中的雄心壯誌,孫傳庭依舊每日鑽研兵法,等著有朝一日能夠再度橫刀立馬,殺敵報國。
突然詔獄的大門被打開了,一股夾雜著暴雨氣息的冷風猛地灌了進來。頓時昏暗的燭火被吹得劇烈搖晃起來,孫傳庭眯著眼睛繼續盯著沙盤瞧看,絲毫不關心外麵傳來的嘈雜的腳步聲。
“嘎吱”一聲,破舊的牢門被打開了。孫傳庭立刻覺得身邊亮堂了許多,接著他聽到有個年輕的聲音說道:
“你就是孫傳庭孫將軍吧。”
將軍?他不記得上一次有人這樣稱唿自己是在什麽時候了。孫傳庭微微抬起了腦袋,牢房內熊熊燃燒的火把,那耀眼的光芒令他難以直視。孫傳庭抬手遮擋在眼前用沙啞的聲音迴答:
“你是?”
“在下魏淵。”
“魏淵?”
站在一旁的沈煉客氣說道:
“孫將軍,魏大人是皇上冊封的武平伯。如今是籌建皇家勇衛營的欽差大臣。”
“武平伯?欽差大臣?”
可能是由於與世隔絕太久了,一時間信息量大的讓他有點反應不過來。孫傳庭抬頭仔細看了看魏淵的容貌,感歎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侯爺找我一個罪人所謂何事?”
魏淵並不答話,他朝沈煉點了點頭。沈煉立刻心領神會的捧上了一套嶄新的朝服擺在了孫傳庭麵前。
“這、這是何意?”
“陛下命我籌建皇家勇衛營,晚輩魏淵還望孫將軍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可、可我是戴罪之身啊!”
“這個無妨,皇上特準許我在全國範圍內募兵備戰,擁有先斬後奏,見機行事的權力。不知孫將軍可願意否?”
“願意!當然願意!我做夢都想著能再次身披鐵甲,頭戴銅盔,立馬高岡,殺敵報國!”
詔獄內的獄卒都知道魏淵如今的身份,再加上他身邊還跟著大批東廠的番子。因此對於魏淵接走孫傳庭一事,誰都不敢站出來阻攔。後來此事由駱養性報給了曹化淳,這位東廠提督隻是一邊喝茶一邊淡淡的迴複道:
“如今還是由著那位魏侯爺的性子來吧,皇爺信任他。再說那孫傳庭不也沒什麽大罪過嘛,趕明兒個咱家找個機會跟皇爺通個氣就是了。”
曹化淳說的倒是實話,崇禎皇帝幾乎已經忘了詔獄之內還有孫傳庭這個人了。此時的他正被一封奏報搞得焦頭爛額,心神不寧。
“臣錦州祖大壽萬死急報:建州皇太極命濟爾哈朗、多鐸、多爾袞等人領兵八萬盡圍我錦州城。城內米僅供月餘,建虜兵峰日盛,錦州乃關寧之門戶,錦州若失則關寧危亦!關寧不保則遼東陷亦!臣叩請陛下,望速派援軍以解錦州之圍。”
大雨過後的紫禁城並沒有雨過天晴的燦爛,一團團的黑雲依舊重重的壓在崇禎皇帝的頭頂,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新任的中原督師丁啟睿帶著親信部下浩浩蕩蕩的出京前往襄陽赴任,可是來到長江北岸的樊城之時,丁啟睿卻傻眼了。在他的麵前是波濤洶湧的長江以及被燒毀尚未修複的浮橋,而最令丁啟睿感到疑惑的是,整個江北竟然連一艘漁船都找不到。
來到樊城,隻見城門緊閉,而守城的士卒嚴陣以待,看起來也絲毫沒有打開城門的意思。丁啟睿身邊的侍從拍馬來到城門前高聲喊道:
“中原督師丁啟睿丁大人到!爾等還不速速開城迎接!”
士卒聽罷立刻向守城的將官做了匯報,守城的將官則不緊不慢的來到城樓之上,他先是眺望了一眼城下的軍陣。實話實說,丁啟睿此番前來赴任,帶的都是原本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的舊部,一共才萬把來人,而且這一路風塵仆仆的趕來,更談不上什麽軍威了。
城下前來喊話的侍從一見城頭上來了管事的,立刻大喊道:
“丁啟睿丁督師到,速速開門!”
樊城守城將官很是客氣的迴答說:
“大人一路辛苦了,可沒有經略使的命令,末將是萬萬不敢打開城門的。”
“什麽?大膽!督師的命令你膽敢違抗不成!”
守城將官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答道:
“不是末將不尊奉督師的軍令,隻是經略使大人軍法甚嚴。末將今日若是未經許可開了城門,那隻怕明天我這腦袋就要搬家了。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了。”
說罷這守城將官也不等對方答話,直接走了。
“你!你給我迴來!”
前來叫門的侍從有氣撒不出,隻得悻悻然的迴來向丁啟睿稟報。這位丁督師沒想到竟然會在自己的轄區內吃了閉門羹,他不由得勃然大怒道:
“拿著本督的印信前去叫門,我看哪個敢抗命!”
侍從拿著印信折迴了城下,可不久之後他便灰頭土臉的迴來了。侍從一副欲哭無淚的表情向丁啟睿稟報道:
“大人,這守城的將官這次連麵都不露了,小的想讓他看印信,可人家守城的兵士根本就不接。”
“這、這、這...”
丁啟睿原本就是個庸才,沒什麽主見。以往他出行,靠著總督的官威,沿途的官員各個都將他奉若神明,極盡溜須拍馬之事。像今天這樣吃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一時間丁啟睿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身邊有位幕僚見狀進言說:
“大人,這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下官看還是直接去通知楊經略使,讓他前來樊城迎接大人吧。”
“哎,為今之計也隻好如此了。可是,這、這連個船都沒有,咱們怎麽去通知楊經略使啊?”
這時手下一名侍從自告奮勇道:
“小的自幼長在江邊,頗通些水性,我可以遊過江去替大人報信。”
丁啟睿正沒有主意,聽手下說完趕忙吩咐說:
“好好好!你帶上我的口信,通知楊穀務必速來迎接,咱們的軍糧可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小的領命!”
送走了使者,丁啟睿就這麽一天天的盼著迴信。可轉眼半個月過去了,使者還是音信全無,這下丁啟睿可是徹底的悲催了。
原本他前來赴任就沒有攜帶多少軍糧,心想著在自己的轄區內直接就地征集便是了。沒想到如今在樊城吃了閉門羹,進不去城便無法得到補給。更令他沒想到的是,他派出去向樊城周邊征糧的使者無一不碰了釘子,沒有一處州縣肯為他提供軍糧。
到最後,丁啟睿的軍中實在是斷糧斷的厲害,不得已他隻能下令殺掉戰馬與野草混在一起充饑。這支督師的親兵衛隊到此時簡直已經變成了一支叫花子組成的隊伍了。他們饑腸轆轆的露宿於樊城郊外,眼巴巴的等著來自襄陽方向的迴信。
終於,丁啟睿還是等來了襄陽的消息。那位自告奮勇橫渡江水的侍從迴來的時候待遇很明顯好了許多,他是被幾名襄陽兵劃著船給送迴來的。這些襄陽兵做好事不留名,剛剛送侍從上岸便又劃著船迴去了。
丁啟睿見使者迴來,急忙問道:
“怎麽樣?楊穀何時來樊城迎接?”
被派去的使者一臉的尷尬迴答說:
“迴督師的話,小的、小的根本就沒能見著楊大人。”
“什麽?!那你去這麽多天都幹什麽吃了!”
“啟稟大人,小的剛到襄陽,一位自稱是楊穀軍師的男子就告訴我楊大人外出清剿流賊,現並不在城中。沒辦法,小的隻能等了。可一連數天遲遲沒有楊大人的消息,不得已我就又去找那位軍師了。我向他傳達了督師的意思,可那軍師卻說...”
“他說什麽?”
“他說荊襄一代的流民大多已經大多被經略使清剿完畢,不需要大人率軍前來圍剿了。如今河南李自成死灰複燃,他說、說督師大人應當速去河南剿匪才是。”
“這個狗頭軍師!國家大計豈是他一介草民能夠議論的嗎?”
使者小心翼翼的迴答說:
“而且那軍師還告訴我,楊大人也是這個意思...”
“啊!大膽楊穀!看本督不在皇帝麵前好好參他一本!”
然而氣歸氣,飯還是要吃的。丁啟睿不得已隻能聽從幕僚建議,率領部眾撤迴到河南境內,先找些補給填飽肚子再說。
襄陽城
莊嚴肅穆的原楊嗣昌督師行轅,如今已經成了楊穀辦公生活的經略使官邸。徐少謙打發走丁啟睿的使者後,將事情的詳細情況想楊穀做了匯報。
“先生這麽做倒確實能夠阻止那丁啟睿入主襄陽,可如此一來的話,他若在皇上麵前參我不受督師節製又當如何應對呢?”
麵對楊穀的擔憂,徐少謙從容淡定的答道:
“大人放心,丁啟睿再傻也萬萬不會上這種奏疏彈劾大人的。”
“為何?”
“大人您想,丁啟睿如果彈劾大人的話,那不就是在向崇禎表明他這個督師沒有威信,不能服眾嘛。再者說,此事大人您並沒有出麵,若丁啟睿真是愣頭愣腦彈劾大人的話,您就趁機反告他誣陷。到時候還不是一團亂麻的官司,誰都說不清的。”
楊穀點了點頭,徐少謙的話確實句句在理。
“而且...大人您可別忘了,咱們手裏可是還有一張王牌沒打呢。真有什麽事的話,憑借這張王牌還是能逢兇化吉的。”
“嗯,張獻忠的人頭的確有大用途,命人務必保管好。”
“這是自然。”
“對了,孫可望現在何處?”
“他攻下當陽城後,按照大人您的吩咐,我已命他棄城向西,現在孫可望正隱匿於川楚交界的巴東山區附近。”
“好,告訴他最近安生一些,不要輕舉妄動。等候我的命令,隨時準備入川。”
“在下明白。”
話音剛落,天空中傳來了一聲悶雷。楊穀立於門前一言不發的望著遠空。襄陽城的上空烏雲密布,眼看一場暴雨將至。楊穀厭惡下雨,而此刻他更厭惡那個弄權不臣的自己。可又有什麽辦法呢?天終將下雨,而他楊穀也已然無法迴頭了。
深夜時分,窗外的雨聲越發大了。一道道閃電將北京城照的猶如白晝一般。雷聲震耳,大地與房屋仿佛都被震動著。
不見天日的詔獄監牢之內隱約都能聽到屋外的傾盆大雨,昏暗的燈光搖擺不定。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射穿囚服,披頭散發的靠在牢房的牆角看著地上的石子發呆。盡管長期的牢獄生活將他折磨的臉色蒼白,氣息微弱。但那有些消瘦的四方臉孔卻依然冷如玄鐵,目光中帶著自信、傲慢以及那難以侵犯的威嚴,左右的獄卒走到他所在的牢房門前時甚至都不敢正視。
男子麵前擺放的石子看似雜亂無序,但如果由上往下俯視的話,砌沙為山,條橫做河。這分明就是一張涵蓋大明山川河流以及關隘分布的沙盤地圖。明史有記載,傳庭死,明亡亦!如今這個身處詔獄仍舊憂心國事的男子正是生於尚武之地代州,文進士出身的前陝西巡撫孫傳庭。
孫傳庭被關進詔獄已近兩年,兩年不見天日的詔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心中的雄心壯誌,孫傳庭依舊每日鑽研兵法,等著有朝一日能夠再度橫刀立馬,殺敵報國。
突然詔獄的大門被打開了,一股夾雜著暴雨氣息的冷風猛地灌了進來。頓時昏暗的燭火被吹得劇烈搖晃起來,孫傳庭眯著眼睛繼續盯著沙盤瞧看,絲毫不關心外麵傳來的嘈雜的腳步聲。
“嘎吱”一聲,破舊的牢門被打開了。孫傳庭立刻覺得身邊亮堂了許多,接著他聽到有個年輕的聲音說道:
“你就是孫傳庭孫將軍吧。”
將軍?他不記得上一次有人這樣稱唿自己是在什麽時候了。孫傳庭微微抬起了腦袋,牢房內熊熊燃燒的火把,那耀眼的光芒令他難以直視。孫傳庭抬手遮擋在眼前用沙啞的聲音迴答:
“你是?”
“在下魏淵。”
“魏淵?”
站在一旁的沈煉客氣說道:
“孫將軍,魏大人是皇上冊封的武平伯。如今是籌建皇家勇衛營的欽差大臣。”
“武平伯?欽差大臣?”
可能是由於與世隔絕太久了,一時間信息量大的讓他有點反應不過來。孫傳庭抬頭仔細看了看魏淵的容貌,感歎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侯爺找我一個罪人所謂何事?”
魏淵並不答話,他朝沈煉點了點頭。沈煉立刻心領神會的捧上了一套嶄新的朝服擺在了孫傳庭麵前。
“這、這是何意?”
“陛下命我籌建皇家勇衛營,晚輩魏淵還望孫將軍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可、可我是戴罪之身啊!”
“這個無妨,皇上特準許我在全國範圍內募兵備戰,擁有先斬後奏,見機行事的權力。不知孫將軍可願意否?”
“願意!當然願意!我做夢都想著能再次身披鐵甲,頭戴銅盔,立馬高岡,殺敵報國!”
詔獄內的獄卒都知道魏淵如今的身份,再加上他身邊還跟著大批東廠的番子。因此對於魏淵接走孫傳庭一事,誰都不敢站出來阻攔。後來此事由駱養性報給了曹化淳,這位東廠提督隻是一邊喝茶一邊淡淡的迴複道:
“如今還是由著那位魏侯爺的性子來吧,皇爺信任他。再說那孫傳庭不也沒什麽大罪過嘛,趕明兒個咱家找個機會跟皇爺通個氣就是了。”
曹化淳說的倒是實話,崇禎皇帝幾乎已經忘了詔獄之內還有孫傳庭這個人了。此時的他正被一封奏報搞得焦頭爛額,心神不寧。
“臣錦州祖大壽萬死急報:建州皇太極命濟爾哈朗、多鐸、多爾袞等人領兵八萬盡圍我錦州城。城內米僅供月餘,建虜兵峰日盛,錦州乃關寧之門戶,錦州若失則關寧危亦!關寧不保則遼東陷亦!臣叩請陛下,望速派援軍以解錦州之圍。”
大雨過後的紫禁城並沒有雨過天晴的燦爛,一團團的黑雲依舊重重的壓在崇禎皇帝的頭頂,壓的他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