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那具無頭的屍體在天亮之前被人發現了,是負責接班的軍卒發現的,當這些長著哈、揉著朦朧睡眼的軍卒來到張獻忠的大帳之外時,麵前的血腥場景頓時把他們的睡意衝的蕩然無存。這些人愣了片刻之後慌張的衝進了營帳,帳內沒有了不可一世的八大王,僅剩下一具無頭的男屍。
劉文秀得到消息後瘋一樣的跑了迴來,他騎馬一直衝到了張獻忠的帳外。翻身下馬之後蠻橫的推開了營帳外圍著的層層人群,營帳內那具屍體看起來是如此的瘦小,與他印象中義父高大威猛的樣子相差甚遠。盡管不願意相信,但劉文秀知道那就是義父的屍首,在張獻忠的屍首麵前他長跪不起。沒有放生痛哭,也沒有肝腸寸斷。沉默許久的劉文秀冷冷的問道:
“是誰幹的?”
迴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其實對於劉文秀而言,不用問也能猜到兇手是誰。在他看來,除了孫可望再沒有第二個人會這麽做了。
就在軍營內因為張獻忠的死而人心惶惶之時,突然有軍卒急匆匆來報。
“報!將軍,營門外來了一支隊伍。說是奉大帥之命從當陽趕來跟咱們匯合的。”
張獻忠一死,軍中說話有份量的也就剩下劉文秀和白文選兩人了。聽說老營的將士們來了,他們二人便一同迎了出來。然而來到泥濘的營門口之後,劉文秀卻大吃了一驚。隻見迎麵而來的隊伍中,赫然走在最前列的竟然是孫可望與艾能奇!
一看到孫可望,劉文秀當即就紅了眼。他也顧不上那麽多了,抽出腰間的佩刀大喊了一聲:“你這個叛徒!”緊跟著就要往上衝。孫可望左右的親兵好像早有準備一般,眼見劉文秀動手,二話不說便蜂擁而上,繳了他的武器,將劉文秀按倒在了泥水之中。
在旁邊的白文選看的目瞪口呆,這位人高馬大的白將軍立刻跑過來勸說道:
“這、這,大將軍,都是自家弟兄。何必刀劍相向呢。”
孫可望不慌不忙的說道:
“李定國、劉文秀這二人在父帥的麵前誣陷於我,我沒找他算賬已經是顧及兄弟情分了,沒想到今日他竟然還要直接對我下毒手,一會兒見到父帥我要好好評評理。文選,你就不要多言了。告訴我,父帥何在?”
白文選的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他支支吾吾的迴答說:
“大帥、大帥已經遭了賊人的毒手,不在人世了。”
“什麽?!”
從當陽趕來的一千多軍士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炸了窩了。張獻忠那可是這支隊伍絕對的領軍人與精神支柱,失去了張獻忠,好不誇張的講這支隊伍就好像丟了魂魄一般。而在這其中數孫可望的反應最為激烈,他故作震驚的大唿了起來。
“什麽時候的事?是誰幹的?我要為父帥報仇!”
說著孫可望一把抽出了佩劍,一副要找人拚命的架勢。
“這、這末將正在查,目前還沒有頭緒。”
而此刻趴在汙水中的劉文秀強撐著抬起頭來,掙紮著破口大罵道:
“我呸!孫可望!就是你幹的好事,你在這裝什麽裝!老營的弟兄們,就是孫可望謀害了父帥,你們快快抓住他啊!”
可是不管劉文秀如何唿喊,孫可望身後的一千多將士就好像根本沒有聽到他的話一般紋絲不動,甚至連一點反應都沒有。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是在明顯不過了,孫可望可是張獻忠的義子兼接班人。平日裏便輔佐張獻忠進行統帥管理工作,不要說一般的士兵了,就是張獻忠營內的高級軍官在孫可望的麵前也是唯命是從,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原本孫可望就已經是軍中無可爭議的第二號人物,如今張獻忠已死,若是李定國在場,兩個人可能還會爭一爭高下,可最有競爭力的人了無音訊。孫可望自然而然的成了起義軍當之無愧的新領袖,劉文秀那毫無依據的控訴在旁人看來與瘋言瘋語無異。
見到有人竟然當麵咒罵自己,盛怒之下的孫可望正愁沒有地方發泄呢。隻見他從馬上跳了下來,衝著自己的三弟怒吼道:
“劉文秀!你他娘的勾結李定國脅迫父帥,我看父帥八成就是遭了你們的毒手了。你小子竟然還敢誣陷我!看老子不宰了你以祭父帥在天之靈!”
說罷孫可望揮刀就朝要砍劉文秀,白文選一個箭步衝到了劉文秀的麵前,攔下了孫可望。
“大將軍!昨夜三爺奉大帥之名出營去找你和四爺,這兇手萬萬不可能是他啊!還望大將軍息怒,如今形式危機,你們兄弟之間可不能手足相殘啊!”
艾能奇平時與三哥沒並無太大的過節,此時聽完白文選的話,也覺得就這麽殺了劉文秀未免過於草率。於是也跟著一起勸說道:
“大哥息怒!父帥剛剛歸天,就先留三哥條性命,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之後再行處置吧。”
眼見手下有些實力的將軍都為劉文秀求情,孫可望也隻得暫且作罷。撤迴寶劍,見劉文秀還在咒罵自己,孫可望毫不客氣的上前朝著三弟的小腹猛踹了幾腳,頓時劉文秀疼的沒了聲響。如今的孫可望可沒時間耽誤在劉文秀的身上,他鄙視的撇了一眼趴在地上不斷扭曲身體的三弟,朝著手下揮了揮手。親兵們不由分說便將劉文秀拖了下去,劉文秀微弱的聲音漸漸遠去,直至消失在了清晨的薄霧之中。
解決完了劉文秀,孫可望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了新的角色當中。作為全軍的領袖,他先是以自願為由收編了原本那千把來人的山匪,孫可望提出如果不想追隨他的人可以即刻下山,他孫可望會給每人五兩銀子的安置費。山匪原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隻要有肉吃,跟著誰都一樣。他們見張獻忠死了,自然而然就選擇了張獻忠的接班人孫可望。緊跟著孫可望以謀害父帥張獻忠的名義通緝李定國,原因很簡單,如今父帥遇害,唯有他李定國不見蹤跡,豈不是令人懷疑。老營中的將士多半不相信李定國會謀害張獻忠,但眾口鑠金,孫可望專門安排親信在營中散布這一消息,慢慢的李定國弑父潛逃的事便被傳的有模有樣了。那位與劉文秀一起從襄陽城中殺出的隨從,剛剛替李定國辯解了幾句,聲稱李定國為了掩護眾人出逃根本就沒能衝出襄陽城,更談不上謀害大帥了,一天之後,就有人在河中發現了他的屍體。
最後孫可望要做的就是風風光光的為自己的義父張獻忠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通過這場葬禮以向各路義軍以及手下諸將們昭示自己已經名正言順的繼承八大王的位置。由於張獻忠的屍首沒有頭顱,他便緊急命人雕了一個金頭代替。待到入土為安,一切都整理完畢之後。孫可望下達了自己作為新首領的第一道軍令:
全軍集結,向當陽城進發。
被關押起來的劉文秀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了一驚,他們此刻的位置,東行就是襄陽,當陽則在西麵。如果孫可望勾結朝廷的話,應該直接向東投降襄陽才是,為什麽要往西攻打當陽呢?盡管想不通,但這也不影響他被人押解著一路西去。劉文秀抬頭看了看陰雨連綿過後難得的大晴天,心裏卻怎麽也明亮不起來,他為父帥的悲劇而難過,更為二哥李定國而擔憂。
今天是楊嗣昌五十四歲的生日,在湖北沙市一處略顯簡陋的庭院內,督師行轅的傭人們正在忙碌著。同去年在襄陽時相比,這場宴席顯得寒酸了許多。既沒有戲班唱戲助興,又沒有歌女於席間起舞。楊嗣昌臉色煞白,由於胃部不適,他已經連續幾天沒有正常進食了。
這位督師大人強撐著身體的疼痛,勉強的接受著手下眾位文武官員的拜賀。他知道手下這些人的心思,不過草草應付走個過場罷了,正如他們在圍剿張獻忠時出工不出力一樣。飯沒吃幾口,楊嗣昌便準備起身離席了。
就在此刻,楊嗣昌的長子楊山鬆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在這位楊家大公子的手中,緊握著一封書信,由於過於緊張,書信已經被攥的不成樣子了。
楊山鬆伏在父親的身旁低聲說道:
“父親,這是襄陽方向傳來的書信,您快看看。”
楊嗣昌僅僅掃了數行,臉色便由慘白變成了鐵青色,他抬頭看了看在一片陰鬱氣氛中各懷心思的手下,輕輕拍了拍掌,整個宴席頃刻間寂靜了下來。
楊嗣昌強打精神,語氣沉重的說道:
“本督奉皇命前來剿匪,曆時已經一年了。在座的各位也是備嚐辛苦,楊某人在此感謝各位。”
一向高高在上的督師大人突然說出這種親和之言,在座的文武官員們一個個麵麵相覷,不知道這位楊閣老到底是想幹什麽。楊嗣昌並沒有理會手下的態度,用微弱的聲音繼續說:
“嗣昌原欲立功戎行,效命朝廷。不想剿賊大業一再受挫,我愧對皇上厚恩,愧對眾位的鼎力相助。”
眾位文武見此情景,想著楊嗣昌定然是要下達新的軍事命令了,紛紛起身表著自己的忠心。
“我等甘為督師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在所不惜。”
楊嗣昌慘淡一笑,這些官話他聽了一輩子,也說了一輩子。沒想到明知是謊言,聽起來還是那麽舒服。他並沒有理會眾人,反而抬了抬手示意安靜下來。等到院落中再次歸於沉寂之後,楊嗣昌緩緩舉起了手中的信件,萬念俱灰的說道:
“剛剛襄陽方向有書信傳來,襄陽失陷,襄王遇害。”
此言說罷,庭院內的眾人仿佛頓時沒了唿吸,剛剛還在一個個標著忠心的眾位官員一個個呆立在原地,宴席之上死一般的寂靜。
劉文秀得到消息後瘋一樣的跑了迴來,他騎馬一直衝到了張獻忠的帳外。翻身下馬之後蠻橫的推開了營帳外圍著的層層人群,營帳內那具屍體看起來是如此的瘦小,與他印象中義父高大威猛的樣子相差甚遠。盡管不願意相信,但劉文秀知道那就是義父的屍首,在張獻忠的屍首麵前他長跪不起。沒有放生痛哭,也沒有肝腸寸斷。沉默許久的劉文秀冷冷的問道:
“是誰幹的?”
迴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其實對於劉文秀而言,不用問也能猜到兇手是誰。在他看來,除了孫可望再沒有第二個人會這麽做了。
就在軍營內因為張獻忠的死而人心惶惶之時,突然有軍卒急匆匆來報。
“報!將軍,營門外來了一支隊伍。說是奉大帥之命從當陽趕來跟咱們匯合的。”
張獻忠一死,軍中說話有份量的也就剩下劉文秀和白文選兩人了。聽說老營的將士們來了,他們二人便一同迎了出來。然而來到泥濘的營門口之後,劉文秀卻大吃了一驚。隻見迎麵而來的隊伍中,赫然走在最前列的竟然是孫可望與艾能奇!
一看到孫可望,劉文秀當即就紅了眼。他也顧不上那麽多了,抽出腰間的佩刀大喊了一聲:“你這個叛徒!”緊跟著就要往上衝。孫可望左右的親兵好像早有準備一般,眼見劉文秀動手,二話不說便蜂擁而上,繳了他的武器,將劉文秀按倒在了泥水之中。
在旁邊的白文選看的目瞪口呆,這位人高馬大的白將軍立刻跑過來勸說道:
“這、這,大將軍,都是自家弟兄。何必刀劍相向呢。”
孫可望不慌不忙的說道:
“李定國、劉文秀這二人在父帥的麵前誣陷於我,我沒找他算賬已經是顧及兄弟情分了,沒想到今日他竟然還要直接對我下毒手,一會兒見到父帥我要好好評評理。文選,你就不要多言了。告訴我,父帥何在?”
白文選的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他支支吾吾的迴答說:
“大帥、大帥已經遭了賊人的毒手,不在人世了。”
“什麽?!”
從當陽趕來的一千多軍士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炸了窩了。張獻忠那可是這支隊伍絕對的領軍人與精神支柱,失去了張獻忠,好不誇張的講這支隊伍就好像丟了魂魄一般。而在這其中數孫可望的反應最為激烈,他故作震驚的大唿了起來。
“什麽時候的事?是誰幹的?我要為父帥報仇!”
說著孫可望一把抽出了佩劍,一副要找人拚命的架勢。
“這、這末將正在查,目前還沒有頭緒。”
而此刻趴在汙水中的劉文秀強撐著抬起頭來,掙紮著破口大罵道:
“我呸!孫可望!就是你幹的好事,你在這裝什麽裝!老營的弟兄們,就是孫可望謀害了父帥,你們快快抓住他啊!”
可是不管劉文秀如何唿喊,孫可望身後的一千多將士就好像根本沒有聽到他的話一般紋絲不動,甚至連一點反應都沒有。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是在明顯不過了,孫可望可是張獻忠的義子兼接班人。平日裏便輔佐張獻忠進行統帥管理工作,不要說一般的士兵了,就是張獻忠營內的高級軍官在孫可望的麵前也是唯命是從,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原本孫可望就已經是軍中無可爭議的第二號人物,如今張獻忠已死,若是李定國在場,兩個人可能還會爭一爭高下,可最有競爭力的人了無音訊。孫可望自然而然的成了起義軍當之無愧的新領袖,劉文秀那毫無依據的控訴在旁人看來與瘋言瘋語無異。
見到有人竟然當麵咒罵自己,盛怒之下的孫可望正愁沒有地方發泄呢。隻見他從馬上跳了下來,衝著自己的三弟怒吼道:
“劉文秀!你他娘的勾結李定國脅迫父帥,我看父帥八成就是遭了你們的毒手了。你小子竟然還敢誣陷我!看老子不宰了你以祭父帥在天之靈!”
說罷孫可望揮刀就朝要砍劉文秀,白文選一個箭步衝到了劉文秀的麵前,攔下了孫可望。
“大將軍!昨夜三爺奉大帥之名出營去找你和四爺,這兇手萬萬不可能是他啊!還望大將軍息怒,如今形式危機,你們兄弟之間可不能手足相殘啊!”
艾能奇平時與三哥沒並無太大的過節,此時聽完白文選的話,也覺得就這麽殺了劉文秀未免過於草率。於是也跟著一起勸說道:
“大哥息怒!父帥剛剛歸天,就先留三哥條性命,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之後再行處置吧。”
眼見手下有些實力的將軍都為劉文秀求情,孫可望也隻得暫且作罷。撤迴寶劍,見劉文秀還在咒罵自己,孫可望毫不客氣的上前朝著三弟的小腹猛踹了幾腳,頓時劉文秀疼的沒了聲響。如今的孫可望可沒時間耽誤在劉文秀的身上,他鄙視的撇了一眼趴在地上不斷扭曲身體的三弟,朝著手下揮了揮手。親兵們不由分說便將劉文秀拖了下去,劉文秀微弱的聲音漸漸遠去,直至消失在了清晨的薄霧之中。
解決完了劉文秀,孫可望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了新的角色當中。作為全軍的領袖,他先是以自願為由收編了原本那千把來人的山匪,孫可望提出如果不想追隨他的人可以即刻下山,他孫可望會給每人五兩銀子的安置費。山匪原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隻要有肉吃,跟著誰都一樣。他們見張獻忠死了,自然而然就選擇了張獻忠的接班人孫可望。緊跟著孫可望以謀害父帥張獻忠的名義通緝李定國,原因很簡單,如今父帥遇害,唯有他李定國不見蹤跡,豈不是令人懷疑。老營中的將士多半不相信李定國會謀害張獻忠,但眾口鑠金,孫可望專門安排親信在營中散布這一消息,慢慢的李定國弑父潛逃的事便被傳的有模有樣了。那位與劉文秀一起從襄陽城中殺出的隨從,剛剛替李定國辯解了幾句,聲稱李定國為了掩護眾人出逃根本就沒能衝出襄陽城,更談不上謀害大帥了,一天之後,就有人在河中發現了他的屍體。
最後孫可望要做的就是風風光光的為自己的義父張獻忠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通過這場葬禮以向各路義軍以及手下諸將們昭示自己已經名正言順的繼承八大王的位置。由於張獻忠的屍首沒有頭顱,他便緊急命人雕了一個金頭代替。待到入土為安,一切都整理完畢之後。孫可望下達了自己作為新首領的第一道軍令:
全軍集結,向當陽城進發。
被關押起來的劉文秀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了一驚,他們此刻的位置,東行就是襄陽,當陽則在西麵。如果孫可望勾結朝廷的話,應該直接向東投降襄陽才是,為什麽要往西攻打當陽呢?盡管想不通,但這也不影響他被人押解著一路西去。劉文秀抬頭看了看陰雨連綿過後難得的大晴天,心裏卻怎麽也明亮不起來,他為父帥的悲劇而難過,更為二哥李定國而擔憂。
今天是楊嗣昌五十四歲的生日,在湖北沙市一處略顯簡陋的庭院內,督師行轅的傭人們正在忙碌著。同去年在襄陽時相比,這場宴席顯得寒酸了許多。既沒有戲班唱戲助興,又沒有歌女於席間起舞。楊嗣昌臉色煞白,由於胃部不適,他已經連續幾天沒有正常進食了。
這位督師大人強撐著身體的疼痛,勉強的接受著手下眾位文武官員的拜賀。他知道手下這些人的心思,不過草草應付走個過場罷了,正如他們在圍剿張獻忠時出工不出力一樣。飯沒吃幾口,楊嗣昌便準備起身離席了。
就在此刻,楊嗣昌的長子楊山鬆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在這位楊家大公子的手中,緊握著一封書信,由於過於緊張,書信已經被攥的不成樣子了。
楊山鬆伏在父親的身旁低聲說道:
“父親,這是襄陽方向傳來的書信,您快看看。”
楊嗣昌僅僅掃了數行,臉色便由慘白變成了鐵青色,他抬頭看了看在一片陰鬱氣氛中各懷心思的手下,輕輕拍了拍掌,整個宴席頃刻間寂靜了下來。
楊嗣昌強打精神,語氣沉重的說道:
“本督奉皇命前來剿匪,曆時已經一年了。在座的各位也是備嚐辛苦,楊某人在此感謝各位。”
一向高高在上的督師大人突然說出這種親和之言,在座的文武官員們一個個麵麵相覷,不知道這位楊閣老到底是想幹什麽。楊嗣昌並沒有理會手下的態度,用微弱的聲音繼續說:
“嗣昌原欲立功戎行,效命朝廷。不想剿賊大業一再受挫,我愧對皇上厚恩,愧對眾位的鼎力相助。”
眾位文武見此情景,想著楊嗣昌定然是要下達新的軍事命令了,紛紛起身表著自己的忠心。
“我等甘為督師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在所不惜。”
楊嗣昌慘淡一笑,這些官話他聽了一輩子,也說了一輩子。沒想到明知是謊言,聽起來還是那麽舒服。他並沒有理會眾人,反而抬了抬手示意安靜下來。等到院落中再次歸於沉寂之後,楊嗣昌緩緩舉起了手中的信件,萬念俱灰的說道:
“剛剛襄陽方向有書信傳來,襄陽失陷,襄王遇害。”
此言說罷,庭院內的眾人仿佛頓時沒了唿吸,剛剛還在一個個標著忠心的眾位官員一個個呆立在原地,宴席之上死一般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