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時分,雄偉高大的襄陽城城樓之上已是燈火通明。負責守城的軍士不停的在城牆之上巡邏警戒著。
就在西城門即將關閉之時,一小隊騎兵疾馳而來,他們的人數在二十人左右,看穿著應該是官軍無疑。到了城門外,這一隊騎兵的頭目眼看吊橋已經拉起,便高聲喊道:
“奉督師軍令,有緊急軍情呈報陳總兵。”
陳總兵就是陳宏範,時任襄陽總兵。
由於楊嗣昌軍令甚嚴,城門處負責盤查的軍卒很是認真仔細。一聽說督師的使者來了,一位百戶軍官忙迎了上來。
“還請勞煩兄弟拿公文一看。”
騎兵頭目也不下馬,伸手便從懷裏掏出了督師行轅的公文路引。守門的百戶接過公文仔細瞧看,對麵前年輕男子的身份也了解了一二。這騎兵頭目名叫張發,官職也是個百戶,時年二十二歲。看過之後,守門百戶很是客氣的雙手奉還了公文。
張發態度傲慢的問道:
“怎麽樣?我們可以進城了吧。”
守城百戶一臉的為難迴答說:
“敢請使者將緊急軍情拿來一看。”
張發聽罷勃然大怒道:
“放肆!督師寫給總兵大人的軍情也是你能夠看的嗎?”
守城的百戶趕忙行禮迴答說:
“張百戶息怒,兄弟我這也是職責所在。督師嚴令,持有緊急公文,必須驗明無誤後,方可準許入城。”
張發見狀也不在多說什麽,轉身從背後的竹筒裏取出了一封火漆密封的緊急文書。文書的正麵寫明遞交於陳宏範陳總兵之手,同時上標“加急”二字。文書的背麵則寫明了發文的年月日時間,同時加蓋著
督師行轅的大印。
守門百戶接過緊急軍情不敢耽擱,仔細瞧看了幾眼之後說道:
“張百戶稍後,我請示一下曹千戶。”
張發聽罷臉色變的難看起來。
“這位弟兄,怎麽,難道我這公文是假的不成?你竟如此這般推三阻四不讓我等進城。”
守城百戶賠笑說:“張百戶莫怪,這公文自然是真的。隻不過我就是個百戶,必須得到曹千戶的許可方能進城。”
“老兄啊!軍情緊急,誤了督師的大事,咱們可都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張百戶莫急,曹千戶就在這城門樓上,稍等便是。”
說罷這位守門百戶急忙將竹筒放進了一個圓筐之內,用繩子綁好,隨後敲響了吊橋旁的銅鑼。聽到城外有銅鑼的聲響,城樓之上的守軍便將綁好繩子的圓筐拉了上去。
楊嗣昌初到襄陽之時大力整頓軍備,他規定每座城門必須有一位副將負責,要保證隨時能夠登城禦敵。因此大多數的將軍都選擇留在城樓之上處理軍務。
後來楊嗣昌去了四川,襄陽城內緊張的氣氛便慢慢緩和了起來。各城門慢慢改為千戶來駐守。
曹千戶拿到緊急軍情之後,將正反兩麵都仔細看了一遍,瞧不出有什麽可疑的地方。便向手下命令道:
“放下吊橋!讓使者進城。”
隨著一聲聲吆喝從城樓上傳出,巨大的吊橋發出了厚重金屬鏈條摩擦的聲響。張發一行人騎馬踏過厚實的吊橋進入了襄陽城。
曹千戶為人謹慎小心,此時已經走下城樓在城門洞裏親自等著了。他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張發,問道:
“這位兄弟看起來有些麵生,你在哪位將軍手底下當差。”
張發見了曹千戶,立刻翻身下馬行禮。聽了問話他很是恭敬的答道:
“卑職是賀大帥軍中的百戶,跟著賀虎將軍討口飯吃。這次被督師看中做了使者。”
“這些都是你帶來的弟兄?”
曹千戶說著用手指了指張發的身後。
“迴大人的話,算卑職在內,共二十八人。”
張發神態舉止自然得體,對話謙卑恭順。身上攜帶的文書信物又沒有半點問題,而且他還知道賀虎這個名字。賀虎乃是賀人龍的族侄賀英,由於他在戰場之上好勇鬥狠、敢打敢殺,因此軍中熟悉他的都稱他賀虎。
想到這曹千戶的表情緩和了下來。
“我派人引著你們前往陳總兵府上遞送軍情,隨後安排在館驛內休息。”
張發雙手抱拳深鞠一躬道:
“有勞大人了!”
在張發等人的身後,襄陽城厚重的大門徐徐關上。曹千戶望著張發的背影讚歎道:
“這個百戶不簡單,日後不可限量啊!”
這位曹千戶不知道的是,這個張發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孫可望。
一陣喧囂過後,城門處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寧靜。這一隊騎兵慢慢的消失在了襄陽繁華熱鬧的街頭,不見了蹤跡。
上弦月悄悄的躲藏進了厚厚的雲層之中,夜色顯得更深更濃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隊伍正在通往襄陽的大道上疾馳,率領這支純騎兵隊伍的正是八大王張獻忠。這兩千騎兵已經是他能湊出的全部家底了。
一路走過來,張獻忠連續衝破了官軍設置的兩道盤查哨卡。將裏麵少量的官軍全部滅了口。當衝到襄陽城北的山中之後,張獻忠自信城中的官軍絕對不會知道自己已經兵臨城下了。
眺望著遠處襄陽城內通明的燈火,張獻忠就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那裏可是襄陽,有著數不盡的金山銀山、珠寶美玉,有著享受不完嬌滴滴的荊楚美女,有著能夠短時間內武裝起一支十萬大軍的武器兵甲。想到這些怎麽能不令張獻忠垂涎三尺呢?
張獻忠手下的兵卒也一個個躍躍欲試,顯得激動異常。他們同自己的主帥一樣,都在幻想著攻占襄陽之後盡情享樂的場景。
三更時分,張獻忠朝自己的手下大聲吩咐道:
“龜兒子們!都給老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出發!”
趁著朦朧的夜色,這兩千騎兵如同一股無聲的浪潮湧向了襄陽城的南門。
而與此同時,一聲淒厲的嘶喊聲劃破了襄陽城繁華散盡之後的安寧。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池在夜色下驚恐的注視著即將到來的一切。
“走水啦!走水啦!”
富麗堂皇的襄王府後街突然燒起了熊熊大火,緊跟著知府衙門與五軍都督府也著起了火來!
襄陽城的街道之上人聲鼎沸,躲避災禍的人群慌不擇路的四散奔逃著。夾雜在逃跑的人群之中有人大聲的唿喊著:
“快跑啊!有軍隊嘩變啦!亂兵正在攻打襄王府和知府衙門!”
這一消息在慌亂的人群中呈幾何倍數增長,不多時鎮守襄陽城樓的守軍們便聽到了。容不得他們多想,若是襄王他老人家稍有閃失,那可是掉腦袋的死罪,這些千戶們紛紛率領手下的將士前往襄王府、知府衙門等地彈壓兵變。
襄陽城內的留守的官軍也就三千人左右,在軍隊前往城中彈壓“嘩變”之後,留守的守城兵士就更少了。正當西門留守的幾名軍卒不住的遠眺城內燃起的熊熊大火之時,突然間被著火光一隊騎兵衝了過來。還沒等這些軍卒借著夜色看清來人是誰,騎兵們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就將這些留守軍卒全部斬殺。
孫可望指揮著手下迅速將城門打開,放下城外的吊橋。埋伏許久的張獻忠立刻親率兩千騎兵衝進了襄陽城。
麵對張獻忠突然的“兵從天降”,城內的守軍顯然毫無準備。任憑他們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明明應該遠在千裏之外的蜀地被督師楊嗣昌追著屁股殺的張獻忠,怎麽會張了翅膀一般攻擊襄陽呢?
在“官兵投降者一概不殺!”的口號下,襄陽城內僅僅發生了零星的戰鬥,三千官兵便大多舉手投降了,少部分則潰散而逃。偌大個襄陽城,楊嗣昌自詡固若金湯的軍事堡壘,儲藏著數不盡金銀財富與武器裝備的大本營,就這樣陷落了。
張獻忠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楊嗣昌留在襄陽的督師行轅,一屁股坐在了正廳督師的位置上。
“龜兒子的楊嗣昌!做夢也想不到老子占了他的老窩吧!哈哈哈!”
說罷他放肆的大笑了起來。
隨後張獻忠即刻派人去接管督師行轅內的軍資倉儲,嚴加看管了起來。
不一會孫可望從外麵興衝衝的跑了進來。
“父帥!抓到了!抓到了!”
張獻忠聞訊也猛的站起身來問道:
“狗王爺抓到了?”
孫可望一臉的興奮迴答說:
“襄王朱翊銘抓到了!”
張獻忠高興的大聲說道:
“好!傳我軍令,將那狗王爺關在王府裏好生看管,待會我要跟他好好聊上幾句。對了,這城裏的狗官怎麽樣了?
“迴父帥,襄陽總兵陳宏範帶著手下想要逃出城去,被我率領騎兵追上,當場殺死。他的屍首我已經命人拖到城門口示眾了。知府顧憲成文在知府衙門內上吊死了,我聽說文選也宰了幾個狗官。”
張獻忠點了點頭。
“幹得好!把這些狗官的屍體統統拉到城門口示眾。”
孫可望正要下去布置,張獻忠又把他叫了迴來。
“你個龜兒子,這點事安排個弟兄去就行了。你跟我去襄王府,找狗王爺借一樣東西。”
就在西城門即將關閉之時,一小隊騎兵疾馳而來,他們的人數在二十人左右,看穿著應該是官軍無疑。到了城門外,這一隊騎兵的頭目眼看吊橋已經拉起,便高聲喊道:
“奉督師軍令,有緊急軍情呈報陳總兵。”
陳總兵就是陳宏範,時任襄陽總兵。
由於楊嗣昌軍令甚嚴,城門處負責盤查的軍卒很是認真仔細。一聽說督師的使者來了,一位百戶軍官忙迎了上來。
“還請勞煩兄弟拿公文一看。”
騎兵頭目也不下馬,伸手便從懷裏掏出了督師行轅的公文路引。守門的百戶接過公文仔細瞧看,對麵前年輕男子的身份也了解了一二。這騎兵頭目名叫張發,官職也是個百戶,時年二十二歲。看過之後,守門百戶很是客氣的雙手奉還了公文。
張發態度傲慢的問道:
“怎麽樣?我們可以進城了吧。”
守城百戶一臉的為難迴答說:
“敢請使者將緊急軍情拿來一看。”
張發聽罷勃然大怒道:
“放肆!督師寫給總兵大人的軍情也是你能夠看的嗎?”
守城的百戶趕忙行禮迴答說:
“張百戶息怒,兄弟我這也是職責所在。督師嚴令,持有緊急公文,必須驗明無誤後,方可準許入城。”
張發見狀也不在多說什麽,轉身從背後的竹筒裏取出了一封火漆密封的緊急文書。文書的正麵寫明遞交於陳宏範陳總兵之手,同時上標“加急”二字。文書的背麵則寫明了發文的年月日時間,同時加蓋著
督師行轅的大印。
守門百戶接過緊急軍情不敢耽擱,仔細瞧看了幾眼之後說道:
“張百戶稍後,我請示一下曹千戶。”
張發聽罷臉色變的難看起來。
“這位弟兄,怎麽,難道我這公文是假的不成?你竟如此這般推三阻四不讓我等進城。”
守城百戶賠笑說:“張百戶莫怪,這公文自然是真的。隻不過我就是個百戶,必須得到曹千戶的許可方能進城。”
“老兄啊!軍情緊急,誤了督師的大事,咱們可都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張百戶莫急,曹千戶就在這城門樓上,稍等便是。”
說罷這位守門百戶急忙將竹筒放進了一個圓筐之內,用繩子綁好,隨後敲響了吊橋旁的銅鑼。聽到城外有銅鑼的聲響,城樓之上的守軍便將綁好繩子的圓筐拉了上去。
楊嗣昌初到襄陽之時大力整頓軍備,他規定每座城門必須有一位副將負責,要保證隨時能夠登城禦敵。因此大多數的將軍都選擇留在城樓之上處理軍務。
後來楊嗣昌去了四川,襄陽城內緊張的氣氛便慢慢緩和了起來。各城門慢慢改為千戶來駐守。
曹千戶拿到緊急軍情之後,將正反兩麵都仔細看了一遍,瞧不出有什麽可疑的地方。便向手下命令道:
“放下吊橋!讓使者進城。”
隨著一聲聲吆喝從城樓上傳出,巨大的吊橋發出了厚重金屬鏈條摩擦的聲響。張發一行人騎馬踏過厚實的吊橋進入了襄陽城。
曹千戶為人謹慎小心,此時已經走下城樓在城門洞裏親自等著了。他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張發,問道:
“這位兄弟看起來有些麵生,你在哪位將軍手底下當差。”
張發見了曹千戶,立刻翻身下馬行禮。聽了問話他很是恭敬的答道:
“卑職是賀大帥軍中的百戶,跟著賀虎將軍討口飯吃。這次被督師看中做了使者。”
“這些都是你帶來的弟兄?”
曹千戶說著用手指了指張發的身後。
“迴大人的話,算卑職在內,共二十八人。”
張發神態舉止自然得體,對話謙卑恭順。身上攜帶的文書信物又沒有半點問題,而且他還知道賀虎這個名字。賀虎乃是賀人龍的族侄賀英,由於他在戰場之上好勇鬥狠、敢打敢殺,因此軍中熟悉他的都稱他賀虎。
想到這曹千戶的表情緩和了下來。
“我派人引著你們前往陳總兵府上遞送軍情,隨後安排在館驛內休息。”
張發雙手抱拳深鞠一躬道:
“有勞大人了!”
在張發等人的身後,襄陽城厚重的大門徐徐關上。曹千戶望著張發的背影讚歎道:
“這個百戶不簡單,日後不可限量啊!”
這位曹千戶不知道的是,這個張發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孫可望。
一陣喧囂過後,城門處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寧靜。這一隊騎兵慢慢的消失在了襄陽繁華熱鬧的街頭,不見了蹤跡。
上弦月悄悄的躲藏進了厚厚的雲層之中,夜色顯得更深更濃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隊伍正在通往襄陽的大道上疾馳,率領這支純騎兵隊伍的正是八大王張獻忠。這兩千騎兵已經是他能湊出的全部家底了。
一路走過來,張獻忠連續衝破了官軍設置的兩道盤查哨卡。將裏麵少量的官軍全部滅了口。當衝到襄陽城北的山中之後,張獻忠自信城中的官軍絕對不會知道自己已經兵臨城下了。
眺望著遠處襄陽城內通明的燈火,張獻忠就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那裏可是襄陽,有著數不盡的金山銀山、珠寶美玉,有著享受不完嬌滴滴的荊楚美女,有著能夠短時間內武裝起一支十萬大軍的武器兵甲。想到這些怎麽能不令張獻忠垂涎三尺呢?
張獻忠手下的兵卒也一個個躍躍欲試,顯得激動異常。他們同自己的主帥一樣,都在幻想著攻占襄陽之後盡情享樂的場景。
三更時分,張獻忠朝自己的手下大聲吩咐道:
“龜兒子們!都給老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出發!”
趁著朦朧的夜色,這兩千騎兵如同一股無聲的浪潮湧向了襄陽城的南門。
而與此同時,一聲淒厲的嘶喊聲劃破了襄陽城繁華散盡之後的安寧。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池在夜色下驚恐的注視著即將到來的一切。
“走水啦!走水啦!”
富麗堂皇的襄王府後街突然燒起了熊熊大火,緊跟著知府衙門與五軍都督府也著起了火來!
襄陽城的街道之上人聲鼎沸,躲避災禍的人群慌不擇路的四散奔逃著。夾雜在逃跑的人群之中有人大聲的唿喊著:
“快跑啊!有軍隊嘩變啦!亂兵正在攻打襄王府和知府衙門!”
這一消息在慌亂的人群中呈幾何倍數增長,不多時鎮守襄陽城樓的守軍們便聽到了。容不得他們多想,若是襄王他老人家稍有閃失,那可是掉腦袋的死罪,這些千戶們紛紛率領手下的將士前往襄王府、知府衙門等地彈壓兵變。
襄陽城內的留守的官軍也就三千人左右,在軍隊前往城中彈壓“嘩變”之後,留守的守城兵士就更少了。正當西門留守的幾名軍卒不住的遠眺城內燃起的熊熊大火之時,突然間被著火光一隊騎兵衝了過來。還沒等這些軍卒借著夜色看清來人是誰,騎兵們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就將這些留守軍卒全部斬殺。
孫可望指揮著手下迅速將城門打開,放下城外的吊橋。埋伏許久的張獻忠立刻親率兩千騎兵衝進了襄陽城。
麵對張獻忠突然的“兵從天降”,城內的守軍顯然毫無準備。任憑他們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明明應該遠在千裏之外的蜀地被督師楊嗣昌追著屁股殺的張獻忠,怎麽會張了翅膀一般攻擊襄陽呢?
在“官兵投降者一概不殺!”的口號下,襄陽城內僅僅發生了零星的戰鬥,三千官兵便大多舉手投降了,少部分則潰散而逃。偌大個襄陽城,楊嗣昌自詡固若金湯的軍事堡壘,儲藏著數不盡金銀財富與武器裝備的大本營,就這樣陷落了。
張獻忠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楊嗣昌留在襄陽的督師行轅,一屁股坐在了正廳督師的位置上。
“龜兒子的楊嗣昌!做夢也想不到老子占了他的老窩吧!哈哈哈!”
說罷他放肆的大笑了起來。
隨後張獻忠即刻派人去接管督師行轅內的軍資倉儲,嚴加看管了起來。
不一會孫可望從外麵興衝衝的跑了進來。
“父帥!抓到了!抓到了!”
張獻忠聞訊也猛的站起身來問道:
“狗王爺抓到了?”
孫可望一臉的興奮迴答說:
“襄王朱翊銘抓到了!”
張獻忠高興的大聲說道:
“好!傳我軍令,將那狗王爺關在王府裏好生看管,待會我要跟他好好聊上幾句。對了,這城裏的狗官怎麽樣了?
“迴父帥,襄陽總兵陳宏範帶著手下想要逃出城去,被我率領騎兵追上,當場殺死。他的屍首我已經命人拖到城門口示眾了。知府顧憲成文在知府衙門內上吊死了,我聽說文選也宰了幾個狗官。”
張獻忠點了點頭。
“幹得好!把這些狗官的屍體統統拉到城門口示眾。”
孫可望正要下去布置,張獻忠又把他叫了迴來。
“你個龜兒子,這點事安排個弟兄去就行了。你跟我去襄王府,找狗王爺借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