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的太監掃視了一下翁城之內跪倒的眾人。
“魏淵魏將軍何在?速來接旨!”
黃軒聞聽此言趕忙答道:
“迴公公的話,魏將軍此刻正在校場。鄙人這就去找魏將軍過來接旨。”
手拿聖旨的公公連理都沒理黃軒一句,微微點了點頭以示同意。
對於聖旨黃軒可是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上派手下前往校場將聖旨到的消息飛報魏淵。
校場之內,秦牧陽的入會儀式已近尾聲。魏淵正帶著保皇會的會員高喊“外禦韃虜,內安民心”的口號之時。黃軒派來的手下快馬而來。
“啟稟大人!城內來了宣旨的欽差,現正在翁城內等著大人前去宣旨。”
魏淵倒是對於聖旨沒什麽概念,他隨意的迴答了一聲。
“知道了,你先迴去。告訴欽差我處理一下軍務隨後就到。”
這軍卒也沒多想,片刻功夫又從校場殺迴了翁城之內,原原本本的將魏淵的話傳達到位了。
“迴稟公公,我家將軍說他處理一些軍務,隨後就來。”
聽到這個迴答,不僅是傳旨的太監,在場的所有人都懵了,齊齊色變。聖旨既代表著皇上,你讓傳旨的欽差等著,就如同讓皇帝等你一般。這還得了!這魏淵是吃了雄心豹子膽嗎?
傳旨隊伍中一位錦衣衛的千戶聽完軍卒的稟報,當場就拔出了腰間的繡春刀。
“大膽!魏淵目無君上,實在可惡!公公,請允許卑職帶人立刻將魏淵押來問罪!”
馬騰躍也在心裏幸災樂禍道:
“我還想著如何給這魏淵一個下馬威呢!這下好了,魏淵竟敢怠慢欽差。你這可就是自尋死路,怪不得旁人了。”
漫說是處理一些軍務,就是十萬火急的戰場之上。聖旨到了也是要立刻接旨的,今天這奇事真是聞所未聞。
一般情況下,麵對膽敢如此怠慢自己的人,傳旨的太監肯定會當場發飆,即刻指揮手下的錦衣衛與禁軍以“大不敬”的罪名將魏淵緝拿法辦的。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麵對錦衣衛千戶的憤怒。這名傳旨的太監淡淡的迴應道:
“既然魏將軍軍務繁忙,我等在此恭候便是了。”
這公公的一席話,弄的在場之人麵麵相覷。剛剛還一副義憤填膺表情的錦衣衛千戶,隻能略帶些尷尬的將拔出的繡春刀又默默的插迴了刀鞘之中。
史可法在一旁看的也是有些不明所以了,這群禍國殃民的閹人什麽變的如此通情達理起來。以往對他這個從二品的鳳陽巡撫,前來傳旨的太監也是一副趾高氣昂
、頤指氣使的態度。今天倒好,麵對魏淵的閉門羹,這個太監竟然能如此忍讓,實在是不明白其中到底賣的什麽藥。
旁人都是一頭霧水,但前來傳旨的太監心裏卻是清楚的很。早在出宮之前,他就已經得知聖旨的內容了。常言道“看人下飯”。如今魏淵封侯拜將,總督河南江北諸軍事,又是皇帝麵前炙手可熱的新寵。自己這個小太監主動去結交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找他的麻煩呢?即使有再多的不滿,這名太監也隻能深藏於心底了。
就這樣,在亳州城不算狹小的甕城內。已經擁擠了不下幾百人了。朝廷前來宣旨的欽差大臣、鳳陽巡撫史可法、亳州知府馬騰躍,這些人一個個大眼瞪小眼的等候著魏淵的到來。
亳州本就是繁華的州府,雖說前一陣子受戰亂的影響集市有所蕭條。但這大白天的,來往的商旅還是不在少數的。城門附近來來往往的人群很快就注意到了翁城內有些異樣的場景。很快便有好事者滿大街的傳開了這件奇事。
“哎!你們聽說了嗎?咱們魏將軍根本不把巡撫和知府放在眼裏。將他們在阻擋在翁城不讓進來!”
“不是吧!我聽說是魏將軍拒絕接聖旨。在翁城中的是錦衣衛和禁軍。”
“拒絕接聖旨?那不就和當年的嶽王爺一樣了,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把他召迴京城。”
“呸!你小子說點吉利的行不行,亳州百姓的命可都是魏將軍從流賊手裏救下的。咱可不想魏將軍跟嶽王爺似的不得善終。”
同樣的,這個消息也傳到了亳州城守軍和武平衛將士的耳中。與尋常百姓看熱鬧的態度不同,武平衛和亳州城的守軍,特別是其中保皇會的會眾們則知道事情的原委。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會長為了保皇會一名會員的入會儀式,竟然讓傳旨的欽差靠邊站時。一個個無比自豪的挺起胸膛,將自己保皇會的紅底金鷹袖標佩戴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此刻保皇會帶給他們的不隻是榮耀,更有一種組織賦予的優越感。無形之間,保皇會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高過了大明朝。
就在街市之上將翁城奇事傳的沸沸揚揚之時,一身白衣的魏淵在金鷹衛隊的護送下策馬而過。立刻引得街市上一陣騷動。不多時,魏淵便到了翁城。
此時已近正午,翁城大開的城門像是一張張開的大嘴,嘲笑著翁城中傻傻等待的眾人。
傳旨太監正在後悔,剛才應該直接去校場宣旨的。如今在這裏等也不是,走也不是的。同樣想法的還有史可法、馬騰躍,原本想拿一拿當官的架子,誰曾想碰到了宣旨的欽差,更沒想到的事魏淵竟然膽大到讓傳旨欽差也等著的地步,這下他們兩人也隻好陪著欽差一直等下去了。
翁城內的氣氛壓抑而沉默,突然自城內唿嘯而至了一支上百人的騎兵隊伍。衝在最前麵一身白衣的魏淵顯得很是惹人注目。
黃軒見狀長舒了口氣說道:
“魏將軍來了!”
早已經被曬的有些打蔫的眾人,聞訊立刻抖擻了下精神。知道魏淵來了,傳旨的太監表情立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剛剛還是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苦瓜臉,如今卻早已經是滿麵堆笑了。眼看魏淵下馬站定,那太監不失時機的開始傳旨。
伴隨著“魏淵接旨”的尖細喊聲,翁城之內的眾人再度跪倒了一片。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武平衛指揮使魏淵忠勇可嘉,戰功卓著。此番大敗流賊,生擒羅汝才更是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悅。特冊封魏淵為武平伯、授定國將軍一職,世襲罔替。即日起擔任鳳陽總督領兵部侍郎銜,節製江北、河南諸軍事。即刻押解羅汝才進京麵聖。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之後,除了魏淵之外,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封侯拜將,這可是極大的殊榮。總督河南江北諸軍事,這意味著魏淵至少在這兩地有了乾綱獨斷的絕對權力。一名小小的衛所指揮使,一躍成為了掌握上百萬人命運的當朝正二品封疆大吏,這如何不讓人感覺震驚。
然而聖旨中的主角魏淵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封聖旨對自己而言意味著什麽,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升官做了總督,而總督是個很有權勢的職務罷了。
太監宣旨結束後立刻滿臉堆笑的攙扶起尚未起身的魏淵。
“咱家給魏總督道喜了!大人您如今位極人臣,有機會可一定要讓咱家沾沾您的光啊!。”
如果換作尋常的那些士大夫們,對於太監這種討賞的行為往往是簡單意思一下就行了。在明代,正統出身的讀書人對於宦官這項職業是很不屑的。
魏淵則不同,他的處世哲學就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堵牆”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會輕易得罪人的。而且後世的魏淵也看過不少關於明朝宦官權力的分析文章,他深知這群閹人們在大明朝堂之上的能量是不可估量。
於是魏淵很是熱情的答道:
“公公這話就見外了不是,沾沾光哪裏夠啊!隻要有我魏淵一口飯吃,一定是不會餓到公公你的。”
說話間魏淵從懷中隨手抽出了一張二百兩的銀票塞到了那名太監的手裏。而後轉身對著黃軒吩咐道:
“黃公子,速速安排人帶著公公和眾位京城來的弟兄好生休息。所有開銷全部算在咱們的賬上!”
黃軒還沉浸在剛剛聖旨帶來的巨大震撼之中,聽了魏淵的話他趕忙答應了兩聲便下去安排了。
跟隨欽差太監而來的錦衣衛和禁軍一聽魏淵這話,立刻一個個喜上眉梢。遇到如此出手大方的主,他們都暗自慶幸自己這趟公差算是出對了。
同時魏淵的舉動也令傳旨太監大為感動,盡管宦官手握重權,但一直不為朝中的那些士大夫們所尊重,自從魏忠賢倒台之後。宦官們更是飽受滿朝文武的非議,那些之前依附魏忠賢的猴子猴孫們也一個個道貌岸然的大罵閹黨誤國。東林黨人更是欲將天下所有的太監斬盡殺絕而後快。
如今魏淵身為鳳陽總督,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竟然以如此真誠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使得這名傳旨太監剛剛所有的不快全都一掃而光了。
“魏總督的話咱家記下了,記在心裏了。咱家名叫方正化,為司禮太監。大人若是有用得到咱家的地方盡管吩咐便是。”
“好!魏淵記下了,公公先去休息吧。”
送走了欽差,接下來便是久候的鳳陽巡撫史可法與新到任的亳州知府馬騰躍了。
這邊傳旨的隊伍剛剛離開,新任亳州知府馬騰躍立刻就小跑著來到了魏淵的近前。
“下官亳州知府馬騰躍,見過魏總督!”
馬騰躍一躬掃地,上半身與下半身幾乎成了個直角。
怪不得馬騰躍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畢竟“在官言官”,官大一級就能壓死人,更何況魏淵搖身一變已經不知道大出他一個小小的知府多少級了。
而馬騰躍之前的那位頂頭上司史可法,則一言不發的在旁邊冷眼旁觀著。他的眼神中透露著對馬騰躍深深的鄙視,也流露出對新任鳳陽總督濃濃的敵意。
“魏淵魏將軍何在?速來接旨!”
黃軒聞聽此言趕忙答道:
“迴公公的話,魏將軍此刻正在校場。鄙人這就去找魏將軍過來接旨。”
手拿聖旨的公公連理都沒理黃軒一句,微微點了點頭以示同意。
對於聖旨黃軒可是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上派手下前往校場將聖旨到的消息飛報魏淵。
校場之內,秦牧陽的入會儀式已近尾聲。魏淵正帶著保皇會的會員高喊“外禦韃虜,內安民心”的口號之時。黃軒派來的手下快馬而來。
“啟稟大人!城內來了宣旨的欽差,現正在翁城內等著大人前去宣旨。”
魏淵倒是對於聖旨沒什麽概念,他隨意的迴答了一聲。
“知道了,你先迴去。告訴欽差我處理一下軍務隨後就到。”
這軍卒也沒多想,片刻功夫又從校場殺迴了翁城之內,原原本本的將魏淵的話傳達到位了。
“迴稟公公,我家將軍說他處理一些軍務,隨後就來。”
聽到這個迴答,不僅是傳旨的太監,在場的所有人都懵了,齊齊色變。聖旨既代表著皇上,你讓傳旨的欽差等著,就如同讓皇帝等你一般。這還得了!這魏淵是吃了雄心豹子膽嗎?
傳旨隊伍中一位錦衣衛的千戶聽完軍卒的稟報,當場就拔出了腰間的繡春刀。
“大膽!魏淵目無君上,實在可惡!公公,請允許卑職帶人立刻將魏淵押來問罪!”
馬騰躍也在心裏幸災樂禍道:
“我還想著如何給這魏淵一個下馬威呢!這下好了,魏淵竟敢怠慢欽差。你這可就是自尋死路,怪不得旁人了。”
漫說是處理一些軍務,就是十萬火急的戰場之上。聖旨到了也是要立刻接旨的,今天這奇事真是聞所未聞。
一般情況下,麵對膽敢如此怠慢自己的人,傳旨的太監肯定會當場發飆,即刻指揮手下的錦衣衛與禁軍以“大不敬”的罪名將魏淵緝拿法辦的。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麵對錦衣衛千戶的憤怒。這名傳旨的太監淡淡的迴應道:
“既然魏將軍軍務繁忙,我等在此恭候便是了。”
這公公的一席話,弄的在場之人麵麵相覷。剛剛還一副義憤填膺表情的錦衣衛千戶,隻能略帶些尷尬的將拔出的繡春刀又默默的插迴了刀鞘之中。
史可法在一旁看的也是有些不明所以了,這群禍國殃民的閹人什麽變的如此通情達理起來。以往對他這個從二品的鳳陽巡撫,前來傳旨的太監也是一副趾高氣昂
、頤指氣使的態度。今天倒好,麵對魏淵的閉門羹,這個太監竟然能如此忍讓,實在是不明白其中到底賣的什麽藥。
旁人都是一頭霧水,但前來傳旨的太監心裏卻是清楚的很。早在出宮之前,他就已經得知聖旨的內容了。常言道“看人下飯”。如今魏淵封侯拜將,總督河南江北諸軍事,又是皇帝麵前炙手可熱的新寵。自己這個小太監主動去結交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找他的麻煩呢?即使有再多的不滿,這名太監也隻能深藏於心底了。
就這樣,在亳州城不算狹小的甕城內。已經擁擠了不下幾百人了。朝廷前來宣旨的欽差大臣、鳳陽巡撫史可法、亳州知府馬騰躍,這些人一個個大眼瞪小眼的等候著魏淵的到來。
亳州本就是繁華的州府,雖說前一陣子受戰亂的影響集市有所蕭條。但這大白天的,來往的商旅還是不在少數的。城門附近來來往往的人群很快就注意到了翁城內有些異樣的場景。很快便有好事者滿大街的傳開了這件奇事。
“哎!你們聽說了嗎?咱們魏將軍根本不把巡撫和知府放在眼裏。將他們在阻擋在翁城不讓進來!”
“不是吧!我聽說是魏將軍拒絕接聖旨。在翁城中的是錦衣衛和禁軍。”
“拒絕接聖旨?那不就和當年的嶽王爺一樣了,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把他召迴京城。”
“呸!你小子說點吉利的行不行,亳州百姓的命可都是魏將軍從流賊手裏救下的。咱可不想魏將軍跟嶽王爺似的不得善終。”
同樣的,這個消息也傳到了亳州城守軍和武平衛將士的耳中。與尋常百姓看熱鬧的態度不同,武平衛和亳州城的守軍,特別是其中保皇會的會眾們則知道事情的原委。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會長為了保皇會一名會員的入會儀式,竟然讓傳旨的欽差靠邊站時。一個個無比自豪的挺起胸膛,將自己保皇會的紅底金鷹袖標佩戴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此刻保皇會帶給他們的不隻是榮耀,更有一種組織賦予的優越感。無形之間,保皇會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高過了大明朝。
就在街市之上將翁城奇事傳的沸沸揚揚之時,一身白衣的魏淵在金鷹衛隊的護送下策馬而過。立刻引得街市上一陣騷動。不多時,魏淵便到了翁城。
此時已近正午,翁城大開的城門像是一張張開的大嘴,嘲笑著翁城中傻傻等待的眾人。
傳旨太監正在後悔,剛才應該直接去校場宣旨的。如今在這裏等也不是,走也不是的。同樣想法的還有史可法、馬騰躍,原本想拿一拿當官的架子,誰曾想碰到了宣旨的欽差,更沒想到的事魏淵竟然膽大到讓傳旨欽差也等著的地步,這下他們兩人也隻好陪著欽差一直等下去了。
翁城內的氣氛壓抑而沉默,突然自城內唿嘯而至了一支上百人的騎兵隊伍。衝在最前麵一身白衣的魏淵顯得很是惹人注目。
黃軒見狀長舒了口氣說道:
“魏將軍來了!”
早已經被曬的有些打蔫的眾人,聞訊立刻抖擻了下精神。知道魏淵來了,傳旨的太監表情立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剛剛還是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苦瓜臉,如今卻早已經是滿麵堆笑了。眼看魏淵下馬站定,那太監不失時機的開始傳旨。
伴隨著“魏淵接旨”的尖細喊聲,翁城之內的眾人再度跪倒了一片。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武平衛指揮使魏淵忠勇可嘉,戰功卓著。此番大敗流賊,生擒羅汝才更是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悅。特冊封魏淵為武平伯、授定國將軍一職,世襲罔替。即日起擔任鳳陽總督領兵部侍郎銜,節製江北、河南諸軍事。即刻押解羅汝才進京麵聖。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之後,除了魏淵之外,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封侯拜將,這可是極大的殊榮。總督河南江北諸軍事,這意味著魏淵至少在這兩地有了乾綱獨斷的絕對權力。一名小小的衛所指揮使,一躍成為了掌握上百萬人命運的當朝正二品封疆大吏,這如何不讓人感覺震驚。
然而聖旨中的主角魏淵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封聖旨對自己而言意味著什麽,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升官做了總督,而總督是個很有權勢的職務罷了。
太監宣旨結束後立刻滿臉堆笑的攙扶起尚未起身的魏淵。
“咱家給魏總督道喜了!大人您如今位極人臣,有機會可一定要讓咱家沾沾您的光啊!。”
如果換作尋常的那些士大夫們,對於太監這種討賞的行為往往是簡單意思一下就行了。在明代,正統出身的讀書人對於宦官這項職業是很不屑的。
魏淵則不同,他的處世哲學就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堵牆”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會輕易得罪人的。而且後世的魏淵也看過不少關於明朝宦官權力的分析文章,他深知這群閹人們在大明朝堂之上的能量是不可估量。
於是魏淵很是熱情的答道:
“公公這話就見外了不是,沾沾光哪裏夠啊!隻要有我魏淵一口飯吃,一定是不會餓到公公你的。”
說話間魏淵從懷中隨手抽出了一張二百兩的銀票塞到了那名太監的手裏。而後轉身對著黃軒吩咐道:
“黃公子,速速安排人帶著公公和眾位京城來的弟兄好生休息。所有開銷全部算在咱們的賬上!”
黃軒還沉浸在剛剛聖旨帶來的巨大震撼之中,聽了魏淵的話他趕忙答應了兩聲便下去安排了。
跟隨欽差太監而來的錦衣衛和禁軍一聽魏淵這話,立刻一個個喜上眉梢。遇到如此出手大方的主,他們都暗自慶幸自己這趟公差算是出對了。
同時魏淵的舉動也令傳旨太監大為感動,盡管宦官手握重權,但一直不為朝中的那些士大夫們所尊重,自從魏忠賢倒台之後。宦官們更是飽受滿朝文武的非議,那些之前依附魏忠賢的猴子猴孫們也一個個道貌岸然的大罵閹黨誤國。東林黨人更是欲將天下所有的太監斬盡殺絕而後快。
如今魏淵身為鳳陽總督,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竟然以如此真誠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使得這名傳旨太監剛剛所有的不快全都一掃而光了。
“魏總督的話咱家記下了,記在心裏了。咱家名叫方正化,為司禮太監。大人若是有用得到咱家的地方盡管吩咐便是。”
“好!魏淵記下了,公公先去休息吧。”
送走了欽差,接下來便是久候的鳳陽巡撫史可法與新到任的亳州知府馬騰躍了。
這邊傳旨的隊伍剛剛離開,新任亳州知府馬騰躍立刻就小跑著來到了魏淵的近前。
“下官亳州知府馬騰躍,見過魏總督!”
馬騰躍一躬掃地,上半身與下半身幾乎成了個直角。
怪不得馬騰躍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畢竟“在官言官”,官大一級就能壓死人,更何況魏淵搖身一變已經不知道大出他一個小小的知府多少級了。
而馬騰躍之前的那位頂頭上司史可法,則一言不發的在旁邊冷眼旁觀著。他的眼神中透露著對馬騰躍深深的鄙視,也流露出對新任鳳陽總督濃濃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