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似乎聽懂了,又似乎一知半解。但不論如何,知府衙門內眾人的命運便在這一刻決定了。
周有喜拍著胸脯對著董一鳴做著保票,庭院內的賊兵也是將信將疑。但求生的渴望使得他們選擇性的相信著周有喜的話。此刻院門已經被撞開,官軍與賊兵在大門兩側對峙著。
傳令兵帶迴了魏淵的指令,在領軍將官的耳邊低語了幾句。
流賊們也注意到了傳令兵的歸來,周有喜得意的問道:
“怎麽樣?你家大人如何迴複的?”
“火槍手就位!準備射擊!”
軍令下達,包圍在府園四周的官軍立刻做好了戰鬥準備。
這下周有喜可急了!他焦急的喊道:
“等等!等等!喂!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我是周有喜,我叔父可是當朝的國丈,嘉定伯周奎啊!你們這是要幹什麽?”
董一鳴在一旁瞬間就明白了,他一把拽過了還在那自說自話的周有喜,憤怒的罵道:
“王八羔子!你他娘的敢刷老子!”
說著他一刀紮進了周有喜的腹部,刀尖自後背竄出,周有喜被結結實實的來了個透心涼。
緊接著董一鳴一腳將二目圓睜的周有喜踹倒在地,高舉起手中沾滿鮮血的鋼刀瘋狂的衝向了官軍。
“弟兄們!隨我殺啊!”
“噠噠噠!噠噠噠!”
迎接流寇的則是來自院牆的四周,密集的火槍射擊聲...
踏著石板地麵的鮮血,魏淵大踏步的走進了亳州知府衙門。院子內的官軍正在清掃著戰場,院牆邊堆放著剛剛殲滅的賊兵的屍首。
“大人!”
武安國滿臉是血的來到了魏淵的近前。
“哦,是武大哥啊。在城中抓了半天老鼠,辛苦啦!”
“哈哈哈,大人您這話說的可是一點都不差。這群鼠輩,專門找些犄角旮旯的地方躲藏!”
“哈哈哈哈!”
院落中的眾位將官也跟著魏淵一同大笑起來。
玩笑講完,武安國的表情變的嚴肅認真起來。
“啟稟大人,除了斬殺的賊兵之外。咱們還抓了不到兩千人的俘虜,大人您看如何處置的好?”
魏淵聽罷之後麵容稍變,沉思了片刻之後他吩咐武安國。
“先統計一下有多少願意加入官軍的,告訴他們為朝廷效力咱們隨時歡迎;不願意加入官軍的嘛...”
魏淵語氣低沉的接著說:
“不願意的就告訴他們,朝廷會發放銀兩,放他們還鄉的。”
“是!末將遵命!”
不一會兒武安國就把統計的結果呈了上來。約有五百多人願意加入官軍,其餘的一千五百人左右則選擇還鄉。
“武大哥,麻煩你把這一千五百多人集中到翁城之內。”
甕城,古代稍具規模的城池都擁有的一道防禦措施。它是與城牆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呈半圓形或方矩形。
亳州府的翁城位於內外城之間的空曠地帶,連接著內外城。
武安國疑惑的看了看魏淵。
“大人的意思是?”
魏淵默默的點了點頭,隻說了三個字。
“都殺了。”
武安國一聽就急了!
“大人,殺降不詳!此事萬萬不可啊!”
在一旁的趙信聽到魏淵的命令也是有些猝不及防。
“師傅,流賊雖說可恨。但如今他們已是手無寸鐵,與尋常百姓無異。為何您要將他們全部殺掉呢?”
私下場合,趙信更習慣於稱唿魏淵為師傅。
魏淵的心裏也很是矛盾,這一千五百人畢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鮮活的生命。他也並非嗜殺之人,見到手下嫡係都不理解自己,魏淵很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你們可知道白起嗎?”
突然提起白起,武安國一時沒有反應過神來。腦子快的趙信迴答道:
“徒兒知道,白起號稱’戰神’,又號’人屠’。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
“不錯,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未嚐一敗。憑借著軍功,他從最低級的軍官一直做到列土封君的武安君,六國聞之膽寒色變。他指揮秦軍共計殲滅六國軍隊的總數達到了一百二十餘萬。”
看著武安國與趙信,等了片刻之後他繼續道:
“白起取勝之後往往會開啟對敵兵的屠殺模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那是因為秦國在整個戰略布局上做了調整。秦國自秦孝公以來,四代君王打了不少勝仗,占了不少土地,可是東方六國依舊能夠與秦國相抗。秦昭襄王為了能夠實現一統天下的霸業,改變了以往的策略,暫緩以爭奪土地為基礎,改為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為主。自此秦國開始以殲滅六國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目標,一次次大屠殺由此而來。”
當然,魏淵的心裏清楚。後世還有一位偉人也采取了與之相類似的戰術,既“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隻不過不同於白起的屠殺,對於俘虜,偉人的策略是教育與改編。
魏淵則整合了兩者的做法,能收則收,不能則殺。沒辦法,留給魏淵與大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趙信漸漸明白了自己師傅的想法。
“師傅您的意思就是說,對於流賊我們也必須以殲滅他們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隻有如此才能徹底平定流賊。”
看到趙信成長的越來越有見地,魏淵很是欣慰。
“不錯,這些流賊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已經有近十年了。殺戮與劫掠現在已經成了他門的謀生之道,他們會再老老實實的迴鄉扛鋤頭?恐怕就是孔聖人再世都教化不了他們。看看那些投降朝廷的流賊,哪個不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別的不說,單單一個張獻忠就耍了朝廷多少次了。今日這一千五百人如果出了城,過不了多久他們當中就可能出現“王自成”、“馬獻忠”之流,而新的頭目以這支隊伍為班底很容易便可在短時間內再次拉起一支上萬人甚至是幾萬人的隊伍來。而後他們便會如蛀蟲一般蠶食著我大明朝的根基,四處流竄,為禍一方。如今天下的亂世不正是成百上千條這樣的蛀蟲造就的嗎?亂世當用重典,既然這些人拒絕了加入官軍這條明路,那就隻能從肉體上把他們徹底抹殺,讓他們一黑到底了。非此一法,流禍方能平息。”
其實魏淵還有一句話沒有講出,對於大明這棵盤根錯節的大樹而言,誠然流賊就是掏空樹幹的蛀蟲。而一直虎踞關外的滿清則是一股犀利的颶風,在隨後的幾年中這股颶風會把被蛀的千瘡百孔的大明朝連根拔起,徹底的毀滅。
聽罷了魏淵的一番慷慨陳詞之後,武安國與趙信陷入了集體的沉默。
亳州府空曠的翁城之內聚集著一千五百名等著拿銀子“還鄉”的流賊們,他們當中有的人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四周,有的人則盤算著如何在出城之後盡快的找到其他流賊隊伍匯合,有的則如董一鳴一般想著今後自己也要“一鳴驚人”。
然而當他們各懷心思的進入翁城之後,身後的內城大門被悄悄的關上了。但這些流賊們卻全然並不在意這些,因為他們麵前是那被火炮轟的破敗不堪的外城城門,隻需邁步跨過城門,無拘無束,肆意而來的日子就可以接著過了。
有些流賊擔心生變,來不及等到官軍前來發放銀兩便急匆匆向城外急奔而去。這些人衝到城門外,迎麵而來的是正午耀眼的陽光,以及一隊隊排列整齊、全副武裝的武平衛火槍手。
與此同時,內外城的城牆之上也猛然間出現了上千名手持火槍的官軍。
跑在最前麵的賊兵還沒來的及掉頭,他這輩子聽到的最後聲響傳入了耳中。
“射擊!噠噠噠!”
槍聲一下,翁城之中霎時大亂起來。麵對一邊倒大屠殺,麵對著城牆之上射下的子彈。嘶喊聲、咒罵聲、求饒聲亂作一團,如此混亂的情形下,有人以血肉之軀撞擊著內城厚實的城牆。有人則紅著眼睛“嗷嗷”怪叫著妄圖搜尋地上是否有殘留的武器來進行垂死掙紮,有的人則拽起已死的賊兵,抗在胸前以期自保。更多的人則在求生欲的驅使下,死命的衝向城外妄圖逃生。偌大的城門在此時顯得異常狹窄,幾百人擁堵在門洞中隻能任憑城外的官軍隨意射殺。
然而不論怎樣,迴應他們的始終是火槍無情的射擊聲,整座翁城漸漸的被硝煙徹底的籠罩了。當硝煙散盡,一切重重歸於安靜之時。魏淵麵無表情的望著滿地的屍首,一言不發的轉身離去。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第一時間浮現在魏淵心頭的竟是這首陳陶的隴西行。他不知道自己今日的做法到底是對是錯,即便是對,但這樣的正義與公理又意義何在呢?原本他以為自己能夠鐵石心腸,冷血無情。但當那上千生靈在蒼天之下發出無盡的哀嚎,眼神中便是哭訴與哀求之時。魏淵發現,自己仍舊是無法做到徹底的漠視。
緊走幾步,他宛如戰敗的逃兵一般想要逃離這硝煙彌漫的戰場。身後的武安國與趙信也緊隨其後,魏淵如此神色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突然間,魏淵停下了腳步。
“我這是怎麽了?我到底在幹什麽?殺了這一千五百人不是正確的選擇嗎?如果我動搖了,手下弟兄們又怎麽能練成真無不勝的鐵血之師呢?沒錯!局部的犧牲是為了整體的利益,為了一個太平盛世,我必須要習慣這種殺戮!”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魏淵駐足看了看有些殘紅的天空,當他大踏步的走下城頭時,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從容。
周有喜拍著胸脯對著董一鳴做著保票,庭院內的賊兵也是將信將疑。但求生的渴望使得他們選擇性的相信著周有喜的話。此刻院門已經被撞開,官軍與賊兵在大門兩側對峙著。
傳令兵帶迴了魏淵的指令,在領軍將官的耳邊低語了幾句。
流賊們也注意到了傳令兵的歸來,周有喜得意的問道:
“怎麽樣?你家大人如何迴複的?”
“火槍手就位!準備射擊!”
軍令下達,包圍在府園四周的官軍立刻做好了戰鬥準備。
這下周有喜可急了!他焦急的喊道:
“等等!等等!喂!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我是周有喜,我叔父可是當朝的國丈,嘉定伯周奎啊!你們這是要幹什麽?”
董一鳴在一旁瞬間就明白了,他一把拽過了還在那自說自話的周有喜,憤怒的罵道:
“王八羔子!你他娘的敢刷老子!”
說著他一刀紮進了周有喜的腹部,刀尖自後背竄出,周有喜被結結實實的來了個透心涼。
緊接著董一鳴一腳將二目圓睜的周有喜踹倒在地,高舉起手中沾滿鮮血的鋼刀瘋狂的衝向了官軍。
“弟兄們!隨我殺啊!”
“噠噠噠!噠噠噠!”
迎接流寇的則是來自院牆的四周,密集的火槍射擊聲...
踏著石板地麵的鮮血,魏淵大踏步的走進了亳州知府衙門。院子內的官軍正在清掃著戰場,院牆邊堆放著剛剛殲滅的賊兵的屍首。
“大人!”
武安國滿臉是血的來到了魏淵的近前。
“哦,是武大哥啊。在城中抓了半天老鼠,辛苦啦!”
“哈哈哈,大人您這話說的可是一點都不差。這群鼠輩,專門找些犄角旮旯的地方躲藏!”
“哈哈哈哈!”
院落中的眾位將官也跟著魏淵一同大笑起來。
玩笑講完,武安國的表情變的嚴肅認真起來。
“啟稟大人,除了斬殺的賊兵之外。咱們還抓了不到兩千人的俘虜,大人您看如何處置的好?”
魏淵聽罷之後麵容稍變,沉思了片刻之後他吩咐武安國。
“先統計一下有多少願意加入官軍的,告訴他們為朝廷效力咱們隨時歡迎;不願意加入官軍的嘛...”
魏淵語氣低沉的接著說:
“不願意的就告訴他們,朝廷會發放銀兩,放他們還鄉的。”
“是!末將遵命!”
不一會兒武安國就把統計的結果呈了上來。約有五百多人願意加入官軍,其餘的一千五百人左右則選擇還鄉。
“武大哥,麻煩你把這一千五百多人集中到翁城之內。”
甕城,古代稍具規模的城池都擁有的一道防禦措施。它是與城牆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呈半圓形或方矩形。
亳州府的翁城位於內外城之間的空曠地帶,連接著內外城。
武安國疑惑的看了看魏淵。
“大人的意思是?”
魏淵默默的點了點頭,隻說了三個字。
“都殺了。”
武安國一聽就急了!
“大人,殺降不詳!此事萬萬不可啊!”
在一旁的趙信聽到魏淵的命令也是有些猝不及防。
“師傅,流賊雖說可恨。但如今他們已是手無寸鐵,與尋常百姓無異。為何您要將他們全部殺掉呢?”
私下場合,趙信更習慣於稱唿魏淵為師傅。
魏淵的心裏也很是矛盾,這一千五百人畢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鮮活的生命。他也並非嗜殺之人,見到手下嫡係都不理解自己,魏淵很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你們可知道白起嗎?”
突然提起白起,武安國一時沒有反應過神來。腦子快的趙信迴答道:
“徒兒知道,白起號稱’戰神’,又號’人屠’。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
“不錯,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未嚐一敗。憑借著軍功,他從最低級的軍官一直做到列土封君的武安君,六國聞之膽寒色變。他指揮秦軍共計殲滅六國軍隊的總數達到了一百二十餘萬。”
看著武安國與趙信,等了片刻之後他繼續道:
“白起取勝之後往往會開啟對敵兵的屠殺模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那是因為秦國在整個戰略布局上做了調整。秦國自秦孝公以來,四代君王打了不少勝仗,占了不少土地,可是東方六國依舊能夠與秦國相抗。秦昭襄王為了能夠實現一統天下的霸業,改變了以往的策略,暫緩以爭奪土地為基礎,改為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為主。自此秦國開始以殲滅六國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目標,一次次大屠殺由此而來。”
當然,魏淵的心裏清楚。後世還有一位偉人也采取了與之相類似的戰術,既“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隻不過不同於白起的屠殺,對於俘虜,偉人的策略是教育與改編。
魏淵則整合了兩者的做法,能收則收,不能則殺。沒辦法,留給魏淵與大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趙信漸漸明白了自己師傅的想法。
“師傅您的意思就是說,對於流賊我們也必須以殲滅他們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隻有如此才能徹底平定流賊。”
看到趙信成長的越來越有見地,魏淵很是欣慰。
“不錯,這些流賊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已經有近十年了。殺戮與劫掠現在已經成了他門的謀生之道,他們會再老老實實的迴鄉扛鋤頭?恐怕就是孔聖人再世都教化不了他們。看看那些投降朝廷的流賊,哪個不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別的不說,單單一個張獻忠就耍了朝廷多少次了。今日這一千五百人如果出了城,過不了多久他們當中就可能出現“王自成”、“馬獻忠”之流,而新的頭目以這支隊伍為班底很容易便可在短時間內再次拉起一支上萬人甚至是幾萬人的隊伍來。而後他們便會如蛀蟲一般蠶食著我大明朝的根基,四處流竄,為禍一方。如今天下的亂世不正是成百上千條這樣的蛀蟲造就的嗎?亂世當用重典,既然這些人拒絕了加入官軍這條明路,那就隻能從肉體上把他們徹底抹殺,讓他們一黑到底了。非此一法,流禍方能平息。”
其實魏淵還有一句話沒有講出,對於大明這棵盤根錯節的大樹而言,誠然流賊就是掏空樹幹的蛀蟲。而一直虎踞關外的滿清則是一股犀利的颶風,在隨後的幾年中這股颶風會把被蛀的千瘡百孔的大明朝連根拔起,徹底的毀滅。
聽罷了魏淵的一番慷慨陳詞之後,武安國與趙信陷入了集體的沉默。
亳州府空曠的翁城之內聚集著一千五百名等著拿銀子“還鄉”的流賊們,他們當中有的人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四周,有的人則盤算著如何在出城之後盡快的找到其他流賊隊伍匯合,有的則如董一鳴一般想著今後自己也要“一鳴驚人”。
然而當他們各懷心思的進入翁城之後,身後的內城大門被悄悄的關上了。但這些流賊們卻全然並不在意這些,因為他們麵前是那被火炮轟的破敗不堪的外城城門,隻需邁步跨過城門,無拘無束,肆意而來的日子就可以接著過了。
有些流賊擔心生變,來不及等到官軍前來發放銀兩便急匆匆向城外急奔而去。這些人衝到城門外,迎麵而來的是正午耀眼的陽光,以及一隊隊排列整齊、全副武裝的武平衛火槍手。
與此同時,內外城的城牆之上也猛然間出現了上千名手持火槍的官軍。
跑在最前麵的賊兵還沒來的及掉頭,他這輩子聽到的最後聲響傳入了耳中。
“射擊!噠噠噠!”
槍聲一下,翁城之中霎時大亂起來。麵對一邊倒大屠殺,麵對著城牆之上射下的子彈。嘶喊聲、咒罵聲、求饒聲亂作一團,如此混亂的情形下,有人以血肉之軀撞擊著內城厚實的城牆。有人則紅著眼睛“嗷嗷”怪叫著妄圖搜尋地上是否有殘留的武器來進行垂死掙紮,有的人則拽起已死的賊兵,抗在胸前以期自保。更多的人則在求生欲的驅使下,死命的衝向城外妄圖逃生。偌大的城門在此時顯得異常狹窄,幾百人擁堵在門洞中隻能任憑城外的官軍隨意射殺。
然而不論怎樣,迴應他們的始終是火槍無情的射擊聲,整座翁城漸漸的被硝煙徹底的籠罩了。當硝煙散盡,一切重重歸於安靜之時。魏淵麵無表情的望著滿地的屍首,一言不發的轉身離去。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第一時間浮現在魏淵心頭的竟是這首陳陶的隴西行。他不知道自己今日的做法到底是對是錯,即便是對,但這樣的正義與公理又意義何在呢?原本他以為自己能夠鐵石心腸,冷血無情。但當那上千生靈在蒼天之下發出無盡的哀嚎,眼神中便是哭訴與哀求之時。魏淵發現,自己仍舊是無法做到徹底的漠視。
緊走幾步,他宛如戰敗的逃兵一般想要逃離這硝煙彌漫的戰場。身後的武安國與趙信也緊隨其後,魏淵如此神色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突然間,魏淵停下了腳步。
“我這是怎麽了?我到底在幹什麽?殺了這一千五百人不是正確的選擇嗎?如果我動搖了,手下弟兄們又怎麽能練成真無不勝的鐵血之師呢?沒錯!局部的犧牲是為了整體的利益,為了一個太平盛世,我必須要習慣這種殺戮!”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魏淵駐足看了看有些殘紅的天空,當他大踏步的走下城頭時,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