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正月的陽光毫不吝嗇的灑在被冰雪覆蓋的大地上,雖說天氣依舊寒冷,但在晴朗的日子裏,沐浴在充足的陽光下還是讓人已經有了絲絲溫暖的感覺。
白溝河是淮水水係的一條小支流,此刻沿著已經開始融冰的河流南岸,兩名騎馬的公子並排而行著。
“淮水流域地勢易守難攻,難怪當年南宋靠著江淮防線與金朝、蒙古能周旋那麽長的時間。”
說話之人胯下黑色駿馬,深色的冬衣外一件黑貂大衣顯得很是拉風,與這身名貴的行頭匹配的是一張英武帥氣的臉龐。不僅如此,這名年輕的公子腰間還佩戴著一把與衣著極不匹配的蒙古彎刀,張揚的個性外露無疑。
說話的不是旁人,正是新任的武平衛指揮使魏淵。
“在下倒是以為,南宋能夠長時間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關鍵還是在於長江天塹。長江寬度在淮河的四倍以上,自古以來,一條長江就抵得上百萬雄兵了。”
迴話之人乃是魏淵手下的智囊黃軒,他看起來還是一如既往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有些蒼白的臉上顯得疲憊憔悴,雖然已經在用吳又可開具的藥方進行調理了,但黃軒的體質依然很是虛弱。
“公子這話雖對,但卻有些片麵。守江必守淮,如果真的等到百萬雄兵陳兵江北,兵臨城下之時。隻怕這長江天塹便會不攻自破了。”
“守江必守淮,大人這個觀點在下還是第一次聽說。”
對於魏淵的主張,黃軒總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眼前這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總是給人一種洞穿世事,無所不知的神秘感。兩人又針對淮河防線的問題交談了幾句之後,沿著一座很是簡易的木橋渡過了白溝河,來到了河流北岸。
“此處就是軍屯所在了。”
黃軒將手一揮,畫了個半圓形說道。魏淵順著黃軒所指,手搭涼棚向遠處張望著。
“黃公子,軍屯共有多少畝地?軍戶現有多少人?”
所謂軍屯是與衛所製度相伴而生的產物。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借鑒中國曆代屯田經驗,寓兵於農,守屯結合從而建立了衛所製度。衛所開墾府州縣管轄以外的荒地,實行屯墾,稱為軍屯。而衛所以內的士兵則是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用朱元璋自己的話講,衛所屯田實現了“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終極目標。
“這...十天前大人初到武平衛時那些本地的官員不是已經向您做過匯報了嗎?”
聽了黃軒的話,魏淵看著他皎潔一笑道:
“信了他們的話,母豬都能上樹了。別的不說,光看那操練時的軍陣就知道那些軍戶都是臨時從馬路邊上花錢雇來的。說吧,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我承受的住。”
見魏淵的態度很是堅決,黃軒有些麵露難色的說:
“實際情況很不好,應該說是非常糟糕。按照官方登記的底數看,武平衛共有軍戶五千六百人,屯田共計一萬一千五百畝。然而按照這幾日趙信的打探來看,實際軍戶已經不足千人,而實際由武平衛控製的軍屯也僅剩下一千多畝了。”
“什麽!”
雖說魏淵已經做好了接受壞消息的準備,但這樣一個結果還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那打探出來原因何在了嗎?”
“其實原因都不用打探,如今全國的衛所軍屯都是這個樣子,這些軍屯肯定是被本地的豪強地主們變相侵占了。”
“那軍戶呢?五千多人怎麽隻剩下不到千人了呢?”
“衛所中的軍官為了侵吞軍餉,對上有意謊報軍戶數量,對下則將原有的軍戶變為尋常的民戶。因為這些變成民戶之人都是厭倦了從軍為伍的,因此雙方也都落得自在了。”
魏淵不禁握緊了手中的馬鞭憤憤的說道:
“真是豈有此理!長此以往,那我這個指揮使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嗎?侵吞軍屯的都是那些豪強,打聽清楚了嗎?”
“這個暫時還沒有消息,但附近最大的地主就是亳州府的周家和石家了,估計這事肯定跑不了他們。”
黃軒口中的周家,當家的名叫做周有喜,此人雖說不學無術,但後台卻是牛的不行,當朝國丈周奎是他的族叔,因此按照輩分來說,崇禎皇帝還得叫他一聲“舅哥”呢!因此在亳州府內這周有喜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周國舅”。
石家更是本地出了名的地頭蛇,自打洪武二年武平衛開設以來,石家人的祖先石良便擔任指揮使鎮守亳州,一直傳到正德年間,石家第五代石璽因鎮壓暴亂不力被奪去了指揮使一職。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石家如今的主人石踐雖然沒了官職,但他豢養了家丁惡奴數百人,橫行亳州府內,欺行霸市無惡不作。最讓人頭疼的是,這石踐還很會鑽營,他不僅傍上了周有喜,還成功的娶了周家的小姐,當上了“周國舅”的乘龍快婿。一下子周、石兩家成了亳州府內最大的豪強勢力。
聽了黃軒的介紹,魏淵眼望著遠處若有所思的說道:
“看來這次是碰上硬釘子了。”
黃軒見狀趕忙勸說:
“這石踐倒還好說,可這周有喜乃是當今皇後的娘家人,不到萬不得已大人您還是不要與他發生衝突的好。”
黃軒這話不假,官場如同戰場又險於戰場。戰場上的敵人或是明槍或是暗箭,但好歹還是有個路數而言的。但官場之上向來講究遊戲規則,如果他魏淵動了周奎的人,那滿朝之上恐怕會有大量的周奎黨羽群起而攻之,想要置他這個小小的指揮使於死地。真到了那時他魏淵就是一百個小心,一個千個注意隻怕都難以抵擋朝堂之上那些社稷重臣們的口水,隻需要皇帝一個聖旨下來,他就會從三品的指揮使轉眼間變成錦衣衛的階下之囚。
但魏淵卻不打算就此收手,遇事總要鬥一鬥才知道結果這是他在特警隊時養成的習慣。黃軒的話剛剛講完,魏淵便語氣堅決的迴答說:
“哼!我可不管他是誰的娘家人。今兒我魏淵做了指揮使,在這武平地界上,是龍你得給我趴著,是虎你得給我臥著。我倒是要看看這些侵占軍屯之人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突然河流的南岸傳來了一陣喧囂之聲,魏淵與黃軒轉過身來瞧看。由於光線的原因,河麵上反射的陽光太過於強烈,不得已他們隻能將眼睛眯成一條線仔細瞧看。隻見河對岸一名黑影在前麵跑著,後麵則有數十個人影在緊追不舍。那正在逃跑的黑影也在第一時間發現了魏淵與黃軒,急忙朝他們二人喊著:
“救命!救命啊!”
魏淵看了一眼黃軒,拍馬便快速的穿過了木橋直奔那名求救之人而去。
“大人當心!”
黃軒緊隨其後追了上去。
魏淵躍馬來到了被追之人與追趕他的人群之間,橫馬攔住了去路。到了近前魏淵這才看清那逃命之人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他的衣服破破爛爛的,身上到處是被毆打過的痕跡。
那名男子見到有人來救自己了,趕忙躲到了魏淵的馬後喘著粗氣說道:
“公子救命啊!”
那群在後麵追趕的壯漢們一見有人攔路,先是一驚,但隨後發現隻有魏淵與黃軒兩個人時不僅大聲的叫喊起來。
“哪來的不知死活的東西!竟然攔老子的路,還不馬上給老子滾到一邊去!”
黃軒見狀立刻嗬斥道:
“大膽狂徒!這位就是新任的武平衛指揮使魏淵魏大人!爾等再敢放肆定要你們好看!”
黃軒見對方人多勢眾,便想以指揮使的名頭來嚇退這些惡人。
壯漢們聽了黃軒的話之後先是一陣麵麵相覷,隨後便放肆的哄笑起來。
“瞧他這樣子胡子都沒長齊呢吧!還指揮使呢!實話告訴你,別說他不是指揮使,今天就是真正的指揮使來了也得老老實實的把人給我叫出來!”
緊跟著這群壯漢又是一陣哄笑。
魏淵倒也不生氣,他略帶調侃的問道:
“你們憑什麽讓指揮使把人交出來呢?”
為首的那名壯漢不屑的迴答說:
“小子,說出來隻怕會嚇破你的膽。那個小子是石府要的人,怎麽樣?怕了吧小子,我勸你還是不要多管閑事的好。”
魏淵心想,這人真是不經念叨,剛剛還在談論的周、石兩家,竟然這麽快就讓自己給碰上了。然而魏淵卻明知故問的說道:
“石府?哪個石府?沒聽說過啊?”
為首的壯漢一看魏淵的表情裏滿是調侃之意,一下子就火了。
“兔崽子!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
說著這名壯漢揮起手中的大棍朝著魏淵一股腦的砸了過來,魏淵用手猛的一拽龍駒的韁繩,龍駒心領神會的高揚起了前蹄閃過了撲麵而來的這一棍。隨後魏淵就勢跳下馬來,一個箭步衝到了壯漢的身前。迅捷的動作令在場之人無不大吃了一驚,還沒等那名壯漢收迴手中的大棍,魏淵已經將出鞘的蒙古寶刀抵在了他的下顎處。
“別動!刀劍無眼,傷了你倒無所謂,弄髒了我的刀可就不行了。”
“你!”
經此一招,壯漢就知道自己絕不是魏淵的對手了,但他的嘴上卻沒有一點求饒的意思。
“哼!我奉勸你還是別管閑事的好,這附近都是石府的人。今天這小子無論如何我們都是要帶迴去的!識相的,你就速速放了我,我保你無事。”
正說著,又有三十來人嚷嚷著從遠處追了過來。
“在那呐!別讓那小子給跑嘍!”
說話間,魏淵與黃軒還有那名被救下的年輕男子已經被趕來的眾人團團圍在了當中。
白溝河是淮水水係的一條小支流,此刻沿著已經開始融冰的河流南岸,兩名騎馬的公子並排而行著。
“淮水流域地勢易守難攻,難怪當年南宋靠著江淮防線與金朝、蒙古能周旋那麽長的時間。”
說話之人胯下黑色駿馬,深色的冬衣外一件黑貂大衣顯得很是拉風,與這身名貴的行頭匹配的是一張英武帥氣的臉龐。不僅如此,這名年輕的公子腰間還佩戴著一把與衣著極不匹配的蒙古彎刀,張揚的個性外露無疑。
說話的不是旁人,正是新任的武平衛指揮使魏淵。
“在下倒是以為,南宋能夠長時間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關鍵還是在於長江天塹。長江寬度在淮河的四倍以上,自古以來,一條長江就抵得上百萬雄兵了。”
迴話之人乃是魏淵手下的智囊黃軒,他看起來還是一如既往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有些蒼白的臉上顯得疲憊憔悴,雖然已經在用吳又可開具的藥方進行調理了,但黃軒的體質依然很是虛弱。
“公子這話雖對,但卻有些片麵。守江必守淮,如果真的等到百萬雄兵陳兵江北,兵臨城下之時。隻怕這長江天塹便會不攻自破了。”
“守江必守淮,大人這個觀點在下還是第一次聽說。”
對於魏淵的主張,黃軒總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眼前這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總是給人一種洞穿世事,無所不知的神秘感。兩人又針對淮河防線的問題交談了幾句之後,沿著一座很是簡易的木橋渡過了白溝河,來到了河流北岸。
“此處就是軍屯所在了。”
黃軒將手一揮,畫了個半圓形說道。魏淵順著黃軒所指,手搭涼棚向遠處張望著。
“黃公子,軍屯共有多少畝地?軍戶現有多少人?”
所謂軍屯是與衛所製度相伴而生的產物。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借鑒中國曆代屯田經驗,寓兵於農,守屯結合從而建立了衛所製度。衛所開墾府州縣管轄以外的荒地,實行屯墾,稱為軍屯。而衛所以內的士兵則是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用朱元璋自己的話講,衛所屯田實現了“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終極目標。
“這...十天前大人初到武平衛時那些本地的官員不是已經向您做過匯報了嗎?”
聽了黃軒的話,魏淵看著他皎潔一笑道:
“信了他們的話,母豬都能上樹了。別的不說,光看那操練時的軍陣就知道那些軍戶都是臨時從馬路邊上花錢雇來的。說吧,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我承受的住。”
見魏淵的態度很是堅決,黃軒有些麵露難色的說:
“實際情況很不好,應該說是非常糟糕。按照官方登記的底數看,武平衛共有軍戶五千六百人,屯田共計一萬一千五百畝。然而按照這幾日趙信的打探來看,實際軍戶已經不足千人,而實際由武平衛控製的軍屯也僅剩下一千多畝了。”
“什麽!”
雖說魏淵已經做好了接受壞消息的準備,但這樣一個結果還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那打探出來原因何在了嗎?”
“其實原因都不用打探,如今全國的衛所軍屯都是這個樣子,這些軍屯肯定是被本地的豪強地主們變相侵占了。”
“那軍戶呢?五千多人怎麽隻剩下不到千人了呢?”
“衛所中的軍官為了侵吞軍餉,對上有意謊報軍戶數量,對下則將原有的軍戶變為尋常的民戶。因為這些變成民戶之人都是厭倦了從軍為伍的,因此雙方也都落得自在了。”
魏淵不禁握緊了手中的馬鞭憤憤的說道:
“真是豈有此理!長此以往,那我這個指揮使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嗎?侵吞軍屯的都是那些豪強,打聽清楚了嗎?”
“這個暫時還沒有消息,但附近最大的地主就是亳州府的周家和石家了,估計這事肯定跑不了他們。”
黃軒口中的周家,當家的名叫做周有喜,此人雖說不學無術,但後台卻是牛的不行,當朝國丈周奎是他的族叔,因此按照輩分來說,崇禎皇帝還得叫他一聲“舅哥”呢!因此在亳州府內這周有喜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周國舅”。
石家更是本地出了名的地頭蛇,自打洪武二年武平衛開設以來,石家人的祖先石良便擔任指揮使鎮守亳州,一直傳到正德年間,石家第五代石璽因鎮壓暴亂不力被奪去了指揮使一職。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石家如今的主人石踐雖然沒了官職,但他豢養了家丁惡奴數百人,橫行亳州府內,欺行霸市無惡不作。最讓人頭疼的是,這石踐還很會鑽營,他不僅傍上了周有喜,還成功的娶了周家的小姐,當上了“周國舅”的乘龍快婿。一下子周、石兩家成了亳州府內最大的豪強勢力。
聽了黃軒的介紹,魏淵眼望著遠處若有所思的說道:
“看來這次是碰上硬釘子了。”
黃軒見狀趕忙勸說:
“這石踐倒還好說,可這周有喜乃是當今皇後的娘家人,不到萬不得已大人您還是不要與他發生衝突的好。”
黃軒這話不假,官場如同戰場又險於戰場。戰場上的敵人或是明槍或是暗箭,但好歹還是有個路數而言的。但官場之上向來講究遊戲規則,如果他魏淵動了周奎的人,那滿朝之上恐怕會有大量的周奎黨羽群起而攻之,想要置他這個小小的指揮使於死地。真到了那時他魏淵就是一百個小心,一個千個注意隻怕都難以抵擋朝堂之上那些社稷重臣們的口水,隻需要皇帝一個聖旨下來,他就會從三品的指揮使轉眼間變成錦衣衛的階下之囚。
但魏淵卻不打算就此收手,遇事總要鬥一鬥才知道結果這是他在特警隊時養成的習慣。黃軒的話剛剛講完,魏淵便語氣堅決的迴答說:
“哼!我可不管他是誰的娘家人。今兒我魏淵做了指揮使,在這武平地界上,是龍你得給我趴著,是虎你得給我臥著。我倒是要看看這些侵占軍屯之人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突然河流的南岸傳來了一陣喧囂之聲,魏淵與黃軒轉過身來瞧看。由於光線的原因,河麵上反射的陽光太過於強烈,不得已他們隻能將眼睛眯成一條線仔細瞧看。隻見河對岸一名黑影在前麵跑著,後麵則有數十個人影在緊追不舍。那正在逃跑的黑影也在第一時間發現了魏淵與黃軒,急忙朝他們二人喊著:
“救命!救命啊!”
魏淵看了一眼黃軒,拍馬便快速的穿過了木橋直奔那名求救之人而去。
“大人當心!”
黃軒緊隨其後追了上去。
魏淵躍馬來到了被追之人與追趕他的人群之間,橫馬攔住了去路。到了近前魏淵這才看清那逃命之人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他的衣服破破爛爛的,身上到處是被毆打過的痕跡。
那名男子見到有人來救自己了,趕忙躲到了魏淵的馬後喘著粗氣說道:
“公子救命啊!”
那群在後麵追趕的壯漢們一見有人攔路,先是一驚,但隨後發現隻有魏淵與黃軒兩個人時不僅大聲的叫喊起來。
“哪來的不知死活的東西!竟然攔老子的路,還不馬上給老子滾到一邊去!”
黃軒見狀立刻嗬斥道:
“大膽狂徒!這位就是新任的武平衛指揮使魏淵魏大人!爾等再敢放肆定要你們好看!”
黃軒見對方人多勢眾,便想以指揮使的名頭來嚇退這些惡人。
壯漢們聽了黃軒的話之後先是一陣麵麵相覷,隨後便放肆的哄笑起來。
“瞧他這樣子胡子都沒長齊呢吧!還指揮使呢!實話告訴你,別說他不是指揮使,今天就是真正的指揮使來了也得老老實實的把人給我叫出來!”
緊跟著這群壯漢又是一陣哄笑。
魏淵倒也不生氣,他略帶調侃的問道:
“你們憑什麽讓指揮使把人交出來呢?”
為首的那名壯漢不屑的迴答說:
“小子,說出來隻怕會嚇破你的膽。那個小子是石府要的人,怎麽樣?怕了吧小子,我勸你還是不要多管閑事的好。”
魏淵心想,這人真是不經念叨,剛剛還在談論的周、石兩家,竟然這麽快就讓自己給碰上了。然而魏淵卻明知故問的說道:
“石府?哪個石府?沒聽說過啊?”
為首的壯漢一看魏淵的表情裏滿是調侃之意,一下子就火了。
“兔崽子!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
說著這名壯漢揮起手中的大棍朝著魏淵一股腦的砸了過來,魏淵用手猛的一拽龍駒的韁繩,龍駒心領神會的高揚起了前蹄閃過了撲麵而來的這一棍。隨後魏淵就勢跳下馬來,一個箭步衝到了壯漢的身前。迅捷的動作令在場之人無不大吃了一驚,還沒等那名壯漢收迴手中的大棍,魏淵已經將出鞘的蒙古寶刀抵在了他的下顎處。
“別動!刀劍無眼,傷了你倒無所謂,弄髒了我的刀可就不行了。”
“你!”
經此一招,壯漢就知道自己絕不是魏淵的對手了,但他的嘴上卻沒有一點求饒的意思。
“哼!我奉勸你還是別管閑事的好,這附近都是石府的人。今天這小子無論如何我們都是要帶迴去的!識相的,你就速速放了我,我保你無事。”
正說著,又有三十來人嚷嚷著從遠處追了過來。
“在那呐!別讓那小子給跑嘍!”
說話間,魏淵與黃軒還有那名被救下的年輕男子已經被趕來的眾人團團圍在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