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大門被重重關上的瞬間,整個議事廳內的氣氛陡然緊張了起來。大廳內靜的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端坐在椅子上的魏淵也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壓抑之感。


    楊嗣昌清了清嗓子開始談論起當下的形式來,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十分清晰。


    “如今我中原九省之內共計有流寇四大支,其中實力最強的是穀城新叛,盤踞在鄂、蜀交界處屯兵養銳的張獻忠;其次是分散宜昌附近的曹操羅汝才與過天星部人馬;再次是與張獻忠東西唿應,在咱們眼皮子地下流竄的革、左五部人馬;最後是尚在逃亡中的李自成部。在此本督希望眾位能各抒己見,談談咱們接下來如何用兵剿寇呢?”


    說完話楊嗣昌淩厲的目光在所有的文武大員臉上都掃了一遍,那些與他視線相觸的官員紛紛低下頭默不作聲起來。


    就在此時陝西總兵賀人龍站了出來,他很是雙手抱拳行了一禮道:


    “督師,俺賀人龍有話要說。”


    見有人肯表態楊嗣昌很是欣慰。


    “賀總兵盡管說來。”


    “俺以為這四支流寇都不足為懼,如今我襄陽城內兵精將廣。為防止這幾路賊兵互為唿應,末將以為應當分兵進擊必可大破之。俺賀人龍願自領精騎三千西去,定可在三個月內剿滅那張獻忠。”


    楊嗣昌聽了賀人龍的話不禁皺了皺眉,如此分兵冒進的建議實在是太過於冒險了。如今他身為九省督師,帶著皇帝無比的信任前來上任。若是一戰不可定乾坤,那等待他楊嗣昌的結局不會比身死巨鹿的盧象升好多少。因此麵對戰局楊嗣昌必須要謹慎對待。賀人龍這種賭徒似的戰術他自然是不會采納的。


    果然,賀人龍的建議剛剛提完,時任襄陽總兵的陳宏範就提出了反駁意見。


    “賀總兵之法老夫認為不妥,分兵而戰曆來是兵家之大忌。現如今流寇事大,我軍銳氣剛剛恢複。唯有一戰而勝才能穩定軍心,革、左五部就分散在襄陽城的周圍且實力相對弱小。老夫以為應當由革、左五部開始逐步擊破流寇勢力,此方為上上之策。”


    陳宏範是襄陽本地的老將,須發如銀的他今年已經六十有七,在整個湖北的軍政界內陳宏範可以說是資曆和威望最高的了。而且他的戰術相對比較保守,穩紮穩打不會產生過多的風險。


    因此陳宏範的觀點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湖北本地文武大員的一致支持。賀人龍這個外來戶一下子被孤立了起來。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門派。賀人龍雖說是外省調來的總兵但他此刻卻也不是在孤軍奮戰,因為在他的身後站著的是一個不容輕視的勢力——邊軍集團。


    在明代邊軍又稱為九邊或是九鎮,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將蒙元徹底趕到了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區,然而卻未能趕盡殺絕。蒙元的殘存勢力不論是瓦剌還是韃靼,不論實力強盛或是衰弱,他們一直都沒有停止對明朝邊境的侵擾。因此,自明朝立國以來,其國防就一直以北方邊鎮最為重要,後來隨著滿洲女真的興起,整個遼東的形勢又變得驟然緊張起來。因而有明一代,北方的邊患從未停止過。


    邊軍就是為應對北方如此邊患而產生的,大明朝廷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在綿亙萬裏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九鎮成了明王朝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邊軍將士是來自於帝國內部各處的精銳部隊,他們既是擔任邊防的軍隊主力,又是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於常年與蒙古騎兵和滿洲鐵騎長年的征戰,邊軍的裝備和軍事素質都是其他衛所部隊所不可比擬的。再加上指揮邊軍的將領也多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因此在整個明帝國的軍事體係中,邊軍的戰力是最為強悍的。


    而這個人稱“賀瘋子”的賀人龍就是九鎮中的延綏鎮出身,而此番在楊嗣昌的麾下,九鎮出身的將領也不在少數,而且他們大多數因作戰彪悍而為楊嗣昌所器重。此時這些邊軍出身的將領眼看賀人龍受到了湖北本地派係的圍攻,不由分說的也加入了論戰,由於這些邊軍將領在之前鎮壓流寇的戰鬥中一直處於絕對的優勢,因此他們根本不把張獻忠、李自成等人放在眼中。他們紛紛支持賀人龍的主張,認為流寇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是久經沙場的邊軍的對手。分兵進擊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戰略上的巨大戰果,從而使皇帝安心。


    本來這兩派勢力就是一主一客,一弱一強。相互之間都瞧不起對方,可謂是積怨已久。借著此次軍事主張的分歧,雙方漸漸的又對戰局的辯論演變成了赤裸裸的人身攻擊,大廳內的火藥味一下子就濃了起來。


    “不敢出戰就明說!我們邊軍自己也能剿滅流寇,你們就安安穩穩的躲在城牆後麵吧!”


    “什麽叫不敢出戰?爾等逞匹夫之勇,害死自己不說。難道還要拉上眾位弟兄陪葬不成?”


    “呸!你們還好意思提什麽弟兄!我問問你們湖北佬,為什麽我們邊軍各營的軍糧補給總是要在你們本地軍隊發完之後才發?而且我們的軍糧中還混有沙土,簡直比那豬飼料都不如!你們就是這麽對待兄弟的嗎?”


    “哎!你這話可是血口噴人了啊!如今大敵當前,補給自然是不能同步到位,總會有個先來後到吧!你們自己取糧不積極,反倒誣陷我們一碗水沒有端平,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你說誰是狗呢!你再說一句試試!”


    爭著爭著,這些脾氣暴躁的軍官們眼看就要捋胳膊挽袖子動起手來了。此時早已經在一旁聽不下去的楊嗣昌一拍桌子大喝一聲:


    “都給我閉嘴!本督還在這呢,成何體統!”


    眼見楊嗣昌發怒,大廳內驟然肅靜了下來。兩派的武將雖然停止了爭吵,但仍然眼露兇光的死盯著對方,仿佛要用眼神將其殺死一般。


    對於邊軍與湖北本地軍隊的派係之爭,楊嗣昌其實心裏很清楚。但說真的他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曆來隻要北方邊軍南調,不可避免的便會與當地軍隊產生矛盾。而且如今大戰在即,他這個督師隻能是從中和稀泥當和事佬,應付一天是一天了。


    正當楊嗣昌顧及爭論雙方的顏麵不知如何收場之時。一個年輕的聲音打破了議事大廳內的尷尬。


    “張獻忠為人狡黠慓悍,且其麾下部伍整齊,裝備精良,經營鄂、蜀交界之地久已;李自成,雖近來連遭重創,但其人最為桀驁難製,既不力屈,又難以利誘,觀其行事,可以算得上是群賊之中的梟雄,切不可因其當下弱勢而忽略了。此二者實為國家之大患,亦當盡快滅之。至於羅汝才以及革、左五部之賊,素無大誌,不過是一些搬不上台麵的小角色而已。古人雲,擒賊先擒王。如今形勢,隻需剿滅張獻忠,那湖北一帶的流寇就會不攻自破了。因此末將建議傾盡全力來剿滅張獻忠,而後再專心圍剿李自成,這樣的話不出一年中原之患當平。”


    這一席話聲如洪鍾且句句在理,不由得引起滿堂之人的重視,說話之人正是魏淵。


    楊嗣昌對於魏淵的想法很是肯定,他再一次驚歎魏淵的戰略思想竟然與自己如此的一致。楊嗣昌當下也認為張獻忠乃是第一巨寇,應該盡快剿滅之。


    剛剛還在爭吵的邊軍派與湖北派見魏淵的觀點同時否定了他們雙方,一下子就將鬥爭的矛頭齊刷刷的指向魏淵了。但是還沒等這些將軍們發出聲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開口說話了。


    “末將左良玉誠意為魏總兵的見解十分的正確!”


    眼見中間派的大佬左良玉如此力挺魏淵,邊軍派和湖北派就不得不思量一下了。就在眾人沉默都沒有表態之際,督師楊嗣昌很是肯定的說道:


    “好!魏總兵的方略本督以為甚是可行,暫且定下這個先獻後闖的作戰計劃了。”


    眾人見不光是左良玉,就連楊嗣昌都表態了。那如果再出言反對就顯得太不識時務了,於是眾位文武紛紛唯唯稱是,對魏淵的建議大加讚賞了起來。


    楊嗣昌見無人提出反對意見,就進一步的向魏淵詢問道:


    “不知魏總兵對於如何用兵張獻忠可有什麽好的想法嗎?”


    麵對著楊嗣昌親切的話語,滿堂之內各級文武注目的眼神。魏淵以一種輕鬆而又自信的口吻侃侃而談了起來,絲毫沒有半點的緊張和拘謹。


    “張獻忠麾下雖然號稱數萬之眾,但我認為其精兵不過兩萬人。張獻忠此人狡黠慓悍,但極易驕橫自大。近來他與官軍作戰屢屢獲勝,自我膨脹的很是厲害。如今他視官軍如無物,這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時機。兵法有雲:凡用兵,將驕則備疏,輕敵則易敗。與其作戰,末將以為首要任務是防止張獻忠四處的流竄從而拖垮我們的隊伍。督師大人您隻需下令蜀地官員在入蜀的各處隘口上嚴密防守,以斷張獻忠入蜀之路。接著名陝西駐軍沿秦嶺淮水一線設防,斷其入秦之路。而後督師您親率襄陽的大軍自東麵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擊張獻忠據點,定可一舉剿滅此賊!”


    魏淵的戰略構想基本上與他在史書中讀到的楊嗣昌圍剿張獻忠時采用的辦法相一致,稍有不同之處在於他著重強調了張獻忠一定會四處流竄這個事實。因為魏淵清楚曆史上楊嗣昌就是因為沒能圍堵住很擅長逃跑的張獻忠而導致失敗的。


    麵對魏淵的建議楊嗣昌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他用一種欣賞絕世珍品的眼光看著魏淵。他在感慨這天底下竟然有人能與自己心意相通到如此的程度,剛剛魏淵所講的戰術構想可以說是楊嗣昌在心中謀劃了千百遍的藍圖了。想到這楊嗣昌無不欣喜的說道:


    “魏總兵這個四麵圍剿,點滴不露之計本督深以為是,大致的用兵方略就按照這個來。至於詳細用兵機宜,本督將另行分別指示。諸君立大功,成大名的機會就在此一舉了!本督師已經敬備水酒,一為諸公壯行,二為此戰必勝。”


    眼看大計已然敲定,督師的興致又如此之高,眾位文武紛紛行禮感謝楊嗣昌的盛情。


    “督師大人賜宴!實屬我等榮幸!”


    楊嗣昌滿麵紅光的看著手下眾人,遙想著剿滅流寇凱旋迴朝的一天不禁有些飄飄然了起來。他捋了捋有些稀疏的銀須神秘的笑著說:


    “入席之前,本督還要帶各位大人們去個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傑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傑木並收藏明末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