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魏淵對齊少維誇下海口稱帶來了精兵一千,精騎二百,但事實上魏淵此次前來南召縣率領的僅僅是先鋒營的一半兵力六百人,分別是副總兵楊穀的騎兵局以及死忠於魏淵的親衛局。雖然人數不多,但卻都是魏淵先鋒營軍中的精銳之師。
此刻這六百名全副武裝的精兵強將們在隊列整齊的守候在南召縣城門之外,守城的衛所士兵見到這支威武之師,一個個無不自慚形穢,打心眼的敬佩和羨慕。待到魏淵出城之後便點起了人馬唿嘯著遠離了南召縣城。
南召縣齊府之內,齊家的家丁正在向齊少維稟報著剛剛在城門外打探來的情況。
“小的見那魏總兵軍容嚴整,裝備精良。老爺放心!此番定可馬到成功救出少爺的。”
齊少維聽罷後沉默無語,此時他並沒有如下人們那般樂觀。畢竟這一次的流寇是大名鼎鼎的闖王部下,行蹤不定前途未卜。在一旁剛剛止住哭聲的齊夫人看出了齊少維一臉的擔憂。
“怎麽了老爺?難道這姓魏的救不出吾兒嗎?”
齊少維有氣無力的答道:
“哎!如今隻能是死馬權當活馬醫了。”
齊夫人聽完這話後在廳堂中又呆坐了一會兒,隨後便急匆匆的趕往後院燒香拜佛去了。
轉眼間天就黑了,夜色籠罩下的小小南召縣城顯得寧靜而安逸。滿城的百姓正在享受一天內難得的休息與安樂。
距離南召縣城三十餘裏的一座荒山之上有一處荒廢了許久的寺廟。此時寺廟之內燈火通明,大批手持短刀長槍,身穿五花八門衣服的嘍囉們正在大腕的喝酒大口的吃肉。在破敗不堪。長滿雜草的大雄寶殿內,齊少維的獨子齊永輝正和兩名家丁一起被五花大綁的扔在了冷冰冰的地板上。他們已經有一天都沒有進食了,過度的驚嚇與疲憊讓這三個可憐蟲就那麽相互依靠著睡了過去。
此刻幾名嘍囉端著一些剩菜殘羹走了進來,一名留著大胡子的嘍囉一腳踢在了齊永輝的小腹處,猛然間的痛楚驚醒了這位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
“哎!你們三個醒醒,吃飯了!”
原本大魚大肉都瞧不上眼的齊永輝,此時麵對著一盤菜湯、幾個被啃食了大半的饅頭以及幾小塊幾小塊肉皮卻顯示出了極大的食欲。在被解開了身上的繩索之後,他顧不上許多了。用滿是泥土的雙手抓起這些食物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身旁的兩個家丁也好不了多少,一個個都是拿手抓起來就往嘴裏塞。
就在他們三人吃的盡興之時,送飯來的那幾個嘍囉大聲的閑聊著。
“虎子哥,大哥為什麽還要給他們吃飯啊!這種有錢人家的公子就應該被活活餓死!”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三。咱們道上有道上的規矩,餓與惡同音,要是讓他們做了餓死鬼不吉利。所以大哥才讓這三人吃飽了,明天天一亮‘哢嚓’一刀送他們上路。”
“哦哦,這樣啊!那就讓他們三個好好吃吧。”
齊永輝一聽,什麽!明天一早就要把自己給“哢嚓”了!哪裏還有心情再去吃東西,他隻覺的胃裏有什麽東西在翻騰,猛然間剛剛吃下去的東西一股腦的都被吐了出來。死亡,永遠是人類最大的恐懼所在,求生的欲望在驅使著齊永輝再做最後一次努力。
隻見這齊永輝拿膝蓋當腳走,連滾帶爬的撲到了那留著大胡子的嘍囉腳下,一把抱住了他的雙腿道:
“爺爺饒命!爺爺饒命啊!我家中有的是錢財,隻要爺爺能饒我一命,我定會讓我父親拿出一萬兩銀子來報答爺爺的!不!十萬兩!求求爺爺您放了我吧!我不想死啊!”
齊永輝一邊哀求著一邊不斷的叩首討饒。那大胡子嘍囉一臉蔑視的看著眼前這個儀態盡失的貪生怕死之輩冷笑著說道:
“哼哼!收起你的十萬兩吧,等到闖王攻破你們小小南召縣城的時候。銀子還不是全是我們的嗎?你就老老實實的等死吧!”
說著這大胡子嘍囉一把揪住了齊永輝的發髻,如同拖死狗一般的將他扔到了冷冰冰的地板上。在極度的恐懼之中,齊永輝竟然尿了褲子,身旁的幾個嘍囉見狀哄笑了起來。
在飽受了嘲笑與羞辱之後,齊永輝再次被五花大綁的扔在了地上,在哀嚎與恐懼中等待天亮的來臨。正當他被絕望折磨的近乎要瘋狂之時,突然大雄寶殿外響起了一片呐喊之聲。緊跟著便是刀劍相擊,金屬碰撞的打鬥聲。齊永輝等三人掙紮著站起身來朝殿外張望,隻見的寺廟之內火光衝天,到處是人影在晃動。還沒等這三個倒黴蛋看清楚發生了什麽,大雄寶殿的大門猛的被人從外麵踢開了。一名身披金色紋山甲的威武將軍手裏拎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大步走了進來。這位將軍看到齊永輝三人之後大聲的問道:
“你們可是南召縣齊府的人?”
齊永輝一見這名金甲將軍的穿著猜出了可能是官軍,再看他手中拎著的人頭一臉大胡子,與之前和自己對話的嘍囉有幾分相似。於是齊永輝戰戰兢兢的迴答:
“迴、迴將軍的話。小、小的正、正是齊少維的兒子。”
不用說,那身披金甲的將軍正是南陽團練總兵魏淵。聽了齊永輝的迴答之後,魏淵朝身邊人擺了擺手。幾名身披鎖子甲的軍卒便進來將齊永輝三人架了出去。在離開破敗寺廟的路上,齊永輝隻覺得到處是熊熊燃燒的火焰和滿地的死屍。
當先鋒營這六百名軍卒在夜色下急行軍趕迴南召縣城時,楊穀縱馬與魏淵並肩而行。
“賢弟這場戲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為了這小小縣城內的一家鄉紳,何必如此大動幹戈呢?”
楊穀如今已經在南陽團練中任職,從級別上他應該是魏淵的下屬,稱唿上也理應叫魏淵一聲“大人”。但楊穀的性格孤傲,過去他既做過邊塞的武將、又當過京官。此時讓他稱唿比年歲比自己小、資曆比自己淺很多的魏淵為大人,楊穀那顆驕傲的心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不論但正式場合還是在私下裏,他都稱唿魏淵為“賢弟”。雖然黃軒在私下裏曾經對此事向楊穀旁敲側擊過,但這位副總兵依舊是不以為然,我行我素。好在魏淵原本就對稱唿一事不放在心上,因此對於楊穀稱唿自己“賢弟”他倒也是坦然處置。
此刻聽完楊穀的疑問,魏淵笑著迴答說:
“先鋒營剛剛成立,拉出來見見世麵也是好的嘛!”
“這話雖如此,但投入如此多的弟兄僅僅是為了演一出戲是不是有些過了呢?”
“嗬嗬,若是僅僅為了齊少維的十萬石軍糧,那咱們今夜的場麵確實是有些太大了。但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齊少維一人,兄台你就慢慢看好戲吧。”
楊穀聽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再說些什麽。
原來白天綁走齊永輝的那些自稱是李自成手下人都是“混杆子”姚天星手下的嘍囉假扮的。他們之所以選擇齊永輝下手就是看中了齊家三代單傳這一點,抓走了齊永輝就等於是握住了南召縣大地主齊少維的命門,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魏淵“奉命”前來南召征餉,“無意間”撞到了齊府少爺被擄一事,緊跟著便是剿匪救人了。為了讓戲份更加的真實,魏淵專門從南陽府的邱知府那要來了三十幾個將要秋後問斬的死刑犯,在答應給他們一筆家屬撫恤金後拿他們的腦袋來充當“道具”了。不用說,魏淵手中拎著的那個“大胡子”就是為了讓戲碼顯得更真實所使用的“道具”。
就這樣,這支救迴了齊永輝的南陽團練隊伍在三更時分抵達了南召縣城城下,在城外安營紮寨稍作休整自不必說。第二天天一亮魏淵便率領下手將士列隊整齊的開到了南召縣城城下。由於晨霧未散,守城的衛所兵以為有詐不敢開門,直到魏淵一箭將自己的腰牌射上城去。這些守城的軍卒才知道原來是昨天的那支南陽團練又迴來了。這些縣城一級的衛所兵哪裏敢得罪唐王府的儀衛司正使兼南陽團練總兵呢?隨即城門被打開了,於是魏淵便率領著手下精銳的兵士軍容整齊的開進了南召縣城。
整支隊伍的最前麵,魏淵身披金甲高高的端坐於駿馬龍駒之上。在他的馬鐙上掛著十幾顆血淋淋的人頭,身後軍卒的馬鐙之上有的也掛著人頭,而他們的甲衣之上也多有血跡。那些整日裏遊手好閑的衛所兵哪裏見過此等架勢,麵對這支剛剛“得勝歸來”殺氣騰騰的隊伍,這些守城的衛所兵一個個噤若寒蟬的站立迎接,連直視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南召縣城內的百姓也被魏淵這支軍隊所震撼住了,沿途看熱鬧的百姓不多時就將魏淵大破李自成手下流寇的事跡傳播開來。而此時的魏淵則滿意的看著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太知道包裝與炒作的價值所在了。正所謂“做得好不如說得好,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寫得好不如宣傳的好!”在沒有網絡,沒有新聞媒介的十七世紀大明王朝,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宣傳炒作方式無疑就是靠百姓們神乎其神的口頭傳播。魏淵知道,他掛在馬鐙上的那十幾顆血淋淋的人頭在這些圍觀群眾的口中不久之後就會變成上百顆甚至是上千顆,而他手下的這支軍容嚴整的部隊更是會頃刻之間就成為各地百姓口中的談論熱點。
早在魏淵的隊伍剛剛進城之時,齊少維就得到了自己兒子被解救的消息。大喜之後這位生性吝嗇的齊員外對於馬上要送給魏淵的那十萬石糧食又有些心疼了起來。正當他前後矛盾之時,手下的家丁急匆匆的跑了進來,稟報了一個讓齊少維震驚的消息。
此刻這六百名全副武裝的精兵強將們在隊列整齊的守候在南召縣城門之外,守城的衛所士兵見到這支威武之師,一個個無不自慚形穢,打心眼的敬佩和羨慕。待到魏淵出城之後便點起了人馬唿嘯著遠離了南召縣城。
南召縣齊府之內,齊家的家丁正在向齊少維稟報著剛剛在城門外打探來的情況。
“小的見那魏總兵軍容嚴整,裝備精良。老爺放心!此番定可馬到成功救出少爺的。”
齊少維聽罷後沉默無語,此時他並沒有如下人們那般樂觀。畢竟這一次的流寇是大名鼎鼎的闖王部下,行蹤不定前途未卜。在一旁剛剛止住哭聲的齊夫人看出了齊少維一臉的擔憂。
“怎麽了老爺?難道這姓魏的救不出吾兒嗎?”
齊少維有氣無力的答道:
“哎!如今隻能是死馬權當活馬醫了。”
齊夫人聽完這話後在廳堂中又呆坐了一會兒,隨後便急匆匆的趕往後院燒香拜佛去了。
轉眼間天就黑了,夜色籠罩下的小小南召縣城顯得寧靜而安逸。滿城的百姓正在享受一天內難得的休息與安樂。
距離南召縣城三十餘裏的一座荒山之上有一處荒廢了許久的寺廟。此時寺廟之內燈火通明,大批手持短刀長槍,身穿五花八門衣服的嘍囉們正在大腕的喝酒大口的吃肉。在破敗不堪。長滿雜草的大雄寶殿內,齊少維的獨子齊永輝正和兩名家丁一起被五花大綁的扔在了冷冰冰的地板上。他們已經有一天都沒有進食了,過度的驚嚇與疲憊讓這三個可憐蟲就那麽相互依靠著睡了過去。
此刻幾名嘍囉端著一些剩菜殘羹走了進來,一名留著大胡子的嘍囉一腳踢在了齊永輝的小腹處,猛然間的痛楚驚醒了這位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
“哎!你們三個醒醒,吃飯了!”
原本大魚大肉都瞧不上眼的齊永輝,此時麵對著一盤菜湯、幾個被啃食了大半的饅頭以及幾小塊幾小塊肉皮卻顯示出了極大的食欲。在被解開了身上的繩索之後,他顧不上許多了。用滿是泥土的雙手抓起這些食物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身旁的兩個家丁也好不了多少,一個個都是拿手抓起來就往嘴裏塞。
就在他們三人吃的盡興之時,送飯來的那幾個嘍囉大聲的閑聊著。
“虎子哥,大哥為什麽還要給他們吃飯啊!這種有錢人家的公子就應該被活活餓死!”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三。咱們道上有道上的規矩,餓與惡同音,要是讓他們做了餓死鬼不吉利。所以大哥才讓這三人吃飽了,明天天一亮‘哢嚓’一刀送他們上路。”
“哦哦,這樣啊!那就讓他們三個好好吃吧。”
齊永輝一聽,什麽!明天一早就要把自己給“哢嚓”了!哪裏還有心情再去吃東西,他隻覺的胃裏有什麽東西在翻騰,猛然間剛剛吃下去的東西一股腦的都被吐了出來。死亡,永遠是人類最大的恐懼所在,求生的欲望在驅使著齊永輝再做最後一次努力。
隻見這齊永輝拿膝蓋當腳走,連滾帶爬的撲到了那留著大胡子的嘍囉腳下,一把抱住了他的雙腿道:
“爺爺饒命!爺爺饒命啊!我家中有的是錢財,隻要爺爺能饒我一命,我定會讓我父親拿出一萬兩銀子來報答爺爺的!不!十萬兩!求求爺爺您放了我吧!我不想死啊!”
齊永輝一邊哀求著一邊不斷的叩首討饒。那大胡子嘍囉一臉蔑視的看著眼前這個儀態盡失的貪生怕死之輩冷笑著說道:
“哼哼!收起你的十萬兩吧,等到闖王攻破你們小小南召縣城的時候。銀子還不是全是我們的嗎?你就老老實實的等死吧!”
說著這大胡子嘍囉一把揪住了齊永輝的發髻,如同拖死狗一般的將他扔到了冷冰冰的地板上。在極度的恐懼之中,齊永輝竟然尿了褲子,身旁的幾個嘍囉見狀哄笑了起來。
在飽受了嘲笑與羞辱之後,齊永輝再次被五花大綁的扔在了地上,在哀嚎與恐懼中等待天亮的來臨。正當他被絕望折磨的近乎要瘋狂之時,突然大雄寶殿外響起了一片呐喊之聲。緊跟著便是刀劍相擊,金屬碰撞的打鬥聲。齊永輝等三人掙紮著站起身來朝殿外張望,隻見的寺廟之內火光衝天,到處是人影在晃動。還沒等這三個倒黴蛋看清楚發生了什麽,大雄寶殿的大門猛的被人從外麵踢開了。一名身披金色紋山甲的威武將軍手裏拎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大步走了進來。這位將軍看到齊永輝三人之後大聲的問道:
“你們可是南召縣齊府的人?”
齊永輝一見這名金甲將軍的穿著猜出了可能是官軍,再看他手中拎著的人頭一臉大胡子,與之前和自己對話的嘍囉有幾分相似。於是齊永輝戰戰兢兢的迴答:
“迴、迴將軍的話。小、小的正、正是齊少維的兒子。”
不用說,那身披金甲的將軍正是南陽團練總兵魏淵。聽了齊永輝的迴答之後,魏淵朝身邊人擺了擺手。幾名身披鎖子甲的軍卒便進來將齊永輝三人架了出去。在離開破敗寺廟的路上,齊永輝隻覺得到處是熊熊燃燒的火焰和滿地的死屍。
當先鋒營這六百名軍卒在夜色下急行軍趕迴南召縣城時,楊穀縱馬與魏淵並肩而行。
“賢弟這場戲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為了這小小縣城內的一家鄉紳,何必如此大動幹戈呢?”
楊穀如今已經在南陽團練中任職,從級別上他應該是魏淵的下屬,稱唿上也理應叫魏淵一聲“大人”。但楊穀的性格孤傲,過去他既做過邊塞的武將、又當過京官。此時讓他稱唿比年歲比自己小、資曆比自己淺很多的魏淵為大人,楊穀那顆驕傲的心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不論但正式場合還是在私下裏,他都稱唿魏淵為“賢弟”。雖然黃軒在私下裏曾經對此事向楊穀旁敲側擊過,但這位副總兵依舊是不以為然,我行我素。好在魏淵原本就對稱唿一事不放在心上,因此對於楊穀稱唿自己“賢弟”他倒也是坦然處置。
此刻聽完楊穀的疑問,魏淵笑著迴答說:
“先鋒營剛剛成立,拉出來見見世麵也是好的嘛!”
“這話雖如此,但投入如此多的弟兄僅僅是為了演一出戲是不是有些過了呢?”
“嗬嗬,若是僅僅為了齊少維的十萬石軍糧,那咱們今夜的場麵確實是有些太大了。但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齊少維一人,兄台你就慢慢看好戲吧。”
楊穀聽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再說些什麽。
原來白天綁走齊永輝的那些自稱是李自成手下人都是“混杆子”姚天星手下的嘍囉假扮的。他們之所以選擇齊永輝下手就是看中了齊家三代單傳這一點,抓走了齊永輝就等於是握住了南召縣大地主齊少維的命門,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魏淵“奉命”前來南召征餉,“無意間”撞到了齊府少爺被擄一事,緊跟著便是剿匪救人了。為了讓戲份更加的真實,魏淵專門從南陽府的邱知府那要來了三十幾個將要秋後問斬的死刑犯,在答應給他們一筆家屬撫恤金後拿他們的腦袋來充當“道具”了。不用說,魏淵手中拎著的那個“大胡子”就是為了讓戲碼顯得更真實所使用的“道具”。
就這樣,這支救迴了齊永輝的南陽團練隊伍在三更時分抵達了南召縣城城下,在城外安營紮寨稍作休整自不必說。第二天天一亮魏淵便率領下手將士列隊整齊的開到了南召縣城城下。由於晨霧未散,守城的衛所兵以為有詐不敢開門,直到魏淵一箭將自己的腰牌射上城去。這些守城的軍卒才知道原來是昨天的那支南陽團練又迴來了。這些縣城一級的衛所兵哪裏敢得罪唐王府的儀衛司正使兼南陽團練總兵呢?隨即城門被打開了,於是魏淵便率領著手下精銳的兵士軍容整齊的開進了南召縣城。
整支隊伍的最前麵,魏淵身披金甲高高的端坐於駿馬龍駒之上。在他的馬鐙上掛著十幾顆血淋淋的人頭,身後軍卒的馬鐙之上有的也掛著人頭,而他們的甲衣之上也多有血跡。那些整日裏遊手好閑的衛所兵哪裏見過此等架勢,麵對這支剛剛“得勝歸來”殺氣騰騰的隊伍,這些守城的衛所兵一個個噤若寒蟬的站立迎接,連直視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南召縣城內的百姓也被魏淵這支軍隊所震撼住了,沿途看熱鬧的百姓不多時就將魏淵大破李自成手下流寇的事跡傳播開來。而此時的魏淵則滿意的看著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太知道包裝與炒作的價值所在了。正所謂“做得好不如說得好,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寫得好不如宣傳的好!”在沒有網絡,沒有新聞媒介的十七世紀大明王朝,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宣傳炒作方式無疑就是靠百姓們神乎其神的口頭傳播。魏淵知道,他掛在馬鐙上的那十幾顆血淋淋的人頭在這些圍觀群眾的口中不久之後就會變成上百顆甚至是上千顆,而他手下的這支軍容嚴整的部隊更是會頃刻之間就成為各地百姓口中的談論熱點。
早在魏淵的隊伍剛剛進城之時,齊少維就得到了自己兒子被解救的消息。大喜之後這位生性吝嗇的齊員外對於馬上要送給魏淵的那十萬石糧食又有些心疼了起來。正當他前後矛盾之時,手下的家丁急匆匆的跑了進來,稟報了一個讓齊少維震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