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左良玉的身份雖為湖廣鎮總兵,但兩個月前他中了張獻忠的埋伏以致慘敗,崇禎皇帝將他的官位貶了三級仍擔任原職以期戴罪立功。
因此當放眼議事大廳之內,巡撫、總兵級別的高官不下十餘位,督師偏偏對他親切備至著實是讓人看不明白。
事實上楊嗣昌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早已決定要用“恩威兼施”的辦法來駕馭像左良玉這樣的悍將。
左良玉自遼東戰場上出名升任總兵之後,一直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中原腹地同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作戰,尤其在河南和湖廣這些兩處他主要活躍的地區可以說是根基頗深。
如今自己手中帶兵的這些參加鎮壓流寇作戰的總兵官中,以他的兵士最多,威望最高,戰鬥力最為彪悍。
因此,盡管楊嗣昌剛剛來到襄陽時就聽聞左良玉平素十分驕縱輕狂,他麾下的士卒軍紀很壞,不僅時常擾害百姓,甚至還殺良冒功。但仍然不得不將剿滅張獻忠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態度自然要表情的親切一些。
楊嗣昌輕輕捋了捋胡須說道:
“自古為將者多不免持功而驕,仗軍而橫。雖能一時有功於社稷;但最終卻不免身陷囹圄,仍人扼腕歎息。如今正當國家用人之時,而將軍亦正當有為之年。之前大敗,皇上已是十分震怒,姑念將軍平日尚有戰功,僅貶三級,不加嚴罰,以觀後效。將軍必要建功立業,方能報陛下隆恩,亦不負本督厚望啊!”
這些話雖然是笑著說的,但左良玉分明從中讀出了陣陣的殺機與寒意。這位平日裏驕橫慣了的悍將急忙再次跪下叩頭說:
“還請督師大人放心!有賊無我,有我無賊。我左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定要把天下流賊剿滅幹淨以報皇上天恩,督師栽培!”
在場的眾位大員一看連驕橫已久的左良玉在楊嗣昌麵前都如溫順的綿羊一般聽話,哪個還敢不服。他們紛紛下跪叩首表著決心。
“我等誓要盡滅天下流賊以報皇上天恩!”
楊嗣昌微笑著滿意的點了點頭,隻要各級文武盡忠效命,他相信剿滅張獻忠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穀城東臨漢江,西接武當山麓。有南北二條河流夾城東流匯入漢江,是襄陽城西邊重要的軍事重鎮。然而此時這裏卻成了農民軍的大本營,張獻忠統領五萬多士卒駐守在城中。
距離穀城不遠的均州和房縣一帶則是曹操羅汝才和革左五營接近七萬的聯軍。這兩股勢力互為犄角,因此張獻忠還真沒把襄陽城中的中原督師楊嗣昌放在眼中。反叛之後張獻忠每天很忙。他除了忙著攻伐周遭的郡縣,搶錢搶糧搶娘們兒外還喜歡做一些新鮮的事來找樂子。
穀城以東有一處老的渡口,沿城有大路可直達。原來大路的旁邊多是些售賣茶水的茅草小店。後來戰火不斷,兵荒馬亂,這些茅草屋也就荒廢了。如今張獻忠占據穀城攻伐四周,大批的難民擠進了茅草屋中暫避風雨。
此刻在大道上有一隊騎兵正在快速疾馳而過,兩側的難民紛紛抱頭躲竄,唯恐躲閃不及招致災禍。突然有兩個孩童嬉戲追逐的衝上了大道,這支騎兵隊伍最前麵開道的一位年輕軍官見此情景毫不猶豫舉槍就朝擋在自己行進道路上孩童刺去。
刹那之間那孩童就猶如遺棄的玩偶一般被一槍挑了出去,他的身體重重的摔到了地上一片血肉模糊,當場死於非命。而令一名孩童相較則幸運了不少,他被另一名縱馬急奔的年輕軍官附身一把抱起,而後安穩的放在了地上。
“籲!”
這一場意外阻擋了馬隊前進的腳步,隊伍中一聲高喊停止了馬隊的行進。
而此時剛剛舉槍挑死孩童的那位年輕軍官端坐於馬上用帶有責備的語氣訓斥道:
“定國!你如此婦人之仁將來如何能為爹爹建功立業呢?閃開!我要殺了這個不知死活的兔崽子!”
那位被稱之為“定國”的年輕人坦然的站在原地笑著迴答說:
“大哥!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童而已,放了他吧!”
“不行!你快快閃開!”
“定國”既不迴話也不移動,就那麽擋在被驚嚇而失聲痛哭的孩童麵前。
馬上的這名年輕軍官見“定國”絲毫沒有讓開的意思不由得惱羞成怒了起來,他揮舞手裏的馬鞭向“定國”抽了過去。
“可望!住手!”
循聲望去,隻見一名身穿貂皮團、花緞袍,身材高大,一副美髯須飄於胸前。一位樣子很是斯文的男子走了過來。如果單看外表的話,任誰都不會相信此人就是名鎮中原的八大王張獻忠的。
張獻忠走路有些外八字,他很是隨意的來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孩童麵前板著臉說道:
“龜兒子!別哭了!再哭老子扒了你的皮。”
這孩童也就四五歲的年齡,說來也奇怪。他聽到張獻忠的話後竟然真的就止住了哭聲。
張獻忠見狀立刻哈哈大笑了起來。
“看來我老張還挺有孩子緣啊!哈哈哈!”
而剛剛起了爭執的兩位年輕的武將此時很是恭順的對著張獻忠行禮說道:
“孩兒見過爹爹!”
這兩位年輕的軍官一個叫做孫可望,另一個喚為李定國。雖然十幾年後他們會成為華夏大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此時他們還都隻是年歲不滿二十,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正當張獻忠和那孩童對話之時,在路旁的茅草屋內瘋一樣的衝出了位衣衫襤褸的書生。他來到張獻忠的身邊膽怯的說道:
“小可見過將軍,犬子不懂規矩驚擾了將軍的儀仗。小可在這裏給將軍您賠罪了!”
張獻忠轉過臉來一臉蔑視的看著麵前的讀書人,懶懶的說:
“賠罪?你個龜兒子準備怎麽個賠法?賠錢還是賠媳婦?”
張獻忠一席話說得身邊的親兵侍衛們哈哈大笑了起來,那書生也被臊的滿臉通紅,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張獻忠放肆的大笑一番之後突然想到了一個找樂子的方法,他盛氣淩人的說道:
“閑著也是閑著,你給老子看看八字算算命。準的話老子就饒了你們父子倆。”
那書生一副為難的表情,算卦看麵相在明代被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很是不屑,他自己根本就是一竅不通。
“這...小可對於這看字算命真的是一竅不通。還望將軍能高抬貴手放過我們父子。”
張獻忠聽完書生的話臉一下子黑了下來。
“混帳東西!給你臉你不要臉!”
說話之間他手起刀落,將那書生的人頭斬下!
“哄!”周圍看熱鬧的難民們中一陣騷動,紛紛向後退去。一腔鮮血噴湧而出濺到了那孩童的臉上。孩童看到自己的父親人頭落地就死在自己的眼球,驚愕之後放聲大哭了起來。
張獻忠皺了皺眉頭對身旁的李定國吩咐道:
“定國!宰了這兔崽子。”
李定國聽到張獻忠的命令,很不情願的抽出了腰間的佩刀。然而就在此時看熱鬧的人群中突然傳來了一聲高喊:
“將軍刀下留情!”
說話間一位手裏杵著木棍,頭發花白的老人緩緩的走出了人群。他的身形瘦弱,眼睛上蒙著一絲灰白,沒有一點光亮。
“怎麽了瞎子?你也活膩歪了?”
張獻忠笑罵道。
這雙目失明的老人聽到張獻忠的話嘿嘿一笑。
“將軍說笑了。我老不死的確實是個瞎子,也活了七十多年了。可還沒活夠啊!老瞎子我許久沒算命了,今天聽將軍想算上一卦。我這心裏癢癢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這話說的很對張獻忠的胃口,他哈哈大笑了起來。
“好!老東西!那你就給老子算算!醜話說前頭,要是你胡說八道可別怪老子到時候扒了你的皮!”
說著張獻忠就道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盲眼老者很是客氣的迴答說: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
隻見他一邊掐著指頭,一邊口中嘟嘟囔囔地推算了一陣,突然老者的臉上流露出了驚異的神色。他仰首向天,眨動著瞎眼皮,再一次推算了一陣,緊跟著他又拉起了張獻忠的左右手摸了又摸。而後他故作神秘的說道:
“此處人多嘴雜,還請將軍借一步說話。”
張獻忠見這盲眼老者的表情如此異樣也不由得好奇心驟起。聽了盲眼老者的話他對身邊的孫可望吩咐說:
“這瞎子嫌周圍人多嘴雜。”
“孩兒明白了!”
緊跟著孫可望抽出了腰間的佩刀對著周圍看熱鬧的人群大砍大殺了起來,片刻功夫。剛剛還擠滿難民的大道上瞬時就寂靜了下來。要不是李定國護著,那孩童也早就身首異處了。
“好了瞎子,現在沒人了。你說吧!”
那盲眼老者無奈的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說道:
“將軍上個月剛剛喜得了貴子。是也不是?”
聽到這話張獻忠不由得大吃了一驚!上個月他的第十八個小妾剛剛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此事隻有身邊的嫡係才知道。就連他軍中的很多將士都不知情。頓時張獻忠對眼前的盲眼老者客氣了起來。
“對!對!半仙說的是!”
“那還請將軍放過剛剛的孩子。”
張獻忠立刻擺手示意放了那孩童,李定國隨即將那孩童送了出去。
張獻忠拉著那盲眼的老者熱情的說道:
“八字上有什麽半仙可就要說什麽啊!不要有任何顧慮,你要是隨便奉承幾句,不說實話,那你可不是咱老張的朋友啊!”
“將軍放心,瞎子我是有名的鐵嘴。算命都是實話實說,從來奉承人的。”
盲眼老者壓低了聲音神秘的說道:
“瞎子我半生江湖,足跡遍布四海,朝野上下,相人多矣,可是卻從沒有見過將軍如此好的八字。”
“有多好?夥計,你可別以為我跟別人一樣喜歡戴高帽子,故意奉承咱幾句!”
盲眼老者很是認真的說:“決不敢故意奉承。還請將軍屏退左右迴答。”
獻忠揮退左右,小聲問:“反正以前給咱老張看過的都說我要做大官,做大將軍,就是沒人說過我會做賊的,這不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嘛!快說吧,咱老張的命有多好?”
張獻忠哈哈地大笑起來,長長的胡須在胸前抖動著。
盲眼老者卻不為所動,他隻是湊近張獻忠的耳旁小聲說:
“四個字,貴不可言!”
獻忠半信半疑地問:“真的?”
“確實貴不可言!貴不可言!”
張獻忠笑著問:“這一次能實實在在的做個大元帥了?”
“豈止是個大元帥,瞎子我隻能說到這了。以後的都是天機。”
“半仙,你可莫要拿我老張開涮?”
“不敢!不敢!”
張獻忠看著盲眼老者認真的神態一言不發的陷入了沉思。
送走了了盲眼老者,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問道:
“爹爹,那瞎子算得如何?都說啥了?”
“說啥了?說老子能成仙!龜兒子!有說閑話的功夫不如去練練爬杆。日後你們要是不願跟著老子打江山了,可以到南京城打把式賣藝,保證餓不了肚皮。”
一句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自大道上疾馳而來,一員小將翻身下馬來到了張獻忠的跟前。
張獻忠笑著問:
“文秀,你個龜兒子火急火燎的幹啥來了?”
來的這員小將也是張獻忠麾下十二太保之一,他的義子劉文秀。此時劉文秀麵容緊張的在張獻忠的耳旁輕聲低語了幾句。張獻忠聽完後驚愕失色道:
“他怎麽來了!他怎麽到的穀城?!”
孫可望見狀忙問:
“誰來了爹爹?”
張獻忠眺望著穀城方向懷著複雜的心情沉聲說:
“李自成來了!”
因此當放眼議事大廳之內,巡撫、總兵級別的高官不下十餘位,督師偏偏對他親切備至著實是讓人看不明白。
事實上楊嗣昌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早已決定要用“恩威兼施”的辦法來駕馭像左良玉這樣的悍將。
左良玉自遼東戰場上出名升任總兵之後,一直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中原腹地同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作戰,尤其在河南和湖廣這些兩處他主要活躍的地區可以說是根基頗深。
如今自己手中帶兵的這些參加鎮壓流寇作戰的總兵官中,以他的兵士最多,威望最高,戰鬥力最為彪悍。
因此,盡管楊嗣昌剛剛來到襄陽時就聽聞左良玉平素十分驕縱輕狂,他麾下的士卒軍紀很壞,不僅時常擾害百姓,甚至還殺良冒功。但仍然不得不將剿滅張獻忠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態度自然要表情的親切一些。
楊嗣昌輕輕捋了捋胡須說道:
“自古為將者多不免持功而驕,仗軍而橫。雖能一時有功於社稷;但最終卻不免身陷囹圄,仍人扼腕歎息。如今正當國家用人之時,而將軍亦正當有為之年。之前大敗,皇上已是十分震怒,姑念將軍平日尚有戰功,僅貶三級,不加嚴罰,以觀後效。將軍必要建功立業,方能報陛下隆恩,亦不負本督厚望啊!”
這些話雖然是笑著說的,但左良玉分明從中讀出了陣陣的殺機與寒意。這位平日裏驕橫慣了的悍將急忙再次跪下叩頭說:
“還請督師大人放心!有賊無我,有我無賊。我左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定要把天下流賊剿滅幹淨以報皇上天恩,督師栽培!”
在場的眾位大員一看連驕橫已久的左良玉在楊嗣昌麵前都如溫順的綿羊一般聽話,哪個還敢不服。他們紛紛下跪叩首表著決心。
“我等誓要盡滅天下流賊以報皇上天恩!”
楊嗣昌微笑著滿意的點了點頭,隻要各級文武盡忠效命,他相信剿滅張獻忠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穀城東臨漢江,西接武當山麓。有南北二條河流夾城東流匯入漢江,是襄陽城西邊重要的軍事重鎮。然而此時這裏卻成了農民軍的大本營,張獻忠統領五萬多士卒駐守在城中。
距離穀城不遠的均州和房縣一帶則是曹操羅汝才和革左五營接近七萬的聯軍。這兩股勢力互為犄角,因此張獻忠還真沒把襄陽城中的中原督師楊嗣昌放在眼中。反叛之後張獻忠每天很忙。他除了忙著攻伐周遭的郡縣,搶錢搶糧搶娘們兒外還喜歡做一些新鮮的事來找樂子。
穀城以東有一處老的渡口,沿城有大路可直達。原來大路的旁邊多是些售賣茶水的茅草小店。後來戰火不斷,兵荒馬亂,這些茅草屋也就荒廢了。如今張獻忠占據穀城攻伐四周,大批的難民擠進了茅草屋中暫避風雨。
此刻在大道上有一隊騎兵正在快速疾馳而過,兩側的難民紛紛抱頭躲竄,唯恐躲閃不及招致災禍。突然有兩個孩童嬉戲追逐的衝上了大道,這支騎兵隊伍最前麵開道的一位年輕軍官見此情景毫不猶豫舉槍就朝擋在自己行進道路上孩童刺去。
刹那之間那孩童就猶如遺棄的玩偶一般被一槍挑了出去,他的身體重重的摔到了地上一片血肉模糊,當場死於非命。而令一名孩童相較則幸運了不少,他被另一名縱馬急奔的年輕軍官附身一把抱起,而後安穩的放在了地上。
“籲!”
這一場意外阻擋了馬隊前進的腳步,隊伍中一聲高喊停止了馬隊的行進。
而此時剛剛舉槍挑死孩童的那位年輕軍官端坐於馬上用帶有責備的語氣訓斥道:
“定國!你如此婦人之仁將來如何能為爹爹建功立業呢?閃開!我要殺了這個不知死活的兔崽子!”
那位被稱之為“定國”的年輕人坦然的站在原地笑著迴答說:
“大哥!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童而已,放了他吧!”
“不行!你快快閃開!”
“定國”既不迴話也不移動,就那麽擋在被驚嚇而失聲痛哭的孩童麵前。
馬上的這名年輕軍官見“定國”絲毫沒有讓開的意思不由得惱羞成怒了起來,他揮舞手裏的馬鞭向“定國”抽了過去。
“可望!住手!”
循聲望去,隻見一名身穿貂皮團、花緞袍,身材高大,一副美髯須飄於胸前。一位樣子很是斯文的男子走了過來。如果單看外表的話,任誰都不會相信此人就是名鎮中原的八大王張獻忠的。
張獻忠走路有些外八字,他很是隨意的來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孩童麵前板著臉說道:
“龜兒子!別哭了!再哭老子扒了你的皮。”
這孩童也就四五歲的年齡,說來也奇怪。他聽到張獻忠的話後竟然真的就止住了哭聲。
張獻忠見狀立刻哈哈大笑了起來。
“看來我老張還挺有孩子緣啊!哈哈哈!”
而剛剛起了爭執的兩位年輕的武將此時很是恭順的對著張獻忠行禮說道:
“孩兒見過爹爹!”
這兩位年輕的軍官一個叫做孫可望,另一個喚為李定國。雖然十幾年後他們會成為華夏大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此時他們還都隻是年歲不滿二十,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正當張獻忠和那孩童對話之時,在路旁的茅草屋內瘋一樣的衝出了位衣衫襤褸的書生。他來到張獻忠的身邊膽怯的說道:
“小可見過將軍,犬子不懂規矩驚擾了將軍的儀仗。小可在這裏給將軍您賠罪了!”
張獻忠轉過臉來一臉蔑視的看著麵前的讀書人,懶懶的說:
“賠罪?你個龜兒子準備怎麽個賠法?賠錢還是賠媳婦?”
張獻忠一席話說得身邊的親兵侍衛們哈哈大笑了起來,那書生也被臊的滿臉通紅,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張獻忠放肆的大笑一番之後突然想到了一個找樂子的方法,他盛氣淩人的說道:
“閑著也是閑著,你給老子看看八字算算命。準的話老子就饒了你們父子倆。”
那書生一副為難的表情,算卦看麵相在明代被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很是不屑,他自己根本就是一竅不通。
“這...小可對於這看字算命真的是一竅不通。還望將軍能高抬貴手放過我們父子。”
張獻忠聽完書生的話臉一下子黑了下來。
“混帳東西!給你臉你不要臉!”
說話之間他手起刀落,將那書生的人頭斬下!
“哄!”周圍看熱鬧的難民們中一陣騷動,紛紛向後退去。一腔鮮血噴湧而出濺到了那孩童的臉上。孩童看到自己的父親人頭落地就死在自己的眼球,驚愕之後放聲大哭了起來。
張獻忠皺了皺眉頭對身旁的李定國吩咐道:
“定國!宰了這兔崽子。”
李定國聽到張獻忠的命令,很不情願的抽出了腰間的佩刀。然而就在此時看熱鬧的人群中突然傳來了一聲高喊:
“將軍刀下留情!”
說話間一位手裏杵著木棍,頭發花白的老人緩緩的走出了人群。他的身形瘦弱,眼睛上蒙著一絲灰白,沒有一點光亮。
“怎麽了瞎子?你也活膩歪了?”
張獻忠笑罵道。
這雙目失明的老人聽到張獻忠的話嘿嘿一笑。
“將軍說笑了。我老不死的確實是個瞎子,也活了七十多年了。可還沒活夠啊!老瞎子我許久沒算命了,今天聽將軍想算上一卦。我這心裏癢癢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這話說的很對張獻忠的胃口,他哈哈大笑了起來。
“好!老東西!那你就給老子算算!醜話說前頭,要是你胡說八道可別怪老子到時候扒了你的皮!”
說著張獻忠就道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盲眼老者很是客氣的迴答說: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
隻見他一邊掐著指頭,一邊口中嘟嘟囔囔地推算了一陣,突然老者的臉上流露出了驚異的神色。他仰首向天,眨動著瞎眼皮,再一次推算了一陣,緊跟著他又拉起了張獻忠的左右手摸了又摸。而後他故作神秘的說道:
“此處人多嘴雜,還請將軍借一步說話。”
張獻忠見這盲眼老者的表情如此異樣也不由得好奇心驟起。聽了盲眼老者的話他對身邊的孫可望吩咐說:
“這瞎子嫌周圍人多嘴雜。”
“孩兒明白了!”
緊跟著孫可望抽出了腰間的佩刀對著周圍看熱鬧的人群大砍大殺了起來,片刻功夫。剛剛還擠滿難民的大道上瞬時就寂靜了下來。要不是李定國護著,那孩童也早就身首異處了。
“好了瞎子,現在沒人了。你說吧!”
那盲眼老者無奈的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說道:
“將軍上個月剛剛喜得了貴子。是也不是?”
聽到這話張獻忠不由得大吃了一驚!上個月他的第十八個小妾剛剛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此事隻有身邊的嫡係才知道。就連他軍中的很多將士都不知情。頓時張獻忠對眼前的盲眼老者客氣了起來。
“對!對!半仙說的是!”
“那還請將軍放過剛剛的孩子。”
張獻忠立刻擺手示意放了那孩童,李定國隨即將那孩童送了出去。
張獻忠拉著那盲眼的老者熱情的說道:
“八字上有什麽半仙可就要說什麽啊!不要有任何顧慮,你要是隨便奉承幾句,不說實話,那你可不是咱老張的朋友啊!”
“將軍放心,瞎子我是有名的鐵嘴。算命都是實話實說,從來奉承人的。”
盲眼老者壓低了聲音神秘的說道:
“瞎子我半生江湖,足跡遍布四海,朝野上下,相人多矣,可是卻從沒有見過將軍如此好的八字。”
“有多好?夥計,你可別以為我跟別人一樣喜歡戴高帽子,故意奉承咱幾句!”
盲眼老者很是認真的說:“決不敢故意奉承。還請將軍屏退左右迴答。”
獻忠揮退左右,小聲問:“反正以前給咱老張看過的都說我要做大官,做大將軍,就是沒人說過我會做賊的,這不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嘛!快說吧,咱老張的命有多好?”
張獻忠哈哈地大笑起來,長長的胡須在胸前抖動著。
盲眼老者卻不為所動,他隻是湊近張獻忠的耳旁小聲說:
“四個字,貴不可言!”
獻忠半信半疑地問:“真的?”
“確實貴不可言!貴不可言!”
張獻忠笑著問:“這一次能實實在在的做個大元帥了?”
“豈止是個大元帥,瞎子我隻能說到這了。以後的都是天機。”
“半仙,你可莫要拿我老張開涮?”
“不敢!不敢!”
張獻忠看著盲眼老者認真的神態一言不發的陷入了沉思。
送走了了盲眼老者,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問道:
“爹爹,那瞎子算得如何?都說啥了?”
“說啥了?說老子能成仙!龜兒子!有說閑話的功夫不如去練練爬杆。日後你們要是不願跟著老子打江山了,可以到南京城打把式賣藝,保證餓不了肚皮。”
一句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自大道上疾馳而來,一員小將翻身下馬來到了張獻忠的跟前。
張獻忠笑著問:
“文秀,你個龜兒子火急火燎的幹啥來了?”
來的這員小將也是張獻忠麾下十二太保之一,他的義子劉文秀。此時劉文秀麵容緊張的在張獻忠的耳旁輕聲低語了幾句。張獻忠聽完後驚愕失色道:
“他怎麽來了!他怎麽到的穀城?!”
孫可望見狀忙問:
“誰來了爹爹?”
張獻忠眺望著穀城方向懷著複雜的心情沉聲說:
“李自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