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曠的銀安殿上因為魏淵剛剛那一嗓子驟然安靜了下來,殿內服侍的小太監偷眼瞧著魏淵大氣都不敢出一下。這王府之中他們還從沒有見過什麽人膽敢用如此口氣與王爺說話的。殿外的金甲武士也戒備了起來,就等著王爺一聲令下進去拿人了。
然而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唐王朱聿鏌並沒有發作。他重新坐迴到了王座之上看著眼前這個昂首挺胸、自信滿滿的年輕人,不由得在氣勢上輸了幾分。
魏淵見朱聿鏌又迴來了便再次行禮開口說道:
“魏淵深受王爺提攜之恩,自當盡心盡力為王爺辦差。而今興辦團練也是這個目的!”
這下輪到朱聿鏌聽著糊塗了。他愣了愣氣憤的訓斥說:
“魏淵,你休要巧舌如簧。興辦團練又如何能與為王府辦差扯到一起呢。本王看你分明就是想吃裏扒外!”
看著一臉怒氣的朱聿鏌魏淵並不著急,隻見他從容的迴答道:
“王爺暫息雷霆之怒,請贖魏淵鬥膽直言興辦團練的好處。如今張獻忠於穀城再度謀反,李自成也在陝豫交界處的商洛山蠢蠢欲動。中原的局勢也愈加的動蕩起來,南陽城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闖賊高迎祥也曾經興兵攻打過。他日若是有亂民再次進攻南陽,到時候王爺您想想靠手下這一千多名侍衛能保障您的安全嗎?我大明自成祖皇帝靖難之役後,推行削藩政策,對各地藩王嚴加防範,不斷削減護衛人數,可謂是壓製已久。此番朝廷明令遼東、河南兩處興團練。規定僅有三項:擔任團練總兵者需為六品以上官員、團練軍餉自籌、團練軍隊人數在一萬以下。魏淵認為這正是借朝廷團練之名行擴充我王府護衛之實的最佳時機!因此魏淵這才向王爺您進言請示啊!”
魏淵的一席話宛如醍醐灌頂,說的朱聿鏌茅塞頓開。中原有多亂他不管,大明王朝如何的風雨飄搖他也不管;朱聿鏌最在意的莫過於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手中巨額的財富。亂民的兇殘他是有所耳聞的,他們每攻破一座城池,城內的明朝宗室便會遭遇滅頂之災。一想到這朱聿鏌就不寒而栗,他一言不發的癱坐在了王座之中陷入了沉默。站在玉階之下的魏淵緊張的等待著,他隻覺得時間好像都凝固了一般。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宇文騰啟計策的功效了。
過了許久,朱聿鏌聲音有些擔憂的說道:
“那依照你的意思,這支團練就是孤王的王府護衛了?隻是如此的話朝廷隻怕不會坐視不管吧。”
魏淵一聽這話便知道唐王朱聿鏌已然上鉤了,這宇文騰啟果然是料事如神,完全吃透了朱聿鏌。他肯定的迴答著:
“王爺無需多慮,團練由總兵管理,直接對督師楊嗣昌負責。如此的話,隻要屬下能成功當上這個團練總兵。那這支隊伍必然會為王爺馬首是瞻的。”
聽了魏淵的迴答,朱聿鏌是徹底的心動了。他拋出了自己最後的顧慮。
“隻是不知這軍餉需要多少銀兩啊?”
魏淵故作為難的說道:
“迴稟王爺,軍餉確實是個難題。屬下統計過,每名團練軍卒的年俸應該在紋銀十兩左右。如此算來的話,一年這一萬團練的軍餉就是紋銀十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朱聿鏌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從他這裏拿走十萬兩白銀簡直就如同扒了他的皮一般,讓他生不如死。
“十!十萬兩!需要這麽多啊!這興辦團練之事,孤王看還是...還是先等等看吧...”
此時魏淵的手中已經有了五萬兩白銀的積蓄,按照如今開封菜的效益再掙個五萬兩、十萬兩也不是什麽難事。但他想起了宇文騰啟的忠告,隻有朱聿鏌重視了團練才能全力的去支持他這個團練總兵。而要想要視財如命的朱聿鏌重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畫些銀子投資了。
眼見朱聿鏌打了退堂鼓魏淵勸阻說:
“王爺此時萬不可舍不得銀子啊!縱有萬貫家財待到敵兵破城之日時那全都做了他人嫁衣了。”
“可是,那是十萬兩銀子啊!”
朱聿鏌顯得是進退不得,左右為難。魏淵見狀便開口道:
“屬下不才尚有白銀兩萬兩,今日願貢獻出以助王爺。”
看到魏淵拿出了兩萬兩,朱聿鏌的臉上瞬時就喜上眉梢了。他想了想之後,如同下了很大的決心般說:
“這樣吧魏淵,孤王先拿出三萬兩銀子用於軍餉,加上你的兩萬兩銀子,共計紋銀五萬兩。咱們先招募五千人你看如何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魏淵也不好再堅持什麽了。說服王爺的目的達到了不說,又拉到了三萬兩銀子的“讚助”,也算是夠本了。想到這魏淵躬身施禮恭維道:
“王爺英明!屬下一定萬死不辭誓不辜負王爺重托!”
說罷魏淵躬身一拜轉身朝大殿外走去,等魏淵走到宮門處時朱聿鏌又高聲叫住了他。
“王爺您還有什麽事情要吩咐嗎?”
朱聿鏌一本正經的說道:
“愛卿一定要好好使用孤王的銀子,切不可鋪張浪費了。”
魏淵不由得在心頭苦笑了一番,要說明朝的藩王大多是守財奴看來是沒有一點問題的。想這唐王朱聿鏌手中恐怕擁有千萬兩銀子都不止,這區區三萬兩銀子還如此斤斤計較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請王爺放心,屬下定會謹慎使用的!”
離開了富麗堂皇的王府內宮,魏淵便急匆匆的來到了東巷黃軒的住處。正巧碰上黃俊先老先生出門趕往開封城酒樓。
“喲!老朽見過魏大人!”
“伯父不必多禮!酒樓那裏就有勞您老打理了。”
“大人哪裏的話,遇到大人可是老朽的福分啊!”
客氣了幾句之後黃俊先便趕往開封菜去了。魏淵見到黃軒後將覲見唐王的整個過程做了簡單的介紹。
“接下來就是要勞煩公子你寫一篇興辦團練的申請了。”
“沒問題!此事就交給黃軒了。”
黃軒公子是舉人出身,又是南陽府境內知名的才子。寫好這樣一篇小小的申請自然不在話下。不久之後這封文筆優雅,措辭嚴謹的申請書就來到了南陽知府邱懋素的書案之上。
當夜,南陽知府衙門內一派燈火通明,知府邱懋素背著手不斷的在屋內踱來踱去。不時的他還看一眼放在桌上的那封來自京山侯府的興辦團練申請書。在搖曳燭光的映襯下,邱知府的影子在牆壁上如同困獸一般掙紮不休。
兩封申請書,一方是南陽城中隻手遮天的混世魔王崔克誠,一方是頗受自己器重的故人之子魏淵。朝廷為了限製州府團練的實力明確規定了一府隻能擁有一支團練隊伍,前幾日邱懋素還在為沒有人申請團練而發愁。結果沒想到這才幾天的工夫他就又要為選擇誰而發愁了。邱懋素有意推薦魏淵,但京山侯的實力他是清楚的,若是在此事上忤逆了那個權貴,恐怕自己這個南陽知府也要做到頭了。
思量再三他隻能采取折中的辦法了,邱懋素將兩封申請書一起塞進了信封之中。接著他朝房門外喊道:
“來人!”
在屋外候著的衙役推門而入。
“大人!”
“這裏有加急文書,你連夜出發送往襄陽督師行營處。”
“遵命!”
一輪紅日自天邊冉冉的升起,第一縷陽光灑在了漢江之上。粼粼金光倒映著襄陽古城雄偉厚實的城牆,這座擁有二千多年曆史的襄陽城牆高大而堅固,城牆之上鋪著方磚分外的平整。寬闊的城牆足以容得下六匹馬並駕而行。
此刻城牆之上旌旗招展,人頭攢動。身穿大紅色蟒袍,腰係玉帶的楊嗣昌顯得很是突出。頭發有些花白的他在眾多官員的簇擁下巡視著城防。
精瘦的楊嗣昌矗立於城垛處眺望著漢江與遠處的層層山巒不禁意氣風發的朝身邊的眾人說道:
“古有詩雲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迴。今日本督一看這襄陽城果然是名不虛傳啊!難怪世人感歎天下之要領,襄陽實握之。”
身邊的眾位官員紛紛隨聲附和著。
“大人說的極是!這襄陽城三麵環漢水,一麵靠山,很是易守難攻。”
“不錯,自東漢末年劉表主政荊襄以來,這襄陽城曆經各朝各代的修葺。如今已經是做牢不可破的堅城了,如今更是有督師大人親自坐陣,那更是固若金湯了。”
這些人的話雖然有溜須拍馬之嫌,但襄陽堅固的城防卻是不爭的事實。楊嗣昌點了點頭接過話茬說道:
“襄陽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本督初來乍到,還要仰仗各位大人多多支持啊!”
在場的眾位襄陽軍政大員聽了楊嗣昌的話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表著決心。
然而就在此時,楊嗣昌身邊的一名參將快步登上了城牆。他來到楊嗣昌麵前躬身施禮,將邱懋素的信件呈了上來。
“哈哈哈!這南陽府可真是有點意思。”
看完了信件後楊嗣昌興致很高的與身邊之人說道。楊嗣昌的態度引得周圍的官員都來了興致。
“敢問大人這南陽有何趣事啊?”
“是邱懋素!河南各府知府一個個都是向本督叫苦說籌建不出團練隊伍來,偏偏他這個南陽知府卻是向本督抱怨說不知該選擇哪一支團練好。”
說著楊嗣昌朝捋了捋稀疏的胡須,而後他向手下的參將問道:
“邱懋素的使者現在何處?”
“迴稟督師大人!那使者正在城下候著呢。”
“嗯,傳我將令!讓他告訴邱懋素,就說本督入秋之後要前往河南各府催糧。讓那些團練們先好好訓練,到時候本督會親自進行篩選的!”
“屬下遵命!”
南陽府的衙役得到指示後立刻快馬加鞭的踏上了歸程,身後那牆高濠深,樓宇森嚴的襄陽城漸漸的消失在了地平線的盡頭。這名小小的衙役不會知道他即將要帶迴南陽的消息將會改變整個大明王朝的曆史。
然而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唐王朱聿鏌並沒有發作。他重新坐迴到了王座之上看著眼前這個昂首挺胸、自信滿滿的年輕人,不由得在氣勢上輸了幾分。
魏淵見朱聿鏌又迴來了便再次行禮開口說道:
“魏淵深受王爺提攜之恩,自當盡心盡力為王爺辦差。而今興辦團練也是這個目的!”
這下輪到朱聿鏌聽著糊塗了。他愣了愣氣憤的訓斥說:
“魏淵,你休要巧舌如簧。興辦團練又如何能與為王府辦差扯到一起呢。本王看你分明就是想吃裏扒外!”
看著一臉怒氣的朱聿鏌魏淵並不著急,隻見他從容的迴答道:
“王爺暫息雷霆之怒,請贖魏淵鬥膽直言興辦團練的好處。如今張獻忠於穀城再度謀反,李自成也在陝豫交界處的商洛山蠢蠢欲動。中原的局勢也愈加的動蕩起來,南陽城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闖賊高迎祥也曾經興兵攻打過。他日若是有亂民再次進攻南陽,到時候王爺您想想靠手下這一千多名侍衛能保障您的安全嗎?我大明自成祖皇帝靖難之役後,推行削藩政策,對各地藩王嚴加防範,不斷削減護衛人數,可謂是壓製已久。此番朝廷明令遼東、河南兩處興團練。規定僅有三項:擔任團練總兵者需為六品以上官員、團練軍餉自籌、團練軍隊人數在一萬以下。魏淵認為這正是借朝廷團練之名行擴充我王府護衛之實的最佳時機!因此魏淵這才向王爺您進言請示啊!”
魏淵的一席話宛如醍醐灌頂,說的朱聿鏌茅塞頓開。中原有多亂他不管,大明王朝如何的風雨飄搖他也不管;朱聿鏌最在意的莫過於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手中巨額的財富。亂民的兇殘他是有所耳聞的,他們每攻破一座城池,城內的明朝宗室便會遭遇滅頂之災。一想到這朱聿鏌就不寒而栗,他一言不發的癱坐在了王座之中陷入了沉默。站在玉階之下的魏淵緊張的等待著,他隻覺得時間好像都凝固了一般。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宇文騰啟計策的功效了。
過了許久,朱聿鏌聲音有些擔憂的說道:
“那依照你的意思,這支團練就是孤王的王府護衛了?隻是如此的話朝廷隻怕不會坐視不管吧。”
魏淵一聽這話便知道唐王朱聿鏌已然上鉤了,這宇文騰啟果然是料事如神,完全吃透了朱聿鏌。他肯定的迴答著:
“王爺無需多慮,團練由總兵管理,直接對督師楊嗣昌負責。如此的話,隻要屬下能成功當上這個團練總兵。那這支隊伍必然會為王爺馬首是瞻的。”
聽了魏淵的迴答,朱聿鏌是徹底的心動了。他拋出了自己最後的顧慮。
“隻是不知這軍餉需要多少銀兩啊?”
魏淵故作為難的說道:
“迴稟王爺,軍餉確實是個難題。屬下統計過,每名團練軍卒的年俸應該在紋銀十兩左右。如此算來的話,一年這一萬團練的軍餉就是紋銀十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朱聿鏌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從他這裏拿走十萬兩白銀簡直就如同扒了他的皮一般,讓他生不如死。
“十!十萬兩!需要這麽多啊!這興辦團練之事,孤王看還是...還是先等等看吧...”
此時魏淵的手中已經有了五萬兩白銀的積蓄,按照如今開封菜的效益再掙個五萬兩、十萬兩也不是什麽難事。但他想起了宇文騰啟的忠告,隻有朱聿鏌重視了團練才能全力的去支持他這個團練總兵。而要想要視財如命的朱聿鏌重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畫些銀子投資了。
眼見朱聿鏌打了退堂鼓魏淵勸阻說:
“王爺此時萬不可舍不得銀子啊!縱有萬貫家財待到敵兵破城之日時那全都做了他人嫁衣了。”
“可是,那是十萬兩銀子啊!”
朱聿鏌顯得是進退不得,左右為難。魏淵見狀便開口道:
“屬下不才尚有白銀兩萬兩,今日願貢獻出以助王爺。”
看到魏淵拿出了兩萬兩,朱聿鏌的臉上瞬時就喜上眉梢了。他想了想之後,如同下了很大的決心般說:
“這樣吧魏淵,孤王先拿出三萬兩銀子用於軍餉,加上你的兩萬兩銀子,共計紋銀五萬兩。咱們先招募五千人你看如何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魏淵也不好再堅持什麽了。說服王爺的目的達到了不說,又拉到了三萬兩銀子的“讚助”,也算是夠本了。想到這魏淵躬身施禮恭維道:
“王爺英明!屬下一定萬死不辭誓不辜負王爺重托!”
說罷魏淵躬身一拜轉身朝大殿外走去,等魏淵走到宮門處時朱聿鏌又高聲叫住了他。
“王爺您還有什麽事情要吩咐嗎?”
朱聿鏌一本正經的說道:
“愛卿一定要好好使用孤王的銀子,切不可鋪張浪費了。”
魏淵不由得在心頭苦笑了一番,要說明朝的藩王大多是守財奴看來是沒有一點問題的。想這唐王朱聿鏌手中恐怕擁有千萬兩銀子都不止,這區區三萬兩銀子還如此斤斤計較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請王爺放心,屬下定會謹慎使用的!”
離開了富麗堂皇的王府內宮,魏淵便急匆匆的來到了東巷黃軒的住處。正巧碰上黃俊先老先生出門趕往開封城酒樓。
“喲!老朽見過魏大人!”
“伯父不必多禮!酒樓那裏就有勞您老打理了。”
“大人哪裏的話,遇到大人可是老朽的福分啊!”
客氣了幾句之後黃俊先便趕往開封菜去了。魏淵見到黃軒後將覲見唐王的整個過程做了簡單的介紹。
“接下來就是要勞煩公子你寫一篇興辦團練的申請了。”
“沒問題!此事就交給黃軒了。”
黃軒公子是舉人出身,又是南陽府境內知名的才子。寫好這樣一篇小小的申請自然不在話下。不久之後這封文筆優雅,措辭嚴謹的申請書就來到了南陽知府邱懋素的書案之上。
當夜,南陽知府衙門內一派燈火通明,知府邱懋素背著手不斷的在屋內踱來踱去。不時的他還看一眼放在桌上的那封來自京山侯府的興辦團練申請書。在搖曳燭光的映襯下,邱知府的影子在牆壁上如同困獸一般掙紮不休。
兩封申請書,一方是南陽城中隻手遮天的混世魔王崔克誠,一方是頗受自己器重的故人之子魏淵。朝廷為了限製州府團練的實力明確規定了一府隻能擁有一支團練隊伍,前幾日邱懋素還在為沒有人申請團練而發愁。結果沒想到這才幾天的工夫他就又要為選擇誰而發愁了。邱懋素有意推薦魏淵,但京山侯的實力他是清楚的,若是在此事上忤逆了那個權貴,恐怕自己這個南陽知府也要做到頭了。
思量再三他隻能采取折中的辦法了,邱懋素將兩封申請書一起塞進了信封之中。接著他朝房門外喊道:
“來人!”
在屋外候著的衙役推門而入。
“大人!”
“這裏有加急文書,你連夜出發送往襄陽督師行營處。”
“遵命!”
一輪紅日自天邊冉冉的升起,第一縷陽光灑在了漢江之上。粼粼金光倒映著襄陽古城雄偉厚實的城牆,這座擁有二千多年曆史的襄陽城牆高大而堅固,城牆之上鋪著方磚分外的平整。寬闊的城牆足以容得下六匹馬並駕而行。
此刻城牆之上旌旗招展,人頭攢動。身穿大紅色蟒袍,腰係玉帶的楊嗣昌顯得很是突出。頭發有些花白的他在眾多官員的簇擁下巡視著城防。
精瘦的楊嗣昌矗立於城垛處眺望著漢江與遠處的層層山巒不禁意氣風發的朝身邊的眾人說道:
“古有詩雲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迴。今日本督一看這襄陽城果然是名不虛傳啊!難怪世人感歎天下之要領,襄陽實握之。”
身邊的眾位官員紛紛隨聲附和著。
“大人說的極是!這襄陽城三麵環漢水,一麵靠山,很是易守難攻。”
“不錯,自東漢末年劉表主政荊襄以來,這襄陽城曆經各朝各代的修葺。如今已經是做牢不可破的堅城了,如今更是有督師大人親自坐陣,那更是固若金湯了。”
這些人的話雖然有溜須拍馬之嫌,但襄陽堅固的城防卻是不爭的事實。楊嗣昌點了點頭接過話茬說道:
“襄陽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本督初來乍到,還要仰仗各位大人多多支持啊!”
在場的眾位襄陽軍政大員聽了楊嗣昌的話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表著決心。
然而就在此時,楊嗣昌身邊的一名參將快步登上了城牆。他來到楊嗣昌麵前躬身施禮,將邱懋素的信件呈了上來。
“哈哈哈!這南陽府可真是有點意思。”
看完了信件後楊嗣昌興致很高的與身邊之人說道。楊嗣昌的態度引得周圍的官員都來了興致。
“敢問大人這南陽有何趣事啊?”
“是邱懋素!河南各府知府一個個都是向本督叫苦說籌建不出團練隊伍來,偏偏他這個南陽知府卻是向本督抱怨說不知該選擇哪一支團練好。”
說著楊嗣昌朝捋了捋稀疏的胡須,而後他向手下的參將問道:
“邱懋素的使者現在何處?”
“迴稟督師大人!那使者正在城下候著呢。”
“嗯,傳我將令!讓他告訴邱懋素,就說本督入秋之後要前往河南各府催糧。讓那些團練們先好好訓練,到時候本督會親自進行篩選的!”
“屬下遵命!”
南陽府的衙役得到指示後立刻快馬加鞭的踏上了歸程,身後那牆高濠深,樓宇森嚴的襄陽城漸漸的消失在了地平線的盡頭。這名小小的衙役不會知道他即將要帶迴南陽的消息將會改變整個大明王朝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