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那年,裴璟以最小的年齡進入競賽班,初次出征就拿了省三,和聞笙一樣,老師家長們都對她寄予厚望。
但也是那一年,陪伴她三年多的家教老師在國外旅行時出了意外身亡。裴璟一時無法接受事實,哭著求父母去送別老師,見老師最後一麵,卻被家長不留情麵地拒絕。
爸媽解釋說,「還有四天就開賽了,你準備了這麽久,為什麽不能帶著老師的心願踏踏實實走進考場呢!?」
裴璟當時不明白,為什麽參加一場競賽比送別一位恩師更重要。但告別會那天,她獨自坐在家裏,反鎖著房間門,望著窗外發呆。
沒有複習,沒有寫題,隻是靜靜迴想老師講過的每一個知識點,迴想兩人之間的每一次說笑。明明約定好,拿了國獎就一起去德國旅行,看看誕生無數大師的海德堡大學。
小裴璟坐在桌前,輕輕閉上雙眼,為老師默默送別。忍著心中悲痛拿起筆,一邊寫題,一邊垂淚。淚滴砸在試卷上模糊了墨跡,她逼迫自己緊攥著筆不放鬆,心裏隻有一個念頭:
再堅持三天,帶著最最漂亮的成績,去探望孟老師。
但情緒的衝擊還是太大,考場上,她竭力克製著不走神,卻還是在看到熟悉題目時不由自主地想到孟老師。
握筆的手止不住顫抖,眼淚大顆大顆地砸下來,聲音卻要憋在喉嚨裏,生怕驚擾別的考生。
散場時,監考老師走過來關切,拍拍她肩膀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堅持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辛苦了。」
小裴璟哭得更厲害。
兵家敗了,還有養精蓄銳,再試一次的機會。可孟老師的離開,卻發生得那麽突然,再沒有修正的機會。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她的精神都處於高壓之下。痛苦的情緒無處發泄,把物理競賽的教材都束之高閣不敢再碰,生怕想起此生最敬愛,也在一些瞬間裏最想珍愛的人。
也是那時起,裴璟學會了用刀片劃破手腕。喜歡看手臂細細的傷痕,好像身體上痛得多了,心理上的痛就輕些。和嗜辣的人一樣,對痛覺上癮。
如此消沉了一年,直到有天在中學附近公園散心,聽見兩個中學生就物理問題爭論不休。裴璟駐足傾聽時,肩上剛好輕輕落了一隻白蝴蝶。
孟老師曾經最愛白色。
就在那個瞬間,她似乎聽見孟老師在她耳邊喃喃,要她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是你嗎?」她輕輕轉動腦袋,生怕驚動蝴蝶。
而蝴蝶仿佛真聽懂了似的,扇動翅膀,繞著她肩側飛了兩圈,又重新降落。
那天起,裴璟終於釋然了。迴到家裏翻箱倒櫃找出蒙塵的教材,重新開始研究物理。博士畢業後,她義無反顧成為一名物理老師,想要把孟老師放在自己心裏的火種傳遞下去,點亮每一顆對物理有純粹夢想的心。
所以,在她的班上,即使明知「無意義」,她還是竭盡所能,不讓競賽消磨學生對物理的熱愛。
此時,她已經察覺到聞笙的不對勁。這學期開學不久,她竟在聞笙的手腕上也看到細密的傷痕。
問起來,聞笙卻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解釋說「沒事,隻是小貓撓的。」
裴璟沒有再說什麽,知道聞笙對還自己不夠信任。但從那時起,她更密切地關注聞笙的心理狀況。
作為競賽老師,學校要求她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她們的潛力。但作為競賽裏的「過來人」,她更希望伸出手,多給予聞笙一點生活上的關心,趁她心理尚未崩盤之前,疏導她的情緒。
唯此,才不至於讓學生覺得物理隻是升學的工具,才能守護住她們心底對物理的熱愛。
可聞笙偏偏什麽也不肯說。
麵對裴老師的關係,她總是笑盈盈的,臉上看不出悲喜,為人處事雲淡風輕,一切都那麽正常。
裴老師反而更加緊張。
她記得自己抑鬱快要發作的時候也是這樣,竭力微笑,假裝一個正常人,生怕被別人看出脆弱。
明明是物理學者,堅定的無神論,卻在孟老師離開後相信玄學,內心期望著,「孟老師倘若有天迴來看我,最好是看見我開心,而不要自暴自棄。」
那聞笙的強顏歡笑又是為什麽呢?
第47章
裴璟留心觀察了些日子, 發現聞笙習慣獨來獨往,課間也幾乎不離開座位。
唯一奇怪的是,她們班級教室明明在四樓, 聞笙卻每天繞遠到三樓教室打水。
喝水時, 也總是朝著高二一班的教室張望。不經意的兩眼,但因為主體是聞笙,這不經意就顯得很刻意。
「聞笙, 」裴璟也端著水杯走到她身邊, 順著她目光往一班教室看了看,順口問道:「是不是覺得競賽還是太耽誤時間了, 想要迴去一門心思沖高考?」
複賽的成績不算理想。原本預計衝進省隊,但到手的成績隻有省二。
比模考的任意一次都低。
若是有什麽特別原因還好,比如發燒之類。可聞笙復盤時又覺得自己沒什麽藉口可找,迴想那天坐在考場上的情景,隻覺得頭腦似乎變得有些遲鈍。
一些稍微變通就能解出的題目, 她還是找錯了解題方向,這種思維的阻滯感在過去很少有, 可近期卻愈發頻繁。頭疼症也比往日嚴重了些,即使空調吹得不厲害也時常發作。
但也是那一年,陪伴她三年多的家教老師在國外旅行時出了意外身亡。裴璟一時無法接受事實,哭著求父母去送別老師,見老師最後一麵,卻被家長不留情麵地拒絕。
爸媽解釋說,「還有四天就開賽了,你準備了這麽久,為什麽不能帶著老師的心願踏踏實實走進考場呢!?」
裴璟當時不明白,為什麽參加一場競賽比送別一位恩師更重要。但告別會那天,她獨自坐在家裏,反鎖著房間門,望著窗外發呆。
沒有複習,沒有寫題,隻是靜靜迴想老師講過的每一個知識點,迴想兩人之間的每一次說笑。明明約定好,拿了國獎就一起去德國旅行,看看誕生無數大師的海德堡大學。
小裴璟坐在桌前,輕輕閉上雙眼,為老師默默送別。忍著心中悲痛拿起筆,一邊寫題,一邊垂淚。淚滴砸在試卷上模糊了墨跡,她逼迫自己緊攥著筆不放鬆,心裏隻有一個念頭:
再堅持三天,帶著最最漂亮的成績,去探望孟老師。
但情緒的衝擊還是太大,考場上,她竭力克製著不走神,卻還是在看到熟悉題目時不由自主地想到孟老師。
握筆的手止不住顫抖,眼淚大顆大顆地砸下來,聲音卻要憋在喉嚨裏,生怕驚擾別的考生。
散場時,監考老師走過來關切,拍拍她肩膀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堅持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辛苦了。」
小裴璟哭得更厲害。
兵家敗了,還有養精蓄銳,再試一次的機會。可孟老師的離開,卻發生得那麽突然,再沒有修正的機會。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她的精神都處於高壓之下。痛苦的情緒無處發泄,把物理競賽的教材都束之高閣不敢再碰,生怕想起此生最敬愛,也在一些瞬間裏最想珍愛的人。
也是那時起,裴璟學會了用刀片劃破手腕。喜歡看手臂細細的傷痕,好像身體上痛得多了,心理上的痛就輕些。和嗜辣的人一樣,對痛覺上癮。
如此消沉了一年,直到有天在中學附近公園散心,聽見兩個中學生就物理問題爭論不休。裴璟駐足傾聽時,肩上剛好輕輕落了一隻白蝴蝶。
孟老師曾經最愛白色。
就在那個瞬間,她似乎聽見孟老師在她耳邊喃喃,要她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是你嗎?」她輕輕轉動腦袋,生怕驚動蝴蝶。
而蝴蝶仿佛真聽懂了似的,扇動翅膀,繞著她肩側飛了兩圈,又重新降落。
那天起,裴璟終於釋然了。迴到家裏翻箱倒櫃找出蒙塵的教材,重新開始研究物理。博士畢業後,她義無反顧成為一名物理老師,想要把孟老師放在自己心裏的火種傳遞下去,點亮每一顆對物理有純粹夢想的心。
所以,在她的班上,即使明知「無意義」,她還是竭盡所能,不讓競賽消磨學生對物理的熱愛。
此時,她已經察覺到聞笙的不對勁。這學期開學不久,她竟在聞笙的手腕上也看到細密的傷痕。
問起來,聞笙卻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解釋說「沒事,隻是小貓撓的。」
裴璟沒有再說什麽,知道聞笙對還自己不夠信任。但從那時起,她更密切地關注聞笙的心理狀況。
作為競賽老師,學校要求她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她們的潛力。但作為競賽裏的「過來人」,她更希望伸出手,多給予聞笙一點生活上的關心,趁她心理尚未崩盤之前,疏導她的情緒。
唯此,才不至於讓學生覺得物理隻是升學的工具,才能守護住她們心底對物理的熱愛。
可聞笙偏偏什麽也不肯說。
麵對裴老師的關係,她總是笑盈盈的,臉上看不出悲喜,為人處事雲淡風輕,一切都那麽正常。
裴老師反而更加緊張。
她記得自己抑鬱快要發作的時候也是這樣,竭力微笑,假裝一個正常人,生怕被別人看出脆弱。
明明是物理學者,堅定的無神論,卻在孟老師離開後相信玄學,內心期望著,「孟老師倘若有天迴來看我,最好是看見我開心,而不要自暴自棄。」
那聞笙的強顏歡笑又是為什麽呢?
第47章
裴璟留心觀察了些日子, 發現聞笙習慣獨來獨往,課間也幾乎不離開座位。
唯一奇怪的是,她們班級教室明明在四樓, 聞笙卻每天繞遠到三樓教室打水。
喝水時, 也總是朝著高二一班的教室張望。不經意的兩眼,但因為主體是聞笙,這不經意就顯得很刻意。
「聞笙, 」裴璟也端著水杯走到她身邊, 順著她目光往一班教室看了看,順口問道:「是不是覺得競賽還是太耽誤時間了, 想要迴去一門心思沖高考?」
複賽的成績不算理想。原本預計衝進省隊,但到手的成績隻有省二。
比模考的任意一次都低。
若是有什麽特別原因還好,比如發燒之類。可聞笙復盤時又覺得自己沒什麽藉口可找,迴想那天坐在考場上的情景,隻覺得頭腦似乎變得有些遲鈍。
一些稍微變通就能解出的題目, 她還是找錯了解題方向,這種思維的阻滯感在過去很少有, 可近期卻愈發頻繁。頭疼症也比往日嚴重了些,即使空調吹得不厲害也時常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