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笙在她家時,總喜歡帶她翻語文課本,模仿著周老師的語氣叫她識字學拚音,再手指著文字給她念課文。
鄰居阿姨看了,直嘆驚奇:「笙笙真厲害。鍾芷平時淘氣得很,可一聽說笙笙姐要來,就自己搬小板凳乖乖坐在這裏等。」
聞笙那時靦腆,摸摸腦袋,甜甜地笑。笑著時,卻又聽見隔壁家裏的嘶吼聲,笑又僵硬在臉上。
她拎著書包起身迴家,壓下門把手的時候最為恐懼,總要停頓很久,深深唿吸,頭腦裏也隻有一個念頭:媽媽不要受傷,媽媽不要離開。
事與願違,媽媽額頭又有新的擦傷。
聞笙便心疼得直哭,哭著求爸爸不要再打人。
父親沉默,良久遞給聞笙娃哈哈飲料:「小笙乖,爸爸答應小笙,保證不打人了。」
承諾從來沒有作數的時候。
直到夏天結束,媽媽做了有史以來最為豐盛的一頓大餐,餐桌上隻有她們母女。
母親用鮮榨橙汁與聞笙幹杯:「以後,就隻有我們娘倆相依為命。」
聞笙懂事地點點頭,像大人一樣安慰媽媽:「媽媽要放心,就算沒有爸爸,我也可以照顧你,照顧我們的家。」
那段時間裏,媽媽早出晚歸賺錢,而聞笙學會了炒菜做飯。
她勤於收拾家務,把房間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直到學期末家長會,成績單發下來,聞笙雖然隻下降了幾個名次,母親的臉色卻立即變得很不好看。
她開始自責,怪自己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女兒的照顧,才讓自己天才苗頭初現的女兒淪為平庸。
半個月後,她做出令人瞠目的決定:辭掉工作,照顧聞笙。
在那個,網絡還很不發達,離線辦公是罕見的,家庭主婦占比很高。
聞錦辭職後,全部的注意力就都放在聞笙身上,聞笙就很難再僅僅是聞笙。
聞笙變成一個可以實現價值的光榮工具。
她發現離的媽媽很少會笑,隻有自己取得成就時,才有發自肺腑的開心。
於是努力考第一名,學奧數,考競賽,周末隨媽媽奔波於各種課外班。
等到小升初時,她的區級獎狀已經有上百張,成為標準的好孩子。
「如果想知道媽媽一年有幾次笑容,隻需要數一數這一年裏的獎狀數量。」聞笙五年級時,向日記本訴苦。
但努力拿獎討媽媽歡心的模式並非長久之計。不知何時起,得獎不再使她快樂,母親獎賞似的微笑也不能。
青春期到了。
淅淅瀝瀝的一場春雨,讓萬物生長,也讓火苗熄滅。聞笙發覺,自己心裏再不會搖曳什麽期待。
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也是從那個春天開始的,她又一次拿出那封珍藏的長信,泛黃的橫格紙上有語文老師雋永的鋼筆字。
老師說,「小笙會快快樂樂長大,長出很有趣的靈魂。」
聞笙摩挲著靈魂二字,竟覺得這兩個字十分可怖。靈魂是什麽東西?是體內纏繞的毒液枯藤,還是心底密密麻麻滋長的邪惡念頭?
在同齡人挽著手臂締結友誼時,聞笙覺得自己掉隊了,一下子掉進了孤獨與麻木。
她開始尋求新奇刺激的事情,最熱衷於在母親眼皮底下做不被允許的事情。
學習計算機,是為了將攝像頭的影像置換為過期錄像來逃避母親監控;
結交年級裏出名的混混,是為了探索她們生活裏激情的來源;
接過一顆煙是想了解菸蒂與憂鬱的關聯,而蹦極,當然也是為了尋找與墜樓的相似性。
想像自己從樓上跌下去的樣子,再想像母親哭得撕心裂肺,那場麵一定悲壯,可聞笙想起來就忍不住發笑。
隻是真站到窗前,又於心不忍。她苦笑搖頭說服自己,媽媽是愛我的,我也愛媽媽。
於是將就著活下去。
唯一的信念,是等待高考,等待成人。
直到遲絳這個傢夥出現,聞笙漸漸發覺,自己這顆早已麻木的心靈竟然復甦,奇蹟般有了知覺。
說起來,遲絳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本領,她不做叛逆的事,也沒有在外表上用花哨色彩或誇張髮型表達個性。
她隻是在玩,在求知,在享受生活。
學校是許多人的學校,學校是遲絳的遊樂園。
她總是忙忙叨叨,在吃上格外認真,以至於聞笙覺得她上學的主要目的是課桌野餐。
遲絳家裏請了會做飯的阿姨,廚藝了得,飯盒裏永遠裝著色澤誘人的。
大課間跑操結束,眾人飢腸轆轆,遲絳從書包裏掏出醬鴨腿大快朵頤,啃得快活。
聞笙斂眉問她:「單吃這個,會不會膩?」
她晃晃腦袋,又變魔術似的從書包裏拿出黃瓜:「不會呀,我還有黃瓜,你餓不餓,要不要吃?」
聞笙當然沒有吃。她隻是奇怪,遲絳的嘴巴怎麽總是忙於吃。
遲絳對吃也有自己的研究。
午休時間,她按時掏出一保鮮盒的水果。青提分給聞笙,芒果留給自己。
原因是青提小巧玲瓏,捏一顆放嘴裏,吃起來優雅秀氣,符合聞笙氣質。
而遲絳更偏愛能把自己變狂野的熱帶水果,嗦著芒果核時,體驗原始人的快樂。
聞笙哭笑不得,提醒遲絳擦擦嘴巴。遲絳不以為然,隻用手背一抹,咧嘴笑道:「沒關係,我得先吃開心,再去洗幹淨。」
鄰居阿姨看了,直嘆驚奇:「笙笙真厲害。鍾芷平時淘氣得很,可一聽說笙笙姐要來,就自己搬小板凳乖乖坐在這裏等。」
聞笙那時靦腆,摸摸腦袋,甜甜地笑。笑著時,卻又聽見隔壁家裏的嘶吼聲,笑又僵硬在臉上。
她拎著書包起身迴家,壓下門把手的時候最為恐懼,總要停頓很久,深深唿吸,頭腦裏也隻有一個念頭:媽媽不要受傷,媽媽不要離開。
事與願違,媽媽額頭又有新的擦傷。
聞笙便心疼得直哭,哭著求爸爸不要再打人。
父親沉默,良久遞給聞笙娃哈哈飲料:「小笙乖,爸爸答應小笙,保證不打人了。」
承諾從來沒有作數的時候。
直到夏天結束,媽媽做了有史以來最為豐盛的一頓大餐,餐桌上隻有她們母女。
母親用鮮榨橙汁與聞笙幹杯:「以後,就隻有我們娘倆相依為命。」
聞笙懂事地點點頭,像大人一樣安慰媽媽:「媽媽要放心,就算沒有爸爸,我也可以照顧你,照顧我們的家。」
那段時間裏,媽媽早出晚歸賺錢,而聞笙學會了炒菜做飯。
她勤於收拾家務,把房間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直到學期末家長會,成績單發下來,聞笙雖然隻下降了幾個名次,母親的臉色卻立即變得很不好看。
她開始自責,怪自己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女兒的照顧,才讓自己天才苗頭初現的女兒淪為平庸。
半個月後,她做出令人瞠目的決定:辭掉工作,照顧聞笙。
在那個,網絡還很不發達,離線辦公是罕見的,家庭主婦占比很高。
聞錦辭職後,全部的注意力就都放在聞笙身上,聞笙就很難再僅僅是聞笙。
聞笙變成一個可以實現價值的光榮工具。
她發現離的媽媽很少會笑,隻有自己取得成就時,才有發自肺腑的開心。
於是努力考第一名,學奧數,考競賽,周末隨媽媽奔波於各種課外班。
等到小升初時,她的區級獎狀已經有上百張,成為標準的好孩子。
「如果想知道媽媽一年有幾次笑容,隻需要數一數這一年裏的獎狀數量。」聞笙五年級時,向日記本訴苦。
但努力拿獎討媽媽歡心的模式並非長久之計。不知何時起,得獎不再使她快樂,母親獎賞似的微笑也不能。
青春期到了。
淅淅瀝瀝的一場春雨,讓萬物生長,也讓火苗熄滅。聞笙發覺,自己心裏再不會搖曳什麽期待。
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也是從那個春天開始的,她又一次拿出那封珍藏的長信,泛黃的橫格紙上有語文老師雋永的鋼筆字。
老師說,「小笙會快快樂樂長大,長出很有趣的靈魂。」
聞笙摩挲著靈魂二字,竟覺得這兩個字十分可怖。靈魂是什麽東西?是體內纏繞的毒液枯藤,還是心底密密麻麻滋長的邪惡念頭?
在同齡人挽著手臂締結友誼時,聞笙覺得自己掉隊了,一下子掉進了孤獨與麻木。
她開始尋求新奇刺激的事情,最熱衷於在母親眼皮底下做不被允許的事情。
學習計算機,是為了將攝像頭的影像置換為過期錄像來逃避母親監控;
結交年級裏出名的混混,是為了探索她們生活裏激情的來源;
接過一顆煙是想了解菸蒂與憂鬱的關聯,而蹦極,當然也是為了尋找與墜樓的相似性。
想像自己從樓上跌下去的樣子,再想像母親哭得撕心裂肺,那場麵一定悲壯,可聞笙想起來就忍不住發笑。
隻是真站到窗前,又於心不忍。她苦笑搖頭說服自己,媽媽是愛我的,我也愛媽媽。
於是將就著活下去。
唯一的信念,是等待高考,等待成人。
直到遲絳這個傢夥出現,聞笙漸漸發覺,自己這顆早已麻木的心靈竟然復甦,奇蹟般有了知覺。
說起來,遲絳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本領,她不做叛逆的事,也沒有在外表上用花哨色彩或誇張髮型表達個性。
她隻是在玩,在求知,在享受生活。
學校是許多人的學校,學校是遲絳的遊樂園。
她總是忙忙叨叨,在吃上格外認真,以至於聞笙覺得她上學的主要目的是課桌野餐。
遲絳家裏請了會做飯的阿姨,廚藝了得,飯盒裏永遠裝著色澤誘人的。
大課間跑操結束,眾人飢腸轆轆,遲絳從書包裏掏出醬鴨腿大快朵頤,啃得快活。
聞笙斂眉問她:「單吃這個,會不會膩?」
她晃晃腦袋,又變魔術似的從書包裏拿出黃瓜:「不會呀,我還有黃瓜,你餓不餓,要不要吃?」
聞笙當然沒有吃。她隻是奇怪,遲絳的嘴巴怎麽總是忙於吃。
遲絳對吃也有自己的研究。
午休時間,她按時掏出一保鮮盒的水果。青提分給聞笙,芒果留給自己。
原因是青提小巧玲瓏,捏一顆放嘴裏,吃起來優雅秀氣,符合聞笙氣質。
而遲絳更偏愛能把自己變狂野的熱帶水果,嗦著芒果核時,體驗原始人的快樂。
聞笙哭笑不得,提醒遲絳擦擦嘴巴。遲絳不以為然,隻用手背一抹,咧嘴笑道:「沒關係,我得先吃開心,再去洗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