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朝官員不像其他朝的官員恥於言利,他們張嘴閉嘴就是生意經。
得知張希瑤想開水泥廠,正缺錢的白府尹就率先問了,「你需要多少錢?」
「自然是越多越好。我需要石灰礦,也需要各式鐵器,還有煤炭。水泥需要不停燒製而成。它打造的機器很龐大。如果幾位有興趣可以到我老家的水泥廠一觀。那鐵器是我花了六年時間才做成。」張希瑤弄這些鐵疙瘩不容易。
因為每家每戶是要限購的。她為了造蒸汽機,把全村人的購鐵量都給用完了。
「鐵器?」工部待郎當即就拒絕,「那怎麽行?!鐵器是國之利器。哪能讓商人掌握。」
「侍郎大人誤會了。我隻需要製造兩樣機子。差不多是千斤鐵器。並不是源源不斷地要。」張希瑤自然知道他在忌諱什麽。
得知隻是千斤鐵器,工部侍郎鬆了口氣,「那還可以考慮。」
戶部尚書隻關係銀子,「那你具體要多少錢?要是太多,我們得迴去商量。」
「我們可以先做汴京的生意。前期要一萬貫。我這邊技術入股,占三成,還有六成,根據你們掏的錢算份子。如果你們掏不出這麽多,那剩下的錢我給添上,」張希瑤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也無所謂他們掏多少錢。
戶部尚書輕輕咳了一下,看向官家。
官家問她,「據你估計這個水泥廠能多大利潤?」
張希瑤隻是粗略估算,「汴京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如果是在下方的小縣城,一萬貫的本,一年也就隻能賺一千貫。汴京這邊有錢人多,一年保底能賺一萬貫。」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居然這麽多!
官家當即就心動了,他搶在其他人的前麵開了口氣,「皇後這邊可以從私庫中掏出一萬。」
他剛說完,戶部尚書就道,「官家,戶部倉庫都能養耗子了。皇宮娘娘可以再等等。」
工部侍郎這邊也不甘示弱,「我這邊也有些銀子。」
白府尹也不可能相讓,「我這邊也能摳出千兩。」
張希瑤見他們打起來了,頭一次知道朝廷缺銀子是真的。
大概是怕她看了笑話,最終三人還是沒有打起來,隻說迴去商量。
張希瑤也沒有打擾他們,直接告退。
她這一走,官家就商量開了,「這事隻能私人來辦。要是走官麵,肯定有許多流程要走。手續繁雜,賺的錢,他們也分不到。」
官家這麽表態,戶部尚書自動退一步,「那就這麽辦。官家這邊出五千,我三千,工部侍郎兩千,白府尹一千。」
幾人麵麵相覷,「行!就這麽辦!」
他們的一萬貫很快就到了帳,一同前來的還有衙役,要簽正式的文書。
張希瑤看了文書,確定沒有問題,就簽下自己的名字,收了錢,開始在汴京城宣傳水泥。
而工部侍郎這邊也給了方便,弄來兩噸的煤炭。至於石頭礦這個朝廷向來不禁止民間私自買賣,張希瑤可以在市麵上購買。
至於鐵器,工部侍郎這邊給開了條子,她可以支出這些鐵器,讓她使鐵匠打製。
之前平南王世子的修的別院就已經在上層圈傳開。再加上張希瑤全麵宣傳。
不僅小報宣傳,瓦子巷,說書的藝人都在傳這東西的神奇。而張希瑤也給汴京最繁華的街道修路。
這次為了趕進步,隻用了半個月就修完了。
修好後,全汴京的百姓都看到它的神奇。
人站在水泥地麵用力地踩根本就不會開裂。而且它還有個好處,冬天下雨,再也不用擔心泥點子濺到鞋麵上。
一傳十,十傳百。
張希瑤的水泥鋪子源源不斷接到定單,這價格是定死了。
它很貴,但它值得。
張希瑤從村子裏調集人手全部鋪路。之前為了低調,現在就不一樣了。可以卯足勁兒地幹。
於是許多大人家的院子被修得整整齊齊,它們還別出心裁,在水泥地麵插上鵝卵石,更為雅觀,走路的時候不容易滑倒。
張希瑤忙得腳不沾地,許家村的村民也被她指揮得團團轉。
四郎就更不用說了,他是第一個會用水泥的人,要教這些人養護。
等他好不容易教會這些人,終於能在鋪子歇口氣。
張希瑤送走一波客人,就讓後廚的大娘送來新做的飲子讓他喝一些。
已經是八月底,天氣還熱得厲害。
四郎一飲而盡,外麵突然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張希瑤慢了半拍,才反應過來,鄉試發榜的日子到了。
四郎拍了下大腿,「哎呀,把石子給忘了。」
這些天光顧著做生意,居然把這事給忘了。
這可是關乎張氏全族的榮譽,四郎也顧不上歇息,忙不迭往外跑,「我去看看石子有沒有中。」
張希瑤站在門口,她要接待客人,還真沒辦法去看榜單。再說就算能看,她也不能。那麽多人擠在門口看榜,她不合適。
街上許多百姓都爭相出了家門,蜂擁著往貢院門口跑。
張希瑤不知等了多久,四郎跌跌撞撞跑過來,「阿瑤!中了!石子終於中了!」
張希瑤眼睛一亮,「中了多少名?」
「好像是六十幾名。不算低。」張希瑤立刻關了店門,要迴家接待上門賀喜的人。
至於生意,管它呢。一天不做生意,不會怎麽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得知張希瑤想開水泥廠,正缺錢的白府尹就率先問了,「你需要多少錢?」
「自然是越多越好。我需要石灰礦,也需要各式鐵器,還有煤炭。水泥需要不停燒製而成。它打造的機器很龐大。如果幾位有興趣可以到我老家的水泥廠一觀。那鐵器是我花了六年時間才做成。」張希瑤弄這些鐵疙瘩不容易。
因為每家每戶是要限購的。她為了造蒸汽機,把全村人的購鐵量都給用完了。
「鐵器?」工部待郎當即就拒絕,「那怎麽行?!鐵器是國之利器。哪能讓商人掌握。」
「侍郎大人誤會了。我隻需要製造兩樣機子。差不多是千斤鐵器。並不是源源不斷地要。」張希瑤自然知道他在忌諱什麽。
得知隻是千斤鐵器,工部侍郎鬆了口氣,「那還可以考慮。」
戶部尚書隻關係銀子,「那你具體要多少錢?要是太多,我們得迴去商量。」
「我們可以先做汴京的生意。前期要一萬貫。我這邊技術入股,占三成,還有六成,根據你們掏的錢算份子。如果你們掏不出這麽多,那剩下的錢我給添上,」張希瑤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也無所謂他們掏多少錢。
戶部尚書輕輕咳了一下,看向官家。
官家問她,「據你估計這個水泥廠能多大利潤?」
張希瑤隻是粗略估算,「汴京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如果是在下方的小縣城,一萬貫的本,一年也就隻能賺一千貫。汴京這邊有錢人多,一年保底能賺一萬貫。」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居然這麽多!
官家當即就心動了,他搶在其他人的前麵開了口氣,「皇後這邊可以從私庫中掏出一萬。」
他剛說完,戶部尚書就道,「官家,戶部倉庫都能養耗子了。皇宮娘娘可以再等等。」
工部侍郎這邊也不甘示弱,「我這邊也有些銀子。」
白府尹也不可能相讓,「我這邊也能摳出千兩。」
張希瑤見他們打起來了,頭一次知道朝廷缺銀子是真的。
大概是怕她看了笑話,最終三人還是沒有打起來,隻說迴去商量。
張希瑤也沒有打擾他們,直接告退。
她這一走,官家就商量開了,「這事隻能私人來辦。要是走官麵,肯定有許多流程要走。手續繁雜,賺的錢,他們也分不到。」
官家這麽表態,戶部尚書自動退一步,「那就這麽辦。官家這邊出五千,我三千,工部侍郎兩千,白府尹一千。」
幾人麵麵相覷,「行!就這麽辦!」
他們的一萬貫很快就到了帳,一同前來的還有衙役,要簽正式的文書。
張希瑤看了文書,確定沒有問題,就簽下自己的名字,收了錢,開始在汴京城宣傳水泥。
而工部侍郎這邊也給了方便,弄來兩噸的煤炭。至於石頭礦這個朝廷向來不禁止民間私自買賣,張希瑤可以在市麵上購買。
至於鐵器,工部侍郎這邊給開了條子,她可以支出這些鐵器,讓她使鐵匠打製。
之前平南王世子的修的別院就已經在上層圈傳開。再加上張希瑤全麵宣傳。
不僅小報宣傳,瓦子巷,說書的藝人都在傳這東西的神奇。而張希瑤也給汴京最繁華的街道修路。
這次為了趕進步,隻用了半個月就修完了。
修好後,全汴京的百姓都看到它的神奇。
人站在水泥地麵用力地踩根本就不會開裂。而且它還有個好處,冬天下雨,再也不用擔心泥點子濺到鞋麵上。
一傳十,十傳百。
張希瑤的水泥鋪子源源不斷接到定單,這價格是定死了。
它很貴,但它值得。
張希瑤從村子裏調集人手全部鋪路。之前為了低調,現在就不一樣了。可以卯足勁兒地幹。
於是許多大人家的院子被修得整整齊齊,它們還別出心裁,在水泥地麵插上鵝卵石,更為雅觀,走路的時候不容易滑倒。
張希瑤忙得腳不沾地,許家村的村民也被她指揮得團團轉。
四郎就更不用說了,他是第一個會用水泥的人,要教這些人養護。
等他好不容易教會這些人,終於能在鋪子歇口氣。
張希瑤送走一波客人,就讓後廚的大娘送來新做的飲子讓他喝一些。
已經是八月底,天氣還熱得厲害。
四郎一飲而盡,外麵突然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張希瑤慢了半拍,才反應過來,鄉試發榜的日子到了。
四郎拍了下大腿,「哎呀,把石子給忘了。」
這些天光顧著做生意,居然把這事給忘了。
這可是關乎張氏全族的榮譽,四郎也顧不上歇息,忙不迭往外跑,「我去看看石子有沒有中。」
張希瑤站在門口,她要接待客人,還真沒辦法去看榜單。再說就算能看,她也不能。那麽多人擠在門口看榜,她不合適。
街上許多百姓都爭相出了家門,蜂擁著往貢院門口跑。
張希瑤不知等了多久,四郎跌跌撞撞跑過來,「阿瑤!中了!石子終於中了!」
張希瑤眼睛一亮,「中了多少名?」
「好像是六十幾名。不算低。」張希瑤立刻關了店門,要迴家接待上門賀喜的人。
至於生意,管它呢。一天不做生意,不會怎麽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