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嗎?之前不是說棉花都死了嗎?」夏崇光有些不放心。
這時候的棉花是從南方傳過來的,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其實開封已經不算很北,但是跟南方相比肯定就不算南方。張希瑤之前就讓家裏人種過棉花。
她也是想省些錢的意思。在南方一斤棉花也就三十文,到了開封至少翻四五倍,再運去北方又翻幾倍。
如果開封能種棉花,她就可以省下不少錢。
可惜前幾年種的棉花一直沒能成活。天一冷就死。後來反覆試驗,通過對棉花種子進行處理,棉花才漸漸適應寒冷氣候。不至於因為降溫就死。
夏崇光也是鬆了口氣,「要是真的。那記得多給我留些種子。我也在自家地裏種棉花。」
雖說夏家可能少了一條商路,但是至少他比其他家能少些花銷。畢竟張家不賣布,隻是賣棉花而已。
「以後你們家種的棉花都賣給我,我幫你們製成布,再賣向北方。隻賣棉花就太虧了。」夏崇光笑道。
「可以啊。」張希瑤一口答應。
她問夏崇光再要兩台紡紗機,正好白讓的粉碎機已經做好了,不如讓他幫忙改良一下梳棉機。
她記得這時候的紡紗機好像沒有飛梭。
夏崇光點頭答應,「可以。」
跟夏崇光聊了一會兒,張希瑤就去了大伯娘的房間。
陸氏和秋花問夏花在夏家過得怎麽樣,有沒有人欺負她。
夏花說了夏家的情況。夏家還沒分家,一大家子在祖宅生活。但是大伯身體不好,大嫂要照顧他,還要掌管後宅,管不了外麵的生意。
三少爺夏路平還沒有娶媳婦,平時都在書院讀書。
前兩年夏家老兩口陸續去世了。這其實也不奇怪。古人壽命很低。年過半百就已經算是古稀老人。更何況他們是五十五歲才去的。已經算是高壽。
陸氏握住夏花的手,「女婿經常在外跑。你一個支撐門戶,也太難了。」
夏花笑著安慰她,「娘,府裏也有管理。就是我自己也有貼身丫鬟。不會無聊的。」
秋花問她,「幾個丫鬟?」
「五六個丫鬟,還有做飯的婆子,家生子都有好幾房。」夏花笑道,「布莊還有好些繡娘。她們都在繡莊做事。」
秋花鬆了口氣,「那就好。大伯娘,你也不用擔心夏花。她嫁進夏花是享福去了。」
「是啊。她可是當家的娘子。」張希瑤也笑著安慰。
陸氏又問夏花平時吃得怎麽樣,有沒有受人約束。
「我自己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上麵也沒有長輩管著。大嫂最是和藹,對我也好。」夏花還告訴她,「他們做的糕點也很好吃。這迴過來,我特地帶了不少。娘要是喜歡吃,下迴我再使人送過來。」
陸氏生平最喜歡吃。隻要女兒吃得飽,她就高興。這日子就有奔頭。
她們在屋裏聊得熱鬧。張婆子過來催促她們快些去灶房做飯。總不能姑爺帶著禮物來了,他們連飯都不準備吧?
陸氏也顧不拉著女兒聊天,立刻去幫忙。
於是就夏花、張希瑤陪著夏花聊天。
夏花問張希瑤,三郎什麽時候成親。
「明年!」張希瑤想了想,「家裏的房子有點少了。阿爺打算再往外擴。」
夏花微怔,「你們平時不在家,蓋那麽多作甚!」
張希瑤笑道,「我也是這麽說的。所以阿爺打算粉刷一下。明年請你過來喝喜酒。」
「好啊。一眨眼三郎也要成親。」夏花唏噓著。
張希瑤有些好笑,「你馬上也要當娘了。你現在正好。」
得虧不是十四五歲就成親生子。要不然身體都吃不消。
夏花羞紅了臉,拍了她一下,「你還沒成親呢。怎麽老是把娘掛在嘴邊。」
「我實話實說啊。」張希瑤抽了抽嘴角。這有什麽好害臊的。
第75章
在老家待了五天時間, 張希瑤就迴到汴京。
三郎接替張二伯的管事之位,開始適應做生意。雖然他對雜貨鋪不熟,但好在大郎一家都在雜貨鋪, 所以也不用擔心出亂子。
張二伯天天跑去跟京兆府的官吏套關係。
張希瑤則則帶著四郎到處看鋪麵。她手頭有些錢,一直留在手裏沒用。這會兒再買個鋪子, 就可以花掉。
她來來迴迴看了好幾天, 最終在外城最繁華的街道拿下鋪麵。
四郎有些不解,「你為什麽要把鋪子買下?我看好多人都是租鋪子。」
「如果我們店開得火起來, 那些原房東可能會把我們攆走。那些租鋪子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原房主不敢得罪。我們就不同了。」張希瑤是有自知之明的。
四郎聽完恍然大悟,「你想得很周到!」
張希瑤買下鋪麵後就開始裝修。
家裏有現成的水泥, 雖說數量不多,但是裝修這個鋪麵足以。她現在需要弄出膩子,這樣會讓牆布潔白透亮。
上輩子她不是泥瓦工,真的不懂配比。
她就拿幾樣材料混合。她一開始以為現代的膩子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畢竟顏色很像。可是她實驗後發現生石秋抹牆容易幹裂, 而且沒有膩子的細膩。
所以她又找了其他材料, 發現滑石粉也是白的, 更為細膩。
隻是有一點, 它粘性不夠。而現代的膠水,古代沒有。她就想到了糯米。古人很早就使用糯米抹牆。因為它能加固牆的韌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時候的棉花是從南方傳過來的,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其實開封已經不算很北,但是跟南方相比肯定就不算南方。張希瑤之前就讓家裏人種過棉花。
她也是想省些錢的意思。在南方一斤棉花也就三十文,到了開封至少翻四五倍,再運去北方又翻幾倍。
如果開封能種棉花,她就可以省下不少錢。
可惜前幾年種的棉花一直沒能成活。天一冷就死。後來反覆試驗,通過對棉花種子進行處理,棉花才漸漸適應寒冷氣候。不至於因為降溫就死。
夏崇光也是鬆了口氣,「要是真的。那記得多給我留些種子。我也在自家地裏種棉花。」
雖說夏家可能少了一條商路,但是至少他比其他家能少些花銷。畢竟張家不賣布,隻是賣棉花而已。
「以後你們家種的棉花都賣給我,我幫你們製成布,再賣向北方。隻賣棉花就太虧了。」夏崇光笑道。
「可以啊。」張希瑤一口答應。
她問夏崇光再要兩台紡紗機,正好白讓的粉碎機已經做好了,不如讓他幫忙改良一下梳棉機。
她記得這時候的紡紗機好像沒有飛梭。
夏崇光點頭答應,「可以。」
跟夏崇光聊了一會兒,張希瑤就去了大伯娘的房間。
陸氏和秋花問夏花在夏家過得怎麽樣,有沒有人欺負她。
夏花說了夏家的情況。夏家還沒分家,一大家子在祖宅生活。但是大伯身體不好,大嫂要照顧他,還要掌管後宅,管不了外麵的生意。
三少爺夏路平還沒有娶媳婦,平時都在書院讀書。
前兩年夏家老兩口陸續去世了。這其實也不奇怪。古人壽命很低。年過半百就已經算是古稀老人。更何況他們是五十五歲才去的。已經算是高壽。
陸氏握住夏花的手,「女婿經常在外跑。你一個支撐門戶,也太難了。」
夏花笑著安慰她,「娘,府裏也有管理。就是我自己也有貼身丫鬟。不會無聊的。」
秋花問她,「幾個丫鬟?」
「五六個丫鬟,還有做飯的婆子,家生子都有好幾房。」夏花笑道,「布莊還有好些繡娘。她們都在繡莊做事。」
秋花鬆了口氣,「那就好。大伯娘,你也不用擔心夏花。她嫁進夏花是享福去了。」
「是啊。她可是當家的娘子。」張希瑤也笑著安慰。
陸氏又問夏花平時吃得怎麽樣,有沒有受人約束。
「我自己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上麵也沒有長輩管著。大嫂最是和藹,對我也好。」夏花還告訴她,「他們做的糕點也很好吃。這迴過來,我特地帶了不少。娘要是喜歡吃,下迴我再使人送過來。」
陸氏生平最喜歡吃。隻要女兒吃得飽,她就高興。這日子就有奔頭。
她們在屋裏聊得熱鬧。張婆子過來催促她們快些去灶房做飯。總不能姑爺帶著禮物來了,他們連飯都不準備吧?
陸氏也顧不拉著女兒聊天,立刻去幫忙。
於是就夏花、張希瑤陪著夏花聊天。
夏花問張希瑤,三郎什麽時候成親。
「明年!」張希瑤想了想,「家裏的房子有點少了。阿爺打算再往外擴。」
夏花微怔,「你們平時不在家,蓋那麽多作甚!」
張希瑤笑道,「我也是這麽說的。所以阿爺打算粉刷一下。明年請你過來喝喜酒。」
「好啊。一眨眼三郎也要成親。」夏花唏噓著。
張希瑤有些好笑,「你馬上也要當娘了。你現在正好。」
得虧不是十四五歲就成親生子。要不然身體都吃不消。
夏花羞紅了臉,拍了她一下,「你還沒成親呢。怎麽老是把娘掛在嘴邊。」
「我實話實說啊。」張希瑤抽了抽嘴角。這有什麽好害臊的。
第75章
在老家待了五天時間, 張希瑤就迴到汴京。
三郎接替張二伯的管事之位,開始適應做生意。雖然他對雜貨鋪不熟,但好在大郎一家都在雜貨鋪, 所以也不用擔心出亂子。
張二伯天天跑去跟京兆府的官吏套關係。
張希瑤則則帶著四郎到處看鋪麵。她手頭有些錢,一直留在手裏沒用。這會兒再買個鋪子, 就可以花掉。
她來來迴迴看了好幾天, 最終在外城最繁華的街道拿下鋪麵。
四郎有些不解,「你為什麽要把鋪子買下?我看好多人都是租鋪子。」
「如果我們店開得火起來, 那些原房東可能會把我們攆走。那些租鋪子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原房主不敢得罪。我們就不同了。」張希瑤是有自知之明的。
四郎聽完恍然大悟,「你想得很周到!」
張希瑤買下鋪麵後就開始裝修。
家裏有現成的水泥, 雖說數量不多,但是裝修這個鋪麵足以。她現在需要弄出膩子,這樣會讓牆布潔白透亮。
上輩子她不是泥瓦工,真的不懂配比。
她就拿幾樣材料混合。她一開始以為現代的膩子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畢竟顏色很像。可是她實驗後發現生石秋抹牆容易幹裂, 而且沒有膩子的細膩。
所以她又找了其他材料, 發現滑石粉也是白的, 更為細膩。
隻是有一點, 它粘性不夠。而現代的膠水,古代沒有。她就想到了糯米。古人很早就使用糯米抹牆。因為它能加固牆的韌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