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頷首,「明白。」
說完,他呲溜一下跑走了。
張希瑤看著他的背影遠去,就算杏花解了這一時之危,可二伯娘也不會同意二郎娶杏花。他高興得有點早了。
就在這時,張老頭在院子裏喊她的名字,張希瑤答應一聲,進了院子,「阿爺,你叫我?」
張老頭招手讓她過來,「我也不識字,你跟我一塊去裏正家,幫我看看那個童生教的怎麽樣?」
張希瑤懂了,阿爺這是懷疑童生教的不好。
兩人往外走,張老頭就嘆氣,「三郎四郎每次上學就跟要他們命似的。你爹小時候讀書也沒像他們這樣啊。到底是他們的問題,還是先生的問題?」
之前張老頭根本沒懷疑先生,可之前張希瑤說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先生跟先生還是不一樣的。有的先生就是不會教。
到了裏正家,他們家房子很氣派,青磚大瓦房,村裏獨一份。
王地主家算是富的,但那家摳搜,根本不捨得蓋這麽好的房子。依舊住著土坯房。
裏正給先生在前院單獨開了個門,教孩子們念書。
他們到的時候,有個小孩趴在窗戶底下,嘴裏念念有詞。張老頭眯眼打量,「那不是你大爺爺家的石子嗎?」
張希瑤點頭,「是他。我之前在家門口練字,他還跟我學呢。這孩子是個刻苦好學的。」
張老頭收迴視線,就讓張希瑤站在窗戶底下聽。也不好讓她進去,因為男女七歲不同席,張希瑤跟男孩子在一個屋裏學習不合適。
張老頭沒有旁聽,而是進去找裏正商量事情。
張希瑤在邊上旁聽,她就站在邊上,石子偶爾會探出頭,看一眼窗邊孩子的書。
因為古代沒有黑板,先生教字,就會直接讓他們照著書念。石子沒有書,他就隻能偷看別人。
往常都是這麽幹的,但這次坐在窗邊的孩子發現了,直接向先生告狀。
其實先生早就發現這事。之前一直裝作不知道。可現下學生提出來,他不可能不處理。要不然大家都來旁聽,誰給他交束脩呢。
先生出來一瞧,發現窗戶邊站著兩個人。
張希瑤大大方方沖他點了下頭。
先生也沒當一迴事,而是看向她旁邊的石子。
學堂裏的孩子們趴在門邊,四郎看到張希瑤也在,沖她擠眼睛。
張希瑤無語,這孩子怎麽這麽貪玩?!
其中一個孩子指著石子,「就是他!每次我們上課,他都在外麵偷聽。」
石子侷促地站在窗戶底下,低頭腦袋,一聲不吭。
先生走到石子麵前,「你會了多少?」
石子見他沒有責備自己,大著膽子告訴他,「我學了三十多個字。有些是姐姐教的,有些是聽來的。」
這姐姐自然是指張希瑤,不過這孩子並沒有當著先生的麵說出來。而是用了個代稱。
石子說完,又補充,「我已經會背千字文。」
張希瑤就是先從千字文學起的。不過她到汴京做生意,也把千字文的書給帶過去了。石子滿打滿算隻跟她學了幾天而已。沒想到孩子居然就記住了。
「還有三字經,我也會背。」
張希瑤可沒教他這個。她千字文還沒學完呢。不過這學堂的先生卻是先從三字經教起。
先生摸摸他腦袋,又現教他一句論語。這孩子從來沒聽過,但是念了兩遍後,他就會背了。
先生大喜,「你家在哪裏?」
石子還沒迴答,告狀的孩子已經開口了,「他家住在第一排第三戶人家。」
先生沖石子道,「你先迴家,迴頭我找你爹娘談談。」
石子有點害怕,小身子抖了抖,黑亮的眸子看著先生,滿是乞求。
先生卻是不為所動,「迴去吧。」
石子三步一迴頭走了。
第58章
張老頭從裏正家出來, 張希瑤跟他一起往迴走。
「怎麽樣?」
張希瑤不得不承認,這個先生教得沒問題,「可能三郎四郎讀書天分真的有限。」
張老頭聽完, 停下腳步,張希瑤在這一瞬間發現他的背佝僂著, 像是被萬千重物壓過似的。
張希瑤瞧著有點不忍心, 但她還是道,「這兩個孩子太瘦了。平時營養不夠, 坐不住。想讓他們將來考上秀才,還是讓他們多吃些好的。」
在她的認知裏,小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一首詩念幾遍就該會背才對。她小時候也是如此。而且她的那些同學也多是這樣。
可是三郎四郎的記憶力真的不行, 那雙都背了十來遍,他倆愣是記不住。
石子念了論語的內容兩遍就記住了,在先生看來好像很了不得。可在張希瑤看來,其實石子的表現隻能算是正常水平。
不過想到石子平時吃的還不如三郎四郎, 她又覺得石子的讀書天賦還是有的。
張老頭嘆氣, 「沒有天分就是沒有天分。吃再多, 也隻是長個頭。」
張希瑤也不確定三郎四郎吃得好, 腦袋能不能靈光。不過她把石子的表現跟張老頭說了, 她覺得一般,但是先生見多識廣,他驚為天人,說不定這孩子真是讀書的料。
張老頭剛剛灰敗的神色立刻有了血色,像是被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當真?」
「你可以問先生。我也拿不準。」這隻是張希瑤的猜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完,他呲溜一下跑走了。
張希瑤看著他的背影遠去,就算杏花解了這一時之危,可二伯娘也不會同意二郎娶杏花。他高興得有點早了。
就在這時,張老頭在院子裏喊她的名字,張希瑤答應一聲,進了院子,「阿爺,你叫我?」
張老頭招手讓她過來,「我也不識字,你跟我一塊去裏正家,幫我看看那個童生教的怎麽樣?」
張希瑤懂了,阿爺這是懷疑童生教的不好。
兩人往外走,張老頭就嘆氣,「三郎四郎每次上學就跟要他們命似的。你爹小時候讀書也沒像他們這樣啊。到底是他們的問題,還是先生的問題?」
之前張老頭根本沒懷疑先生,可之前張希瑤說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先生跟先生還是不一樣的。有的先生就是不會教。
到了裏正家,他們家房子很氣派,青磚大瓦房,村裏獨一份。
王地主家算是富的,但那家摳搜,根本不捨得蓋這麽好的房子。依舊住著土坯房。
裏正給先生在前院單獨開了個門,教孩子們念書。
他們到的時候,有個小孩趴在窗戶底下,嘴裏念念有詞。張老頭眯眼打量,「那不是你大爺爺家的石子嗎?」
張希瑤點頭,「是他。我之前在家門口練字,他還跟我學呢。這孩子是個刻苦好學的。」
張老頭收迴視線,就讓張希瑤站在窗戶底下聽。也不好讓她進去,因為男女七歲不同席,張希瑤跟男孩子在一個屋裏學習不合適。
張老頭沒有旁聽,而是進去找裏正商量事情。
張希瑤在邊上旁聽,她就站在邊上,石子偶爾會探出頭,看一眼窗邊孩子的書。
因為古代沒有黑板,先生教字,就會直接讓他們照著書念。石子沒有書,他就隻能偷看別人。
往常都是這麽幹的,但這次坐在窗邊的孩子發現了,直接向先生告狀。
其實先生早就發現這事。之前一直裝作不知道。可現下學生提出來,他不可能不處理。要不然大家都來旁聽,誰給他交束脩呢。
先生出來一瞧,發現窗戶邊站著兩個人。
張希瑤大大方方沖他點了下頭。
先生也沒當一迴事,而是看向她旁邊的石子。
學堂裏的孩子們趴在門邊,四郎看到張希瑤也在,沖她擠眼睛。
張希瑤無語,這孩子怎麽這麽貪玩?!
其中一個孩子指著石子,「就是他!每次我們上課,他都在外麵偷聽。」
石子侷促地站在窗戶底下,低頭腦袋,一聲不吭。
先生走到石子麵前,「你會了多少?」
石子見他沒有責備自己,大著膽子告訴他,「我學了三十多個字。有些是姐姐教的,有些是聽來的。」
這姐姐自然是指張希瑤,不過這孩子並沒有當著先生的麵說出來。而是用了個代稱。
石子說完,又補充,「我已經會背千字文。」
張希瑤就是先從千字文學起的。不過她到汴京做生意,也把千字文的書給帶過去了。石子滿打滿算隻跟她學了幾天而已。沒想到孩子居然就記住了。
「還有三字經,我也會背。」
張希瑤可沒教他這個。她千字文還沒學完呢。不過這學堂的先生卻是先從三字經教起。
先生摸摸他腦袋,又現教他一句論語。這孩子從來沒聽過,但是念了兩遍後,他就會背了。
先生大喜,「你家在哪裏?」
石子還沒迴答,告狀的孩子已經開口了,「他家住在第一排第三戶人家。」
先生沖石子道,「你先迴家,迴頭我找你爹娘談談。」
石子有點害怕,小身子抖了抖,黑亮的眸子看著先生,滿是乞求。
先生卻是不為所動,「迴去吧。」
石子三步一迴頭走了。
第58章
張老頭從裏正家出來, 張希瑤跟他一起往迴走。
「怎麽樣?」
張希瑤不得不承認,這個先生教得沒問題,「可能三郎四郎讀書天分真的有限。」
張老頭聽完, 停下腳步,張希瑤在這一瞬間發現他的背佝僂著, 像是被萬千重物壓過似的。
張希瑤瞧著有點不忍心, 但她還是道,「這兩個孩子太瘦了。平時營養不夠, 坐不住。想讓他們將來考上秀才,還是讓他們多吃些好的。」
在她的認知裏,小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一首詩念幾遍就該會背才對。她小時候也是如此。而且她的那些同學也多是這樣。
可是三郎四郎的記憶力真的不行, 那雙都背了十來遍,他倆愣是記不住。
石子念了論語的內容兩遍就記住了,在先生看來好像很了不得。可在張希瑤看來,其實石子的表現隻能算是正常水平。
不過想到石子平時吃的還不如三郎四郎, 她又覺得石子的讀書天賦還是有的。
張老頭嘆氣, 「沒有天分就是沒有天分。吃再多, 也隻是長個頭。」
張希瑤也不確定三郎四郎吃得好, 腦袋能不能靈光。不過她把石子的表現跟張老頭說了, 她覺得一般,但是先生見多識廣,他驚為天人,說不定這孩子真是讀書的料。
張老頭剛剛灰敗的神色立刻有了血色,像是被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當真?」
「你可以問先生。我也拿不準。」這隻是張希瑤的猜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