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秋花的話來說,「阿瑤多好啊。自打她迴來了,咱家日子就好過了。我吃上包子,油炸知了猴,油條呢。」
她一樣樣細數吃食。以前她敢都不敢想的美食,現在全吃到了。
許氏就更委屈了。明明她是為了替全家爭取利益,可這些人不僅不領情,反倒看她笑話!
家裏的大人們種地,孩子們就去山裏采蘑菇。
其實早在八月底,蘑菇就陸陸續續出來了。村裏地少的人家就去山裏采,然後賣給張家。張家已經收了幾百斤。
今年秋收時,沒怎麽下雨,蘑菇出得不是很多。但是隻要有蘑菇,村裏人就不想錯過。
其實不止他們,就連張家人也是一樣,有了空閑時間,他們就拿著背簍往深山跑。
張婆子怕張希瑤走丟,就帶著她一起去。
一行人往山上走的時候,迎麵撞上白婆子。
白婆子看到張婆子就打量她,「你家這是發了大財吧?這麽快就買了毛驢。」
張婆子一頭霧水,「你家買毛驢是發了大財啊。那毛驢是我家老頭子賣了老三留下的書,置辦的。」
白婆子低頭想了想,似是信了,又問她,「你家那紅蘑菇賣了嗎?」
張婆子說「沒有,我家在鎮上擺攤賣吃食。冬天就不行了。所以老二打算去一趟東京,順道把蘑菇賣了。之前咱們賣到鎮上一戶收蘑菇的人家,一斤給我六文錢,我就賺你們一文差價。這迴送去,他說讓我們等等,明年再送過來。你說蘑菇能等這麽久嗎?不得放壞了呀!」
白婆子聽完,拍了下大腿,「哎呀,你不知道有個客商來咱們這邊收蘑菇。一斤紅菇收價50文。」
她說完,張婆子就雙眼冒綠光拉住她的手問,「客商在哪呢?」
「早走了。他隻是順路經過。」白婆子激動拍大腿,「咱們全被坑了呀。」
張婆子心虛,麵上卻沒顯出來,她也是一拍大腿,「難怪讓我明年再送過去。這是一點損失都不想承擔。」
白婆子罵那家黑心,又攛掇張婆子去他家算帳。
張婆子卻是連連擺手,「我可不敢。我之前運到鎮上,別人都不認,我好說歹說,他才收了。我沒臉找上門,再說他認識官爺。萬一把我鎖進大獄,我這把老骨頭能撐幾天?!」
白婆子見她嚇成這樣,也隻能吃了這大虧,「不知道汴京蘑菇多少錢一斤?」
「那誰知道呢。」張婆子嘆氣,「好多人不認這個。我之前去大戶人家的巷子裏叫賣,他們還要把我扭頭到官府。」
白婆子嫌棄得不行,「大戶人家眼睛也是瞎的。」她又追問,「你去汴京能給這麽高的價格嗎?」
張婆子搖頭說「那誰知道」,她現在撒謊都不用打草稿了,而是抓著白婆子的手問,「那個客商什麽時候過來?」
白婆子也是連連可惜,「聽說明年這時候,他不是咱們本地人,是南方人,好像是福建那塊,跟咱們相隔幾千裏呢。」
張婆子一臉肉疼。
白婆子嘆了口氣,「之前那麽多紅蘑菇被咱們踩來踩去,全毀了。好不容易碰個出高價的,卻又沒門路。真是可惜。」
張婆子也跟著附和,好似失了一百萬兩白銀般肉疼。
白婆子嘮叨一會兒,就跟張婆子揮手告別。
張婆子繼續爬山,等走到沒人的地方,她就跟張希瑤抱怨,「這些人怎麽知道了呢?」
「可能是裏正去衙門交稅,聽鎮上的人說的吧?!」張希瑤覺得消息到現在才散播開,速度已經很慢了。
張婆子點點頭,不過想到那些人不知道是他們家,她又鬆了口氣,她拍著胸脯,「咱們瞞著村裏人賺大錢,我心總是虧得慌。」
張希瑤半點不覺得虧心,「這是信息差。你看那個客商賺了我們一倍,他虧心了嗎?」
聽到這話,張婆子立刻挺直脊背。之前她還挺感激那客商,可得知他賺了一倍的價錢。那點感激就煙消雲散了。
「下迴咱們再收蘑菇,就按照四十六文吧。」張希瑤背著手。之前是賣方市場,價格由賣家說了算。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競爭對手。價格就得提高。
張婆子有點肉疼,可是仔細一想,全村人都知道,不把價格提高,他們會把蘑菇送到鎮上賣給客商,她點點頭,「提高也好。省得我碰上他們,總覺得虧得慌。」
張希瑤抿抿唇,沒說什麽。
兩人繼續往山上去,張希瑤特地到上迴去的深山,直奔之前那幾棵花椒樹,她先把已經成熟的花椒全部採摘,包括葉子也全給摘了。然後把它挖了,準備移栽到菜地。
張婆子得知花椒價格不便宜,二話不說就過來幫忙。
張希瑤把那十來棵甜菜種子也給擼了,這些都有用。
冬天,天黑快。兩人來返三四趟,把花椒樹運下山,天就徹底黑下來。
抹黑把花椒樹種到菜地,張希瑤又教張婆子怎麽通過扡插的方式多種些花椒樹。
張婆子聽得津津有味,末了還感慨,「難怪讀書人都有錢。原來這麽多值錢的法子早已寫在書上。」
現在張希瑤說一些方法,家裏人已經不問出處了。因為理由很簡單,一定是從書上看的。這讓家裏人越發感慨書本猶如浩瀚的海洋強大而神秘莫測。
張希瑤迴到家,就要做個新吃食。
她特地用新米做的。張婆子得知這是讓他們試吃,迴頭要帶到汴京去賣,也沒嫌棄她糟蹋糧食。而是過來幫著打下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一樣樣細數吃食。以前她敢都不敢想的美食,現在全吃到了。
許氏就更委屈了。明明她是為了替全家爭取利益,可這些人不僅不領情,反倒看她笑話!
家裏的大人們種地,孩子們就去山裏采蘑菇。
其實早在八月底,蘑菇就陸陸續續出來了。村裏地少的人家就去山裏采,然後賣給張家。張家已經收了幾百斤。
今年秋收時,沒怎麽下雨,蘑菇出得不是很多。但是隻要有蘑菇,村裏人就不想錯過。
其實不止他們,就連張家人也是一樣,有了空閑時間,他們就拿著背簍往深山跑。
張婆子怕張希瑤走丟,就帶著她一起去。
一行人往山上走的時候,迎麵撞上白婆子。
白婆子看到張婆子就打量她,「你家這是發了大財吧?這麽快就買了毛驢。」
張婆子一頭霧水,「你家買毛驢是發了大財啊。那毛驢是我家老頭子賣了老三留下的書,置辦的。」
白婆子低頭想了想,似是信了,又問她,「你家那紅蘑菇賣了嗎?」
張婆子說「沒有,我家在鎮上擺攤賣吃食。冬天就不行了。所以老二打算去一趟東京,順道把蘑菇賣了。之前咱們賣到鎮上一戶收蘑菇的人家,一斤給我六文錢,我就賺你們一文差價。這迴送去,他說讓我們等等,明年再送過來。你說蘑菇能等這麽久嗎?不得放壞了呀!」
白婆子聽完,拍了下大腿,「哎呀,你不知道有個客商來咱們這邊收蘑菇。一斤紅菇收價50文。」
她說完,張婆子就雙眼冒綠光拉住她的手問,「客商在哪呢?」
「早走了。他隻是順路經過。」白婆子激動拍大腿,「咱們全被坑了呀。」
張婆子心虛,麵上卻沒顯出來,她也是一拍大腿,「難怪讓我明年再送過去。這是一點損失都不想承擔。」
白婆子罵那家黑心,又攛掇張婆子去他家算帳。
張婆子卻是連連擺手,「我可不敢。我之前運到鎮上,別人都不認,我好說歹說,他才收了。我沒臉找上門,再說他認識官爺。萬一把我鎖進大獄,我這把老骨頭能撐幾天?!」
白婆子見她嚇成這樣,也隻能吃了這大虧,「不知道汴京蘑菇多少錢一斤?」
「那誰知道呢。」張婆子嘆氣,「好多人不認這個。我之前去大戶人家的巷子裏叫賣,他們還要把我扭頭到官府。」
白婆子嫌棄得不行,「大戶人家眼睛也是瞎的。」她又追問,「你去汴京能給這麽高的價格嗎?」
張婆子搖頭說「那誰知道」,她現在撒謊都不用打草稿了,而是抓著白婆子的手問,「那個客商什麽時候過來?」
白婆子也是連連可惜,「聽說明年這時候,他不是咱們本地人,是南方人,好像是福建那塊,跟咱們相隔幾千裏呢。」
張婆子一臉肉疼。
白婆子嘆了口氣,「之前那麽多紅蘑菇被咱們踩來踩去,全毀了。好不容易碰個出高價的,卻又沒門路。真是可惜。」
張婆子也跟著附和,好似失了一百萬兩白銀般肉疼。
白婆子嘮叨一會兒,就跟張婆子揮手告別。
張婆子繼續爬山,等走到沒人的地方,她就跟張希瑤抱怨,「這些人怎麽知道了呢?」
「可能是裏正去衙門交稅,聽鎮上的人說的吧?!」張希瑤覺得消息到現在才散播開,速度已經很慢了。
張婆子點點頭,不過想到那些人不知道是他們家,她又鬆了口氣,她拍著胸脯,「咱們瞞著村裏人賺大錢,我心總是虧得慌。」
張希瑤半點不覺得虧心,「這是信息差。你看那個客商賺了我們一倍,他虧心了嗎?」
聽到這話,張婆子立刻挺直脊背。之前她還挺感激那客商,可得知他賺了一倍的價錢。那點感激就煙消雲散了。
「下迴咱們再收蘑菇,就按照四十六文吧。」張希瑤背著手。之前是賣方市場,價格由賣家說了算。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競爭對手。價格就得提高。
張婆子有點肉疼,可是仔細一想,全村人都知道,不把價格提高,他們會把蘑菇送到鎮上賣給客商,她點點頭,「提高也好。省得我碰上他們,總覺得虧得慌。」
張希瑤抿抿唇,沒說什麽。
兩人繼續往山上去,張希瑤特地到上迴去的深山,直奔之前那幾棵花椒樹,她先把已經成熟的花椒全部採摘,包括葉子也全給摘了。然後把它挖了,準備移栽到菜地。
張婆子得知花椒價格不便宜,二話不說就過來幫忙。
張希瑤把那十來棵甜菜種子也給擼了,這些都有用。
冬天,天黑快。兩人來返三四趟,把花椒樹運下山,天就徹底黑下來。
抹黑把花椒樹種到菜地,張希瑤又教張婆子怎麽通過扡插的方式多種些花椒樹。
張婆子聽得津津有味,末了還感慨,「難怪讀書人都有錢。原來這麽多值錢的法子早已寫在書上。」
現在張希瑤說一些方法,家裏人已經不問出處了。因為理由很簡單,一定是從書上看的。這讓家裏人越發感慨書本猶如浩瀚的海洋強大而神秘莫測。
張希瑤迴到家,就要做個新吃食。
她特地用新米做的。張婆子得知這是讓他們試吃,迴頭要帶到汴京去賣,也沒嫌棄她糟蹋糧食。而是過來幫著打下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