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個孩子給她碗裏夾菜,其他人該吃吃,該喝喝。
吃完飯,家裏人下地秋收。張希瑤和張婆子一起拉稻子。
張婆子問她,為什麽張二伯會打自己媳婦的臉,「是不是你搞得鬼?」
「我覺得二伯之前有小心思,在公爹警告之後,也就接受了。但是二伯娘依舊不死心。我跟她之間的事就不必再牽扯別人。我也不想一直用夫權壓她。」張希瑤還是希望把人給打醒。她小時候打架,最討厭孩子找爸媽告狀。顯得她沒父沒母是個小可憐。
張婆子不太懂。什麽夫權?隻要法子好,不就行了嗎?還挑那麽多理!
張希瑤自傲道,「我要把她徹底打服。讓她下次再也不敢朝我伸爪子。用夫權壓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張婆子沒聽懂,但是見她有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說,「這麽說你打算帶你二伯去東京?」
張希瑤點頭,「我二伯嘴皮子利索。而且身板也好,讓我跟大郎哥一塊去東京賣吃食。我怕遇到壞人,他那小身板扛不住!」
十六歲的小夥子,又瘦又矮,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一陣風就能颳倒。她可不能拿她的小命開玩笑。
「不過還是讓大郎哥一塊跟著。咱們多做幾樣吃食賣。冬天地裏的活計又少。沒事可幹。去東京好歹能賺一點兒。」張希瑤不可能天天去擺攤。她可是要當老闆的人。這種活計當然提前讓人接手。
張婆子聽到她已經安排好了,想想大郎去了,也能多個人手,也挺好,不過她還是道,「既然如此,不如讓夏花也去吧。」
四個人?張希瑤想了想,「行啊。隻要大伯娘同意就行。」
不是所有母親都願意讓自己的姑娘拋頭露麵。這古代對名聲特別在乎。
張婆子卻是自信滿滿,「你放心吧。隻要我跟你大伯娘說,去東京能吃飽飯,她自己都想去。」
張希瑤撲哧一聲笑了。可不是嘛,大伯娘那人就認吃。哎,也是家裏日子不好過。吃飯都得限量!
**
秋收是一年到頭最辛苦的時候。要是趕上天氣不好,下一場雨,糧食減產,他們半年白幹,接下來還有可能餓肚子。
為了搶收,村裏每個人都卯足勁兒搶收,甚至有的人家連嬰兒都直接扔在家裏,讓他在地上爬。沒人照看。
張家最小的四郎還沒稻子高,也拿起鐮刀唰唰唰割得飛快。
張希瑤覺得這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她上輩子都沒這麽辛苦。到古代,一夜迴到解放前。日子越過越差了。
她在那邊抱怨,要是家裏人知道一定會覺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就負責抱稻子,推車。那活多輕鬆啊。哪像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一直彎著腰。直起來的時候,腰都快斷了。
其他人還好說,他們是做慣這種活計。可許氏不一樣。她往年就喜歡偷懶。就拿割稻子來說。想偷懶其實很簡單,趁著打稻結的時候,直直腰,看看風景,又能歇息好一陣兒。
可現在不同了,公爹給她安排量。不幹完就不會歇息。全家人都不敢幫她。
為了每天能割一畝地的稻子,她隻能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天黑後,別人都迴去了,她依舊得下地。別說咒罵阿瑤不是東西了。她現在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滿腦子就是幹活,幹活!
在這日復一日,麻木地重複同一樣活計。張家的兩畝黃豆和十畝地水稻終於割完。
剛剛開荒的地,黃豆產量並不高。稀稀拉拉,畝產連一百斤都不到。好在水稻產量不錯。今年又是個豐年。
收完糧食後,全家人依舊沒能放鬆。
大家要把黃豆和稻穀打下來。用鍘刀將它一分為二。然後用連枷把黃豆(稻穀)從黃豆杆(稻穗)中捶下來,再將它曬幹。
以往張家人是不吃水稻的。這可是精糧,鄉下人家,哪裏配吃這麽好的米。每次打下來稻穀,他們都要跟別家換粗糧。
張家人以為這次沒什麽不同。可是張希瑤不喜歡吃麵,她就讓張老頭留些稻穀,到時候她研究出新吃食,就不用再向別家買了。
張老頭想想也就答應了。把七成五的稻穀交給地主,剩下的兩成半稻穀收入倉庫。
之後還得拋地繼續種下一季。
今年很幸運,前陣子下了一場秋雨,之後再也沒有下雨。稻穀三四個太陽就曬幹了。
張老頭今年沒讓家裏人刨地,而是從王地主家租借了牛。一天要付二十文錢,還得把牛餵得飽飽的。
孩子們去打牛草,就為了讓它多幹活。
大人們則牽著牛一趟趟地耕地。張希瑤定做的曲轅犁就派了大用場。這個犁比他們家之前的犁好用很多。一天能犁三畝地。
這結果讓全家人都跟著興奮。
隻有張希瑤高興不起來。她上輩子看過最差的手扶拖拉機,一天都能耕十五畝。這才三畝,差遠了!
可是她不會造,一切都白搭。有時候能力配不上認知,真的很痛苦。
張希瑤罕見地沉默起來,也不再去看犁地,天天跑去看她的甜菜。
張婆子很快發現她的異常,就過來找她。還給她帶了油餅。這是她半夜趁人不注意時烙的。
張希瑤覺得二伯娘有時候嫉妒她是合理的。因為阿奶就是偏疼她。但是讓全家人都吃上油餅,那樣花銷也就大了。
她嘆了口氣,「阿奶,以後你給我開小灶,我來付錢。被二伯娘發現,肯定會鬧得很難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吃完飯,家裏人下地秋收。張希瑤和張婆子一起拉稻子。
張婆子問她,為什麽張二伯會打自己媳婦的臉,「是不是你搞得鬼?」
「我覺得二伯之前有小心思,在公爹警告之後,也就接受了。但是二伯娘依舊不死心。我跟她之間的事就不必再牽扯別人。我也不想一直用夫權壓她。」張希瑤還是希望把人給打醒。她小時候打架,最討厭孩子找爸媽告狀。顯得她沒父沒母是個小可憐。
張婆子不太懂。什麽夫權?隻要法子好,不就行了嗎?還挑那麽多理!
張希瑤自傲道,「我要把她徹底打服。讓她下次再也不敢朝我伸爪子。用夫權壓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張婆子沒聽懂,但是見她有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說,「這麽說你打算帶你二伯去東京?」
張希瑤點頭,「我二伯嘴皮子利索。而且身板也好,讓我跟大郎哥一塊去東京賣吃食。我怕遇到壞人,他那小身板扛不住!」
十六歲的小夥子,又瘦又矮,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一陣風就能颳倒。她可不能拿她的小命開玩笑。
「不過還是讓大郎哥一塊跟著。咱們多做幾樣吃食賣。冬天地裏的活計又少。沒事可幹。去東京好歹能賺一點兒。」張希瑤不可能天天去擺攤。她可是要當老闆的人。這種活計當然提前讓人接手。
張婆子聽到她已經安排好了,想想大郎去了,也能多個人手,也挺好,不過她還是道,「既然如此,不如讓夏花也去吧。」
四個人?張希瑤想了想,「行啊。隻要大伯娘同意就行。」
不是所有母親都願意讓自己的姑娘拋頭露麵。這古代對名聲特別在乎。
張婆子卻是自信滿滿,「你放心吧。隻要我跟你大伯娘說,去東京能吃飽飯,她自己都想去。」
張希瑤撲哧一聲笑了。可不是嘛,大伯娘那人就認吃。哎,也是家裏日子不好過。吃飯都得限量!
**
秋收是一年到頭最辛苦的時候。要是趕上天氣不好,下一場雨,糧食減產,他們半年白幹,接下來還有可能餓肚子。
為了搶收,村裏每個人都卯足勁兒搶收,甚至有的人家連嬰兒都直接扔在家裏,讓他在地上爬。沒人照看。
張家最小的四郎還沒稻子高,也拿起鐮刀唰唰唰割得飛快。
張希瑤覺得這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她上輩子都沒這麽辛苦。到古代,一夜迴到解放前。日子越過越差了。
她在那邊抱怨,要是家裏人知道一定會覺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就負責抱稻子,推車。那活多輕鬆啊。哪像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一直彎著腰。直起來的時候,腰都快斷了。
其他人還好說,他們是做慣這種活計。可許氏不一樣。她往年就喜歡偷懶。就拿割稻子來說。想偷懶其實很簡單,趁著打稻結的時候,直直腰,看看風景,又能歇息好一陣兒。
可現在不同了,公爹給她安排量。不幹完就不會歇息。全家人都不敢幫她。
為了每天能割一畝地的稻子,她隻能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天黑後,別人都迴去了,她依舊得下地。別說咒罵阿瑤不是東西了。她現在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滿腦子就是幹活,幹活!
在這日復一日,麻木地重複同一樣活計。張家的兩畝黃豆和十畝地水稻終於割完。
剛剛開荒的地,黃豆產量並不高。稀稀拉拉,畝產連一百斤都不到。好在水稻產量不錯。今年又是個豐年。
收完糧食後,全家人依舊沒能放鬆。
大家要把黃豆和稻穀打下來。用鍘刀將它一分為二。然後用連枷把黃豆(稻穀)從黃豆杆(稻穗)中捶下來,再將它曬幹。
以往張家人是不吃水稻的。這可是精糧,鄉下人家,哪裏配吃這麽好的米。每次打下來稻穀,他們都要跟別家換粗糧。
張家人以為這次沒什麽不同。可是張希瑤不喜歡吃麵,她就讓張老頭留些稻穀,到時候她研究出新吃食,就不用再向別家買了。
張老頭想想也就答應了。把七成五的稻穀交給地主,剩下的兩成半稻穀收入倉庫。
之後還得拋地繼續種下一季。
今年很幸運,前陣子下了一場秋雨,之後再也沒有下雨。稻穀三四個太陽就曬幹了。
張老頭今年沒讓家裏人刨地,而是從王地主家租借了牛。一天要付二十文錢,還得把牛餵得飽飽的。
孩子們去打牛草,就為了讓它多幹活。
大人們則牽著牛一趟趟地耕地。張希瑤定做的曲轅犁就派了大用場。這個犁比他們家之前的犁好用很多。一天能犁三畝地。
這結果讓全家人都跟著興奮。
隻有張希瑤高興不起來。她上輩子看過最差的手扶拖拉機,一天都能耕十五畝。這才三畝,差遠了!
可是她不會造,一切都白搭。有時候能力配不上認知,真的很痛苦。
張希瑤罕見地沉默起來,也不再去看犁地,天天跑去看她的甜菜。
張婆子很快發現她的異常,就過來找她。還給她帶了油餅。這是她半夜趁人不注意時烙的。
張希瑤覺得二伯娘有時候嫉妒她是合理的。因為阿奶就是偏疼她。但是讓全家人都吃上油餅,那樣花銷也就大了。
她嘆了口氣,「阿奶,以後你給我開小灶,我來付錢。被二伯娘發現,肯定會鬧得很難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