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瑤揉了揉後背,她奶手勁可真大,這啥破習慣,怎麽動不動就喜歡給她後背一下,她無奈提醒,「奶!咱家的豬天天隻吃草,瘦得跟猴似的。你給它餵些豆粕才能長肉。」
張希瑤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她也是親自餵過豬的。華國土產的豬本身就不怎麽長肉。更何況一天三頓都吃豬草,天天拉稀。家裏人也就捨得給它餵稻糠。這東西人吃多了不好,就隻能便宜了豬。即便如此,豬還是瘦得跟猴子似的,養了八個月,她估摸連七十斤都沒有。家裏人對此也是無動於衷。她也是服了。
張婆子覺得孫女講了一句廢話,「那是!我要是天天吃這麽貴的豆子,我也長肉啊。要是聽你的,豬吃得膘肥體壯,咱家人先得餓死。」
張希瑤與張婆子對視一眼。張希瑤敗下陣來。現在家裏人還吃摻著麥麩的稀飯,自己日子還沒過好呢。也就難怪阿奶會如此緊張。
還是窮鬧得!必須掙錢!
張希瑤將汁水拎到灶房,讓它靜置一晚,並且告訴張婆子,第二天要把上麵的水倒出去,隻留下麵的粉。
張婆子答應了。
當天晚上,張婆子就倒了些小麥粉將豆粕倒進去,蒸了餅。
怎麽形容它的味道呢?!很怪異!拉嗓子就不提了。家裏的稀飯都是拉嗓子的。關鍵吃了它很容易飽。
張希瑤第二天早上跟張二伯一起進鎮上賣臭豆腐,她吃不慣這個,所以到了鎮上,她就要去買個素餡的包子,張二伯死活都不肯同意她買兩個,一個包子就要一文錢,一文錢都能買半斤麵了。他怕糟蹋糧食。一個人吃了兩個豆餅,吃完後就一個勁兒放屁!
張二伯伸手扇了扇風,「哎呀,今天蒸什麽豆餅啊。咱們這樣咋賣吃食?客人聞了還敢靠近嗎?」
事實上張二伯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的。
臭豆腐的臭跟這個臭不一樣。他們到了昨天的攤位,好半天也沒客人過來。倒不是因為放屁,而是今天人很少,一個書生也沒碰到。
張二伯奇了怪,「咋迴事?今天街上人怎麽這麽少?」
他一開始還擔心放屁影響生意,現下連人都沒有。趕緊問旁邊賣糕點的攤主,一問才知,昨天是書院休沐,所以才有那麽多書生。
張希瑤問對方,「書院在哪裏?」
糕點攤主告訴她,「你們就算現在趕過去,他們早就吃過午食了。」
也就說時間不允許。而且張希瑤剛剛交完攤位費。現在就走,這錢就白花了。
就在這時,不遠處走來十來個五大三粗的漢子。
他們很快聚到飲子攤前,糕點攤主告訴張希瑤。這些人是鎮上的守城兵。
原來城關鎮的鎮不是現代的鄉鎮的鎮,而是鎮守的鎮。代表這邊有守城軍。
張希瑤之前進鎮子沒看到有人守城,就好奇問,「這些人平時在哪呢?」
「人不多,也就上百人,是個軍營。每天都有人休沐,昨天那波人可能沒來咱們這條街。」糕點攤主顯然知道得很清楚。比張二伯要強上許多。
人是多了,可這些軍爺根本不愛吃臭豆腐。倒不是說他們不愛聞臭味兒,而是他們平時訓練,熱得厲害,更想吃飲子解渴。
那個飲子攤的生意一波接一波,忙不過來。其他幾個攤位隻有零星幾個客人。
張二伯看到其他小吃攤都有客人光顧,隻有他們無人問津,就很眼饞,「阿瑤,咱們要是也會做飲子就好了。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這倒是真的。天熱,大家肯定更樂意吃解暑的飲子。
張希瑤就寬慰他,「沒事。咱們明天可以弄新吃食來賣,也一樣解暑。」
她讓張二伯去冰店問問,一塊冰要多少錢。
如果不貴,她也可以買塊冰在水裏降降溫。
張二伯果真去店裏問了。那小二指著一塊冰告訴他,像這樣的一塊冰賣二十文錢。
他迴來一形容,這冰大概有一米長,半米寬,半米厚。這倒是出乎張希瑤意料之外,她還以為古代的冰很貴呢。
可是仔細一想,現代的冰都是用冷櫃做出來的,人工也很貴。這古代的冰都是無本買賣。挖個冰窖,然後在冬天把河裏的冰砸成塊,放進冰窖。夏天再拿出來用。付出的成本僅僅是幫工的工錢。
古代就屬人命不值錢,人工自然也很低廉。
張希瑤心中有數,也就不再糾結這事,扯著嗓子吆喝。還真有幾個軍爺被她喊過來。嚐了臭豆腐,覺得不錯。
當然更多的人覺得貴,不捨得花錢。
有身份有背景的軍爺都會想法設法當禁軍,隻有沒權沒勢才會窩在這個犄角旮旯的地方,拿著層層盤剝之後所剩無幾的軍餉。他們手頭不寬裕,四文錢一份的臭豆腐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
張二伯見他們隻看不買,等人散了,就罵一聲,「窮鬼!」
張希瑤無奈,「他們也沒比我們好多少。」
頌朝重文輕武,這些軍爺手頭沒錢也很正常。
「還是那些書生有錢。花錢也大方。」張二伯琢磨要不要去書院門口擺攤,可是想到路途遙遠,一來一迴,他們得天黑才能迴家。
好在之後又來了幾波客人。
等這波客人走了,張二伯看著還剩下這麽多臭豆腐,就很無奈,「阿瑤,今天咱們掙的錢太少了,你阿爺肯定不會讓咱們天天過來賣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張希瑤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她也是親自餵過豬的。華國土產的豬本身就不怎麽長肉。更何況一天三頓都吃豬草,天天拉稀。家裏人也就捨得給它餵稻糠。這東西人吃多了不好,就隻能便宜了豬。即便如此,豬還是瘦得跟猴子似的,養了八個月,她估摸連七十斤都沒有。家裏人對此也是無動於衷。她也是服了。
張婆子覺得孫女講了一句廢話,「那是!我要是天天吃這麽貴的豆子,我也長肉啊。要是聽你的,豬吃得膘肥體壯,咱家人先得餓死。」
張希瑤與張婆子對視一眼。張希瑤敗下陣來。現在家裏人還吃摻著麥麩的稀飯,自己日子還沒過好呢。也就難怪阿奶會如此緊張。
還是窮鬧得!必須掙錢!
張希瑤將汁水拎到灶房,讓它靜置一晚,並且告訴張婆子,第二天要把上麵的水倒出去,隻留下麵的粉。
張婆子答應了。
當天晚上,張婆子就倒了些小麥粉將豆粕倒進去,蒸了餅。
怎麽形容它的味道呢?!很怪異!拉嗓子就不提了。家裏的稀飯都是拉嗓子的。關鍵吃了它很容易飽。
張希瑤第二天早上跟張二伯一起進鎮上賣臭豆腐,她吃不慣這個,所以到了鎮上,她就要去買個素餡的包子,張二伯死活都不肯同意她買兩個,一個包子就要一文錢,一文錢都能買半斤麵了。他怕糟蹋糧食。一個人吃了兩個豆餅,吃完後就一個勁兒放屁!
張二伯伸手扇了扇風,「哎呀,今天蒸什麽豆餅啊。咱們這樣咋賣吃食?客人聞了還敢靠近嗎?」
事實上張二伯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的。
臭豆腐的臭跟這個臭不一樣。他們到了昨天的攤位,好半天也沒客人過來。倒不是因為放屁,而是今天人很少,一個書生也沒碰到。
張二伯奇了怪,「咋迴事?今天街上人怎麽這麽少?」
他一開始還擔心放屁影響生意,現下連人都沒有。趕緊問旁邊賣糕點的攤主,一問才知,昨天是書院休沐,所以才有那麽多書生。
張希瑤問對方,「書院在哪裏?」
糕點攤主告訴她,「你們就算現在趕過去,他們早就吃過午食了。」
也就說時間不允許。而且張希瑤剛剛交完攤位費。現在就走,這錢就白花了。
就在這時,不遠處走來十來個五大三粗的漢子。
他們很快聚到飲子攤前,糕點攤主告訴張希瑤。這些人是鎮上的守城兵。
原來城關鎮的鎮不是現代的鄉鎮的鎮,而是鎮守的鎮。代表這邊有守城軍。
張希瑤之前進鎮子沒看到有人守城,就好奇問,「這些人平時在哪呢?」
「人不多,也就上百人,是個軍營。每天都有人休沐,昨天那波人可能沒來咱們這條街。」糕點攤主顯然知道得很清楚。比張二伯要強上許多。
人是多了,可這些軍爺根本不愛吃臭豆腐。倒不是說他們不愛聞臭味兒,而是他們平時訓練,熱得厲害,更想吃飲子解渴。
那個飲子攤的生意一波接一波,忙不過來。其他幾個攤位隻有零星幾個客人。
張二伯看到其他小吃攤都有客人光顧,隻有他們無人問津,就很眼饞,「阿瑤,咱們要是也會做飲子就好了。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這倒是真的。天熱,大家肯定更樂意吃解暑的飲子。
張希瑤就寬慰他,「沒事。咱們明天可以弄新吃食來賣,也一樣解暑。」
她讓張二伯去冰店問問,一塊冰要多少錢。
如果不貴,她也可以買塊冰在水裏降降溫。
張二伯果真去店裏問了。那小二指著一塊冰告訴他,像這樣的一塊冰賣二十文錢。
他迴來一形容,這冰大概有一米長,半米寬,半米厚。這倒是出乎張希瑤意料之外,她還以為古代的冰很貴呢。
可是仔細一想,現代的冰都是用冷櫃做出來的,人工也很貴。這古代的冰都是無本買賣。挖個冰窖,然後在冬天把河裏的冰砸成塊,放進冰窖。夏天再拿出來用。付出的成本僅僅是幫工的工錢。
古代就屬人命不值錢,人工自然也很低廉。
張希瑤心中有數,也就不再糾結這事,扯著嗓子吆喝。還真有幾個軍爺被她喊過來。嚐了臭豆腐,覺得不錯。
當然更多的人覺得貴,不捨得花錢。
有身份有背景的軍爺都會想法設法當禁軍,隻有沒權沒勢才會窩在這個犄角旮旯的地方,拿著層層盤剝之後所剩無幾的軍餉。他們手頭不寬裕,四文錢一份的臭豆腐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
張二伯見他們隻看不買,等人散了,就罵一聲,「窮鬼!」
張希瑤無奈,「他們也沒比我們好多少。」
頌朝重文輕武,這些軍爺手頭沒錢也很正常。
「還是那些書生有錢。花錢也大方。」張二伯琢磨要不要去書院門口擺攤,可是想到路途遙遠,一來一迴,他們得天黑才能迴家。
好在之後又來了幾波客人。
等這波客人走了,張二伯看著還剩下這麽多臭豆腐,就很無奈,「阿瑤,今天咱們掙的錢太少了,你阿爺肯定不會讓咱們天天過來賣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