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周圍沒什麽人,客商鬆了口氣,不過他轉過身沖張希瑤道,「你這蘑菇太貴了,再便宜點兒。」


    張希瑤卻是咬死了不肯便宜,而且還給人家介紹紅菇有多好,「在福建閩南地區,婦女分娩時必食紅菇補充營養。紅菇味清、性溫、開胃、止瀉、解毒、滋補、常服之益壽,被當地人稱為『南方紅參』,有『菇中之王』的美稱。(1)」


    客商原本以為這兩人不識貨,還想砍砍價,聽她說得頭頭是道,顯然是認識紅菇,也知道自己想低價買是不成了,爽朗一笑,「到底是讀書人,居然連我們老家人的喜好都知曉。」


    張希瑤沒想到自己運氣這麽好,居然碰到識貨之人,當即謙虛擺手,「看過幾本遊記,略知一二。」


    客商問她們還有多少紅菇。


    張婆子揭開孫女背簍上麵的草葉,露出裏麵的鮮蘑菇。


    客商微怔,「怎麽還有鮮蘑菇?」


    「我們家離鎮上很遠,來一趟不容易,就想把鮮蘑菇也帶過來?」張希瑤淡淡解釋。


    客商瞧了幾眼,鮮蘑菇數量不多,於是就問,「鮮的怎麽賣?」


    張希瑤笑眯眯道,「六斤鮮紅菇曬一斤幹蘑菇,您要是全要了,鮮蘑菇就收您八文一斤吧。」


    客商哈哈笑了,「行。你們稱吧。我全要了。」


    張婆子的手抖了抖,萬萬沒想到這蘑菇居然真賣出去了,而且賣的價還那麽高。別說五十文一斤,就是五文錢一斤,她也賣。


    她沒有稱,客商就帶著兩人去客棧借了稱,稱完後,總共有202斤幹蘑菇,有200斤鮮蘑菇。


    客棧掌櫃撥打算盤,算出總數11700文。


    客商沒有那麽多錢,他隨身帶的是交子--也就是這時候的銀票。張婆子從來沒用過銀票,輕飄飄的一張紙,就不敢接。


    客商就請掌櫃換了些銀子和銅板。


    這時候銀價和銅板的兌換比例大概是一兩銀子一千文,這個數值並不是固定的,會有所波動。但這時候他們也不可能幫她們按照市價來換,所以就給她十一兩銀子和七百個大錢。


    七百個銅板全放進背簍,也是不小的重量,壓得張婆子的肩膀都跟著彎了彎。


    十一個銀錠被張婆子揣進懷裏,鼓鼓囔囔,她胳膊死死抱著,片刻都不想逗留,隻想快點離開。


    付完錢,客商就請掌櫃幫他做三斤鮮蘑菇,他今天要嚐嚐這美味。


    張希瑤見阿奶隻顧著走,有點無語了,拉住她胳膊,不讓她動彈,扭頭問客商下次什麽時候過來,她再多找些蘑菇給他。


    客商沒法給她具體時間,隻給了個大概時間,「我此次去汴京賣貨,迴鄉還會在這個客棧歇腳,差不多是一個月後。你要是還有紅菇,到時候全送過來。我會在這邊停留兩日。」


    張希瑤還能賺一波錢,自是歡喜應了。


    第7章


    約定好時間,張婆子打算帶張希瑤去買紅布。


    兩人出了客棧沒多久,張希瑤就敏銳察覺身後有人跟著她們。張婆子也察覺到了,當即就拐進一家繡坊。然後從後門借道溜走了。


    張婆子一顆心跳得飛快,她們這是著人眼了?!得趕緊去找老二才行。


    兩人沒有停歇,直奔東市,然後看到已經賣完雞蛋正等她們歸來的二伯。


    看到她們背著空背簍迴來,他也是緩緩鬆了口氣,問她們蘑菇賣了多少錢一斤。


    張婆子沒有迴答,反倒催促他快走,「路不好,別再耽擱了。」


    張二伯詫異,「不是要給阿瑤扯紅布做嫁衣嗎?村裏有不少人請我捎東西迴去呢,我還沒買全。」


    張婆子沖他使眼色,「下迴吧。」


    張二伯終於察覺到事情有異,心裏也開始忐忑起來,該不會誰吃了紅蘑菇中了毒,要找他們算後帳吧?他們要不要償命?


    他背著背簍,腦子一團漿糊,跟在張婆子的身後急匆匆出了東市。


    鎮上沒有城牆,不用交入城費。三人沒一會兒就出了鎮子,走出老遠的距離,見四下無人,張二伯才找到機會問她們發生何事。為什麽如此匆忙。


    張婆子先告訴他紅菇賣了多少錢。把張二伯驚得眼珠子快要掉下來。


    「我們從客棧出來,有人跟著。我們怕出事,所以……」


    確定後娘不會開玩笑,張二伯四下看了看,忙催促她們快走。


    還買什麽針頭線腦,買什麽紅布啊,趕緊迴家要緊。


    三人走了一個時辰的路,哪怕腿肚子打顫,但是他們不敢停。迴去的速度比來時還要快。


    進了村,剛剛到晌午。這時間應該有不少人家冒炊煙才對,可是沒有。


    三人都有些納悶,難道今天他們吃飯提前了?


    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往家走,還沒到家,離老遠就看到他們家門口圍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全是許家村的村民。


    許家村以前是聚族而居,可是幾十年前,幽州被遼國占領,幽州百姓往南遷徙。逃到開封時,上麵將這些流民打散,許多外姓就落戶到許家村。


    許家村現在是雜姓村,有三分之一是外姓,但多數還是姓許。比如裏正就是許家族長。


    看到他們迴來,村民們表情各異,有的人催促他們快進屋,「你家發生大事了」,更多的人則是打量張希瑤,似乎想把她看穿。


    張婆子瞧見這眼神,一個咯噔,心裏有種不好的預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北宋靠擺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楠蘇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楠蘇伊並收藏在北宋靠擺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