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傳來響動,張希瑤立刻坐到床頭,繼續吃飯。張婆子推門而入,手裏還端著碗,碗裏的吃食跟她一模一樣。但讓張希瑤詫異的是,她的筷子在碗裏撥弄幾下,居然有顆剝了殼的雞蛋。


    張婆子眼神複雜看了張希瑤一眼,將雞蛋撥到她碗裏,嘆了口氣,什麽都沒說,又罵罵咧咧出去了。


    張希瑤心裏頓時升起一股暖意。


    張婆子是她在這個家最親的人。


    張婆子是二婚。頭婚嫁的男人,成婚兩年,沒能生個孩子,男方就將她休了,她改嫁給了張老頭。張老頭那時是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的鰥夫,沒了婆娘,家裏無人照應。


    張婆子不能生,他不缺兒子,也無所謂。


    但張婆子嫁過來的第二年就生了原身父親。


    而原身父親娶了原身母親十四年,隻生她一個女兒。


    張希瑤當然不能現在就嫁出去,她現在隻有十三歲,就這樣被家人當垃圾一樣甩出去,到夫家的處境隻會更差。


    而能夠改變她困境的人隻有張婆子。


    她吃完飯,將碗筷放到木桶裏,家裏的農活都是分配好的。她重新拿起背簍,走到張婆子麵前,細聲細氣喊了一聲,「阿奶,我打豬草時,看到好多村民去撿蘑菇了,咱們也去撿點吧?!」


    蘑菇算是山珍,一斤幹蘑菇能賣十來文。算是農家為數不多的來錢路子。


    張婆子憂心老頭子的病,但是家裏銅錢眼瞅著要見底,再不想著賺錢,老頭子肯定就沒了。


    老頭子一走,她這個後娘說的話還有人重視嗎?她的結果一眼望到頭。


    她點點頭,拿著比張希瑤還大的背簍沉默走在前麵。


    家裏其他人吃完飯都要下地幹活。張家已經沒有田,家裏種的十畝地是賃村裏王地主家的,每年除了要交朝廷五成的稅,再分五成給地主。這時候小麥畝產是150斤,交完所有稅,他們家隻剩下37斤半。也就難怪張老頭對全家淪為佃戶是那麽的絕望。


    話題扯遠了。張家沒有閑人,每一個人都比張希瑤能幹。老三的死,打得全家一個措手不及。但除了老爺子,沒有誰有閑心生病。他們得為了生存繼續埋頭苦幹。


    兩人出了村子,沒走幾步就到了後山。


    張希瑤懷疑這本書的作者是雲南人。據她所知開封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就算有山,可那山與小土坡也沒什麽區別。可眼前是什麽情景?


    山影綽綽,一座疊著—座,像戰場上的士兵,無窮無盡地延伸到遙遠的天際,隱沒在雲霧之中。


    這種山一般隻出現在山區,開封根本就沒有。


    兩人不知不覺到了山腳下。能吃的蘑菇都在深山裏,他們這座山經過百姓多年砍伐,老虎早已滅絕,也從來沒聽說過狼,倒是偶爾會有野豬跑到山腳破壞地裏的莊稼。


    兩人沿著小道一直往前走,偶爾也會碰到村裏人背著背簍從山上下來。背簍冒尖處能看到成捆的野菜。


    古代糧食產量低,許多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盡可能地挖野菜,采蘑菇。蘑菇可以賣錢,野菜曬幹之後會儲存起來,留著冬天物資匱乏的時候填肚子。


    張婆子停下來跟大家打聲招唿,問他們有沒有撿到蘑菇。


    有些人實在,會停下來,把背簍解開讓她看。


    張婆子低頭看了一眼,「哎喲,怎麽才摘這麽點兒?」


    村民們嘆息,現在蘑菇太難找了。他還是去深山裏找的,天不亮就出發,找了兩個多時辰,就找這麽點兒。


    等進了山,沒再遇到村民,張希瑤確定周圍沒人就叫住張婆子,「阿奶?」


    張婆子迴頭看了她一眼。


    張希瑤抿唇,「阿奶,我想去祭拜阿爹。今天是他的頭七。」


    頭七是古人很重要的儀式,但張老爺子病重在床,家裏人都忙著種地,哪還顧得上死人。


    張婆子不是不惦記兒子的,可她連自己的未來都迷茫著呢。


    她沉默在前麵走著,算是答應了孫女的要求。


    張明禮是死在外麵,他不能入祖墳,他的墓被修在兩座山的夾縫中,不遠處還有一條小河,也算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張希瑤的母親跟他一起合葬,算是生同衾,死同穴的最佳寫照。


    新墳剛剛定型,一陣雨後,青草冒出了頭。墳的四周卻是密密麻麻的紅蘑菇,顏色有深有淺,像一把把小傘。


    張希瑤走過去,看著漫山遍野的紅蘑菇,采了一顆,放在鼻端聞了聞,一股清香味兒。


    張婆子一迴頭就看到孫女手裏的蘑菇,以前老三兩口子在的時候,阿瑤從來沒上過山,不認得蘑菇也很正常,她蹙了蹙眉,「這種蘑菇不能吃,有毒的。」


    張希瑤點點頭,沒說什麽,將蘑菇放到地上。


    張婆子從背簍裏掏出一遝紙錢,又從懷裏掏出火摺子,將紙錢點燃。家裏錢不多,她隻能用最簡陋的黃紙。


    張希瑤看到這一幕,原來阿奶早已想過來燒紙。怪不得她沒費什麽口舌,阿奶就同意了。


    張希瑤跪下來給張明禮夫妻磕了四個頭。


    她沒有起身,而是開始自顧自講話,「爹娘,女兒不孝,自你們走後,我一直渾渾噩噩到現在才有時間陪你們說話。我這幾天過得很不好。前幾天有個道士來家裏胡言亂語,說我克父克母,大伯娘想把我嫁出去,你們一定要為我主持公道。」


    站在邊上的張婆子蹙眉打斷她,「阿瑤,你別胡說。這事還沒有定下來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北宋靠擺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楠蘇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楠蘇伊並收藏在北宋靠擺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