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想著師兄弟一場,將東西還給他,至少這一點能清清白白,不受人繼續議論,」薛應挽道,「何況,他今日也不是因為你生氣。」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真正從口中講出,卻又無端端生出一股落寞,喘不過氣似的。
薛應挽自然不能對越辭講出從前他與文昌長老,與蕭遠潮具體之事,隻將話題停留在了大家討論最廣的「另尋新歡」之上。
餘光瞥見相忘峰外常年繚繞的白霧,又想起很多個從前平淡而尋常的日子,好像記憶滾水而逝,如雲如煙,如眼前馳飛而過的鶴鳥,總是抓不得,留不住。
蕭遠潮的確沒有欺負他,隻是更多的人,會去因為蕭遠潮而嘲笑他,看不起他,甚至私下辱罵他是待在朝華宗浪費資源的廢物,薛應挽其實都知道。
他也早就不在意了。
其他弟子說,和他交往,都是不值得的。
所以薛應挽一直小心翼翼地,獨自待在相忘峰,替宗內弟子照顧藥草,盡量不出現在別人麵前,他可以讓自己不在意,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自在舒心。
倘若沒有越辭,他便不會知道,原來被人關心,一點點暖意,都會讓人心中酸楚,鼻尖發澀地想哭。
越辭將最後一點藥膏塗在嘴角,看著他被自己掌控在掌下的柔軟臉頰,這麽乖巧,總令人不自覺徒生一股……奇怪的控製欲。
想要讓這張臉更加潮紅,看他……羞恥難堪。
他的指腹移到薛應挽眼下,有些重地擦過眼瞼,反倒在那層薄薄的皮肉上帶出一點靡紅,「這麽漂亮的眼睛,就不要哭了,」他道,「眼淚應該留在分別,或是更值得珍重你的人身上。」
第06章 宗門(六)
越辭摒去那股忽來的心神,隨意尋了個話題,問道:「那你到底喜歡過蕭繼嗎?」
薛應挽迴過神,偏開一點濕潤的雙瞳,慢慢道:「我也不知道。」
他說:「最初可能以為是喜歡,因為朝華宗隻我二人年齡相近,便格外熟稔,好像做什麽事都要一起,幾乎成了習慣。」
凡事加上「習慣」二字,便多出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它象徵著數年如一日,或顛撲不破,或始終不易。
比如每日從學舍走到崇明主殿,要邁過千級台階,去與師長請茶問好,或是偷偷取了酒在蕭遠潮的院中對飲,晚課後一道散步在梅林園小徑,伴著清寒夜風,遠處山巒隱約剩下輪廓,有雀鳥啁啾,清香總竄入鼻間。
與如今所傳他二人關係,倒是也大差不離。
他與少年最得意誌氣的蕭遠潮一同走過朝華宗九峰十六澗,也曾在瀑布下以劍相抵,水花四濺,也躺在太清峰那棵最大的千年老榕下,數過垂墜的枝條,數過夕陽落山,要過足足一個半時辰。
後來,隨著文昌離去,二人分道揚鑣,勢如水火。山上的薛應挽被無數新入門弟子嘲笑諷刺,避在相忘峰不問世事。下山的蕭遠潮風光歸來,帶迴世間對這位橫空出世天才的艷羨,帶迴曆練的榮譽與無數讚美,還帶迴了滄玄閣閣主的小公子,寧傾衡。
一向自負傲氣的蕭遠潮跪在崇明大殿,請求掌教同意他二人結為道侶。
連薛應挽自己也忘了,當時的自己究竟是什麽想法和感覺,又是如何一點點在眾目睽睽下,邁出踏離崇明殿的腳步。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這一點也要猶猶豫豫嗎?」越辭讀不懂這個答案,「我不會嘲笑你戀愛腦。」
「可能有過,可能沒有吧,」薛應挽說,「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了。」
因為不重要了。
薛應挽在很小年紀就來到了朝華宗,也極少離開宗門,對許多情感都不甚了解,隻因著蕭遠潮會教他劍法,照顧二三,便習慣於跟在他後方,亦步亦趨。
蕭遠潮承認與寧傾衡的情意後,他初時也覺得,自己是其他弟子口中形容一般喜愛蕭遠潮,但隨著時間推移,修行與學習之途中,又隱約會去懷疑,他對蕭遠潮,究竟是否真的是人間的情愛呢?
還是隻是對師兄的孺慕之情,傾仰之意,隻是想要個能一同修行的好友,能有個人陪伴,讓自己不再那麽孤單。
事情過去太久,再迴想,已經找不到當時的情感,也得不出答案了。
薛應挽隨身帶了膏藥,是自己做的,平日跌打損傷都很管用。他推開白玉小盒的盒蓋,越辭便聞到了一股清淡的梨花香。
「怎麽說呢,」越辭舌尖頂在腮邊,說,「你好像那種不諳世事的仙子,聽說過小龍女嗎,不是說你是……就是一種性格,有點像話本那種,很容易上當受騙的感覺。」
話本?薛應挽想,他多年前送藥材時偶然瞥見同門弟子帶上宗門的話本,便也感起了興趣,閑暇時喜愛翻看幾頁。
話本故事多樣,提及感情時,多是形容驚濤駭浪,海沸山搖,極近濃墨重彩而深切,說人與人的情感早就被上天註定,在一眼傾亂,愛上對方的瞬間,連天地也為之動容。
聽說蕭遠潮,就是在山崖斷裂,千鈞一髮間救下的寧傾衡。
他與蕭遠潮的相處就像平鋪直敘,毫無起伏的一段註解或旁白,沒有驚天動地和刻骨銘心,隻像是河水流淌入川,淡而平穩,偶爾落入石子,也隻碰出一點漣漪。
薛應挽一直是這樣一個有些無趣的性子,不愛惹閑事,不愛得罪人,所以越辭每個刁鑽的問題,都要思酌良久,才給出一個說不出差錯的答案。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真正從口中講出,卻又無端端生出一股落寞,喘不過氣似的。
薛應挽自然不能對越辭講出從前他與文昌長老,與蕭遠潮具體之事,隻將話題停留在了大家討論最廣的「另尋新歡」之上。
餘光瞥見相忘峰外常年繚繞的白霧,又想起很多個從前平淡而尋常的日子,好像記憶滾水而逝,如雲如煙,如眼前馳飛而過的鶴鳥,總是抓不得,留不住。
蕭遠潮的確沒有欺負他,隻是更多的人,會去因為蕭遠潮而嘲笑他,看不起他,甚至私下辱罵他是待在朝華宗浪費資源的廢物,薛應挽其實都知道。
他也早就不在意了。
其他弟子說,和他交往,都是不值得的。
所以薛應挽一直小心翼翼地,獨自待在相忘峰,替宗內弟子照顧藥草,盡量不出現在別人麵前,他可以讓自己不在意,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自在舒心。
倘若沒有越辭,他便不會知道,原來被人關心,一點點暖意,都會讓人心中酸楚,鼻尖發澀地想哭。
越辭將最後一點藥膏塗在嘴角,看著他被自己掌控在掌下的柔軟臉頰,這麽乖巧,總令人不自覺徒生一股……奇怪的控製欲。
想要讓這張臉更加潮紅,看他……羞恥難堪。
他的指腹移到薛應挽眼下,有些重地擦過眼瞼,反倒在那層薄薄的皮肉上帶出一點靡紅,「這麽漂亮的眼睛,就不要哭了,」他道,「眼淚應該留在分別,或是更值得珍重你的人身上。」
第06章 宗門(六)
越辭摒去那股忽來的心神,隨意尋了個話題,問道:「那你到底喜歡過蕭繼嗎?」
薛應挽迴過神,偏開一點濕潤的雙瞳,慢慢道:「我也不知道。」
他說:「最初可能以為是喜歡,因為朝華宗隻我二人年齡相近,便格外熟稔,好像做什麽事都要一起,幾乎成了習慣。」
凡事加上「習慣」二字,便多出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它象徵著數年如一日,或顛撲不破,或始終不易。
比如每日從學舍走到崇明主殿,要邁過千級台階,去與師長請茶問好,或是偷偷取了酒在蕭遠潮的院中對飲,晚課後一道散步在梅林園小徑,伴著清寒夜風,遠處山巒隱約剩下輪廓,有雀鳥啁啾,清香總竄入鼻間。
與如今所傳他二人關係,倒是也大差不離。
他與少年最得意誌氣的蕭遠潮一同走過朝華宗九峰十六澗,也曾在瀑布下以劍相抵,水花四濺,也躺在太清峰那棵最大的千年老榕下,數過垂墜的枝條,數過夕陽落山,要過足足一個半時辰。
後來,隨著文昌離去,二人分道揚鑣,勢如水火。山上的薛應挽被無數新入門弟子嘲笑諷刺,避在相忘峰不問世事。下山的蕭遠潮風光歸來,帶迴世間對這位橫空出世天才的艷羨,帶迴曆練的榮譽與無數讚美,還帶迴了滄玄閣閣主的小公子,寧傾衡。
一向自負傲氣的蕭遠潮跪在崇明大殿,請求掌教同意他二人結為道侶。
連薛應挽自己也忘了,當時的自己究竟是什麽想法和感覺,又是如何一點點在眾目睽睽下,邁出踏離崇明殿的腳步。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這一點也要猶猶豫豫嗎?」越辭讀不懂這個答案,「我不會嘲笑你戀愛腦。」
「可能有過,可能沒有吧,」薛應挽說,「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了。」
因為不重要了。
薛應挽在很小年紀就來到了朝華宗,也極少離開宗門,對許多情感都不甚了解,隻因著蕭遠潮會教他劍法,照顧二三,便習慣於跟在他後方,亦步亦趨。
蕭遠潮承認與寧傾衡的情意後,他初時也覺得,自己是其他弟子口中形容一般喜愛蕭遠潮,但隨著時間推移,修行與學習之途中,又隱約會去懷疑,他對蕭遠潮,究竟是否真的是人間的情愛呢?
還是隻是對師兄的孺慕之情,傾仰之意,隻是想要個能一同修行的好友,能有個人陪伴,讓自己不再那麽孤單。
事情過去太久,再迴想,已經找不到當時的情感,也得不出答案了。
薛應挽隨身帶了膏藥,是自己做的,平日跌打損傷都很管用。他推開白玉小盒的盒蓋,越辭便聞到了一股清淡的梨花香。
「怎麽說呢,」越辭舌尖頂在腮邊,說,「你好像那種不諳世事的仙子,聽說過小龍女嗎,不是說你是……就是一種性格,有點像話本那種,很容易上當受騙的感覺。」
話本?薛應挽想,他多年前送藥材時偶然瞥見同門弟子帶上宗門的話本,便也感起了興趣,閑暇時喜愛翻看幾頁。
話本故事多樣,提及感情時,多是形容驚濤駭浪,海沸山搖,極近濃墨重彩而深切,說人與人的情感早就被上天註定,在一眼傾亂,愛上對方的瞬間,連天地也為之動容。
聽說蕭遠潮,就是在山崖斷裂,千鈞一髮間救下的寧傾衡。
他與蕭遠潮的相處就像平鋪直敘,毫無起伏的一段註解或旁白,沒有驚天動地和刻骨銘心,隻像是河水流淌入川,淡而平穩,偶爾落入石子,也隻碰出一點漣漪。
薛應挽一直是這樣一個有些無趣的性子,不愛惹閑事,不愛得罪人,所以越辭每個刁鑽的問題,都要思酌良久,才給出一個說不出差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