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來報,「大人,司中李參議來報,欽差大人命人前去布政司告知,備好臨近五年之內的卷宗,尤其是與北真臘相關的部分。之前案件判決不推翻,但根據新律義規定,有部分判決需更改,欽差大人需部分卷宗作例,明示前後不同。」
布政使與心腹對視一眼,這不巧了,他們正需要一個時機將線索送到欽差大人眼皮底下!
雖然重點說的是北真臘的部分卷宗,但其他卷宗應是也會看的,往北真臘附近放幾個有疑點的卷宗豈不是順手為之的小事?
「來人,更衣!」他要親自去坐鎮布政司,給卷宗做手腳!
當然表麵上說得好聽,他是為了滿足欽差大人的要求才會夜以繼日地上值。
另外,嶺南當地潮濕,文書卷宗一類難以保存,有的上麵還有蟲眼,所以相關庫房瀰漫著一股藥味。
接到消息當日,布政使便讓人去拿藥,倒也沒趁機清理庫房,言稱是為明日檢查做準備,待到欽差隊伍進去後才會再撒一遍。
嗯,至於是不是真的,那便要見仁見智了不是。
消息傳到江無眠耳中,他點了點麵前的官員名單,尤其是頭一個布政使的位置,「竟還有場戲要看。」
聽見此話的副使一點就通,接到查探卷宗口信,布政使要親自坐鎮,到底是忠是奸,待到明日查探時便能窺見一二。
翌日,江無眠先讓人告知師娘,他先行去往布政司一趟,晚間時分再行去書坊。
「走吧,吳副使。布政司應是準備好了。」大戲怎麽能缺了他們這隊欽差,是時候過去看看布政司搭的戲台子了。
「是,大人!」
第244章 風浪
庫房卷宗交接順利,布政使與江無眠兩人麵色如常,副使已帶人入內詳查相關資料,留他二人在外寒暄一番。
「本地栗米與自北真臘購置所得,加起來的量能占大周六成,甚至以上。」江無眠迴憶昨日看到的資料,「糧商逐步增多,海貿亦是蓬勃發展,可見本地三司用心之處,布政司與市舶司兩處當是首功。」
江無眠話說得漂亮,布政使被誇得惴惴不安,忙自謙道:「大人謬讚了。多虧大人當年治理得當,為我等打下堅實基礎,方才能有嶺南今日。」
這話不假,江無眠赴任以來的所作所為,朝堂看在眼中,研究多年也沒能有人復刻他的奇蹟。
士農工商,大周以其為框架,打造如今的盛世,而江無眠一人就能扛起三麵支架。
何等恐怖的能力!
從三司處留下的卷宗中,布政使僅是窺探到其中一角,再向來處追尋,任職韶遠縣時麵對的層層危機,他毫髮無損地解決,之後更是趁機整頓一縣一府一道,成為嶺南道的道員!
嶺南曾作為流放之地,朝堂官員聞之色變,如今卻受人百般追捧,恨不得直接調任嶺南。
不就是因為這裏是第二個江南,甚至於比之江南還要富庶!
一切的起因就是眼前這個人。
太平年間,江無眠能做出這般成就,得建元帝信任無可厚非畢竟臣子能幹,就證明建元帝本人是個知人善任的明君!
但後來的戰爭之中,還證明了江無眠的調度能力,能支撐起龐大帝國打完一場戰爭,甚至能在內亂時穩住後方糧草調動,足以看出江無眠本人的能力。
因而布政使麵對江無眠時萬般尊重,不僅是因為欽差身份,更是因為他本人值得。
江無眠又隨口問了幾句本地糧商的情況,糧價幾何,發展情況,尤其是北真臘進口糧食之後本地的糧食是否受到了衝擊。
大量商人前往北真臘收購糧食,本地糧食價格受到影響,盡管有官府平抑糧價,大批購買送到北地或是西部,然一時之間大量糧食湧入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並未消退,急需時間平復。
根據報紙所報導的內容來看,當地影響稱不上大,但也有土地改為種植桑樹、荔枝等樹的趨勢。
布政司及時掐掉這等苗頭,並重合測量土地,製作新的魚鱗圖冊,總算穩住種植紅線,不至於讓大周的糧食全靠北真臘進口,進而被人限製。
布政使迴答也是如此,隻是有一點,「部分北真臘的作物入我朝之後,即使復刻當地生存環境,仍是不能生長,有部分卻能大麵積繁殖。其中區別,目前戶房正在加緊研究。」
不是他們不盡力,相反,這已經是很努力的成果。
要完全復刻當地環境,就要派人去當地詳細勘探,水源、溫度、土壤、伴生植物礦物等等。
因此需要的人員眾多,每去一次都要長時間考察,再花費百般功夫在嶺南找到合適位置栽種,整個流程下來,一年都可能種不下去!
稻米的研究也是如此,甚至有部分稻米因為混種,出現很多不穩定的結果,有的研究五六年的東西就這麽廢了。
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部化作泡影,誰能笑得出來?!
江無眠很是理解,科研路不好走,排除萬難得出的最終結果隻是為了排除一種失敗的可能性,換到個心智不堅強的,很容易整個人崩潰。
他安撫了兩句,並言明過幾日便去戶房看上一看,聊上兩句。
布政使大喜過望,一口答應下來。
寒暄完畢,庫房也大約清理出眉目,江無眠便對照卷宗驗證自己得到的消息。
「大人,與北真臘相關的卷宗盡皆在此,日期由舊到新。最近是這幾卷,事關北真臘糧商與本地糧商衝突。這一排中則是涉及互市上的部分爭端,多半是小事,僅是關押幾日便放出人去。」
布政使與心腹對視一眼,這不巧了,他們正需要一個時機將線索送到欽差大人眼皮底下!
雖然重點說的是北真臘的部分卷宗,但其他卷宗應是也會看的,往北真臘附近放幾個有疑點的卷宗豈不是順手為之的小事?
「來人,更衣!」他要親自去坐鎮布政司,給卷宗做手腳!
當然表麵上說得好聽,他是為了滿足欽差大人的要求才會夜以繼日地上值。
另外,嶺南當地潮濕,文書卷宗一類難以保存,有的上麵還有蟲眼,所以相關庫房瀰漫著一股藥味。
接到消息當日,布政使便讓人去拿藥,倒也沒趁機清理庫房,言稱是為明日檢查做準備,待到欽差隊伍進去後才會再撒一遍。
嗯,至於是不是真的,那便要見仁見智了不是。
消息傳到江無眠耳中,他點了點麵前的官員名單,尤其是頭一個布政使的位置,「竟還有場戲要看。」
聽見此話的副使一點就通,接到查探卷宗口信,布政使要親自坐鎮,到底是忠是奸,待到明日查探時便能窺見一二。
翌日,江無眠先讓人告知師娘,他先行去往布政司一趟,晚間時分再行去書坊。
「走吧,吳副使。布政司應是準備好了。」大戲怎麽能缺了他們這隊欽差,是時候過去看看布政司搭的戲台子了。
「是,大人!」
第244章 風浪
庫房卷宗交接順利,布政使與江無眠兩人麵色如常,副使已帶人入內詳查相關資料,留他二人在外寒暄一番。
「本地栗米與自北真臘購置所得,加起來的量能占大周六成,甚至以上。」江無眠迴憶昨日看到的資料,「糧商逐步增多,海貿亦是蓬勃發展,可見本地三司用心之處,布政司與市舶司兩處當是首功。」
江無眠話說得漂亮,布政使被誇得惴惴不安,忙自謙道:「大人謬讚了。多虧大人當年治理得當,為我等打下堅實基礎,方才能有嶺南今日。」
這話不假,江無眠赴任以來的所作所為,朝堂看在眼中,研究多年也沒能有人復刻他的奇蹟。
士農工商,大周以其為框架,打造如今的盛世,而江無眠一人就能扛起三麵支架。
何等恐怖的能力!
從三司處留下的卷宗中,布政使僅是窺探到其中一角,再向來處追尋,任職韶遠縣時麵對的層層危機,他毫髮無損地解決,之後更是趁機整頓一縣一府一道,成為嶺南道的道員!
嶺南曾作為流放之地,朝堂官員聞之色變,如今卻受人百般追捧,恨不得直接調任嶺南。
不就是因為這裏是第二個江南,甚至於比之江南還要富庶!
一切的起因就是眼前這個人。
太平年間,江無眠能做出這般成就,得建元帝信任無可厚非畢竟臣子能幹,就證明建元帝本人是個知人善任的明君!
但後來的戰爭之中,還證明了江無眠的調度能力,能支撐起龐大帝國打完一場戰爭,甚至能在內亂時穩住後方糧草調動,足以看出江無眠本人的能力。
因而布政使麵對江無眠時萬般尊重,不僅是因為欽差身份,更是因為他本人值得。
江無眠又隨口問了幾句本地糧商的情況,糧價幾何,發展情況,尤其是北真臘進口糧食之後本地的糧食是否受到了衝擊。
大量商人前往北真臘收購糧食,本地糧食價格受到影響,盡管有官府平抑糧價,大批購買送到北地或是西部,然一時之間大量糧食湧入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並未消退,急需時間平復。
根據報紙所報導的內容來看,當地影響稱不上大,但也有土地改為種植桑樹、荔枝等樹的趨勢。
布政司及時掐掉這等苗頭,並重合測量土地,製作新的魚鱗圖冊,總算穩住種植紅線,不至於讓大周的糧食全靠北真臘進口,進而被人限製。
布政使迴答也是如此,隻是有一點,「部分北真臘的作物入我朝之後,即使復刻當地生存環境,仍是不能生長,有部分卻能大麵積繁殖。其中區別,目前戶房正在加緊研究。」
不是他們不盡力,相反,這已經是很努力的成果。
要完全復刻當地環境,就要派人去當地詳細勘探,水源、溫度、土壤、伴生植物礦物等等。
因此需要的人員眾多,每去一次都要長時間考察,再花費百般功夫在嶺南找到合適位置栽種,整個流程下來,一年都可能種不下去!
稻米的研究也是如此,甚至有部分稻米因為混種,出現很多不穩定的結果,有的研究五六年的東西就這麽廢了。
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部化作泡影,誰能笑得出來?!
江無眠很是理解,科研路不好走,排除萬難得出的最終結果隻是為了排除一種失敗的可能性,換到個心智不堅強的,很容易整個人崩潰。
他安撫了兩句,並言明過幾日便去戶房看上一看,聊上兩句。
布政使大喜過望,一口答應下來。
寒暄完畢,庫房也大約清理出眉目,江無眠便對照卷宗驗證自己得到的消息。
「大人,與北真臘相關的卷宗盡皆在此,日期由舊到新。最近是這幾卷,事關北真臘糧商與本地糧商衝突。這一排中則是涉及互市上的部分爭端,多半是小事,僅是關押幾日便放出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