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無眠轉頭就開闢成試驗田,預備種植些作物或是實驗肥料農具。


    「引水如何?」京中有河,灌溉用水不缺,這地界在河的上遊,不擔心沒水,就是擔心引水不方便,不好澆地。


    莊頭指著莊子前頭的溝渠,「那兒分出一條彎,水從田地裏過一遭再迴到支流裏。您放心,這兒的溝渠深,不會出水災。」


    像是河流改道這類的事情絕對不會有。


    確定田地沒問題,江無眠再關心一下這兒的生活嚐了嚐莊子上自己產的蔬菜,確定沒什麽問題就上馬走人。


    幾百畝地完全覆蓋了江無眠的需求,就算作為培育試驗田也種不完,畢竟能在北方活下來的種子多半要耐寒耐幹。


    而嶺南來的種子大半喜熱喜水,根本種不到一塊去,所以還有的土地上空著。


    江無眠決定明年的畢業課程是賣糧,體會一把糧食市場的戰爭。


    灰頭土臉在市場上碰壁的學生們體感身後一涼,打頭的顧鶴逢道:「起風了,快要入冬了。」


    入冬前的慣例是匈奴搶劫,今年的災難卻是應在南北兩邊,北部突厥鬧分裂,西部突厥趁著秋收要南下的時間,襲擊了南下搶糧的東突厥隊伍,現在突厥動盪,形勢不明。


    事情一到京中,江無眠這兒便接到消息。


    西突厥多年發育,家大業大,打算入冬前吞併東突厥一脈,若是叫人成了,西突厥的糧能解一時之困,危險的就變成了大周!


    一時的糧食解決,吃幹淨了怎麽辦?


    目光轉移到正在大肆遷移人手的鄰居身上,試圖從上麵扒拉出一塊肥肉出來。


    建元帝召集百官入宮,太子已參與朝政,他在這種大事上是能戳話的,隻是他的建議建元帝不太樂意。


    「……兒臣是想,最為緊要的是西域百姓遷移,事長多變,多耽誤一年,土地就多荒廢,安置的百姓收得的糧食不足,大周的糧食便不足。」如此,一件開疆拓土的大事辦得虎頭蛇尾,多生嫌隙。


    這話也有兩分道理,現在遷移還沒結束,商道反而是藉此穩定下來,朝中已有商隊開拓了商業範圍,好似完全不擔心虧了錢。


    但是要建元帝錯過這等時機也是不成,所以他僅是對太子點點頭,又問其他人的主意。


    江無眠給了兩個方法,「仍然是老計策,離間計。這事兒之前做過,朝中有經驗,就不用臣班門弄斧了。」


    離間挑撥,就那麽幾樣本事,反正建元帝使得利索著呢,不過這個有拖時間的意思,所以才說這是一時之計,根本不能治本。


    建元帝再問:「治標不如治本,要如何治本?」


    東西突厥是大周的心腹大患,建元帝不止一次想拔除他們,之前是有鐵蹄,加之匈奴還在,三足鼎立。


    一旦有一方異動,另外兩個都會聯手逼退,不至於讓一家獨大。


    「老方法,放匈奴。」


    匈奴不是滅——哦,這是說再找個目標來,這能找誰?


    伍陵眼神一動:「東西突厥?」


    東突厥氣候不足,西突厥想吞併一家,大周隻要從中作梗,讓兩方各立朝政,在草原上撕扯就行了。


    這就需要大周敲敲邊鼓,趁機摸清突厥情況,不讓兩邊聯手,還不能讓人知道大周官方在這裏麵摻和的事兒。


    這話說的,朝中不少人開始琢磨有什麽文章能做——起碼先讓突厥大汗死了才能挑動矛盾啊!


    這裏麵就沒江無眠多大事兒了,他最多是給人掩護一二。北邊事情說完就到南邊靖海,近來倭寇侵襲大周越發頻繁,人數船隻越來越多。


    據靖海一趟迴來的人講,海上能見到的倭寇海船越來越多,這不是西南島上來的人,也不是土民,更不是嶺南的流民——嶺南現在流民少了,因為糧食便宜活計多,還興起了土人歸化的風潮。


    嶺南官員述職時,說得話還帶口音,但建元帝沒有一絲不耐煩,這都是民心,是穩固江山統治的體現,他樂得多聽一點。


    既然不是上述的人,拿這些就是海對麵來的倭寇。


    人多,這不是個好徵兆。人靠土地而居,遠離國土,漂洋過海來到大周做賊寇行徑,說明國內亂了。


    扶桑內亂?


    江無眠心中算著時間,這會兒內亂什麽?是他們的本土國主當不得主子還是有什麽人造反起義?大周是不是能從中攫取好處?


    這就是海對麵的壞處,要是人國土相接,這會兒就能立刻得知扶桑內部出現的岔子,好分一杯羹。


    不過很快就到諸國朝拜的時候,想必那時應能看出一二。


    不必等到那時,嶺南捉的倭寇交代了不少,起因是扶桑國主駕鶴西去,無後代無遺言,這會兒國主的旁支兄弟皆要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大名幕府內亂,不少人流離失所,於是駕船入海做了倭寇。


    這會兒本土正亂著,沒準哪天項上人頭不保,本地人就分了兩個方向跑路,北上或者西行,作為近鄰的高句麗和大周就遭殃了。


    因此才有了前頭謝硯行上書嶺南靖海的事情,這事兒屬實是無妄之災。


    江無眠的意思是打迴本土直接占了當地,畢竟扶桑雖屬於不征之國,但眼下他們連個繼承人都沒有,還放任百姓落草為寇,打上宗主國的門前,這不給點教訓說不過去。


    周邊小國有學有樣,挑起禍事,邊境不穩,又是一樁官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