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朝中分為五軍,營苑也沿用了這番分班方式,現今人少,便沒有再細分叢林作戰、山林作戰、沙漠作戰,白楚寒的意思是全都要學,不精通但也要會紙上談兵,培養軍事素養。


    真正的將軍還是要在戰爭征伐中磨鍊出來,現在不過是開始,往後有的學。


    江無眠尚在處理馬政時,白楚寒先行帶人迴來拉練,順便復盤馬政案中眾人的表現,可以說加強的部分戰鬥反應,用在秋獵裏是夠了。


    秋獵前有禁中軍提前清理林子,圈定狩獵範圍,並且分出大致的猛獸地盤,以防萬一,若是有熊一類的必然先行獵走。


    另外再放入部分家養牲畜,以免有人雙手空空,丟了麵子。


    轉眼便是秋獮,眾人的車馬陸續趕到獵場內。


    一早有禁中軍和錦衣衛包圍四處,另有甲士驅趕林中野獸,使得獸群鳥群驚惶散開。


    突然之間,鹿群自林中奪路而逃,為首雄鹿一躍出現在車馬之前,得見眾人,不安地踢踏幾下,試圖返身逃迴林中。


    建元帝一早搭箭上弦,看見鹿影,三箭連射,雄鹿倒地身亡,氣息絕斷。


    此為秋獮必要流程,即便天子改為考驗小輩能力的入學測試,狩獵頭鹿的事還是天子親身上陣。


    狩獵完畢,又發表一番重要講話,便開始宣布入學測驗的規則。


    不少武將翹首以盼,期待自家子侄得一個好成績,文臣們也掂量著新一代小將實力,寒門、世家、勛貴三種代表,誰能脫穎而出?


    諸多朝臣看在眼中,不斷衡量得失。


    本次入學考驗極為簡單,沒有多少規則,以不得重傷人為前提,三人組為一隊,隨行有一位夫子跟隨,監督流程、估量打分,此次測驗成績將作為日後培養計劃的參考數據。


    規則上是可以隨意攻擊其他小隊,以此獲取獵物,直到三日後秋獮結束,攜帶獵物最多的小隊是勝利隊伍。


    「贏者,朕有賞賜。」建元帝目光掃過年輕人,輕描淡寫許下一句賞賜,被鼓勵者眼睛發亮,摩拳擦掌準備入林狩獵。


    入林分隊,隨機抽籤,於內侍處領了帶有記號的羽箭和防身用的刀劍,又在白楚寒處拿上半日口糧,這點東西是為他們捕獵之後做第一頓飯之前補充體力的,多了沒有。


    江無眠準備了最基礎的驅蟲藥,嶺南出品,效果極佳,東西不多,隻能省著用,但是堅持兩晚上沒有問題,還備了其他基礎的止血藥物、幹淨的繃帶以防萬一。


    拿好東西,白楚寒做了最後叮囑,「林中行動注意隱蔽,獲取食物和飲用水的規則不僅要熟記於心,更要知行合一,如何催吐急救的方法已經說過,希望你們能交出滿意答卷。最後,檢查穿戴武器,入林!」


    獵場林地範圍廣泛,最近又放了家禽吸引食肉動物,保證裏麵的獵物充足又不會失去危險。


    叫江無眠來看,這和秋遊相似,和嶺南的熱帶亞熱帶叢林根本沒有可比性。


    建元帝多問了一句,「北真臘環境與嶺南如何?」


    江無眠迴憶他在韶遠看到的原始生態環境,「微臣未曾抵達北真臘,然韶遠卻有一二能道。當地叢林豐富,樹冠堪達幾十米,遮陰蔽日,人入其中,伸手不見五指。」


    「越向南,氣候越加潮濕悶熱,風雨多變,泥濘不堪。不瞞聖上,臣赴任時,晴日可行幾十裏,一遇雨天,萬物蒙蒙,路如沼澤,十裏難行。


    「植被更是加劇南行的困難,樹木越多,能供養的食草性動物越多,食草性動物一多,引得天敵居於此,林中蛇鼠穿行,竟有不避人者大若狸貓。


    「由此,人多有水土不服之狀。兼之瘴氣多發,所以北地遷居南者,初至時常有病痛,不得不多飲當地人的涼茶。」


    建元帝對韶遠的印象僅是剩了個騎樓,他大半輩子都在提防北方突厥與西域匈奴,沒多少精力放在南方,因此聽得是津津有味。


    嶺南尚且如此,北真臘要在更南方的位置,想必氣候會更加炎熱,當地又熱又多雨,卻又能長成三季稻。不知此物移栽嶺南後,,謝硯行能否種植成功,使大周糧食不必受人轄製。


    建元帝既然想到此事,趁機問了出來,想聽江無眠分析。能在南方任職的還走上高位的不少,但是嶺南……能在當地大刀闊斧改經營,又活著順利走出來的,目前僅有江無眠一例。


    說來他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嶺南人,這人根還在北方。


    倒是方才的隊伍裏,有不少出自嶺南,是此次武舉出身,聽聞還能識文斷字。


    「稻米生長條件主要條件是光熱溫度和水,北真臘能滿足的條件頗豐,簡而言之就是短時間內提供的東西充足,稻苗成長快,如此能有三季稻。」


    既然說到稻米生長情況,那就不得不說一句北地突厥現在占據的地盤上同樣能種植稻米,品質還不錯。


    ——前提是好好開荒,不能浪費。


    豎著耳朵聽的一眾朝臣聽不下去,戶部尚書鬥膽插嘴,「江憲副所言確實,稻米生長需求光熱。然北地突厥所占的地方一年四季多是凍土,土壤堅硬,雖是春季化雪做水足以灌溉,然光熱不足,無從種植,何來稻米之說?」


    朝中部分人不通庶務,然尚書侍郎這類不在其列,戶部尚書還舉了嶺南的例子,以此對比突厥地盤上的土壤。


    一地是水田一地是凍土,這是如何種下秧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