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無眠更是大膽,給在場之人許下豐厚的潤筆費,還說要以幾人的字跡刻畫活字,作為本次的報刊文字。
這下,除了建元帝外,其餘人心下盤算起來,到底要如何寫才能滿足刊登要求,寫好了可是青史留名!
時間一晃便是半月之後,白楚寒等人早早押送罪魁禍首入城,報紙也在前段時間發行,報上從幾個角度寫了此事的前因後果。這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叛亂之事本是雲裏霧裏,照報紙上一說,百姓好似各個化身當事人,傳的是頭頭是道。
隨著報紙在京師、鬆江府、南康府等地發行,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討論,民間尚且是如此,更別說一早等著京師事情落幕的地方官員。
有的是感受到風雨欲來,有的是暗暗下注妄圖賺從龍之功,有的則是求個自保,目的不同,看到消息的一瞬間反應也是不同。
鬆江府處,薛文、謝霄與張侍郎一道,心滿意足看完手中報紙,張侍郎對兩人抱拳道:「京中已是安然無恙,我等也應帶上罪證,上京稟告陛下。」
王家在江南作威作福,欺壓百姓、豢養水賊、操控鹽價、勾結外人等等足以判處極刑,若是有必要,此人應與韓昭鴻一個下場,合該株連九族!
此番南下,他原以為僅是查清王家即可,誰知一連串的意外,耽誤至此,期間不僅查了王家,還把江南本地世家大族、豪強士紳、官府要員得罪了一遍,罪證裝了滿船,隻待上京後讓建元帝定罪即可。
待到事情從頭到尾捋清楚了,已是過了臘八。
主要還是定罪,從王家查出的證據和從韓昭鴻一處得來的證據有的對不上,大理寺、刑部、兵部、錦衣衛等人日以繼夜核對,從中挑出真假來,還得互相印證,期間疑似牽扯到某些人,再行派人核實、查找證據。
因時間過的久了,部分證據已是煙消雲散,隻能從蛛絲馬跡中窺探一星半點。
江無眠等人一合計,這都要年底了,還是先大致交上一個結果,未曾查明的疑點稍後再尋證據核對,先將韓昭鴻等人處置了。大過年的,附近小國要來京中,他們得趕快忙活起來這些事情才行。
這一匯報,又是幾日。但事情告一段落,總算是不用拖過年去,從上到下都是鬆了一口氣。
同時對江無眠殺人不眨眼的印象又是加深幾分,單是他一人查出的證據足以讓朝中幾個派係都與之為敵!
這人是一星半點的疑點都不放過,還從不聽人攀扯交情,實在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
要說威脅,簡直笑話,誰能在這當頭威脅江無眠?是生不怕被人查出問題。
隻能憋屈著等人核對完卷宗,早早送走這尊大佛罷!
經由此事,建元帝也是對江無眠等人的行事態度頗為滿意,不糊弄、格外較真,行事卻又不偏不倚,不以派係為重,隻看罪名。
事既已是大致了結,自然是論功行賞。眼下江無眠剛剛升任兵部侍郎,短短時間內再進一步是不可能,建元帝於是另行賞賜,給了他一座宅院,還特許他先行挑選。
宅院內的安置也不用他出錢,自然有工部給他置辦,可以說,建元帝這次是大方一迴。
——前頭剛剛抄了大部分人的家,手頭寬裕,給賞識之人安置個宅子自然是小事。
此外還少不得加封諸多虛名,也就是有名無權的一些榮養職位,主要目的是加俸祿。
官員祿米是定死的,但職位不是,多加兩個職位,該職位的祿米自然歸江無眠所得,算變相升職加薪。
江無眠謝過恩典,隻聽建元帝又道:「朕欲開恩科,不知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所謂恩科,是不在正常三年科考行列的加科,正適合眼下情形――朝堂經受大清洗,官員位子騰出,缺少人才之際,急需補充新鮮血液。
每逢科舉,正是發展門生的大好時機,若是當了主考官,那更是天然拉攏學生的好身份!
第177章 日常
經過此番清洗,開恩科是必然結果,可定在哪年何時都有講究,此事交由禮部辦理,與江無眠關係不大。
他聽完結果便迴了林師爺暫時租賃的小院,剛歇上片刻,便有小廝來報,「大人,白都督帶人上門來,正在門外等著,您瞧?」
「先行帶人去正堂,待我更衣後再去見見。」一身官袍還在身上,江無眠先去內室換上常服,剛一出來就見白楚寒帶一親衛站於銀杏樹下。
過了秋日,銀杏葉黃,至冬日裏掉了半樹葉子。剩下半樹,風吹便灑了滿地,幾片掉在人身上,為一身官袍再添一份顏色。
白楚寒一轉身就見師弟出來,月白常服襯得人麵色更白,好似燒製出的白瓷,貼上去冷冰冰的不似常物。
「韓昭鴻曾言定陶存有前朝的金銀陵寢,此事為真還是假?」
隻是一開口,問的還是金銀俗物,哪兒還有那股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白楚寒捏著銀杏葉,手一撚,葉片旋轉著掉落,「前朝金銀陵寢不過是放出的謠言,謊騙他人為他賣命罷了。誰知竟真有人不帶腦子撞了上去,不惜賠上身家性命也要拿到此物。
「師兄此行還給你帶來一樁買賣。馮年去安定鎮西軍,臨行前借走不少轟天雷,師兄作主換了牛羊馬匹。牛羊還能買賣,但是馬匹隻有優先權,右軍一向重水師,沒有自己的養馬場,借鎮西軍一用倒也方便可行。
這下,除了建元帝外,其餘人心下盤算起來,到底要如何寫才能滿足刊登要求,寫好了可是青史留名!
時間一晃便是半月之後,白楚寒等人早早押送罪魁禍首入城,報紙也在前段時間發行,報上從幾個角度寫了此事的前因後果。這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叛亂之事本是雲裏霧裏,照報紙上一說,百姓好似各個化身當事人,傳的是頭頭是道。
隨著報紙在京師、鬆江府、南康府等地發行,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討論,民間尚且是如此,更別說一早等著京師事情落幕的地方官員。
有的是感受到風雨欲來,有的是暗暗下注妄圖賺從龍之功,有的則是求個自保,目的不同,看到消息的一瞬間反應也是不同。
鬆江府處,薛文、謝霄與張侍郎一道,心滿意足看完手中報紙,張侍郎對兩人抱拳道:「京中已是安然無恙,我等也應帶上罪證,上京稟告陛下。」
王家在江南作威作福,欺壓百姓、豢養水賊、操控鹽價、勾結外人等等足以判處極刑,若是有必要,此人應與韓昭鴻一個下場,合該株連九族!
此番南下,他原以為僅是查清王家即可,誰知一連串的意外,耽誤至此,期間不僅查了王家,還把江南本地世家大族、豪強士紳、官府要員得罪了一遍,罪證裝了滿船,隻待上京後讓建元帝定罪即可。
待到事情從頭到尾捋清楚了,已是過了臘八。
主要還是定罪,從王家查出的證據和從韓昭鴻一處得來的證據有的對不上,大理寺、刑部、兵部、錦衣衛等人日以繼夜核對,從中挑出真假來,還得互相印證,期間疑似牽扯到某些人,再行派人核實、查找證據。
因時間過的久了,部分證據已是煙消雲散,隻能從蛛絲馬跡中窺探一星半點。
江無眠等人一合計,這都要年底了,還是先大致交上一個結果,未曾查明的疑點稍後再尋證據核對,先將韓昭鴻等人處置了。大過年的,附近小國要來京中,他們得趕快忙活起來這些事情才行。
這一匯報,又是幾日。但事情告一段落,總算是不用拖過年去,從上到下都是鬆了一口氣。
同時對江無眠殺人不眨眼的印象又是加深幾分,單是他一人查出的證據足以讓朝中幾個派係都與之為敵!
這人是一星半點的疑點都不放過,還從不聽人攀扯交情,實在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
要說威脅,簡直笑話,誰能在這當頭威脅江無眠?是生不怕被人查出問題。
隻能憋屈著等人核對完卷宗,早早送走這尊大佛罷!
經由此事,建元帝也是對江無眠等人的行事態度頗為滿意,不糊弄、格外較真,行事卻又不偏不倚,不以派係為重,隻看罪名。
事既已是大致了結,自然是論功行賞。眼下江無眠剛剛升任兵部侍郎,短短時間內再進一步是不可能,建元帝於是另行賞賜,給了他一座宅院,還特許他先行挑選。
宅院內的安置也不用他出錢,自然有工部給他置辦,可以說,建元帝這次是大方一迴。
——前頭剛剛抄了大部分人的家,手頭寬裕,給賞識之人安置個宅子自然是小事。
此外還少不得加封諸多虛名,也就是有名無權的一些榮養職位,主要目的是加俸祿。
官員祿米是定死的,但職位不是,多加兩個職位,該職位的祿米自然歸江無眠所得,算變相升職加薪。
江無眠謝過恩典,隻聽建元帝又道:「朕欲開恩科,不知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所謂恩科,是不在正常三年科考行列的加科,正適合眼下情形――朝堂經受大清洗,官員位子騰出,缺少人才之際,急需補充新鮮血液。
每逢科舉,正是發展門生的大好時機,若是當了主考官,那更是天然拉攏學生的好身份!
第177章 日常
經過此番清洗,開恩科是必然結果,可定在哪年何時都有講究,此事交由禮部辦理,與江無眠關係不大。
他聽完結果便迴了林師爺暫時租賃的小院,剛歇上片刻,便有小廝來報,「大人,白都督帶人上門來,正在門外等著,您瞧?」
「先行帶人去正堂,待我更衣後再去見見。」一身官袍還在身上,江無眠先去內室換上常服,剛一出來就見白楚寒帶一親衛站於銀杏樹下。
過了秋日,銀杏葉黃,至冬日裏掉了半樹葉子。剩下半樹,風吹便灑了滿地,幾片掉在人身上,為一身官袍再添一份顏色。
白楚寒一轉身就見師弟出來,月白常服襯得人麵色更白,好似燒製出的白瓷,貼上去冷冰冰的不似常物。
「韓昭鴻曾言定陶存有前朝的金銀陵寢,此事為真還是假?」
隻是一開口,問的還是金銀俗物,哪兒還有那股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白楚寒捏著銀杏葉,手一撚,葉片旋轉著掉落,「前朝金銀陵寢不過是放出的謠言,謊騙他人為他賣命罷了。誰知竟真有人不帶腦子撞了上去,不惜賠上身家性命也要拿到此物。
「師兄此行還給你帶來一樁買賣。馮年去安定鎮西軍,臨行前借走不少轟天雷,師兄作主換了牛羊馬匹。牛羊還能買賣,但是馬匹隻有優先權,右軍一向重水師,沒有自己的養馬場,借鎮西軍一用倒也方便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