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變成半月一報雖有些出乎意料,可依當前的追捧程度,不難看出書坊此次決定格外恰當。


    然而版麵與內容變動,便讓諸多人所料不及,從商隊到百姓都在急切地審視第三期報紙內容,文人之間更是見麵就問新出的兩道題究竟有沒有得出答案。


    在一二期時,報紙雖說引起南康府部分區域——碼頭商隊與韶遠縣大部分人——關注,但不可否認的是,商隊占據大部分的購買份額。


    畢竟售價高,內容多是糧價相關,商隊第一時間嗅到商機,自不會放過發財機會。


    百姓之間是口口相傳,還是那個理由——價格太貴,性價比不高。


    聽聞刊登了糧價,也是托人在縣城裏打聽,少有人買上一份。


    倘若家中有書生文人倒是好些,有想省錢的,尋書生謄抄幾份帶迴,過程之中能獲得報紙上的信息。


    但也僅限於此,很少有書生主動掏錢買報。


    科舉相關內容太少,多數是商賈之事,有那銀錢不如直接買本舉業書來的劃算。


    然改版報紙一出,書生文人之間火速流傳開!


    自打報紙一物傳開,南康府上的人多了一個娛樂方式,聽說書先生念報。


    即便是進了冬日,各個茶館裏仍是熱鬧非凡。


    桌上沏一壺茶,裊裊霧氣氤氳,茶香墨香混坐一團,再上兩三盤小菜,等說書先生驚堂木一拍,齊活!


    今日裏唐秀才與好友約好在茶館裏一聚,叫了一壺茶,點上兩三盤點心,心中再度惋惜為何醉流霞不開在府城之中,好讓人一探究竟。


    去吃過的好友迴來讚不絕口,恨不得搬到醉流霞住著,可惜那地多讓商賈之流占著,他們最多過去吃頓飯。


    等到夥計上完,說書先生坐好,兩三好友也將入座,唐秀才笑道:「說書人一到,就見你們踩著門檻到了。」


    白衣書生許秀才拱手,「唐兄此言差矣,分明是報紙一到,小弟便追過來了。」


    這話趕得巧,說書人潤了嗓,驚堂木一拍,展開報紙念道:「時,建元二十五年,冬……」


    幾人說笑聲一停,聽說書人報上這期的政令,但不曾想,今日這齣竟是個案子!


    三人麵麵相覷,不由傾身側耳,聚精會神聽說書人向下念。


    與其說是案子,不若說是判決書。


    案件相關人的信息已被抹去,隻留部分細節,但還是能聽出原形來,讓討論度本就不低的偷竊案又增添一份熱度。


    唐秀才三人心思全在判決過程中,這份報紙上詳細描繪了案件是如何定性定刑的,最終判詞寫的更是寫得辛辣無比,讓人不自覺沉浸其中。


    他們已是秀才,再考下去便是舉人,中舉便能做官,甭管品級如何,總之是敲開仕途之門。


    而做官,總是逃不過寫公文,這份案卷上出現的判詞也是其中一種類型,屬於刑事卷宗類。


    雖有師爺可代筆,但官員本身必須得懂其中製式。


    譬如江無眠,身為知縣,身邊有四個師爺。其中林師爺是各種文書信手拈來,但他經常有事,其餘師爺也各有各的師爺,此番情況下,江無眠本人仍能提筆寫文書。


    文書可以不是本人親自寫,但起碼得會。


    報紙上刊登出的這篇判詞,就是江無眠本人親自撰寫的。


    通篇聽下來,極有個人特色,最後判決一出,聽得人通體舒暢,連忙拍手叫好。


    四下裏頓時響起一片添茶水聲,夥計笑容滿麵穿梭在客人之間,不時上盤點心。


    唐秀才一桌更是連連稱讚,依據他們的經驗,下一張定然是商賈相關,便收迴注意力,與好友討論起案情相關條例。


    哪知說書人清過嗓子,又道:「案情與判決如上,今又有一人賊心不死,試要竊取他人財物,全案如下……」


    和上個案子不同,這一案隻有情景,還有案件主體雙方報上府衙後所說的話,最後讓所看之人依據前兩期報紙出現的律法以及本期報紙的例子做判決。


    當即引起一片譁然!


    判決!


    官老爺才能做的判決,竟是要交與他們這些在場的白身、學子、書生與商賈之人?


    唐秀才端著的茶碗猛然落在桌上,整個人像是乍聽天書,不識字了一般。


    竟是讓他們依據報上所說判決案卷,寫判詞!


    竟是何人如此膽大妄為,在紙上做如此行徑!


    與之同桌的另一好友,青衣秀才康秀才家中有些門路,消息較為靈通地,在沸騰的茶館背景音中道:「聽聞這《南康半月刊》的書坊背後是新上任的知府大人!」


    說起新知府來,三人不由做賊一樣偷偷摸摸悄聲嘀咕,實在是南康府短短幾年換了三任知府,誰也不知這位子是不是坐的不穩當。


    「前段日子新知府上任,案子就是這位破的。」


    以此來看,那是誰寫的文章,自然一目了然。


    能在府衙調閱卷宗,還能一一陳述律法條例,輕鬆道來其中原委,必然是府衙中人。


    判詞一出,讓康秀才萬分肯定,絕對是新任知府本人親筆寫的!


    書生學子,最擅長的便是以字識人,以文辨人。從字跡風骨之中識得品行,從行文之中得見思想。


    以科舉為例,每年的主考官不同,熱衷的行文措辭思想皆有不同,而科舉之人要在考官過往的行文之中堪破喜好,藉此獲得青睞功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