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水田處,不少百姓冒雨清理淤泥排水,然而雨勢太大,水流洶湧,攜帶淤泥堵塞每個凹陷的地方。
江無眠從未見過冬日有如此大雨,又有疾風相助,讓人寸步難行。
他與蔣秋兩人艱難跋涉,臨到河堤,河流變寬闊湖泊,水麵橋樑不見身影。
江無眠皺眉,任由水麵暴漲,兩岸遲早化作河道。
半新河堤仍能擋住不斷衝擊的河水,遮掩不住的是越加高漲的水麵,他果斷向下走,「通知兩岸百姓,向縣城方向撤離。再過半日,河堤不起作用。到時再走,時間太晚,容易人財兩失。」
下首的紡織機在水流沖刷下,屹立河流中,流經此處的雨水就此分流又合為一處。
江無眠看得分明,再過一段時間,精巧的織布機化作折斷的木頭,變為洶湧河流中的異物。
蔣秋緊隨其後,「大人,衙役於路上值守,很快能帶百姓撤離,您……」
他看了一眼迴縣衙的路,頓時啞聲,這是要去哪兒?
江無眠指了指上遊區域,「造紙坊。」
造紙坊立在上遊區域,好在修建時選的略高地區,但他們到時,雨水已然到了小腿處。
謝林詫異地開門,趕忙將人迎進去,焦急道:「大人,您怎生冒雨出門!」
雨天瞧不見路,水中有異物看不清晰,腳踩不到實地,就怕有個萬一傷到!
再者,對嶺南本地人來說,這種程度的風雨說不上大,每年都習慣來上幾遍。
畢竟這兒靠海邊,每年有大雨、隔兩年來上兩三次的暴風雨是常事,前兩年風平浪靜不見大雨才是異況。
如今來了,本地百姓反倒是輕鬆了。
江無眠脫下蓑衣,和蔣秋一人灌了一口涼茶,未等苦澀味道散去,謝林又端上來兩碗紅糖薑水。
他心下古怪,涼茶也就算了,本地老一輩傳下來的方子,怎生還有紅糖薑水?
最便宜的石蜜也要十幾文,不說價格,單就說這兒是造紙坊……造紙坊它是造紙的,哪兒來的製糖?
謝林監督江無眠灌了兩碗,稍稍鬆口氣,抹去額頭冷汗,解釋道:「造紙坊與寨子接觸的多,時間一久,涼茶石蜜全備上了。廚房熬煮了兩鍋,小郎君與師爺多喝幾碗驅寒。」
江無眠捧著碗點頭,從窗外看去,廊下有人說說笑笑,渾然不在意這場暴雨。
此時迴想,衙役離開時也是輕鬆無比,一兩分擔憂也是心係田間,完全不擔心家中有事。
倒算是個好消息,起碼撤離百姓時不會引起恐慌。
暴雨僅持續一天,次日已轉小雨,江無眠放下心來,吩咐衙門查看災情。
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並不嚴重,唯獨堤岸處、水力紡織與水田需人清理。
水田有戶房關注,水力紡織交與趙成處理,江無眠親自帶人去了堤岸處。
檢查過水中隱約出現的石橋,搖頭道:「雨不多時還能過人,雨勢一大,別說橋墩,橋麵全浸了水,完全不能使用,石橋架得太低。」
周縣丞身為本地人,他了解得多,「臨近海邊風大,一天天吹著,石橋壞得快,建得高要的石料多,還不如這麽湊合用著。」
在當地人看來,不過是水淹過橋,小事一樁,沒淹到莊稼、沖走幾個人,僅僅是一座橋而已,來年修修補補仍然能用。
江無眠帶人檢查過上下遊兩岸情況,又記下雨後水位,腦中有一念頭一閃而過。
「這個地形,適合多級攔水壩。」
周縣丞還在看橋麵浸濕的痕跡,沒反應過來江無眠到底說了什麽,在重複一遍後,隻感覺詞句一陣拗口。
此事還要上報州府,計劃也需完善,江無眠沒給周縣丞解惑,繼續巡視其他作坊。
臨到海邊,江無眠見到正在統計海帶損失的蔣秋,不知經過暴風雨後,海帶養殖受損凡幾。
倘若年年來上幾次,海帶養殖的場地必須好生挑選一番,起碼挑個背風區。
「如何?部分筏架還能再用嗎?」
水麵飄著斷木、草繩、撕扯成不規則形狀的海帶。
本來清澈見底的養殖區渾濁一片,水底泥沙翻湧,偶爾能看到一片黑影掠過水下,倏忽之間,消失在海下。
蔣秋唇角繃直,皺眉道:「大人,多數筏架已破壞殆盡,獨留幾架能修補一二,然海帶養殖——」
他轉而眺望平靜海麵,搖頭可惜道:「風險極大。」
養是能養,一旦遭受本次的暴風雨,損失太大,得不償失,與其如此,不如出海捕魚獲利多。
「換養殖地再做嚐試。」江無眠並不放棄,這是韶遠縣打開內地商路的希望,但凡有一絲可能,他會堅持下去。
畢竟韶遠縣如今有錢,能換著法子嚐試。
一連幾日,縣衙裏忙得團團轉,收集災後資料、斟酌救災措施、安排年關將近時的上值、謹防略賣人拐賣幼童等等。
兜兜轉轉,直到縣衙封筆前一日,江無眠才處理好分級攔水壩之事。
為此,縣衙簡短開了個會,議題為「分級攔水壩試用情況與建設難題」。
「平日沒有雨水,水位偏低,再行攔水之舉,豈不是對灌溉有害?」周縣丞看完嘀咕道。
韶遠縣是水多雨多,可架不住多級攔水壩建的也多,層層下來,能讓一條河斷流。
位於下遊區的水田失去灌溉來源,壞了耕種大事啊!
江無眠從未見過冬日有如此大雨,又有疾風相助,讓人寸步難行。
他與蔣秋兩人艱難跋涉,臨到河堤,河流變寬闊湖泊,水麵橋樑不見身影。
江無眠皺眉,任由水麵暴漲,兩岸遲早化作河道。
半新河堤仍能擋住不斷衝擊的河水,遮掩不住的是越加高漲的水麵,他果斷向下走,「通知兩岸百姓,向縣城方向撤離。再過半日,河堤不起作用。到時再走,時間太晚,容易人財兩失。」
下首的紡織機在水流沖刷下,屹立河流中,流經此處的雨水就此分流又合為一處。
江無眠看得分明,再過一段時間,精巧的織布機化作折斷的木頭,變為洶湧河流中的異物。
蔣秋緊隨其後,「大人,衙役於路上值守,很快能帶百姓撤離,您……」
他看了一眼迴縣衙的路,頓時啞聲,這是要去哪兒?
江無眠指了指上遊區域,「造紙坊。」
造紙坊立在上遊區域,好在修建時選的略高地區,但他們到時,雨水已然到了小腿處。
謝林詫異地開門,趕忙將人迎進去,焦急道:「大人,您怎生冒雨出門!」
雨天瞧不見路,水中有異物看不清晰,腳踩不到實地,就怕有個萬一傷到!
再者,對嶺南本地人來說,這種程度的風雨說不上大,每年都習慣來上幾遍。
畢竟這兒靠海邊,每年有大雨、隔兩年來上兩三次的暴風雨是常事,前兩年風平浪靜不見大雨才是異況。
如今來了,本地百姓反倒是輕鬆了。
江無眠脫下蓑衣,和蔣秋一人灌了一口涼茶,未等苦澀味道散去,謝林又端上來兩碗紅糖薑水。
他心下古怪,涼茶也就算了,本地老一輩傳下來的方子,怎生還有紅糖薑水?
最便宜的石蜜也要十幾文,不說價格,單就說這兒是造紙坊……造紙坊它是造紙的,哪兒來的製糖?
謝林監督江無眠灌了兩碗,稍稍鬆口氣,抹去額頭冷汗,解釋道:「造紙坊與寨子接觸的多,時間一久,涼茶石蜜全備上了。廚房熬煮了兩鍋,小郎君與師爺多喝幾碗驅寒。」
江無眠捧著碗點頭,從窗外看去,廊下有人說說笑笑,渾然不在意這場暴雨。
此時迴想,衙役離開時也是輕鬆無比,一兩分擔憂也是心係田間,完全不擔心家中有事。
倒算是個好消息,起碼撤離百姓時不會引起恐慌。
暴雨僅持續一天,次日已轉小雨,江無眠放下心來,吩咐衙門查看災情。
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並不嚴重,唯獨堤岸處、水力紡織與水田需人清理。
水田有戶房關注,水力紡織交與趙成處理,江無眠親自帶人去了堤岸處。
檢查過水中隱約出現的石橋,搖頭道:「雨不多時還能過人,雨勢一大,別說橋墩,橋麵全浸了水,完全不能使用,石橋架得太低。」
周縣丞身為本地人,他了解得多,「臨近海邊風大,一天天吹著,石橋壞得快,建得高要的石料多,還不如這麽湊合用著。」
在當地人看來,不過是水淹過橋,小事一樁,沒淹到莊稼、沖走幾個人,僅僅是一座橋而已,來年修修補補仍然能用。
江無眠帶人檢查過上下遊兩岸情況,又記下雨後水位,腦中有一念頭一閃而過。
「這個地形,適合多級攔水壩。」
周縣丞還在看橋麵浸濕的痕跡,沒反應過來江無眠到底說了什麽,在重複一遍後,隻感覺詞句一陣拗口。
此事還要上報州府,計劃也需完善,江無眠沒給周縣丞解惑,繼續巡視其他作坊。
臨到海邊,江無眠見到正在統計海帶損失的蔣秋,不知經過暴風雨後,海帶養殖受損凡幾。
倘若年年來上幾次,海帶養殖的場地必須好生挑選一番,起碼挑個背風區。
「如何?部分筏架還能再用嗎?」
水麵飄著斷木、草繩、撕扯成不規則形狀的海帶。
本來清澈見底的養殖區渾濁一片,水底泥沙翻湧,偶爾能看到一片黑影掠過水下,倏忽之間,消失在海下。
蔣秋唇角繃直,皺眉道:「大人,多數筏架已破壞殆盡,獨留幾架能修補一二,然海帶養殖——」
他轉而眺望平靜海麵,搖頭可惜道:「風險極大。」
養是能養,一旦遭受本次的暴風雨,損失太大,得不償失,與其如此,不如出海捕魚獲利多。
「換養殖地再做嚐試。」江無眠並不放棄,這是韶遠縣打開內地商路的希望,但凡有一絲可能,他會堅持下去。
畢竟韶遠縣如今有錢,能換著法子嚐試。
一連幾日,縣衙裏忙得團團轉,收集災後資料、斟酌救災措施、安排年關將近時的上值、謹防略賣人拐賣幼童等等。
兜兜轉轉,直到縣衙封筆前一日,江無眠才處理好分級攔水壩之事。
為此,縣衙簡短開了個會,議題為「分級攔水壩試用情況與建設難題」。
「平日沒有雨水,水位偏低,再行攔水之舉,豈不是對灌溉有害?」周縣丞看完嘀咕道。
韶遠縣是水多雨多,可架不住多級攔水壩建的也多,層層下來,能讓一條河斷流。
位於下遊區的水田失去灌溉來源,壞了耕種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