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阻攔他的唯有一件事,南方桑柘如何做成紙張?
江無眠條件反射想找金不換,轉瞬之間又反應過來,不說金道長還在為陶瓷忙碌,單是專業就不對口。
果然,人有了外置勞動力自己就會懶惰。
江知縣反省了一秒,就讓人去問問本地造紙作坊是否有人買了,沒人拿下他要租用一段時間,最少半年起步。
林師爺:「……」
大人,看看縣衙帳簿的錢!
江無眠愉快地宣布,「水田犁鋪子已經盈利,走我的私帳即可。」
這份買賣,他可是有分紅的。
林師爺無聲嘆口氣,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看看他們大人,都已經能眼不眨地租下半年造紙作坊了!
造紙技術並不繁複,當前的技術已趨於完善,江無眠無甚更改的方向,他僅是改良了下抄造後的環節。
大周造紙屬「澆紙法」,就是用模具將紙澆築而成。這種方式出來的紙張質地粗糙,數量較少且成本高。
盡管經過多人改良,已經減去不少成本,但紙張使用感稱不上好。
江無眠用的是「抄紙法」,能籠統分為四步,分離原料、打漿、抄造、擠壓水分幹燥。
前麵兩步和「澆紙法」一樣,區別在後麵一個過程。
所謂的抄造其實就是將紙漿搖勻鋪勻,在紙漿裏加入楊桃藤、黃蜀葵等浸出液,用以增加紙張粘合度,增強韌性的同時會讓紙張更加細密勻稱。
再度攪拌均勻後,用抄紙模框,抄起紙槽內的紙漿,均勻地留在抄紙模框上。
此為抄紙法的精髓,紙張不再是粗製濫造,表麵雜物沉澱物散亂分布的情況有所改善,能最大程度保證紙張順滑,書寫時不卡墨。
在了解製造過程與方案的前提下,製作時間自然用不上半年時間,江無眠僅是以防萬一。
韶遠縣多雨,而晾曬紙張時需要充足陽光,若是遇到大雨時來不及收迴就會前功盡棄。
饒是他百般謹慎,仍然有好幾次被風掀了攤子、大雨濕了紙漿,以至於轉而放入房中陰幹幾日,最後選了個晴天出去晾曬,得出的成品不太如人意。
江無眠也不嫌棄,這可是他親手做的第一批紙張,怎麽也要給恩師試上一試不是?
收到徒弟紙張大禮包的謝硯行:「???」
這紙似是被水泡過?
第043章 紙張
有那麽一瞬間,謝硯行以為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然而他翻來覆去,看了又看,的確有些水泡的痕跡。
「不對。」摸了兩把紙張,謝硯行手一頓,喃喃自語道,「觸感不對。」
謝硯行不敢稱自己用過全大周的紙張,但半數是有的,大多數紙張有各式各樣的問題。
雜質太多、紙張黑黃、夾雜不均勻的絮狀物、翻動時掉渣……似是此等問題,不勝枚舉。
每逢遇到時,皆要留心觸動,以防不經意間碎成渣滓。
手中淡黃色的紙張,紋理細密,顏色偏黃,上有少許雜質,翻動時不必擔憂碎裂掉落。
雖有凹凸不平的褶皺,但相較於用過的紙張,已是中等。
顏色白皙、觸之若人肌膚般細密的紙張皆是貢品,如同韶遠縣要準備的月上霜,品質好、造價高、產量少得可憐,每年僅有固定數量充當貢品入了國庫私庫,偶爾作為皇帝的賞賜用。
謝硯行家裏有建元帝賞下的檀桑紙,與之全然不同,但手中的紙再更改下技藝,能得上佳之稱。
江無眠給的紙張頗多,全是裁好的一刀。謝硯行頗感興起地揮毫潑墨,寫下自己名號,又印上雅號。
淡黃紙張上,黑色墨跡沒有暈開太多,朱紅色的印章嶄新清晰,十分鮮明。
「善!」謝硯行寫完留紙張晾幹,又用這貌似水泡過的紙張給小徒弟寫信。
他來南康府多日,見過了幾縣知縣、府裏的諸多門客、大部分佐雜官,也寫了諸多公文,用的紙是青州府來的清關紙,哪能不知南康府並無本地產紙的情況。
手中的紙,是小徒弟從哪個州府買來的?
江無眠迴道:過些時日,從韶遠縣買的。
迴信附贈了正常晾幹的紙張,不再是第一批次的瑕疵品。
他將信交給隨恩師過來的謝管家,又將前些日子釀的酒搬到車上,讓管家帶迴恩師家中。
待馬車消失在路上,江無眠看了下天色,按原定計劃先去了平潮寨。
既然紙張問題已能克服,證明自己的造紙技術可行,那造紙作坊是時候落地了。
兩個寨子位置相近,平潮寨多以甜柘種植為主,金苗寨是甜柘較少但有梯田、種植桑樹。
江無眠的造紙方子是甜柘渣滓、桑樹皮為主,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靠水多晴天的地方,方便運輸還方便晾曬。
同行的是周縣丞與林師爺,還有兩個衙役。
周縣丞好歹知道當地某些習俗,不至於鬧出誤會來。林師爺教過他們如何做肥料,也問過寨子裏的事,過來一趟倒不突兀。
即便如此,寨子裏的主事人康寨主也是忐忑不安接待了一行人,以為他們寨子裏有事臨頭,才會讓知縣大人都跟著過來。
其他村不是沒有縣衙來人,不過那都是衙役上門問肥料或者是查人口的,沒聽過哪個村裏有知縣大人、縣丞大人還有師爺全過來啊?
江知縣看了下林師爺,後者出麵道:「大人過來,是為看看寨中是否有何困難,不知寨裏肥料做的如何?對甜柘種植可有作用?」
江無眠條件反射想找金不換,轉瞬之間又反應過來,不說金道長還在為陶瓷忙碌,單是專業就不對口。
果然,人有了外置勞動力自己就會懶惰。
江知縣反省了一秒,就讓人去問問本地造紙作坊是否有人買了,沒人拿下他要租用一段時間,最少半年起步。
林師爺:「……」
大人,看看縣衙帳簿的錢!
江無眠愉快地宣布,「水田犁鋪子已經盈利,走我的私帳即可。」
這份買賣,他可是有分紅的。
林師爺無聲嘆口氣,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看看他們大人,都已經能眼不眨地租下半年造紙作坊了!
造紙技術並不繁複,當前的技術已趨於完善,江無眠無甚更改的方向,他僅是改良了下抄造後的環節。
大周造紙屬「澆紙法」,就是用模具將紙澆築而成。這種方式出來的紙張質地粗糙,數量較少且成本高。
盡管經過多人改良,已經減去不少成本,但紙張使用感稱不上好。
江無眠用的是「抄紙法」,能籠統分為四步,分離原料、打漿、抄造、擠壓水分幹燥。
前麵兩步和「澆紙法」一樣,區別在後麵一個過程。
所謂的抄造其實就是將紙漿搖勻鋪勻,在紙漿裏加入楊桃藤、黃蜀葵等浸出液,用以增加紙張粘合度,增強韌性的同時會讓紙張更加細密勻稱。
再度攪拌均勻後,用抄紙模框,抄起紙槽內的紙漿,均勻地留在抄紙模框上。
此為抄紙法的精髓,紙張不再是粗製濫造,表麵雜物沉澱物散亂分布的情況有所改善,能最大程度保證紙張順滑,書寫時不卡墨。
在了解製造過程與方案的前提下,製作時間自然用不上半年時間,江無眠僅是以防萬一。
韶遠縣多雨,而晾曬紙張時需要充足陽光,若是遇到大雨時來不及收迴就會前功盡棄。
饒是他百般謹慎,仍然有好幾次被風掀了攤子、大雨濕了紙漿,以至於轉而放入房中陰幹幾日,最後選了個晴天出去晾曬,得出的成品不太如人意。
江無眠也不嫌棄,這可是他親手做的第一批紙張,怎麽也要給恩師試上一試不是?
收到徒弟紙張大禮包的謝硯行:「???」
這紙似是被水泡過?
第043章 紙張
有那麽一瞬間,謝硯行以為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然而他翻來覆去,看了又看,的確有些水泡的痕跡。
「不對。」摸了兩把紙張,謝硯行手一頓,喃喃自語道,「觸感不對。」
謝硯行不敢稱自己用過全大周的紙張,但半數是有的,大多數紙張有各式各樣的問題。
雜質太多、紙張黑黃、夾雜不均勻的絮狀物、翻動時掉渣……似是此等問題,不勝枚舉。
每逢遇到時,皆要留心觸動,以防不經意間碎成渣滓。
手中淡黃色的紙張,紋理細密,顏色偏黃,上有少許雜質,翻動時不必擔憂碎裂掉落。
雖有凹凸不平的褶皺,但相較於用過的紙張,已是中等。
顏色白皙、觸之若人肌膚般細密的紙張皆是貢品,如同韶遠縣要準備的月上霜,品質好、造價高、產量少得可憐,每年僅有固定數量充當貢品入了國庫私庫,偶爾作為皇帝的賞賜用。
謝硯行家裏有建元帝賞下的檀桑紙,與之全然不同,但手中的紙再更改下技藝,能得上佳之稱。
江無眠給的紙張頗多,全是裁好的一刀。謝硯行頗感興起地揮毫潑墨,寫下自己名號,又印上雅號。
淡黃紙張上,黑色墨跡沒有暈開太多,朱紅色的印章嶄新清晰,十分鮮明。
「善!」謝硯行寫完留紙張晾幹,又用這貌似水泡過的紙張給小徒弟寫信。
他來南康府多日,見過了幾縣知縣、府裏的諸多門客、大部分佐雜官,也寫了諸多公文,用的紙是青州府來的清關紙,哪能不知南康府並無本地產紙的情況。
手中的紙,是小徒弟從哪個州府買來的?
江無眠迴道:過些時日,從韶遠縣買的。
迴信附贈了正常晾幹的紙張,不再是第一批次的瑕疵品。
他將信交給隨恩師過來的謝管家,又將前些日子釀的酒搬到車上,讓管家帶迴恩師家中。
待馬車消失在路上,江無眠看了下天色,按原定計劃先去了平潮寨。
既然紙張問題已能克服,證明自己的造紙技術可行,那造紙作坊是時候落地了。
兩個寨子位置相近,平潮寨多以甜柘種植為主,金苗寨是甜柘較少但有梯田、種植桑樹。
江無眠的造紙方子是甜柘渣滓、桑樹皮為主,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靠水多晴天的地方,方便運輸還方便晾曬。
同行的是周縣丞與林師爺,還有兩個衙役。
周縣丞好歹知道當地某些習俗,不至於鬧出誤會來。林師爺教過他們如何做肥料,也問過寨子裏的事,過來一趟倒不突兀。
即便如此,寨子裏的主事人康寨主也是忐忑不安接待了一行人,以為他們寨子裏有事臨頭,才會讓知縣大人都跟著過來。
其他村不是沒有縣衙來人,不過那都是衙役上門問肥料或者是查人口的,沒聽過哪個村裏有知縣大人、縣丞大人還有師爺全過來啊?
江知縣看了下林師爺,後者出麵道:「大人過來,是為看看寨中是否有何困難,不知寨裏肥料做的如何?對甜柘種植可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