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有排水管道疏通,地麵積水情況不至於如此嚴重。


    「再有幾日,該是恩師抵達嶺南赴任時了。」江無眠牽著馬,慢慢向迴走,心中數著現在的進度。


    土地上的事情完全鬆手交給陳平,礦脈上有張榕看著,縣衙內有蔣秋打理,趙成尚在島上測算,一時半會迴不來。


    周全還能再進一步培養,不過他的權力倒是能逐步放開。不說別的,一些禮房祭祀之事能交出去。


    論了解,他還是不如當地人,尤其是在某些風俗祭祀禮儀上,還是周全出麵協調處理得當。


    「目前的人還夠用,然而人才還不夠。」想達到目標就必須在全縣推廣知識,起碼要識字。


    縣衙裏不說人人會讀書,最低也得認識常用字。這樣一來,才能填補勞動缺口,不必每逢貼告示就要花錢僱傭讀書人宣讀給縣中百姓。


    就此,他召集縣衙還在的人開了個簡短會議,三班六房代理人、三個師爺、一個縣丞、一個典史,全部出席。


    「全縣推行基礎教育。」江無眠不管眾人瞪大的眼睛驚愕的神情,簡單解釋道,「無需太過複雜,隻是最簡單的常用字與術數運算而已。


    不占用家中頂樑柱的時間,僅僅是七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孩童,每日接受兩個時辰的教導。另外的時間全由他們自己幫助家中做活,減輕家庭壓力。


    十六歲以上,完成每日活計,可以跟著聽課,不做強求。」


    如此簡陋的教學,教學內容堪稱粗淺甚至接近於無的東西,能有什麽用?


    作為正統科舉出來的秀才,周縣丞心中槽點滿滿,但他還有把柄在江無眠這兒,不敢高聲說話反駁。


    倒是幾個師爺沒有顧忌,尤其是蔣秋幾乎是眉頭皺出三道印痕,下意識反駁,「銀錢不足。一年的收成最多不過二三兩銀錢,最為普通的筆墨紙硯要一兩三錢銀子,再有拜師束脩、書院進學費用……」


    言語未盡,在坐之人已是能聽明白,培養讀書人的成本高到農家人根本承擔不起!


    江無眠搖頭,「太複雜了。我們並非要培養讀書人,不過是識字算數而已。」


    筆墨紙硯是讀書人的配置,又不是他們這次教學的配置。


    筆墨用以寫字,換成木炭難道就不行了?


    木炭削成條,輔以兩根木條夾起來就能在木板上留下記號。


    再簡單一些,用木棍在沙子上練習,能寫出字型來,同樣是寫字。


    隻要簡化到識字認字,不必寫字,筆墨紙硯都能省去,最大的成本不過是書本和教師。


    聽完江無眠的敘述,所有人從一開始的荒謬到後麵的「這還真行」。


    林師爺驚駭地自言自語,「韶遠縣豈不是能成為大周讀書、不,是大周識字人最多的縣?」


    江無眠心中還有一整個掃盲計劃,但不是現在能拿出來的東西,韶遠縣已經走得太遠,必須讓它緩緩,消化當下擁有的一切。


    而且,掃盲計劃牽扯太多,還是等恩師來了再說。


    「另外,不能耽誤韶遠縣現在的發展計劃。除去必須強製上課的七到十六歲的孩童外,想來聽課的人必須完成任務才能上課。」


    第039章 普及


    雨過天晴,昨日冷雨澆透土地,今日碧空如洗,明澈湛藍。


    陽光穿過窗欞落在大部分人身軀上,帶來暖意。


    然而坐在側廳中的人,此刻注意力全在中間的年輕人身上,他坐於書案背後,半身是陰影,看不清晰,聲音卻鏗然堅定。


    落入眾人耳中不亞於平地驚雷。


    向每個人普及知識?


    何等的傲慢與無知。


    江無眠與這樣的描述相向甚遠,他話中充滿自信,好似僅在描述一個事實,親眼看中的事實。


    三位師爺雖然心驚,但好在是了解江無眠的作風。所謂的「普及知識」是最終結果,中間過程才是本次小會的目的。


    蔣秋更正了成本,再度開口,「以炭做筆,以木板做紙。無需更多的紙筆,即可啟蒙。」


    木炭、木板,相較於筆墨紙硯,實在是太過便宜簡單,成本驟降成一文兩文錢。


    求學之路的障礙又少了一樣。


    江無眠鼓勵地點頭認可,問:「再簡潔方便些?」


    再簡潔方便?


    這難道不是最為簡單的方案?


    剛從震驚中迴過神的人再度迷茫,順著蔣師爺的方案向下想,難道是直接用樹枝在地上比比劃劃?


    王西猶豫地張嘴,喚來江無眠的搖頭,「不是形式上的簡單,而是時間流程上的簡單。」


    有人已然迴過味來,陳平與周全同時開口,「作坊?」


    沒錯!作坊!


    將一切化作流水線,將生產木炭木板的事情交付給其他人,韶遠縣百姓要做的即是快速完成江無眠識字算數的要求,投入韶遠縣的建設之中。


    林師爺在紙上記錄本次會議主要內容,他下筆迅速,一看是練出來的。


    知識普及計劃、筆墨紙硯更替難題、時間統籌問題、強製義務教育……


    「強製義務教育?」林師爺皺眉道,「大人,您即使規定有人上半天課,半天工作,仍有孩童不得不因家庭、生計等各種原因缺課。」


    自然,提出普及知識的方向是正確的,然而這種正確太過理想化,總會有人迫不得已止步。


    盡管大周近些年安定許多,但百姓掙紮在生存線上是固有事實,長遠來看,江無眠的措施惠及千家萬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