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無眠給不了科舉,但能給另一個機會——胥吏,同樣是部分人的追求。
「人才引進?」不還是挖人!
張榕一瞬間明了,他們大人還惦記著別人家的人才。
第030章 糖霜
江無眠將人才引進計劃刪減一番,交給張榕,他攤開規劃圖,在百越河附近選定水泥作坊地址。
距離幾個礦不能遠,附近還要有河水,他在靠近百越河下遊附近的地方圈定作坊地址。
召集工程隊先把窯爐搭起來,選定有經驗的老師傅,部分是有經驗的老師傅,部分是工程隊出來的師傅,還是老一套的激勵措施。
把金不換試出的火候告知他們,至此,水泥作坊終於準備上了!
事情逐步走上正軌,江無眠終於從公務中脫身,又惦記上了糖。
韶遠縣是有甘蔗的,前幾天熬煮的紅糖薑水的糖就是蔗糖,放在後世看,眼下的蔗糖或者說紅糖應該叫石蜜。
大周一共有三種糖,一是麥芽裏出來的飴,也就是飴糖、麥芽糖;二是天然蜂蜜,三就是南方來的有名蔗糖,這會叫石蜜。
飴糖是麥芽出來的,小麥是北地主要的糧食作物,糧食產量本來就低,供人吃喝都不夠,更別提用來大規模做糖,起碼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
蜂蜜更難得,這年頭沒有人工大規模飼養的蜜蜂,半是靠著野外蜜蜂,半是大戶人家養的隻能供部分人吃上點的蜂蜜,價格更高昂。
至於石蜜,主要靠南陸的部分地方產出,但它缺點也很明顯,耗火不說全靠人工榨汁,得出的產量很少,利用率低。
最便宜的是帶一點甜味的渣滓,貴的是最終熬出的那點白糖,大周稱之「月上霜」,產量少價格高昂。
正適合韶遠縣打出自己的商業特色,也方便江無眠下一步計劃。
水田犁不算商業特色,這屬於農業用具,水泥現下應屬於戰略物資,因為它能應用在城牆上、河堤上、修路上,何況這還沒名聲呢,不算特色啊。
按謝師兄前些天來信,商隊已到淮南道,即將下江南,不耽誤時間的話,大約能有兩月抵達嶺南。
能不能拿出足夠的誠意說動商隊東家,就看「白糖」表現如何!
江無眠在縣衙轉了一圈,沒發現能用來做糖的東西,想了想先讓蔣秋採買了部分東西運到金不換的別院去。
蔣秋聽完:「……」
金不換別院的花銷能抵上縣衙所有人一年的俸祿,還加!
江無眠不知蔣秋想的什麽,他吩咐下去,就去迴憶白糖冰糖的製作工藝,次日一早騎馬奔向別院。
別院中的兩人看著縣衙的衙役安置好東西,又趕著兩頭牛進門,最後兩人推著一車草料一車甘蔗進門。
金不換還挑了根甘蔗掂量。
「真甜杆,不是假的。」金不換扒開新鮮葉子,聞到甘蔗的甜味。
江南道習慣稱之為甜杆,北地的叫甜柘,都是甘蔗的名。
不過,管什麽名不名的,送別院來幹嘛,他們兩誰都下不去嘴啊!
林師爺與金道長麵麵相覷,「縣衙安排,蔣師爺聽大人吩咐,應是大人的主意?」
金不換動作收斂,立刻恭敬地放迴去,林師爺無奈搖頭,兩人正納悶著,江無眠牽馬進來,「東西齊了。」
「見過大人。」齊刷刷抬手行禮,兩人問道:「大人,這些東西是?」
江無眠順手在後院馬棚拴好馬,順口解釋,「做石蜜。」
石蜜?
兩人一頭霧水,看著這些東西和兩頭牛,不知江無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江無眠先看了下工具合不合格,甘蔗榨汁其實有好幾種方式,韶遠縣用石轤,他便讓蔣秋去石匠那兒問了問有沒有這東西。
石轤屬於大件,不是專業製糖的地方很少家中定製,但他有套舊的,加緊時間修完,由衙役送來別院。
石轤和石磨一樣,都是石滾。區別是石轤圓柱上還鑿了四方孔洞,有一半的孔洞鑲嵌了硬木,猛然一看,如同牙齒突出在外,突出的這部分與凹陷的能合在一起。
中間有部分空隙,留給甘蔗進出,牛牽引動起來時,正好榨汁。
林師爺與金不換被江無眠指揮起來,一人在這兒往裏麵填甘蔗,一人趕緊燒上水製造石蜜。
金不換燒上火,「大人,您是準備熬成什麽程度?」
火候這玩意是他的拿手好戲,正好江無眠在,得趁機露一手說明自己的重要性。
江無眠想了想道:「下陽春麵時臥荷包蛋的火候。」
金不換:「……」
大人,草民煉丹,燒菜手藝一竅不通!
江無眠決定自行看著,什麽時候火大什麽時候火小,全靠聲控——他出聲,金不換控製。
甘蔗汁沸騰,又過兩道幾道工序,凝成糖漿。
金不換瞅了一眼,「您這跟燒水泥的程度一樣,一個能用一個能吃。」
江無眠看了下糖漿程度,還真差不多。
不過到這種地步就能打砂,方便定型時表麵光滑,不會有坑坑窪窪的顆粒感。
定型後脫色,這一道工藝江無眠決定自己去做,林師爺和金不換守在門外,以防萬一。
江無眠拿了草木灰、黃泥等材料,又從金道長的設備中挑出漏鬥、沒用過的米缸,湊合著用。
黃泥水澆透,再用草木灰等材料吸附,一點一點的,黑紅色的蔗糖逐漸變成白糖。
「人才引進?」不還是挖人!
張榕一瞬間明了,他們大人還惦記著別人家的人才。
第030章 糖霜
江無眠將人才引進計劃刪減一番,交給張榕,他攤開規劃圖,在百越河附近選定水泥作坊地址。
距離幾個礦不能遠,附近還要有河水,他在靠近百越河下遊附近的地方圈定作坊地址。
召集工程隊先把窯爐搭起來,選定有經驗的老師傅,部分是有經驗的老師傅,部分是工程隊出來的師傅,還是老一套的激勵措施。
把金不換試出的火候告知他們,至此,水泥作坊終於準備上了!
事情逐步走上正軌,江無眠終於從公務中脫身,又惦記上了糖。
韶遠縣是有甘蔗的,前幾天熬煮的紅糖薑水的糖就是蔗糖,放在後世看,眼下的蔗糖或者說紅糖應該叫石蜜。
大周一共有三種糖,一是麥芽裏出來的飴,也就是飴糖、麥芽糖;二是天然蜂蜜,三就是南方來的有名蔗糖,這會叫石蜜。
飴糖是麥芽出來的,小麥是北地主要的糧食作物,糧食產量本來就低,供人吃喝都不夠,更別提用來大規模做糖,起碼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
蜂蜜更難得,這年頭沒有人工大規模飼養的蜜蜂,半是靠著野外蜜蜂,半是大戶人家養的隻能供部分人吃上點的蜂蜜,價格更高昂。
至於石蜜,主要靠南陸的部分地方產出,但它缺點也很明顯,耗火不說全靠人工榨汁,得出的產量很少,利用率低。
最便宜的是帶一點甜味的渣滓,貴的是最終熬出的那點白糖,大周稱之「月上霜」,產量少價格高昂。
正適合韶遠縣打出自己的商業特色,也方便江無眠下一步計劃。
水田犁不算商業特色,這屬於農業用具,水泥現下應屬於戰略物資,因為它能應用在城牆上、河堤上、修路上,何況這還沒名聲呢,不算特色啊。
按謝師兄前些天來信,商隊已到淮南道,即將下江南,不耽誤時間的話,大約能有兩月抵達嶺南。
能不能拿出足夠的誠意說動商隊東家,就看「白糖」表現如何!
江無眠在縣衙轉了一圈,沒發現能用來做糖的東西,想了想先讓蔣秋採買了部分東西運到金不換的別院去。
蔣秋聽完:「……」
金不換別院的花銷能抵上縣衙所有人一年的俸祿,還加!
江無眠不知蔣秋想的什麽,他吩咐下去,就去迴憶白糖冰糖的製作工藝,次日一早騎馬奔向別院。
別院中的兩人看著縣衙的衙役安置好東西,又趕著兩頭牛進門,最後兩人推著一車草料一車甘蔗進門。
金不換還挑了根甘蔗掂量。
「真甜杆,不是假的。」金不換扒開新鮮葉子,聞到甘蔗的甜味。
江南道習慣稱之為甜杆,北地的叫甜柘,都是甘蔗的名。
不過,管什麽名不名的,送別院來幹嘛,他們兩誰都下不去嘴啊!
林師爺與金道長麵麵相覷,「縣衙安排,蔣師爺聽大人吩咐,應是大人的主意?」
金不換動作收斂,立刻恭敬地放迴去,林師爺無奈搖頭,兩人正納悶著,江無眠牽馬進來,「東西齊了。」
「見過大人。」齊刷刷抬手行禮,兩人問道:「大人,這些東西是?」
江無眠順手在後院馬棚拴好馬,順口解釋,「做石蜜。」
石蜜?
兩人一頭霧水,看著這些東西和兩頭牛,不知江無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江無眠先看了下工具合不合格,甘蔗榨汁其實有好幾種方式,韶遠縣用石轤,他便讓蔣秋去石匠那兒問了問有沒有這東西。
石轤屬於大件,不是專業製糖的地方很少家中定製,但他有套舊的,加緊時間修完,由衙役送來別院。
石轤和石磨一樣,都是石滾。區別是石轤圓柱上還鑿了四方孔洞,有一半的孔洞鑲嵌了硬木,猛然一看,如同牙齒突出在外,突出的這部分與凹陷的能合在一起。
中間有部分空隙,留給甘蔗進出,牛牽引動起來時,正好榨汁。
林師爺與金不換被江無眠指揮起來,一人在這兒往裏麵填甘蔗,一人趕緊燒上水製造石蜜。
金不換燒上火,「大人,您是準備熬成什麽程度?」
火候這玩意是他的拿手好戲,正好江無眠在,得趁機露一手說明自己的重要性。
江無眠想了想道:「下陽春麵時臥荷包蛋的火候。」
金不換:「……」
大人,草民煉丹,燒菜手藝一竅不通!
江無眠決定自行看著,什麽時候火大什麽時候火小,全靠聲控——他出聲,金不換控製。
甘蔗汁沸騰,又過兩道幾道工序,凝成糖漿。
金不換瞅了一眼,「您這跟燒水泥的程度一樣,一個能用一個能吃。」
江無眠看了下糖漿程度,還真差不多。
不過到這種地步就能打砂,方便定型時表麵光滑,不會有坑坑窪窪的顆粒感。
定型後脫色,這一道工藝江無眠決定自己去做,林師爺和金不換守在門外,以防萬一。
江無眠拿了草木灰、黃泥等材料,又從金道長的設備中挑出漏鬥、沒用過的米缸,湊合著用。
黃泥水澆透,再用草木灰等材料吸附,一點一點的,黑紅色的蔗糖逐漸變成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