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府上訂的多,加錢也多,實際上這還算是少。府上富戶不知凡幾,名下地多佃戶多,對水田犁的需求旺盛,知府知縣買的這些犁,最多給府裏幾家一分了事。
還能用來做人情,多方便啊。
且其他府中不是沒有匠人,有的技術水平高,拆一兩個,能還原大部分機關。犁頭難度大,需重新開模做範,那也為難不了太久。
看似繁花似錦,實則一錘子買賣。
不過此事……
江無眠向眾位知縣拱手,「此犁還未徹底定型,待完工,先去進獻陛下。諸位大人的單子,恐需稍後。」
他說這話自然是為了堵嘴,別看有人嘴上說的好,心裏找哪個匠人拆解圖紙的事都做得出來。
然而圖紙在江無眠看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待此事的態度。
輕易交出圖紙,別人當他不維護自己利益,周圍和藹可親隻差沒拍著肩膀喊賢侄的人隻會露出豺狼本色!
果真,有不少人麵色不太自然,餘光瞥向謝副使。
當著朝廷遣來的官員,他們能說什麽?
隻得附和江無眠,此犁當得起上達天聽,江大人忠心耿耿雲雲。
謝副使贊道:「江知縣有心,本官定會立即如實報與陛下!」
他說立即真是立即,當下找人抬迴縣衙,對著犁描摹實物,江無眠又將更改後的圖紙附在信中,一道交與錦衣衛連夜送往京城!
京城。
適時已入夜,建元帝正批閱完奏摺,邊拆信件,邊聽錦衣衛匯報。
「……謝副使與一眾知府知縣皆是看過,此物能拆分合攏,一道時,單人推行,速度較曲轅犁快,兩道時速度相等,三道時速度略慢。江大人對此略有不滿,仍在調整。」
錦衣衛一五一十道來,一字未加一字未改,還原當日碼頭田埂上的事。
若是江無眠與四位師爺有人在此,見到錦衣衛定然驚訝,這人赫然是那日在林中見到的三人之一!
紅燭垂淚,火光耀耀,映在人臉上,打出一片陰影。
建元帝作為開國皇帝,已是四五十歲,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然聽聞此事仍有一瞬間情緒上頭。
猛然睜開雙眼,眸中精光閃爍,竟是要比暖黃燭暈還要灼人!
他坐在禦案後,打開隨摺子送來的信件,圖紙與實物圖在他麵前展開。
若非有人見過,是畫不出這般複雜物件的。另有圖紙佐證,此物是真真切切能做出來的東西!
「江無眠在嶺南如何?」建元帝放下圖紙,語氣淡淡問道。
江無眠一出孝被韓黨排擠去嶺南,他心知肚明,出於某些考量,建元帝並未阻止,反而推波助瀾。
韓黨勢大,江無眠立在北地,靶子太過明顯,容易被人盯上。
塞北邊疆守將,因白楚寒之故,與謝家互相別苗頭。江南有謝家子,又多是富庶之地,處境艱難,因而最後定下嶺南。
地雖遠,卻也遠離黨爭之禍。
錦衣衛將人在嶺南行動一一報上,安撫民心、收攏流民、羈押鬧事之人、師爺行事……樁樁件件有新有舊,皆是公事。
建元帝扶額,本想人在嶺南,招惹不上韓黨,蟄伏一段時間再啟用。
不料一去韶遠縣,先是收攏流民做事,又弄出同耕三壟的犁,他若不給賞賜豈非讓人寒心?
可他一動,朝堂上上下下的韓黨盯著!
皇帝明明該大權在握,萬民之上,放在如今的朝堂上,也不過是一枚用來平衡朝堂勢力的籌碼罷了。
連他想保住的忠臣良將都要為黨爭讓步,他怎能咽下這口氣!
良久,建元帝道:「擬旨,著薛文於嶺南道南康府韶遠縣設水軍衛所!」
嶺南遠離北地,有白楚寒頗為信任的副將薛文坐鎮,此一來,應是無大礙。
聖旨八百裏加急發往嶺南,彼時薛文明察暗訪完受災州府,分完賑災糧,江無眠還在縣衙內聽師兄絮叨官場潛規則。
白楚寒已走,薛文又是武將,其他知縣和他不熟,熟悉他的不是在北地就是在塞北邊疆的恩師,能引領師弟僅剩謝霄一人。
「多謝師兄提點。」江無眠及時奉茶一杯,待人品完茶,他才問道,「為何師兄前來此地?」
賑災一事,應是韓黨內部爭搶的好差事。師門備受牽連,無論如何,本不能落在師兄身上。
謝霄端著茶杯,一雙傳自母親的丹鳳眼半眯起,露出一星半點嘲諷來。
他凝視杯中小小倒影,低聲道:「帝王之術。韓黨猖獗,氣焰囂張,陛下……」
點到為止。
江無眠頷首,轉移話題道:「師兄可知,北地來嶺南的商隊背後有誰家?」
來嶺南的商隊?
謝霄搜出一係列名單,「高陽趙家、晉州王家、徽州安家、建州陳家……你想買賣何物?」
嶺南能買賣的東西頗多,一年四時水果、各類香辛料、藥材、木料、海上舶來品等等。
運往北地,利潤能翻上數倍,部分珍稀之物,翻上十倍也不稀奇。
江南道富商巨賈花十倍錢,轉頭送給某個大人物,百倍銀錢不過轉眼之間而已。
但韶遠縣能有什麽賣的?
想買也難,商隊還要過段時間才到嶺南,若是量少不難得,能從江南調來以解燃眉之急。
江無眠捏了捏眉心,少有地露出疲憊之色。
還能用來做人情,多方便啊。
且其他府中不是沒有匠人,有的技術水平高,拆一兩個,能還原大部分機關。犁頭難度大,需重新開模做範,那也為難不了太久。
看似繁花似錦,實則一錘子買賣。
不過此事……
江無眠向眾位知縣拱手,「此犁還未徹底定型,待完工,先去進獻陛下。諸位大人的單子,恐需稍後。」
他說這話自然是為了堵嘴,別看有人嘴上說的好,心裏找哪個匠人拆解圖紙的事都做得出來。
然而圖紙在江無眠看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待此事的態度。
輕易交出圖紙,別人當他不維護自己利益,周圍和藹可親隻差沒拍著肩膀喊賢侄的人隻會露出豺狼本色!
果真,有不少人麵色不太自然,餘光瞥向謝副使。
當著朝廷遣來的官員,他們能說什麽?
隻得附和江無眠,此犁當得起上達天聽,江大人忠心耿耿雲雲。
謝副使贊道:「江知縣有心,本官定會立即如實報與陛下!」
他說立即真是立即,當下找人抬迴縣衙,對著犁描摹實物,江無眠又將更改後的圖紙附在信中,一道交與錦衣衛連夜送往京城!
京城。
適時已入夜,建元帝正批閱完奏摺,邊拆信件,邊聽錦衣衛匯報。
「……謝副使與一眾知府知縣皆是看過,此物能拆分合攏,一道時,單人推行,速度較曲轅犁快,兩道時速度相等,三道時速度略慢。江大人對此略有不滿,仍在調整。」
錦衣衛一五一十道來,一字未加一字未改,還原當日碼頭田埂上的事。
若是江無眠與四位師爺有人在此,見到錦衣衛定然驚訝,這人赫然是那日在林中見到的三人之一!
紅燭垂淚,火光耀耀,映在人臉上,打出一片陰影。
建元帝作為開國皇帝,已是四五十歲,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然聽聞此事仍有一瞬間情緒上頭。
猛然睜開雙眼,眸中精光閃爍,竟是要比暖黃燭暈還要灼人!
他坐在禦案後,打開隨摺子送來的信件,圖紙與實物圖在他麵前展開。
若非有人見過,是畫不出這般複雜物件的。另有圖紙佐證,此物是真真切切能做出來的東西!
「江無眠在嶺南如何?」建元帝放下圖紙,語氣淡淡問道。
江無眠一出孝被韓黨排擠去嶺南,他心知肚明,出於某些考量,建元帝並未阻止,反而推波助瀾。
韓黨勢大,江無眠立在北地,靶子太過明顯,容易被人盯上。
塞北邊疆守將,因白楚寒之故,與謝家互相別苗頭。江南有謝家子,又多是富庶之地,處境艱難,因而最後定下嶺南。
地雖遠,卻也遠離黨爭之禍。
錦衣衛將人在嶺南行動一一報上,安撫民心、收攏流民、羈押鬧事之人、師爺行事……樁樁件件有新有舊,皆是公事。
建元帝扶額,本想人在嶺南,招惹不上韓黨,蟄伏一段時間再啟用。
不料一去韶遠縣,先是收攏流民做事,又弄出同耕三壟的犁,他若不給賞賜豈非讓人寒心?
可他一動,朝堂上上下下的韓黨盯著!
皇帝明明該大權在握,萬民之上,放在如今的朝堂上,也不過是一枚用來平衡朝堂勢力的籌碼罷了。
連他想保住的忠臣良將都要為黨爭讓步,他怎能咽下這口氣!
良久,建元帝道:「擬旨,著薛文於嶺南道南康府韶遠縣設水軍衛所!」
嶺南遠離北地,有白楚寒頗為信任的副將薛文坐鎮,此一來,應是無大礙。
聖旨八百裏加急發往嶺南,彼時薛文明察暗訪完受災州府,分完賑災糧,江無眠還在縣衙內聽師兄絮叨官場潛規則。
白楚寒已走,薛文又是武將,其他知縣和他不熟,熟悉他的不是在北地就是在塞北邊疆的恩師,能引領師弟僅剩謝霄一人。
「多謝師兄提點。」江無眠及時奉茶一杯,待人品完茶,他才問道,「為何師兄前來此地?」
賑災一事,應是韓黨內部爭搶的好差事。師門備受牽連,無論如何,本不能落在師兄身上。
謝霄端著茶杯,一雙傳自母親的丹鳳眼半眯起,露出一星半點嘲諷來。
他凝視杯中小小倒影,低聲道:「帝王之術。韓黨猖獗,氣焰囂張,陛下……」
點到為止。
江無眠頷首,轉移話題道:「師兄可知,北地來嶺南的商隊背後有誰家?」
來嶺南的商隊?
謝霄搜出一係列名單,「高陽趙家、晉州王家、徽州安家、建州陳家……你想買賣何物?」
嶺南能買賣的東西頗多,一年四時水果、各類香辛料、藥材、木料、海上舶來品等等。
運往北地,利潤能翻上數倍,部分珍稀之物,翻上十倍也不稀奇。
江南道富商巨賈花十倍錢,轉頭送給某個大人物,百倍銀錢不過轉眼之間而已。
但韶遠縣能有什麽賣的?
想買也難,商隊還要過段時間才到嶺南,若是量少不難得,能從江南調來以解燃眉之急。
江無眠捏了捏眉心,少有地露出疲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