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守源暫時充當戶書,整理戶籍,測算上一次丈量過的耕地麵積。


    江無眠風塵僕僕踏入戶房,滿目陳舊紙張,林師爺埋首案牘之中,忙著寫寫畫畫。


    他掃了一眼,圖畫密密麻麻,仿若魚鱗。


    見他過來,林守源心中詫異,放下正在忙碌的土地圖冊,「大人,可是有事吩咐?」


    「林師爺,辛苦你帶人走一趟。挨家挨戶登記造冊,戶籍頁有人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擅長手藝,以家庭為組,做成新的戶籍文書。


    同時另起百工冊,按農林牧副漁分卷。若是方便,再給每人編號,每一街為一隊,方便日後尋人。」


    林守源看了一眼案幾上新整理出的戶籍冊,倒是不覺得可惜。


    重新造冊一事,的確該提上日程。


    韶遠縣人口變化太大,失去的大半人口要銷毀戶籍,又新增部分流民要準備臨時戶籍。


    流民中有原籍的分為一類,沒有原籍的又是一類,兩者處置方式不同,得一一釐清。


    隻是有一點沒聽懂,「何為農林牧副漁?」


    大周一般按士農工商分類,按戶籍則是分為農戶、軍戶、匠籍,匠籍會按鐵匠、木匠、泥瓦匠細分。


    以農林牧副漁區分,反倒是首次聽說。


    「是我疏忽。」江無眠頓了一下,提筆大致框定五種稱唿的含義。


    他記得不是很清晰,脫離前世環境二十多年,再深刻的記憶都在逐漸褪色。


    但這點還能脫口而出,全因為地理考試寫錯一點扣兩分。


    以韶遠縣為例,縣城位於入海口不遠處,正好在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梯田少見,多是平地的桑林稻田。


    稻田屬農業,稻田養魚屬於生態農業,不劃分到漁業中。


    桑林是林業,但家中隻種樹是屬林業,為了養蠶屬副業,兩者不能混成一談。


    林師爺一絲不苟記下,農業是種植產出糧食為主,林業則是人工植樹和天然森林,牧業是一切家畜養殖皆包含在內,漁業是水產海產相關。


    除去這四種產業,其餘全部歸入副業。


    江無眠詳細地舉例解釋如此分類的必要性,以及登記造冊時需要格外注意的部分事情。


    至於如何係統規範地登記以上資料,這點不用多說,林守源是清楚如何繪製表格的。


    知曉如何分類,林師爺一攏長袖,帶四個衙役直接上門找人。


    韶遠縣本地人不多,登記速度快,奈何識字的也少,浪費諸多時間。


    好在林守源整理過一遍去歲的戶籍,了解大概的人口組成,很快新的戶籍冊擺放在江無眠麵前。


    江無眠率先翻開流民一卷,數量是二百人左右,看似不多,實則已成規模。


    本地人紮根在這裏,災難過後第一時間能迴到土地上,經營手頭的土地財產。


    人得活下去,想活下去就要靠土地的收成,莊稼就是他們的命根。


    流民不同,他們如無根浮萍,四處漂泊。放之任之,時間一久,從流民變作流氓,成為縣中的安全隱患。


    因此,要有一根牽製他們的繩索。


    恰巧,韶遠縣剛逢大難,正缺少勞工,流民正能補上這一缺口。


    「張榕,你去一趟平亂軍臨時營寨,將名冊上的流民領到糧倉廢墟上。我稍後就到。」


    白楚寒為方便清理流民中不安分的亂黨匪盜,專門將人關在臨時營寨中。


    距離不遠,就在縣城外五裏地外。來迴不過一個時辰,張榕帶著流民出現在廢墟附近。


    走在最前麵的不是張榕,而是聽聞江無眠會在場於是湊熱鬧跟來的白楚寒,他左右是落後半步的薛文與張榕。


    前者掩不住的好奇,試圖向後者打聽江無眠有什麽計劃。後者笑臉險些繃不住,僵硬地應付。


    他們之後是警惕的官兵與流民,最後麵遠遠綴著不敢上前的平民百姓。


    很多流民惴惴不安,他們前些天被追著問了姓甚名誰、家在何方、會什麽手藝,今日又被趕著來到縣城之中。


    前後左右是手持兵器不發一言的官兵,讓人莫名覺得路盡頭是站著劊子手的菜市口。


    幸而路不長,隊伍很快停下,烏泱泱一片人站在廢墟前。


    江無眠正站在廢墟上麵對眾人,一身淺綠色官服,衣領半立,掩住素白到病態的半截脖頸。


    他臉色冷淡,搭配無甚情緒的墨黑眼瞳,雖說好看,卻又顯得極為不近人情。


    許是和記憶中的人影對不上,打頭的白楚寒著實看得愣了一瞬。


    不過他很快迴神,在江無眠的眼刀中,淡然自若退到圍觀人群中,今日主角是江無眠與這群流民。


    江無眠收迴恨不能把白楚寒做成燒烤串的視線,頗具壓迫感的眼眸落在流民身上。


    他沉默片刻,待周圍無人言語時,方才出聲。


    「你們之中,有想迴原籍卻苦於沒有路費的人,有想念家中父母妻女但不知道迴家路的人,有逃入深山躲避災禍沒有戶籍的黑戶,有因為亂黨肆虐不得不失去土地失去家園變成流民的人。」


    「你們不是韶遠縣的百姓,但你們是大周的子民,本官不會忽視你們的存在與艱難的生活條件。」


    「現在,你們眼前有個能活下去的機會。用勞動換報酬,一天三頓飯,工錢一天一給。」


    寂靜。


    緊接著竊竊私語轟然不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