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真是氣狠了,好不容易找到的銀子。
就這麽沒了。
建寧帝甚至懷疑衛氏一黨還有餘孽。
救災迫在眉睫。
最後實在無法了,建寧帝就讓戶部的人先去他的私庫調些銀子出來,待緩解了災情再查庫銀被盜的案子。
隻是建寧帝私庫打開的一剎那,國庫金燦燦的庫銀就呈現在了戶部幾個官員的眼前。
這這這……
戶部官員都以為自己眼花了。
汪全也嚇得要死,連忙派人去稟報了建寧帝。
建寧帝正在和阮國公幾個老臣議事,還以為私庫又被盜了,急匆匆帶著人趕來,然後也看到了戶部國庫金燦燦的庫銀。
幾個臣子麵麵相覷,心中暗自揣測:國庫原來真是皇上搬的……皇帝這麽做的用意是什麽……
建寧帝一副見了鬼表情,見所有的臣子都朝他看來,且眼神微妙……
感覺自己風評被害!
還有就是,他那麽多的私庫寶貝呢!!!
建寧帝胸口一陣一陣的疼,連帶兩邊的太陽穴也突突的跳。
第96章 簽到第96天
大楚許多人信佛,但朝中上下誰也不信是鬼神把國庫搬到的皇上的私庫。
這件事必然是皇帝幹的。
這是在測試戶部的防守,還是在敲打四皇子一黨?
還是說,皇帝就是喜歡瞧見他們著急上火,滿地找頭的樣子。
被揣測的建寧帝鬱猝又氣憤,敢這麽明目張膽的搬空國庫還栽贓到他的頭上,這人不止膽大包天那麽簡單了。
若不查出是誰,他寢食難安。
連帶頭痛也越發強烈。
於是宮裏宮外來了個大清洗,但無論禁衛軍如何盤查,愣是查不到一絲痕跡。
這完全成了一樁懸案。
國庫找到後拿去賑災了,他的私庫又沒了,整個朝廷窮得叮噹響。
阮貴妃和淑妃帶頭縮減宮中的開支,就連建寧帝的衣食住行也縮減的不少。
他覺得虧欠李衍,又怕虧待了他,於是又從僅剩的份例裏,拿出一部分給鍾粹宮送了去。
梅妃再要去一部分,建寧帝就徹底過上了清貧的日子。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清湯寡水後,建寧帝難受得緊,就在琢磨衛家寶庫的事。
以衛家從前的財力再加上國庫的銀子,衛家寶庫絕對不止當初十一找到的那麽一點。
他原想著再讓十一幫忙去找,但李衍自從李明嫣走後,就一直纏綿病榻,別說出宮了,就是鍾粹宮也不曾出。
每次見到建寧帝都病懨懨的,一副隨時斷氣的模樣。
建寧帝不忍心再使喚他,就派人去衛府搜。衛府的每一片屋瓦連同地磚都撬了一遍,也沒找到任何線索。
年底了,哪哪都要用銀子,太後找他要銀子,阮貴妃找他要銀子,梅妃也找他要銀子,連六部的人每次上朝都找他要銀子。
整天就是銀子銀子,連睡覺做夢,他都夢到有人找他要銀子。
真的快瘋了。
建寧帝這輩子都沒覺得銀子這般重要,突然就理解李衍貪財的毛病了。
他想著如何盤剝世家官員和各地豪紳,又不想自己做這個壞人,於是把充盈國庫的任務交給了四皇子。
四皇子一黨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淑妃把四皇子叫到麵前,同他道:「你父皇這是看中你,在考驗你,這次趁著老三不在,你定要好好表現,
說不定就能入主東宮了。」
四皇子對此很上心,也很有手段。
到了年底,國庫居然被他補得七七八八。
四皇子一黨藉機提出立儲一事,阮貴妃一黨的人立刻站出來反對,肅聲道:「自古立儲立嫡,無嫡立長,就算要立儲,也該立三皇子。「四皇子充盈國庫有功,但三皇子護送長公主去和親亦有功。」
雙方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連續吵了半個月也沒個結果。
建寧帝不出聲也不表態,就那麽看著。
阮貴妃和淑妃都暗自焦急,多方試探後就想爭取皇後之位。
若誰成了皇後,那她們的兒子就是嫡子,嫡子自然就是太子了。
朝臣眼見著立儲沒有結果,又開始吵著要立皇後。
按理說,衛皇後一死,後宮中阮貴妃最大,阮國公和阮將軍又為大楚立下悍馬功勞,立她為後最合適。
阮貴妃也以為自己十拿九穩。
但沒想到,建寧帝直接下了一道聖旨,立剛出冷宮沒多久的梅妃為後。
聖旨一下,朝野上下震動。
這梅妃雖然多年前寵冠後宮,但自從被打入冷宮後就沒了音信。如今才出冷宮,一沒有子嗣,二又沒有強有力的娘家做後盾。
怎麽就直接當上皇後了?
淑妃和阮貴妃自然是不服氣的,三皇子黨和四皇子黨也開始連續上摺子反對。
然而,除去了衛家的建寧帝大權在握,自然是不理會的。不僅把所有上摺子的大臣訓了一頓,還特意讓翰林院的人寫一份長賦來歌頌梅妃的閑德,以及帝後二人可歌可泣的愛情。
阮貴妃和淑妃氣得牙癢癢。
皇上同新後情比金堅、相思難忘,那衛皇後算什麽,她們這些陪伴多年的老人又算什麽?
偏生新後還不領情,嫌棄鳳棲宮不吉利,硬是把梅苑改成了朝露宮,當做皇後的寢殿。
本來朝廷庫銀就吃緊,皇帝還為趙梅枝如此費心費力,這是有多喜歡才會這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就這麽沒了。
建寧帝甚至懷疑衛氏一黨還有餘孽。
救災迫在眉睫。
最後實在無法了,建寧帝就讓戶部的人先去他的私庫調些銀子出來,待緩解了災情再查庫銀被盜的案子。
隻是建寧帝私庫打開的一剎那,國庫金燦燦的庫銀就呈現在了戶部幾個官員的眼前。
這這這……
戶部官員都以為自己眼花了。
汪全也嚇得要死,連忙派人去稟報了建寧帝。
建寧帝正在和阮國公幾個老臣議事,還以為私庫又被盜了,急匆匆帶著人趕來,然後也看到了戶部國庫金燦燦的庫銀。
幾個臣子麵麵相覷,心中暗自揣測:國庫原來真是皇上搬的……皇帝這麽做的用意是什麽……
建寧帝一副見了鬼表情,見所有的臣子都朝他看來,且眼神微妙……
感覺自己風評被害!
還有就是,他那麽多的私庫寶貝呢!!!
建寧帝胸口一陣一陣的疼,連帶兩邊的太陽穴也突突的跳。
第96章 簽到第96天
大楚許多人信佛,但朝中上下誰也不信是鬼神把國庫搬到的皇上的私庫。
這件事必然是皇帝幹的。
這是在測試戶部的防守,還是在敲打四皇子一黨?
還是說,皇帝就是喜歡瞧見他們著急上火,滿地找頭的樣子。
被揣測的建寧帝鬱猝又氣憤,敢這麽明目張膽的搬空國庫還栽贓到他的頭上,這人不止膽大包天那麽簡單了。
若不查出是誰,他寢食難安。
連帶頭痛也越發強烈。
於是宮裏宮外來了個大清洗,但無論禁衛軍如何盤查,愣是查不到一絲痕跡。
這完全成了一樁懸案。
國庫找到後拿去賑災了,他的私庫又沒了,整個朝廷窮得叮噹響。
阮貴妃和淑妃帶頭縮減宮中的開支,就連建寧帝的衣食住行也縮減的不少。
他覺得虧欠李衍,又怕虧待了他,於是又從僅剩的份例裏,拿出一部分給鍾粹宮送了去。
梅妃再要去一部分,建寧帝就徹底過上了清貧的日子。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清湯寡水後,建寧帝難受得緊,就在琢磨衛家寶庫的事。
以衛家從前的財力再加上國庫的銀子,衛家寶庫絕對不止當初十一找到的那麽一點。
他原想著再讓十一幫忙去找,但李衍自從李明嫣走後,就一直纏綿病榻,別說出宮了,就是鍾粹宮也不曾出。
每次見到建寧帝都病懨懨的,一副隨時斷氣的模樣。
建寧帝不忍心再使喚他,就派人去衛府搜。衛府的每一片屋瓦連同地磚都撬了一遍,也沒找到任何線索。
年底了,哪哪都要用銀子,太後找他要銀子,阮貴妃找他要銀子,梅妃也找他要銀子,連六部的人每次上朝都找他要銀子。
整天就是銀子銀子,連睡覺做夢,他都夢到有人找他要銀子。
真的快瘋了。
建寧帝這輩子都沒覺得銀子這般重要,突然就理解李衍貪財的毛病了。
他想著如何盤剝世家官員和各地豪紳,又不想自己做這個壞人,於是把充盈國庫的任務交給了四皇子。
四皇子一黨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淑妃把四皇子叫到麵前,同他道:「你父皇這是看中你,在考驗你,這次趁著老三不在,你定要好好表現,
說不定就能入主東宮了。」
四皇子對此很上心,也很有手段。
到了年底,國庫居然被他補得七七八八。
四皇子一黨藉機提出立儲一事,阮貴妃一黨的人立刻站出來反對,肅聲道:「自古立儲立嫡,無嫡立長,就算要立儲,也該立三皇子。「四皇子充盈國庫有功,但三皇子護送長公主去和親亦有功。」
雙方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連續吵了半個月也沒個結果。
建寧帝不出聲也不表態,就那麽看著。
阮貴妃和淑妃都暗自焦急,多方試探後就想爭取皇後之位。
若誰成了皇後,那她們的兒子就是嫡子,嫡子自然就是太子了。
朝臣眼見著立儲沒有結果,又開始吵著要立皇後。
按理說,衛皇後一死,後宮中阮貴妃最大,阮國公和阮將軍又為大楚立下悍馬功勞,立她為後最合適。
阮貴妃也以為自己十拿九穩。
但沒想到,建寧帝直接下了一道聖旨,立剛出冷宮沒多久的梅妃為後。
聖旨一下,朝野上下震動。
這梅妃雖然多年前寵冠後宮,但自從被打入冷宮後就沒了音信。如今才出冷宮,一沒有子嗣,二又沒有強有力的娘家做後盾。
怎麽就直接當上皇後了?
淑妃和阮貴妃自然是不服氣的,三皇子黨和四皇子黨也開始連續上摺子反對。
然而,除去了衛家的建寧帝大權在握,自然是不理會的。不僅把所有上摺子的大臣訓了一頓,還特意讓翰林院的人寫一份長賦來歌頌梅妃的閑德,以及帝後二人可歌可泣的愛情。
阮貴妃和淑妃氣得牙癢癢。
皇上同新後情比金堅、相思難忘,那衛皇後算什麽,她們這些陪伴多年的老人又算什麽?
偏生新後還不領情,嫌棄鳳棲宮不吉利,硬是把梅苑改成了朝露宮,當做皇後的寢殿。
本來朝廷庫銀就吃緊,皇帝還為趙梅枝如此費心費力,這是有多喜歡才會這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