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更確切的說,拐了彎的平行歷史時期。
這個時代的皇帝李隆基估計是個穿越帝,奉行與民休養的太平政策,頗有幾分舊漢時「無為而治」的治國哲學遺風。這個世界的唐代,歷史上再沒有留下什麽父子同爭一女的醜聞,也沒有艷絕千古,留下無數傳奇的楊貴妃,安祿山和史思明更是一早就被唐玄宗尋了機會一一除去。
但諷刺的是,沒有擾了唐朝氣運的安史之亂,皇太子李亨繼位登基之後,還是有別的武將藩王跳出來成全了歷史的車輪軌跡。被周李之亂顛覆了的唐朝隻延續了七十多年,甚至比原來歷史上的唐朝命數還短了三十年,期間中原陷入幾十年的混戰,江山最終為趙宋所代。
但開國皇帝,卻不再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李妍年算是生在宋代,卻又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趙宋。舊唐的滅亡讓她深深意識到了一件事情,亡唐的就算沒有安史之亂,也會有周李之亂,劉梁之亂,總歸歷史的車輪軌跡,在偶發事件的影響下,或許會稍稍偏離那麽一點點,但最終還是會迴到命定的正軌上來。
也就是說,現在的趙宋,即便開國皇帝換了人做,即使宋欽宗不一定會出生,但該來的「靖康之恥」,總會在某個拐角處等著搭載在這艘稱為命運的大船上的芸芸眾生。
如今宋朝開國已有一百多年,歷任七位皇帝。在李妍年的印象當中,歷史上的北宋總共也隻延續了一百六十多年。各方打聽來的這些數字,無疑又讓她心中那根揪緊了的弦又繃了些。李妍年很焦躁,萬一這個時代的宋朝也跟舊唐一樣短了氣數,命定的「靖康之恥」提前來了,自己一介平民,就算手握係統,又能有什麽辦法獨安其身?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所以當那天她聽齊老三和他那幾個兄弟說起顧家商船五月中又要準備往南洋去的消息時,立刻留心上了。
她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趙宋會是怎樣的一個覆滅過程,也不知道到時候餘杭還會不會像詩中所敘一般,「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成為戰亂之時安全的避風港。她隻知道,在大難來臨之前,她一定要多攢下銀錢,多鋪幾條後路。厚了身家,鋪足了後路,她才有本錢在亂世中帶著家人立身存命。
而她心中的這些打算,這些可謂之大逆不道的殺頭之言,李妍年又怎麽能和黑豆說,便是說了,他隻怕也是不信的,更有甚者,疑心她瘋癲了吧?
所以出海的真正目的,李妍年隻能深深埋在自己心中,對外,也隻好哄騙黑豆和徐子君,是為著以後的商路做鋪墊而已。
她也想過了,顧家的商船既然能容得下別的掮客借道分利,對於目前缺少本錢的自己是再合適不過。聽齊老三說,南洋那邊最喜歡的便是中原銷過去的絲綢、茶葉還有瓷器。但這個是顧家最大頭的生意,李妍年不打算和人爭搶這份市場,不然惹了顧家,隻怕是沒有下迴的順風船可以搭了。
這趟徐子君要是答應替她出海,李妍年打算從係統上買些玻璃製品和香料,主要還是讓徐子君先去探探路做個急先鋒。等摸清楚了南洋那邊市場的前景,再做應對。
當然,李妍年這些安排最終能得以實現的前提,還是得等徐子君開口,願意拿身家性命去博一迴前程。徐子君這個人雖然有些書生氣,卻貴在守信,有底線,他要是不去,李妍年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李妍年嘆口氣,收迴重重心思,跟著黑豆到了前廳。不想,竟在鋪子裏看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
「三少爺,您怎麽會來這兒?」李妍年不解地看向穿著一身金貴月白細綢長衫,一看就不是能出現在他們這種專供苦力飯食的店鋪當中的貴客。
不是她說,顧家這個三少爺,一臉淡然地站在飯屜之前,拿著飯勺專注端詳的樣子實在是太詭異了。他邊上一圈都是淺水碼頭上做活的苦力,粗衣短衫,和他那身矜貴打扮形成了鮮明對比。
苦力們也不好受,東家突然出現在小飯鋪裏,眾人頓時吃相都添了幾分斯文秀氣起來,腳也不抬到凳子上了,連唿吸聲都放輕了,生怕重了會驚擾到少東家似的。
李妍年看著這群忽然扭捏得跟個閨閣小姐似的苦力們,再看看已經迴過身來的顧明遠,隻覺得眼前這般景象,就算用鶴立雞群四個字來形容,也不顯得誇張。
「哦,聽說你們兄妹兩個在我們碼頭附近開了個飯鋪,生意還挺紅火,今天正好轉到附近,便順路過來瞧瞧。你們兄妹兩個也是見外,開張這等大事,也不知會我們一聲。我們做過這麽多筆生意,也算是生意場上的半個夥伴了不是?」顧明遠嘴角掛著個淺笑,放下手裏的飯勺。
剛剛一眼看過去,他便知道,李家兄妹兩個賣的白米飯,絕不是出自自家米行上的中下米。米的質地,成色,氣味,無一樣能對得上的。
而且就她最近幾次的進貨量,以及他剛剛在店鋪當中觀察所得,自家米行上供的米,絕抵不過他們鋪子裏一天半的生意所需鬥數。
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李家這個滑頭的小姑娘定是不肯告訴自己,他們這些米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顧明遠嘴角的笑意又加深了幾分,目光繞到李妍年身上,若有所思地停留了幾秒。
張大寶連忙在一旁沖李妍年使著眼色,李妍年不明所以,反而朝他笑道:「舅舅,這裏有我看著就行了,你忙去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個時代的皇帝李隆基估計是個穿越帝,奉行與民休養的太平政策,頗有幾分舊漢時「無為而治」的治國哲學遺風。這個世界的唐代,歷史上再沒有留下什麽父子同爭一女的醜聞,也沒有艷絕千古,留下無數傳奇的楊貴妃,安祿山和史思明更是一早就被唐玄宗尋了機會一一除去。
但諷刺的是,沒有擾了唐朝氣運的安史之亂,皇太子李亨繼位登基之後,還是有別的武將藩王跳出來成全了歷史的車輪軌跡。被周李之亂顛覆了的唐朝隻延續了七十多年,甚至比原來歷史上的唐朝命數還短了三十年,期間中原陷入幾十年的混戰,江山最終為趙宋所代。
但開國皇帝,卻不再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李妍年算是生在宋代,卻又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趙宋。舊唐的滅亡讓她深深意識到了一件事情,亡唐的就算沒有安史之亂,也會有周李之亂,劉梁之亂,總歸歷史的車輪軌跡,在偶發事件的影響下,或許會稍稍偏離那麽一點點,但最終還是會迴到命定的正軌上來。
也就是說,現在的趙宋,即便開國皇帝換了人做,即使宋欽宗不一定會出生,但該來的「靖康之恥」,總會在某個拐角處等著搭載在這艘稱為命運的大船上的芸芸眾生。
如今宋朝開國已有一百多年,歷任七位皇帝。在李妍年的印象當中,歷史上的北宋總共也隻延續了一百六十多年。各方打聽來的這些數字,無疑又讓她心中那根揪緊了的弦又繃了些。李妍年很焦躁,萬一這個時代的宋朝也跟舊唐一樣短了氣數,命定的「靖康之恥」提前來了,自己一介平民,就算手握係統,又能有什麽辦法獨安其身?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所以當那天她聽齊老三和他那幾個兄弟說起顧家商船五月中又要準備往南洋去的消息時,立刻留心上了。
她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趙宋會是怎樣的一個覆滅過程,也不知道到時候餘杭還會不會像詩中所敘一般,「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成為戰亂之時安全的避風港。她隻知道,在大難來臨之前,她一定要多攢下銀錢,多鋪幾條後路。厚了身家,鋪足了後路,她才有本錢在亂世中帶著家人立身存命。
而她心中的這些打算,這些可謂之大逆不道的殺頭之言,李妍年又怎麽能和黑豆說,便是說了,他隻怕也是不信的,更有甚者,疑心她瘋癲了吧?
所以出海的真正目的,李妍年隻能深深埋在自己心中,對外,也隻好哄騙黑豆和徐子君,是為著以後的商路做鋪墊而已。
她也想過了,顧家的商船既然能容得下別的掮客借道分利,對於目前缺少本錢的自己是再合適不過。聽齊老三說,南洋那邊最喜歡的便是中原銷過去的絲綢、茶葉還有瓷器。但這個是顧家最大頭的生意,李妍年不打算和人爭搶這份市場,不然惹了顧家,隻怕是沒有下迴的順風船可以搭了。
這趟徐子君要是答應替她出海,李妍年打算從係統上買些玻璃製品和香料,主要還是讓徐子君先去探探路做個急先鋒。等摸清楚了南洋那邊市場的前景,再做應對。
當然,李妍年這些安排最終能得以實現的前提,還是得等徐子君開口,願意拿身家性命去博一迴前程。徐子君這個人雖然有些書生氣,卻貴在守信,有底線,他要是不去,李妍年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李妍年嘆口氣,收迴重重心思,跟著黑豆到了前廳。不想,竟在鋪子裏看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
「三少爺,您怎麽會來這兒?」李妍年不解地看向穿著一身金貴月白細綢長衫,一看就不是能出現在他們這種專供苦力飯食的店鋪當中的貴客。
不是她說,顧家這個三少爺,一臉淡然地站在飯屜之前,拿著飯勺專注端詳的樣子實在是太詭異了。他邊上一圈都是淺水碼頭上做活的苦力,粗衣短衫,和他那身矜貴打扮形成了鮮明對比。
苦力們也不好受,東家突然出現在小飯鋪裏,眾人頓時吃相都添了幾分斯文秀氣起來,腳也不抬到凳子上了,連唿吸聲都放輕了,生怕重了會驚擾到少東家似的。
李妍年看著這群忽然扭捏得跟個閨閣小姐似的苦力們,再看看已經迴過身來的顧明遠,隻覺得眼前這般景象,就算用鶴立雞群四個字來形容,也不顯得誇張。
「哦,聽說你們兄妹兩個在我們碼頭附近開了個飯鋪,生意還挺紅火,今天正好轉到附近,便順路過來瞧瞧。你們兄妹兩個也是見外,開張這等大事,也不知會我們一聲。我們做過這麽多筆生意,也算是生意場上的半個夥伴了不是?」顧明遠嘴角掛著個淺笑,放下手裏的飯勺。
剛剛一眼看過去,他便知道,李家兄妹兩個賣的白米飯,絕不是出自自家米行上的中下米。米的質地,成色,氣味,無一樣能對得上的。
而且就她最近幾次的進貨量,以及他剛剛在店鋪當中觀察所得,自家米行上供的米,絕抵不過他們鋪子裏一天半的生意所需鬥數。
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李家這個滑頭的小姑娘定是不肯告訴自己,他們這些米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顧明遠嘴角的笑意又加深了幾分,目光繞到李妍年身上,若有所思地停留了幾秒。
張大寶連忙在一旁沖李妍年使著眼色,李妍年不明所以,反而朝他笑道:「舅舅,這裏有我看著就行了,你忙去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