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統統我啊,專克你來的[快穿] 作者:蕭半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月茗腳步頓了頓,迴過身來沒好氣地迴答:「老師之所以繼續留在這裏,自然有他的道理。我隻能告訴你,是為了要緊的大事,也算公務,要直接麵聖交帳的那種。還有,你方才這些話,在家裏說說就得了,出去了可不要亂說。編排皇族,是砍頭的大罪!」
何曾光忙捂住了嘴,表示以後會謹慎說話。
——
七月下旬,早稻成熟,夏收正式開始。
何家二十畝水田總共收上來三千多斤稻米,平均下來,每畝隻有一百六十餘斤,這比起去年秋收的二百來斤,每畝地就差了四十斤。
這還是陳巧娘請來的短工,足夠勤快,嚐嚐挑水保證水量充足的前提下。
那些家中田地不少,勞動力卻不足,甚至到了全家不分老幼,輪流去打水澆田的地步,也才勉強地救下一些糧食。
其結果,便是何家村裏的水井日漸枯竭,村外那條大河也肉眼可見地幹涸了,露出了三分之一的河道。
這年夏收結束,家家戶戶都沒有了往年豐收的喜悅,有的,隻是朝廷知道收成不好以後,能下旨減稅的渴望;以及,若天再不下雨,接下來的晚稻要怎麽辦的擔憂。
沒過幾日,村長便帶來一則消息:朝廷賦稅照舊,還是十一取一,大家迴家清點好該交的糧,趁早交了。
夏日炎炎,村民們的心卻如墜冰窖。
今年沒有人再賣糧了,即使家中還囤著極多陳糧的人家,如曾經幫過陳巧娘的,徐春芳的夫家,多虧了老爺子的固執和先見之明,他們都留了極多的陳糧。
可饒是如此,也下意識地控製了每日的口糧。
於是糧鋪裏的糧價,又悄無聲息地漲了一文。
在這種日漸壓抑,到處都是唉聲嘆氣的氛圍中,時間來到八月下旬,何家二十畝地的玉米熟了。
金燦燦的一片,分外惹人注目。
上迴馬鈴薯成熟時,正值二月底,天寒地凍,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
多數人都不愛出門,再加上馬鈴薯表麵看來,就像是一種新的菜蔬,眾人都沒有太過在意。
到底收上來多少,這玩意的產量有多驚人,也隻有何家人、禹元瑋知道。
但這迴不同了,玉米杆子長得這樣高,顏色又如此顯眼,在這悶熱得,在家完全呆不住的夏日裏頭,有許多自荒地旁經過的鄉親,都注意到了。
他們好奇地問何曾光,種的是什麽?
何曾光想了想,迴答:「一位南洋迴來的員外給的種子,讓我試著種,到底是什麽,我也不清楚。」
人們都信了。
何家的發達有些過於明顯了,不論是那新起的,寬敞大氣的青磚大院,還是三不五時從他家裏傳來的肉香,又或是陳巧娘、何月茗日漸光鮮的穿戴,都能看出來。
尤其是他家小子何月茗,剛聽說他不再跟著何秀才讀書的時候,大家還有些意外,之前不是到處求人借錢,一副砸鍋賣鐵也要送那小子上學讀書的氣勢嗎?眼看著家裏日子紅火了,反倒不讓兒子讀書了?
後來才知道,人家是壓根看不上村裏何秀才了,砸了重金,請了隔壁村一位舉人老爺,單獨授課!
就是那個來頭極大的貴人!
於是何家攀上高枝,有了貴人相助,打了個漂亮翻身仗的事,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這方圓五十裏。
想來此物,便是這位貴人吩咐下來要種的了。
收割這日,除了何曾光、陳巧娘夫妻,和幾個看熱鬧的鄉親,還有一人也來了。
一襲錦衣華服,頭戴墨玉冠,騎著高頭大馬的禹元瑋在韓東、何月茗的陪同下,親自到場。
「爺,您怎麽來了?」何曾光兩口子一驚,連忙迎了過來。
「不用多禮。」禹元瑋抬抬手,深諳他心意的韓東便親自將兩人扶住,不讓他們多禮。「我聽阿茗說,你們新種的玉米今天就要收了,聽說此物產量,與先前的馬鈴薯不相上下?我很好奇,想親眼瞧瞧。你們隻管幹你們的活便是,不用管我。」
聞言,何曾光和陳巧娘心裏很是忐忑,彼此看了一眼對方之後,不約而同地看向跟在禹元瑋身邊的兒子。
「爹,娘,你們按老師說的做吧,放心,不會有事的。」何月茗不得不出言安撫。
夫妻倆這才起身,下了地,收玉米的活幹起來不難,就是將長好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就行。何曾光力氣大,一手一個,塞進身前的小竹籃裏,等竹籃裝滿了,再倒進田埂上放著的大竹筐裏。陳巧娘力氣比男人小了點,但這活可比割稻簡單,起碼不用彎腰,速度也是不慢。
禹元瑋就站在幹地裏,看著夫妻倆忙活。等一筐玉米裝滿,他走上前,拿起一個玉米棒子,仔細端詳,不時還放到鼻尖聞一聞味道。
東西入手,重量便一清二楚。
再看夫妻倆此時摘的也不過是幾株玉米,他便毫不懷疑此物和馬鈴薯一樣的多產了。
無他,這東西太吃秤了。
他迴頭問何月茗:「這東西怎麽吃?」
「這個要問家父了。」何月茗迴答。
禹元瑋耐心地等夫妻倆收了一上午的玉米,兩個人上手之後,速度越來越快,中午何月香來送飯的時候,倆人一共收了半畝地,竹筐已經裝了十來個,每個都有二百來斤重。
何月茗見狀,便上前對父母說清老師的來意:「爹,老師除了想親眼看到玉米的收成之外,還想知道這東西該怎麽吃。要不咱們先迴家?老師也得用午膳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何曾光忙捂住了嘴,表示以後會謹慎說話。
——
七月下旬,早稻成熟,夏收正式開始。
何家二十畝水田總共收上來三千多斤稻米,平均下來,每畝隻有一百六十餘斤,這比起去年秋收的二百來斤,每畝地就差了四十斤。
這還是陳巧娘請來的短工,足夠勤快,嚐嚐挑水保證水量充足的前提下。
那些家中田地不少,勞動力卻不足,甚至到了全家不分老幼,輪流去打水澆田的地步,也才勉強地救下一些糧食。
其結果,便是何家村裏的水井日漸枯竭,村外那條大河也肉眼可見地幹涸了,露出了三分之一的河道。
這年夏收結束,家家戶戶都沒有了往年豐收的喜悅,有的,隻是朝廷知道收成不好以後,能下旨減稅的渴望;以及,若天再不下雨,接下來的晚稻要怎麽辦的擔憂。
沒過幾日,村長便帶來一則消息:朝廷賦稅照舊,還是十一取一,大家迴家清點好該交的糧,趁早交了。
夏日炎炎,村民們的心卻如墜冰窖。
今年沒有人再賣糧了,即使家中還囤著極多陳糧的人家,如曾經幫過陳巧娘的,徐春芳的夫家,多虧了老爺子的固執和先見之明,他們都留了極多的陳糧。
可饒是如此,也下意識地控製了每日的口糧。
於是糧鋪裏的糧價,又悄無聲息地漲了一文。
在這種日漸壓抑,到處都是唉聲嘆氣的氛圍中,時間來到八月下旬,何家二十畝地的玉米熟了。
金燦燦的一片,分外惹人注目。
上迴馬鈴薯成熟時,正值二月底,天寒地凍,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
多數人都不愛出門,再加上馬鈴薯表麵看來,就像是一種新的菜蔬,眾人都沒有太過在意。
到底收上來多少,這玩意的產量有多驚人,也隻有何家人、禹元瑋知道。
但這迴不同了,玉米杆子長得這樣高,顏色又如此顯眼,在這悶熱得,在家完全呆不住的夏日裏頭,有許多自荒地旁經過的鄉親,都注意到了。
他們好奇地問何曾光,種的是什麽?
何曾光想了想,迴答:「一位南洋迴來的員外給的種子,讓我試著種,到底是什麽,我也不清楚。」
人們都信了。
何家的發達有些過於明顯了,不論是那新起的,寬敞大氣的青磚大院,還是三不五時從他家裏傳來的肉香,又或是陳巧娘、何月茗日漸光鮮的穿戴,都能看出來。
尤其是他家小子何月茗,剛聽說他不再跟著何秀才讀書的時候,大家還有些意外,之前不是到處求人借錢,一副砸鍋賣鐵也要送那小子上學讀書的氣勢嗎?眼看著家裏日子紅火了,反倒不讓兒子讀書了?
後來才知道,人家是壓根看不上村裏何秀才了,砸了重金,請了隔壁村一位舉人老爺,單獨授課!
就是那個來頭極大的貴人!
於是何家攀上高枝,有了貴人相助,打了個漂亮翻身仗的事,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這方圓五十裏。
想來此物,便是這位貴人吩咐下來要種的了。
收割這日,除了何曾光、陳巧娘夫妻,和幾個看熱鬧的鄉親,還有一人也來了。
一襲錦衣華服,頭戴墨玉冠,騎著高頭大馬的禹元瑋在韓東、何月茗的陪同下,親自到場。
「爺,您怎麽來了?」何曾光兩口子一驚,連忙迎了過來。
「不用多禮。」禹元瑋抬抬手,深諳他心意的韓東便親自將兩人扶住,不讓他們多禮。「我聽阿茗說,你們新種的玉米今天就要收了,聽說此物產量,與先前的馬鈴薯不相上下?我很好奇,想親眼瞧瞧。你們隻管幹你們的活便是,不用管我。」
聞言,何曾光和陳巧娘心裏很是忐忑,彼此看了一眼對方之後,不約而同地看向跟在禹元瑋身邊的兒子。
「爹,娘,你們按老師說的做吧,放心,不會有事的。」何月茗不得不出言安撫。
夫妻倆這才起身,下了地,收玉米的活幹起來不難,就是將長好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就行。何曾光力氣大,一手一個,塞進身前的小竹籃裏,等竹籃裝滿了,再倒進田埂上放著的大竹筐裏。陳巧娘力氣比男人小了點,但這活可比割稻簡單,起碼不用彎腰,速度也是不慢。
禹元瑋就站在幹地裏,看著夫妻倆忙活。等一筐玉米裝滿,他走上前,拿起一個玉米棒子,仔細端詳,不時還放到鼻尖聞一聞味道。
東西入手,重量便一清二楚。
再看夫妻倆此時摘的也不過是幾株玉米,他便毫不懷疑此物和馬鈴薯一樣的多產了。
無他,這東西太吃秤了。
他迴頭問何月茗:「這東西怎麽吃?」
「這個要問家父了。」何月茗迴答。
禹元瑋耐心地等夫妻倆收了一上午的玉米,兩個人上手之後,速度越來越快,中午何月香來送飯的時候,倆人一共收了半畝地,竹筐已經裝了十來個,每個都有二百來斤重。
何月茗見狀,便上前對父母說清老師的來意:「爹,老師除了想親眼看到玉米的收成之外,還想知道這東西該怎麽吃。要不咱們先迴家?老師也得用午膳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