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虞亦禾和奚雲的耳朵裏時,虞亦禾正幫著奚雲處理宮務,乍一聽這事,奚雲手中的筆都從手裏掉到了桌子上。


    「不是,她一個皇後還跟本宮這妃妾學起來了?《長門賦》?她竟敢念《長門賦》!」


    《長門賦》那是什麽東西?那是武帝陳皇後幽居長門宮後為了挽迴武帝心意托司馬相如所作的賦,可陛下能和武帝相比麽?


    皇後如今除了沒了要求嬪禦晨昏定省之權,和掌管六宮之權外,其他待遇都還是皇後水準,不曾缺了,少了她半點東西,她也敢自比陳皇後?


    虞亦禾與奚雲同時聽到宮人迴稟,表情也未比奚雲好看多少,她的眉頭蹙得死緊,想的卻不是皇後藉此復寵之事,而是擔憂道:


    「此舉傳到前朝,必定給陛下帶來極大壓力……」


    「對啊,朝中那些老臣能不勸諫陛下?她此舉簡直是拾人牙慧,照貓畫虎!」


    即使奚雲不太懂這些,也能看出皇後此舉弊大於利,即使陛下迫於前朝壓力而對皇後「憐惜」一二,那也隻是表麵,哪個男人喜歡威脅自己的女人呢?


    再有她壽康宮中唱詩留女這件事在前,皇後此事就太有作秀的成分了。


    虞亦禾贊同地頷首,「陛下必定不會因此憐惜皇後,就算真的因壓力再次寵愛皇後,那也必定不能長久……陳皇後復寵也隻是曇花一現,有史為鑑,難道皇後想不到這些麽?」


    她的真正目的是什麽呢?


    那邊紫宸宮的帝王自然也知曉了此事,比虞亦禾等人還要早上一些,自皇後念第一遍《長門賦》時下人就來稟報了,隻是他沒搭理,他倒想看看皇後能在冷風大雪裏堅持幾日。


    至於晚間去靈和殿時對上虞亦禾擔憂的眼眸,衛景珩也輕笑著安慰:「這麽冷的天,她自小也是嬌養著長大的,又能受的了幾日呢?」


    虞亦禾點點頭,卻不如衛景珩這般樂觀,不由得勸道:「要不,陛下還是去探望一下皇後娘娘吧?左右那件事……其實也沒坐實……」


    虞亦禾心裏頭確實也不大願意替皇後說好話,畢竟皇後意圖陷害她是真,但她承了他的恩情,總要為他著想一二。


    可衛景珩聽得出她話裏的猶豫,這件事便是聖人才能心無芥蒂吧?她這麽說也隻是為了自己不為難罷了。


    他拍了拍她的手,溫聲道:「朕知曉阿禾是為朕著想,隻是她做此事無異於威脅於朕,朕哪裏能這麽容易妥協?且再看幾日吧。」


    見他心有章程,虞亦禾也不再過問此事。


    最壞結果不過是帝王妥協,皇後復寵些時日,虞亦禾完全接受,因為她一直牢牢記著,他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的。


    些許心動,些許醋意,都不足以掩蓋她的理智。她是來為自己和女兒求得富貴的,至於能多些旁的……都是上天的饋贈。


    誰想嬌養長大的皇後竟然一連念了五日。


    盡管帝王已經出手壓製宮內的輿論傳遞,在千秋宴後也斬斷了不少皇後的爪牙,可這件事到底還是在今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上被禦史提了出來。


    朝堂之上,禦史言辭懇切,拱手道:


    「陛下,皇後娘娘於正陽宮前吟誦《長門賦》,此事已傳揚開來。武帝因陳皇後之事,落下薄情寡義之名,為後世所詬病。還望陛下以史為鑑,對皇後娘娘多加關懷,莫要重蹈覆轍啊。」


    這是皇後家族林家的人脈,不出衛景珩所料。


    另一位禦史緊接著出列,跪地進言:「陛下,古之明君皆以仁愛治後宮。皇後娘娘此舉,想必是心中積鬱,若陛下不顧,恐有損陛下聖明。」


    又有一禦史高聲道:「陛下,夫妻之情,貴乎和睦。皇後娘娘雖有過錯,然念及多年夫妻情分,還望陛下寬宏大量,給娘娘一個改過之機。」


    看到這位禦史,衛景珩微微挑了挑眉,如果他沒記錯,這位是淑妃季家的姻親。


    「陛下,後宮不寧則前朝不安。為江山社稷計,陛下也應妥善處理與皇後娘娘之事,莫要因小失大,致使天下人非議。」


    聽著越來越多禦史的言論,衛景珩坐在龍椅之上,麵色逐漸陰沉,不斷捏緊龍椅的扶手,雖早有預料,但在朝堂上被臣子插手家事,他還是大為不滿。


    「退朝吧,此事朕心中有數,爾等迴去過個好年吧!」


    帝王起身甩袖而去。


    迴到紫宸宮,太後那邊也派人來傳話,「太後娘娘說,如今年關將至,若不給皇後幾分顏麵,恐難壓得住宗婦,望陛下多多思量一二。」


    小太監小心翼翼地說完,抬頭覷了一眼帝王,隻見帝王神色不佳,卻也並未顯露出勃然怒火。


    衛景珩被諸多禦史一參,又有太後這句話,心中已然決定再給皇後一次臉麵,希望她能珍惜這些時日的堅持,以後莫要再作妖,他還能叫她在這後位上多坐兩年。


    「你迴去迴稟母後,朕會給皇後幾分臉麵的。」


    待小太監走後,李福海躬身小聲詢問道:「陛下,何時去正陽宮?」


    衛景珩擺了擺手,又擰了擰眉心,「下午再去吧,還有些政務要處理……」


    他自然是生氣的,也討厭被人脅迫了。可在衛景珩眼裏,這終究隻是一件小事,與其說憤怒多一點,不如說是覺得可笑多一些。


    復又想起朝堂上那明顯不是皇後關係的幾位禦史,不禁微微搖首,明眼人都推波助瀾了,為何她卻一直如此蠢笨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腹生子?二嫁寵妃偏要步步高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台金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台金闕並收藏借腹生子?二嫁寵妃偏要步步高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