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重生後贅婿夫君人設崩了 作者:北沐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迴京那麽久,也不知道北地情況如何了。
雖然他相信有陶溪還有周大人主持大局,不會有什麽問題,可依舊還是擔心。畢竟,他們這一次麵對的確是傳聞中極為不好打交道的秦老將軍。
秦家屬於將軍世家,為大衍朝立下過汗馬功勞。
幾年前皇帝派遣秦老將軍帶軍前往北地,就是想要壓一壓韃罕人的囂張氣焰,要將韃罕人打的抬不起頭來,要讓他們記住我大衍朝的赫赫威名,此後再也不敢侵犯大衍疆土。
隻是韃罕人到底是悍不畏死的遊牧民族,戰力不俗,加上他們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其作戰方式勇猛且迅疾如飛,往往都是一擊不中便退,很少跟大衍軍隊硬接的。
也是因此,大衍軍隊才拿他們毫無辦法,一來就僵持了好幾年,導致局勢越來越嚴峻,大衍朝也漸漸落於下風。
本也沒什麽,打仗僵持幾年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後來大衍朝內部各種天災人禍接連不斷,每年朝廷還要拿出大部分的財政收入填補這邊的軍需糧草,便引得朝中大臣不滿,漸漸有了反對的聲音。
眼看著國庫空虛,皇帝這才急了,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麵,才有了後麵一係列的計劃。
如今擺在他們麵前的,有兩件當務之急,一是要實施富國之路,開源節流。二是要有強兵之舉,務必要驅韃罕,臣服於我。
這兩件都不是簡單的事,富國之路,他們是早已經定下來的,開設榷場,增進與他國貿易,隻要成功,會很好的促進大衍朝的繁榮發展。
而另外一件事,現在卻沒什麽眉目,即便朝廷現在已經下達了駐軍屯田的養軍之策,可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能見到成效,最少也是幾年後去了。
沈沐當初準備送貨品迴京之時,陶溪就有去秦老將軍處的想法。
因為,他們想要說服秦老將軍改變對敵策略。
據沈沐所知,秦老將軍一輩子軍功赫赫,最後卻於平丘之戰中慘敗,葬身沙場,一生威名毀於一旦。
雖然平丘之戰在幾年後去了,可是誰又知道會不會有另外的平丘戰役?雖然朝廷對北地的變革已然開始,然而戰場風雲變幻,沒有誰敢保證能避免。
因著朝廷對北地戰事越來越不滿,秦老將軍麵對來無影去無蹤的韃罕人也是一籌莫展。越是如此,越是心中急切,想要與韃罕人正麵交鋒一決高下。
敵人正是抓住了他這一點,在平丘一戰中,兩軍交戰下假裝不敵,誘敵深入。秦老將軍本就立功心切,便不疑有他,孤軍深入後被敵人包圍,最後全軍覆沒。
經此一戰後,大衍朝徹底沒有了再打仗的底氣了,最後無奈隻能談判求和,落得個割地賠款的下場。這一戰,使得大衍朝國力逐漸衰退,而秦老將軍也因此背負罵名,在歷史長河中成為罪人。
沈沐每每思及此,便不由心生感慨,如果平丘之戰不曾發生,亦或是,有人能改變平丘之戰的結局,大衍朝是否就能朝著利好的一麵發展?
沈沐覺得,他雖然不能改變這樣的戰爭發生,卻有能力改變戰爭的走向。
隻要規避掉那些不利因素,甚至可以經過精心謀劃後,套上局中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便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如今秦老將軍心急,想要一場勝利來賭朝廷那些人的嘴。而朝廷也正需要一場大勝,用來鞏固建設新成立起來的榷場,使得對外貿易能錦上添花。
所以,大衍與韃罕不可避免會有一場大戰,隻是這場大戰卻要好好謀劃,要將大局掌控在自己手裏,不能任由敵人牽著鼻子走。
當然了,這就需要好好跟秦老將軍談談了。
沈沐當時是想讓他等著自己迴來之後再一起前往。畢竟那裏可是正跟韃罕人對峙交戰,隻怕會危險重重。況且,他們也打聽了,秦老將軍性情古怪,往往固執己見,很難被人三言兩語勸動就改變想法的。
如果他跟陶溪一起,多一個人或許會輕鬆許多。可是陶溪卻有自己的想法,說是先去秦家軍處探個底,如果可以,他說不定會說服秦老將軍,如果不行,等他迴來,也好再商量對策。
沈沐知道,隻要是陶溪決定了的事情,就很難再改變,此時隻怕陶溪已經在秦家軍大營了。
沈沐的猜測沒錯,此時的陶溪的確是在秦家軍大營中,而且還是被人看管羈押起來的。
陶溪一走出營帳,立馬就有人跟了上來。這是聽從吩咐,看管他的兵卒。
他本打算四下裏轉轉,然而沒有走多遠,就被身後的小兵阻住了去路。「軍營重地,不允許閑雜人等亂走,這位爺,還是迴營帳為好。」
說話之人一臉謹慎,完全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陶溪嘆了一口氣,他來這裏已經好幾天了,已經說明了自己是來找秦老將軍,並且禦賜令牌,皇帝旨令都呈上去了,可是一連幾日都沒有動靜。
一問之下,得到的迴答隻有,大將軍軍務繁忙,豈能說見就能見到的?隻需要等著便是,等到大將軍有空了,自然就會見你了。
陶溪撇撇嘴,知道這都不過是推脫之言,隻是不知道秦老將軍將自己晾在這裏,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也不心急,秦老將軍總不可能一輩子都不見他吧?
迴到營帳中,曹平已經沏了茶在等著他了,這次陶溪過來,並沒有帶多餘的人,隻有曹平一個人跟著。而周尹卻留在了銅鼓關,準備榷場之事。
雖然他相信有陶溪還有周大人主持大局,不會有什麽問題,可依舊還是擔心。畢竟,他們這一次麵對的確是傳聞中極為不好打交道的秦老將軍。
秦家屬於將軍世家,為大衍朝立下過汗馬功勞。
幾年前皇帝派遣秦老將軍帶軍前往北地,就是想要壓一壓韃罕人的囂張氣焰,要將韃罕人打的抬不起頭來,要讓他們記住我大衍朝的赫赫威名,此後再也不敢侵犯大衍疆土。
隻是韃罕人到底是悍不畏死的遊牧民族,戰力不俗,加上他們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其作戰方式勇猛且迅疾如飛,往往都是一擊不中便退,很少跟大衍軍隊硬接的。
也是因此,大衍軍隊才拿他們毫無辦法,一來就僵持了好幾年,導致局勢越來越嚴峻,大衍朝也漸漸落於下風。
本也沒什麽,打仗僵持幾年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後來大衍朝內部各種天災人禍接連不斷,每年朝廷還要拿出大部分的財政收入填補這邊的軍需糧草,便引得朝中大臣不滿,漸漸有了反對的聲音。
眼看著國庫空虛,皇帝這才急了,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麵,才有了後麵一係列的計劃。
如今擺在他們麵前的,有兩件當務之急,一是要實施富國之路,開源節流。二是要有強兵之舉,務必要驅韃罕,臣服於我。
這兩件都不是簡單的事,富國之路,他們是早已經定下來的,開設榷場,增進與他國貿易,隻要成功,會很好的促進大衍朝的繁榮發展。
而另外一件事,現在卻沒什麽眉目,即便朝廷現在已經下達了駐軍屯田的養軍之策,可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能見到成效,最少也是幾年後去了。
沈沐當初準備送貨品迴京之時,陶溪就有去秦老將軍處的想法。
因為,他們想要說服秦老將軍改變對敵策略。
據沈沐所知,秦老將軍一輩子軍功赫赫,最後卻於平丘之戰中慘敗,葬身沙場,一生威名毀於一旦。
雖然平丘之戰在幾年後去了,可是誰又知道會不會有另外的平丘戰役?雖然朝廷對北地的變革已然開始,然而戰場風雲變幻,沒有誰敢保證能避免。
因著朝廷對北地戰事越來越不滿,秦老將軍麵對來無影去無蹤的韃罕人也是一籌莫展。越是如此,越是心中急切,想要與韃罕人正麵交鋒一決高下。
敵人正是抓住了他這一點,在平丘一戰中,兩軍交戰下假裝不敵,誘敵深入。秦老將軍本就立功心切,便不疑有他,孤軍深入後被敵人包圍,最後全軍覆沒。
經此一戰後,大衍朝徹底沒有了再打仗的底氣了,最後無奈隻能談判求和,落得個割地賠款的下場。這一戰,使得大衍朝國力逐漸衰退,而秦老將軍也因此背負罵名,在歷史長河中成為罪人。
沈沐每每思及此,便不由心生感慨,如果平丘之戰不曾發生,亦或是,有人能改變平丘之戰的結局,大衍朝是否就能朝著利好的一麵發展?
沈沐覺得,他雖然不能改變這樣的戰爭發生,卻有能力改變戰爭的走向。
隻要規避掉那些不利因素,甚至可以經過精心謀劃後,套上局中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便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如今秦老將軍心急,想要一場勝利來賭朝廷那些人的嘴。而朝廷也正需要一場大勝,用來鞏固建設新成立起來的榷場,使得對外貿易能錦上添花。
所以,大衍與韃罕不可避免會有一場大戰,隻是這場大戰卻要好好謀劃,要將大局掌控在自己手裏,不能任由敵人牽著鼻子走。
當然了,這就需要好好跟秦老將軍談談了。
沈沐當時是想讓他等著自己迴來之後再一起前往。畢竟那裏可是正跟韃罕人對峙交戰,隻怕會危險重重。況且,他們也打聽了,秦老將軍性情古怪,往往固執己見,很難被人三言兩語勸動就改變想法的。
如果他跟陶溪一起,多一個人或許會輕鬆許多。可是陶溪卻有自己的想法,說是先去秦家軍處探個底,如果可以,他說不定會說服秦老將軍,如果不行,等他迴來,也好再商量對策。
沈沐知道,隻要是陶溪決定了的事情,就很難再改變,此時隻怕陶溪已經在秦家軍大營了。
沈沐的猜測沒錯,此時的陶溪的確是在秦家軍大營中,而且還是被人看管羈押起來的。
陶溪一走出營帳,立馬就有人跟了上來。這是聽從吩咐,看管他的兵卒。
他本打算四下裏轉轉,然而沒有走多遠,就被身後的小兵阻住了去路。「軍營重地,不允許閑雜人等亂走,這位爺,還是迴營帳為好。」
說話之人一臉謹慎,完全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陶溪嘆了一口氣,他來這裏已經好幾天了,已經說明了自己是來找秦老將軍,並且禦賜令牌,皇帝旨令都呈上去了,可是一連幾日都沒有動靜。
一問之下,得到的迴答隻有,大將軍軍務繁忙,豈能說見就能見到的?隻需要等著便是,等到大將軍有空了,自然就會見你了。
陶溪撇撇嘴,知道這都不過是推脫之言,隻是不知道秦老將軍將自己晾在這裏,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也不心急,秦老將軍總不可能一輩子都不見他吧?
迴到營帳中,曹平已經沏了茶在等著他了,這次陶溪過來,並沒有帶多餘的人,隻有曹平一個人跟著。而周尹卻留在了銅鼓關,準備榷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