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重生後贅婿夫君人設崩了 作者:北沐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公公把自己當時碰上陶溪的事情說了一遍,皇帝點頭,「原來如此。」
「陛下,魏先生的來信,可是有什麽好辦法解決目前的難題了?」徐公公不禁問道。
皇帝已經耐不住站起身來,在大殿中來迴踱步,「沒錯,魏先生的來信中寫明了北邊戰事的解決辦法。而且,這辦法其中竟然有那個叫做陶溪之人的手筆,哈哈,不錯,不錯。」
徐公公心下一驚,竟然是陶郎君出的主意麽?難怪,他就說嘛,他之前當麵詢問之時,魏先生還說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突然又送信進京,言明解決方法,看來這其中必有緣故啊。
安平公主百無聊賴,心中煩悶至極。哼!竟然壞他的事,什麽魏先生,陶溪,都不是好人,她心中記下了!
皇帝轉身才發現自己忽略了安平公主,不過此時卻也顧不得許多了,今日隻能對她食言了。
「你也看到了,今日朕確有要事,你且先迴去,等朕忙完了再陪你。」說完又對徐公公道:「前些日子不是進貢了一些香雲紗,著人挑選兩匹,給長公主送過去做新衣吧。」
徐公公連忙應是,招手喚來人去辦。
安平公主也知道父皇忙起來是什麽都不顧的。聽皇帝說給自己兩匹香雲紗,心下的氣悶稍微散了些。她自知留下來也無趣,便福了福身,告退離去。
皇帝不再管安平公主,轉頭對徐公公道:「嗯,此事事關重大需得好好探討探討,徐大伴,你去將三省六部官員都叫過來,就說有大事相商。」
徐公公雖然好奇魏先生的解決辦法是什麽,此時卻也不敢多問,聽得皇帝吩咐,連忙領命去了。
待徐公公走後,皇帝又看了手中的信,口中喃喃自語道:「通商貿易,讓商隊與軍中進行交易買賣。開放榷場,恢復大衍朝與各北地各部族的通商,分化各部族之間的聯合利益,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隻不過……」他皺眉看向信紙後麵的一句,「和親?魏先生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辦法?」
要知道,本朝開國後的確有和親之舉,那是為了拉攏周邊小國,施以恩惠,以換取幾年的和平態勢。
隻是後來,文帝時,與文帝姐弟情深的大長公主被遣送和親,卻與國主感情不睦。兩人一直磕磕絆絆的,大長公主常常寫信迴來訴苦,文帝心疼胞姐,卻是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事情關係到兩國的睦鄰友好,一個處理不慎,便是兩國爭端。到後來,國主變本加厲,逼死大長公主。消息傳迴大衍國內,文帝一怒之下出兵討伐,即便為大長公主報了仇,可也是悔之晚矣了。
自此後大衍朝就很少用公主和親了,此時魏先生提出這一條,著實讓人費解。
不過皇帝也沒有過多糾結,有了這封信,他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隻要北地的局麵有所轉變,沒有什麽是不能接受的,這對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副良方。
這信中所言方法,有魏先生的詳細籌劃,看上去很是可行。不過這還得諸位臣子共同商議,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法才能實施。
所以皇帝才會捉急忙慌的讓人去傳諸位大臣。
不過他也知道,就算是計劃周祥,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的。朝廷官員扯皮推諉的功夫可是不小,就連芝麻大點的小事,拿到朝堂上,沒個十天半月也定不下來。
而此事,如此重大,拿到朝堂上,恐怕一石激起千層浪,接下來的日子不會有安生的了。
可惜,魏先生還在鳳寧縣,此事是魏先生提出來的,想來他才是最為了解此計劃的人,如果此事能由魏先生主持那就再好不過了。看來他還需要再派人過去,務必要將魏先生請迴來。
不提皇帝的心思以及朝廷大臣們見到這信後會有怎樣的連鎖反應,此時的魏東籬正與周尹商說著話。
「先生,這陶郎君真是您一直以來想要找的人嗎?」周尹問道。
魏東籬搖了搖頭,「雖然還不太確定,不過這個陶郎君確有過人之處。」
他當年離京之時,聽老友一言,方才在南方之地蹉跎找尋幾年,隻希望真有一位能改變國運的國士。
隻是這些年一直沒有發現什麽端倪,魏東籬甚至都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老友算錯了。
直到陶溪的出現。
周尹也有些懷疑的態度,「我派人去查過陶溪,此人之前一直不顯山不露水。雖然年紀輕輕考上了秀才,不過放在整個大衍朝來說,卻也算不上是十分驚艷之輩。
派去調查之人說,之前他們同窗學子之間交流,陶溪似乎並不喜結交於人。行事偏於保守固執,常常獨來獨往,往往遵循的也不過多是刻板聖人之言,泯然於大眾,並無任何驚世駭俗之舉。
隻是我們所接觸到的陶溪,似乎與人口中的陶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此人看上去性子慵懶閑散,可實際上卻精明圓滑,根本不像是不通世務的刻板之人。而從他提出來的有關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著實令人驚訝。
先生,莫非契機真在這人身上?可是,他身為贅婿,這一點卻又似乎說不通了。咱大衍朝可從未有過贅婿入朝為官的先例,如果星象卦象指的是這人,那他贅婿的身份,即便有再大的本事也隻能埋沒了。」
周尹分析了一大通,到最後似乎又不太確定了。
倒是魏東籬笑了起來,「所謂英雄不論出處,你未免太著相了。」
「陛下,魏先生的來信,可是有什麽好辦法解決目前的難題了?」徐公公不禁問道。
皇帝已經耐不住站起身來,在大殿中來迴踱步,「沒錯,魏先生的來信中寫明了北邊戰事的解決辦法。而且,這辦法其中竟然有那個叫做陶溪之人的手筆,哈哈,不錯,不錯。」
徐公公心下一驚,竟然是陶郎君出的主意麽?難怪,他就說嘛,他之前當麵詢問之時,魏先生還說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突然又送信進京,言明解決方法,看來這其中必有緣故啊。
安平公主百無聊賴,心中煩悶至極。哼!竟然壞他的事,什麽魏先生,陶溪,都不是好人,她心中記下了!
皇帝轉身才發現自己忽略了安平公主,不過此時卻也顧不得許多了,今日隻能對她食言了。
「你也看到了,今日朕確有要事,你且先迴去,等朕忙完了再陪你。」說完又對徐公公道:「前些日子不是進貢了一些香雲紗,著人挑選兩匹,給長公主送過去做新衣吧。」
徐公公連忙應是,招手喚來人去辦。
安平公主也知道父皇忙起來是什麽都不顧的。聽皇帝說給自己兩匹香雲紗,心下的氣悶稍微散了些。她自知留下來也無趣,便福了福身,告退離去。
皇帝不再管安平公主,轉頭對徐公公道:「嗯,此事事關重大需得好好探討探討,徐大伴,你去將三省六部官員都叫過來,就說有大事相商。」
徐公公雖然好奇魏先生的解決辦法是什麽,此時卻也不敢多問,聽得皇帝吩咐,連忙領命去了。
待徐公公走後,皇帝又看了手中的信,口中喃喃自語道:「通商貿易,讓商隊與軍中進行交易買賣。開放榷場,恢復大衍朝與各北地各部族的通商,分化各部族之間的聯合利益,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隻不過……」他皺眉看向信紙後麵的一句,「和親?魏先生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辦法?」
要知道,本朝開國後的確有和親之舉,那是為了拉攏周邊小國,施以恩惠,以換取幾年的和平態勢。
隻是後來,文帝時,與文帝姐弟情深的大長公主被遣送和親,卻與國主感情不睦。兩人一直磕磕絆絆的,大長公主常常寫信迴來訴苦,文帝心疼胞姐,卻是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事情關係到兩國的睦鄰友好,一個處理不慎,便是兩國爭端。到後來,國主變本加厲,逼死大長公主。消息傳迴大衍國內,文帝一怒之下出兵討伐,即便為大長公主報了仇,可也是悔之晚矣了。
自此後大衍朝就很少用公主和親了,此時魏先生提出這一條,著實讓人費解。
不過皇帝也沒有過多糾結,有了這封信,他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隻要北地的局麵有所轉變,沒有什麽是不能接受的,這對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副良方。
這信中所言方法,有魏先生的詳細籌劃,看上去很是可行。不過這還得諸位臣子共同商議,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法才能實施。
所以皇帝才會捉急忙慌的讓人去傳諸位大臣。
不過他也知道,就算是計劃周祥,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的。朝廷官員扯皮推諉的功夫可是不小,就連芝麻大點的小事,拿到朝堂上,沒個十天半月也定不下來。
而此事,如此重大,拿到朝堂上,恐怕一石激起千層浪,接下來的日子不會有安生的了。
可惜,魏先生還在鳳寧縣,此事是魏先生提出來的,想來他才是最為了解此計劃的人,如果此事能由魏先生主持那就再好不過了。看來他還需要再派人過去,務必要將魏先生請迴來。
不提皇帝的心思以及朝廷大臣們見到這信後會有怎樣的連鎖反應,此時的魏東籬正與周尹商說著話。
「先生,這陶郎君真是您一直以來想要找的人嗎?」周尹問道。
魏東籬搖了搖頭,「雖然還不太確定,不過這個陶郎君確有過人之處。」
他當年離京之時,聽老友一言,方才在南方之地蹉跎找尋幾年,隻希望真有一位能改變國運的國士。
隻是這些年一直沒有發現什麽端倪,魏東籬甚至都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老友算錯了。
直到陶溪的出現。
周尹也有些懷疑的態度,「我派人去查過陶溪,此人之前一直不顯山不露水。雖然年紀輕輕考上了秀才,不過放在整個大衍朝來說,卻也算不上是十分驚艷之輩。
派去調查之人說,之前他們同窗學子之間交流,陶溪似乎並不喜結交於人。行事偏於保守固執,常常獨來獨往,往往遵循的也不過多是刻板聖人之言,泯然於大眾,並無任何驚世駭俗之舉。
隻是我們所接觸到的陶溪,似乎與人口中的陶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此人看上去性子慵懶閑散,可實際上卻精明圓滑,根本不像是不通世務的刻板之人。而從他提出來的有關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著實令人驚訝。
先生,莫非契機真在這人身上?可是,他身為贅婿,這一點卻又似乎說不通了。咱大衍朝可從未有過贅婿入朝為官的先例,如果星象卦象指的是這人,那他贅婿的身份,即便有再大的本事也隻能埋沒了。」
周尹分析了一大通,到最後似乎又不太確定了。
倒是魏東籬笑了起來,「所謂英雄不論出處,你未免太著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