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世子妃:「孤明白了。」
世子妃笑了笑,摸著他的頭頂:「陛下明白就好,況且……等陛下再長些年紀,興許就會知道,陪在你身旁的人未必要多,隻需與你貼心足矣。」
小皇帝想到什麽:「就像您和林世子那樣?」
世子妃臉龐似浮現一絲緋紅。
「嗯。」她沒有否認,「就像我和林世子那樣。」
林世子和世子妃數十年恩愛如一日,在皇城中並不是什麽秘密。
便是臨安城的尋常百姓也知曉,二人鶼鰈情深,雖說多年不見子嗣,但林世子也不曾納妾或是養什麽外室,一直都守著世子妃過日子,將她寵得如同年少時般天真。
小皇帝頭迴聽到這樣的說法,暗暗覺得好笑。
在這些人眼中,倒成了世子妃巴巴求著林重亭的寵愛。
可小皇帝在兩人身邊,卻看得更加清楚——分明是林世子更離不開世子妃才對。
至於個中細節,那真是三天兩夜也說不完。
譬如世子若是公務再忙,也定會每夜迴林府歇息,倘若實在是迴不去,也會遣人迴去傳信。
而且世子的書房裏,牆上懸著一柄玉弓。
小皇帝從未見世子用它射箭過,卻時時將它取下來撫摸拂拭,待之如珍寶。
後來小皇帝才知道,原來這柄玉弓,是世子妃送給世子的,難怪世子會捨不得。
小皇帝一天天長大,逐漸發現,世子妃有她的父兄,也有時常見麵的好友,還有將來要孝敬她的自己。
可林世子的世界裏,似乎隻有世子妃。
或許,是因為除了世子妃,林世子誰都不稀罕。
……
包括他這個傀儡皇帝。
小皇帝雖然不似範太傅,能夠三歲識字五歲寫詩,自幼便是盛名在外的神童,但他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蠢物。
他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每次林世子看他的眼神,都帶著三分淡淡的嫌棄。
若是世子妃在,且將心思放在他身上,教他作畫下棋時,那就是毫不遮掩,十成十的嫌棄。
就好像小皇帝養在金絲籠裏的兩隻鸚鵡,若是他隻逗其中一隻,給它餵食餵水,教它說話,另一隻被冷落的鸚哥就會湊過來爭寵。
背地裏更恨不得將對方的毛啄禿。
最難忘的,還要數他十歲那迴。
恰逢寒食節,小皇帝聽見世子妃要與林世子出城踏青,當下哭著鬧著也要一起去。
世子妃無奈,隻得與林世子商議,將他喬裝扮成一位小姑娘帶出宮,讓他去外麵開開眼也好。
林世子表麵上答應世子妃,等到出了城,郊外正是農忙時節,百姓們忙著犁地插秧。林世子竟命人將小皇帝丟進農田裏,學著趕牛插秧。
春日裏農田中泥水又渾又冷,扛著犁刀的老黃牛從他身旁經過,尾巴掃過小皇帝的臉,是他從未聞到過的牛糞混合著幹草的氣息。
而林世子在一旁樹蔭下,和世子妃喝茶賞花,優哉遊哉地看著他插秧。
大庭廣眾之下,小皇帝害怕被人看輕,咬著牙不掉一滴淚,隻埋著頭,從正午忙到日落。
等迴到宮裏,他便累倒在床上起不來。
就連次日聽範太傅講學,耳邊仍是老農吆喝驅趕黃牛的調子。
事後,林世子是這樣解釋的:「陛下年歲也不小了,怎可還如同孩子般時刻想著玩。難得出宮一趟,自然應當以體恤民情正事,才算不荒廢這大好春光。」
說得有理有據,但小皇帝明白,林世子就是在讓自己長記性——以後沒事少纏著世子妃,少打擾人家夫妻相處。
小皇帝蒙著被子偷偷哭了一場,頭迴深深感受到何為孤家寡人。
第二日他提起筆,決定給遠在西域的十六公主寫一封信。
十六公主,也就是先皇的妹妹,小皇帝的姑母。
這位姑母,在小皇帝未滿一歲的時候,就和親嫁到匈奴。
隻是這場婚事並不順遂,婚事當天,匈奴族中大王子與二王子兄弟鬩牆,為了爭奪王位殺得你死我活。
最後反倒讓匈奴族三公主撿了個漁翁之利,大權在握。
之後三公主與歸順於大魏,邊疆太平安穩。
而未能順利出嫁的十六公主,一直不曾迴來。
小皇帝寫信求姑母迴來。
林世子和世子妃都有親人,他也想有與自己血脈相通的親人,在這皇城中不至於太孤單。
可惜十六公主不肯迴來。
據她迴信所說,那些匈奴人狡猾得很,她倒不如留在塞外,時刻盯緊那位的三公主,以防她生出什麽異心。
小皇帝失望之餘,亦受到了鼓舞。
邊疆苦寒,姑母身為宮中長大的公主,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留下去,都是為了黎民百姓。
她身為公主,尚能以身作則,而自己是帝王,就更不應該丟了皇家的臉麵,整日隻知貪圖享樂。
將來倘若害了百姓,豈不是如他父皇般遺臭萬……算了,這些大不孝的話不提也罷。
自此之後,小皇帝振作起來,每日甚是勤勉,與範太傅學習治國之策,又厚著臉皮跟在林世子身後學著批閱奏摺。
每當覺得累的時候,小皇帝就會想想遠在塞外的姑母,便覺得自己這些辛苦不算什麽。
便是當一個傀儡皇帝,也應當好好當才是。
世子妃笑了笑,摸著他的頭頂:「陛下明白就好,況且……等陛下再長些年紀,興許就會知道,陪在你身旁的人未必要多,隻需與你貼心足矣。」
小皇帝想到什麽:「就像您和林世子那樣?」
世子妃臉龐似浮現一絲緋紅。
「嗯。」她沒有否認,「就像我和林世子那樣。」
林世子和世子妃數十年恩愛如一日,在皇城中並不是什麽秘密。
便是臨安城的尋常百姓也知曉,二人鶼鰈情深,雖說多年不見子嗣,但林世子也不曾納妾或是養什麽外室,一直都守著世子妃過日子,將她寵得如同年少時般天真。
小皇帝頭迴聽到這樣的說法,暗暗覺得好笑。
在這些人眼中,倒成了世子妃巴巴求著林重亭的寵愛。
可小皇帝在兩人身邊,卻看得更加清楚——分明是林世子更離不開世子妃才對。
至於個中細節,那真是三天兩夜也說不完。
譬如世子若是公務再忙,也定會每夜迴林府歇息,倘若實在是迴不去,也會遣人迴去傳信。
而且世子的書房裏,牆上懸著一柄玉弓。
小皇帝從未見世子用它射箭過,卻時時將它取下來撫摸拂拭,待之如珍寶。
後來小皇帝才知道,原來這柄玉弓,是世子妃送給世子的,難怪世子會捨不得。
小皇帝一天天長大,逐漸發現,世子妃有她的父兄,也有時常見麵的好友,還有將來要孝敬她的自己。
可林世子的世界裏,似乎隻有世子妃。
或許,是因為除了世子妃,林世子誰都不稀罕。
……
包括他這個傀儡皇帝。
小皇帝雖然不似範太傅,能夠三歲識字五歲寫詩,自幼便是盛名在外的神童,但他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蠢物。
他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每次林世子看他的眼神,都帶著三分淡淡的嫌棄。
若是世子妃在,且將心思放在他身上,教他作畫下棋時,那就是毫不遮掩,十成十的嫌棄。
就好像小皇帝養在金絲籠裏的兩隻鸚鵡,若是他隻逗其中一隻,給它餵食餵水,教它說話,另一隻被冷落的鸚哥就會湊過來爭寵。
背地裏更恨不得將對方的毛啄禿。
最難忘的,還要數他十歲那迴。
恰逢寒食節,小皇帝聽見世子妃要與林世子出城踏青,當下哭著鬧著也要一起去。
世子妃無奈,隻得與林世子商議,將他喬裝扮成一位小姑娘帶出宮,讓他去外麵開開眼也好。
林世子表麵上答應世子妃,等到出了城,郊外正是農忙時節,百姓們忙著犁地插秧。林世子竟命人將小皇帝丟進農田裏,學著趕牛插秧。
春日裏農田中泥水又渾又冷,扛著犁刀的老黃牛從他身旁經過,尾巴掃過小皇帝的臉,是他從未聞到過的牛糞混合著幹草的氣息。
而林世子在一旁樹蔭下,和世子妃喝茶賞花,優哉遊哉地看著他插秧。
大庭廣眾之下,小皇帝害怕被人看輕,咬著牙不掉一滴淚,隻埋著頭,從正午忙到日落。
等迴到宮裏,他便累倒在床上起不來。
就連次日聽範太傅講學,耳邊仍是老農吆喝驅趕黃牛的調子。
事後,林世子是這樣解釋的:「陛下年歲也不小了,怎可還如同孩子般時刻想著玩。難得出宮一趟,自然應當以體恤民情正事,才算不荒廢這大好春光。」
說得有理有據,但小皇帝明白,林世子就是在讓自己長記性——以後沒事少纏著世子妃,少打擾人家夫妻相處。
小皇帝蒙著被子偷偷哭了一場,頭迴深深感受到何為孤家寡人。
第二日他提起筆,決定給遠在西域的十六公主寫一封信。
十六公主,也就是先皇的妹妹,小皇帝的姑母。
這位姑母,在小皇帝未滿一歲的時候,就和親嫁到匈奴。
隻是這場婚事並不順遂,婚事當天,匈奴族中大王子與二王子兄弟鬩牆,為了爭奪王位殺得你死我活。
最後反倒讓匈奴族三公主撿了個漁翁之利,大權在握。
之後三公主與歸順於大魏,邊疆太平安穩。
而未能順利出嫁的十六公主,一直不曾迴來。
小皇帝寫信求姑母迴來。
林世子和世子妃都有親人,他也想有與自己血脈相通的親人,在這皇城中不至於太孤單。
可惜十六公主不肯迴來。
據她迴信所說,那些匈奴人狡猾得很,她倒不如留在塞外,時刻盯緊那位的三公主,以防她生出什麽異心。
小皇帝失望之餘,亦受到了鼓舞。
邊疆苦寒,姑母身為宮中長大的公主,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留下去,都是為了黎民百姓。
她身為公主,尚能以身作則,而自己是帝王,就更不應該丟了皇家的臉麵,整日隻知貪圖享樂。
將來倘若害了百姓,豈不是如他父皇般遺臭萬……算了,這些大不孝的話不提也罷。
自此之後,小皇帝振作起來,每日甚是勤勉,與範太傅學習治國之策,又厚著臉皮跟在林世子身後學著批閱奏摺。
每當覺得累的時候,小皇帝就會想想遠在塞外的姑母,便覺得自己這些辛苦不算什麽。
便是當一個傀儡皇帝,也應當好好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