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所有的將士們都折在這裏,硬沖隻會損失更慘重,如今最好的選擇就是暫時撤退以圖後事。身為將軍自然有自己的判斷,才會將損失降到最低。
命令下來,所有人都調轉馬頭,開始後退,至少要先行退出箭矢範圍內。
崔七七站在營地最高處,將整個過程都看在眼裏。之前她一直想像著戰爭時,自己會有怎樣的表現,如今身臨其境,才發現之前的設想都不存在。
此時的她冷靜得過分,仿佛置身事外一般。所有的刀光劍影,鮮血嘶喊,都入不了心。
她不知道,這樣的狀態,已經足夠使她在以後的戰爭中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將帥。
就在戎夷剩下的騎兵撤退時,左右兩邊有喊殺聲傳出,兩支軍隊呈包夾之勢趁亂而出。
如果成功,那麽滅掉剩下的這些戎夷騎兵不成問題,崔七七捏緊拳頭,等著最後結果。
看著左右兩邊衝出來的步兵方陣,烏力罕怒火中燒,他們雖然損失慘重,到底還是騎兵,你們這些步兵怎麽敢前來擋鋒芒?
他剛剛受到挫折,心中正窩火呢,見到漢人的步兵方陣,哪裏還能忍氣吞聲?當即怒道:「給我衝殺!」
他們的騎兵能戰的還有近千人,歷來與步兵對戰都能以一敵十。所以烏力罕並不怕包夾過來的騎兵,反而想要趁機挽迴頹勢,打敗這些人馬,讓己方將士們能恢復士氣。
宋連舟與另一個護衛首領齊放分別帶領了兩千人馬,組成步兵方陣,待敵軍陣型大亂之時準備圍剿堵截。
他與崔七七的計劃萬無一失,讓剩下的四千餘人出戰,也是為了盡早讓他們適應戰場,了解戰爭的殘酷。總不能讓他們來了邊關,什麽事情都不做,打仗也隻能一邊看著吧?這樣要他們來有何用。
隻不過他卻有些高估了這群衛戍軍。
一開始,他們並未直麵戎夷騎兵的沖勢,隻看到這些戎夷騎兵徑直往坑裏跳,不用人動手就損失了不少,到後來更是亂成一鍋粥,自己踩踏自己人也不在少數,便升起了輕敵之心。
他們在京城時聽說過戎夷騎兵的威名,然而,想來也多是以訛傳訛吧。這戎夷騎兵看起來也不怎麽樣嘛,也不知有什麽好怕的。他們甚至覺得這是邊關的將士故意說戎夷騎兵怎麽怎麽厲害,才能不那麽顯得自己無能。
現在,他們就要將這些戎夷騎兵都打趴下,讓邊地駐軍都看看他們的厲害來。
他們合在一起可是有四千人馬,麵對剩下的幾百千餘騎兵,他們一個個都勝券在握了。這是他們來到邊關的第一戰,等贏下這場戰爭,他們就能跟朝廷表功,就能得到朝廷封賞,這在京中可是從未有過的。
還是賀校尉說的對,富貴險中求,他們來到邊地是來對了,隻要有了軍功,將來前途無量。
這隻是一開始的想法,此時,麵對朝著他們衝過來的戎夷騎兵,前麵的人幾乎嚇呆了。
「盾!豎盾!架長槍!弓箭手準備!」宋連舟大聲命令道。
麵對騎兵,唯一能野戰的也就隻有方陣,這種組合而成的方陣有盾兵,有長槍兵,有弓箭手。
一般都是騎兵衝過來時豎盾抵擋,後排的長槍兵將長槍斜斜伸出,形成一個攻守兼備的陣型。最後麵的弓箭手在騎兵還未到達之時便射出箭矢,可以擾亂騎兵陣型,也可以延緩騎兵的衝刺速度。
以前老國公便是靠著這樣的陣型贏下過戎夷騎兵。但是這種陣型缺點也很明顯,隻適合防守反擊,一來它移動速度慢,靈活度低。二來左右兩側防護薄弱,如果一攻破,整個陣型便散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最重要的還需要心理素質強大,能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將士,更要三個兵種長久的磨合,才能發揮最好。
很顯然,從未經歷過戰爭的衛戍營將士們根本不具備成陣的條件,首先其心理素質就不過關。
第76章
見到高大的馬匹直衝而來, 這樣當麵的視角效果可以說相當嚇人。有人嚇得兩股戰戰,手中的武器都拿不穩;也有人目瞪口呆,早就嚇傻了;還有人已經開始往後退了。
即便宋連舟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達命令, 多數人被嚇傻了,充耳不聞,也僅僅隻有少數人照做。
看著稀稀拉拉放出去的箭, 己方雜亂的陣型,宋連舟幾乎沒眼看,果然就不應該對這群人抱有希望的。如果是以前他們的崔家軍,這點敵人,輕鬆就能拿下。
「都給我穩住!聽令行事!」宋連舟還想極力挽迴。
眨眼間, 戎夷已經衝到麵前, 手起刀落間,一簇鮮血噴湧而出,接著就是人首分離。
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 所有人都慌了,再也不管不顧,都想著保命要緊,爭先恐後的往後跑去。
這下子, 不用敵人衝鋒,自己人就已經亂做一團了。宋連舟無力迴天,隻能撤退。這樣的場景同樣發生在另一邊,敵人兵分兩路, 分別衝鋒,其實不過四五百人, 竟然生生將各自準備圍剿的兩千人馬嚇得毫無一戰之力。
崔七七眉心緊蹙,沒想到這些人如此不堪。看來宋首領是對的, 是她太過盲目,高估這群人了。
難道真要用上借來的兵馬了?本來就沒打算用涼城阜城兵馬的,如果因此而放過這些剩下的戎夷騎兵,這未免太遺憾了。
涼城太守與阜城守備各自都關注這事情的發展趨勢,明明利好的局勢,偏偏最後卻鬧得像個笑話一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命令下來,所有人都調轉馬頭,開始後退,至少要先行退出箭矢範圍內。
崔七七站在營地最高處,將整個過程都看在眼裏。之前她一直想像著戰爭時,自己會有怎樣的表現,如今身臨其境,才發現之前的設想都不存在。
此時的她冷靜得過分,仿佛置身事外一般。所有的刀光劍影,鮮血嘶喊,都入不了心。
她不知道,這樣的狀態,已經足夠使她在以後的戰爭中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將帥。
就在戎夷剩下的騎兵撤退時,左右兩邊有喊殺聲傳出,兩支軍隊呈包夾之勢趁亂而出。
如果成功,那麽滅掉剩下的這些戎夷騎兵不成問題,崔七七捏緊拳頭,等著最後結果。
看著左右兩邊衝出來的步兵方陣,烏力罕怒火中燒,他們雖然損失慘重,到底還是騎兵,你們這些步兵怎麽敢前來擋鋒芒?
他剛剛受到挫折,心中正窩火呢,見到漢人的步兵方陣,哪裏還能忍氣吞聲?當即怒道:「給我衝殺!」
他們的騎兵能戰的還有近千人,歷來與步兵對戰都能以一敵十。所以烏力罕並不怕包夾過來的騎兵,反而想要趁機挽迴頹勢,打敗這些人馬,讓己方將士們能恢復士氣。
宋連舟與另一個護衛首領齊放分別帶領了兩千人馬,組成步兵方陣,待敵軍陣型大亂之時準備圍剿堵截。
他與崔七七的計劃萬無一失,讓剩下的四千餘人出戰,也是為了盡早讓他們適應戰場,了解戰爭的殘酷。總不能讓他們來了邊關,什麽事情都不做,打仗也隻能一邊看著吧?這樣要他們來有何用。
隻不過他卻有些高估了這群衛戍軍。
一開始,他們並未直麵戎夷騎兵的沖勢,隻看到這些戎夷騎兵徑直往坑裏跳,不用人動手就損失了不少,到後來更是亂成一鍋粥,自己踩踏自己人也不在少數,便升起了輕敵之心。
他們在京城時聽說過戎夷騎兵的威名,然而,想來也多是以訛傳訛吧。這戎夷騎兵看起來也不怎麽樣嘛,也不知有什麽好怕的。他們甚至覺得這是邊關的將士故意說戎夷騎兵怎麽怎麽厲害,才能不那麽顯得自己無能。
現在,他們就要將這些戎夷騎兵都打趴下,讓邊地駐軍都看看他們的厲害來。
他們合在一起可是有四千人馬,麵對剩下的幾百千餘騎兵,他們一個個都勝券在握了。這是他們來到邊關的第一戰,等贏下這場戰爭,他們就能跟朝廷表功,就能得到朝廷封賞,這在京中可是從未有過的。
還是賀校尉說的對,富貴險中求,他們來到邊地是來對了,隻要有了軍功,將來前途無量。
這隻是一開始的想法,此時,麵對朝著他們衝過來的戎夷騎兵,前麵的人幾乎嚇呆了。
「盾!豎盾!架長槍!弓箭手準備!」宋連舟大聲命令道。
麵對騎兵,唯一能野戰的也就隻有方陣,這種組合而成的方陣有盾兵,有長槍兵,有弓箭手。
一般都是騎兵衝過來時豎盾抵擋,後排的長槍兵將長槍斜斜伸出,形成一個攻守兼備的陣型。最後麵的弓箭手在騎兵還未到達之時便射出箭矢,可以擾亂騎兵陣型,也可以延緩騎兵的衝刺速度。
以前老國公便是靠著這樣的陣型贏下過戎夷騎兵。但是這種陣型缺點也很明顯,隻適合防守反擊,一來它移動速度慢,靈活度低。二來左右兩側防護薄弱,如果一攻破,整個陣型便散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最重要的還需要心理素質強大,能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將士,更要三個兵種長久的磨合,才能發揮最好。
很顯然,從未經歷過戰爭的衛戍營將士們根本不具備成陣的條件,首先其心理素質就不過關。
第76章
見到高大的馬匹直衝而來, 這樣當麵的視角效果可以說相當嚇人。有人嚇得兩股戰戰,手中的武器都拿不穩;也有人目瞪口呆,早就嚇傻了;還有人已經開始往後退了。
即便宋連舟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達命令, 多數人被嚇傻了,充耳不聞,也僅僅隻有少數人照做。
看著稀稀拉拉放出去的箭, 己方雜亂的陣型,宋連舟幾乎沒眼看,果然就不應該對這群人抱有希望的。如果是以前他們的崔家軍,這點敵人,輕鬆就能拿下。
「都給我穩住!聽令行事!」宋連舟還想極力挽迴。
眨眼間, 戎夷已經衝到麵前, 手起刀落間,一簇鮮血噴湧而出,接著就是人首分離。
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 所有人都慌了,再也不管不顧,都想著保命要緊,爭先恐後的往後跑去。
這下子, 不用敵人衝鋒,自己人就已經亂做一團了。宋連舟無力迴天,隻能撤退。這樣的場景同樣發生在另一邊,敵人兵分兩路, 分別衝鋒,其實不過四五百人, 竟然生生將各自準備圍剿的兩千人馬嚇得毫無一戰之力。
崔七七眉心緊蹙,沒想到這些人如此不堪。看來宋首領是對的, 是她太過盲目,高估這群人了。
難道真要用上借來的兵馬了?本來就沒打算用涼城阜城兵馬的,如果因此而放過這些剩下的戎夷騎兵,這未免太遺憾了。
涼城太守與阜城守備各自都關注這事情的發展趨勢,明明利好的局勢,偏偏最後卻鬧得像個笑話一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