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他依舊處處與舊黨作對,否則便是燕家捐了再多軍糧,途徑各府各縣,不知又被哪些屍位素餐的搜刮個幹淨。
再說戍守新雍門關的將士們。
被迫服役參軍也好,一片丹心報國也罷,總歸是已下了「古來征戰幾人迴」的決心。
於方柳而言,自己與這些人無什麽不同。
聞行道緘默不言。
他憶起悸動終於無法忽視那一日,夢中輾轉反側皆是那樣的一副姿容——無需如何撩撥,更遑論諂媚,隻雲淡風輕坐在不遠處,便足以教人神魂顛倒。
世間往往著迷他的容顏,推崇他的劍法。
而聞行道沉淪於他雲淡風輕,丹心俠骨誌存高遠,卻不絕舍看他立九死未悔之心。
仿佛是洞悉聞行道心思,方柳抬首:「你埋名武林盟,欲為聞家報仇雪恨,重振聞家將一門的雄風,就未曾有過生死不顧的時候?」
聞行道隻能答說:「有過。」
自然是有的。
時至今日,當年誣陷圍剿聞家的賊人各有了報應,他仍有一腔報國為民的熱血。這熱血來源於聞家祖輩的忠義,埋藏在他一心復仇的血肉之中,卻是因方柳而點燃,從此燎原之勢熊熊不滅。
思及此,聞行道垂眸又言道:「聞某早已是方莊主手中利刃。」他執著凝視方柳,「既是最好用的刀,若事有可為,豈能不代為赴死。」
你願以鶯州煙雨為碑。
可你應當知曉,哪怕隻以我半分心意,若它日你身陷囹圄,死在鶯州煙雨裏的,隻會是我。
話中的未盡之言,方柳從聞行道眼中盡數讀出。
方柳淡聲問:「代為赴死,而後呢?」
聞行道便答:「若果真如此,願你能偶有憶起我之時。若憶不起,願往後的鶯州,不再有如今年一樣清冷的風雨。」
營帳內點了燭火,燃燒時發出細微的聲響,照亮二人四目相視的側臉。
帳外,無聞行道和方柳召見,將士們不敢隨意靠近,故而隻能聽到不遠處輕微的腳步聲。
時間仿佛曆經滄海桑田。
終於,方柳靜看聞行道片刻,收迴目光,瞧了瞧燃著的燈花,神思縹緲:「那日蕭然山莊外,與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聞大俠百聞不如一見,方某便一邊試探,一邊修改棋局,是因一眼看出你與我殊途同歸。」
聞行道沉聲:「何為殊途同歸?」
「自世間舉目無親,卻有誌於江湖——」方柳終又看向他,語氣篤然,「亦可有誌於八荒,做方某的同路人。」
被此話擊中,心間鼓譟震動不已,心神全憑眼前人的一言一語,一動一靜所掌控,聞行道一時竟恍惚不已,俊毅麵容難得呆楞起來。
他囁嚅片刻,隻道出一句:「我……」
未待他說些什麽,方柳定定瞧他,彎唇反問:「你可知,世間有多少人願為我而死。」
不必思考,答案脫口而出:「數不勝數。」
何止。
為他而死,該是殊榮。
「所以聞行道,你不必為我而死,不如為我而活。」
方柳喚人,總喜歡打趣似冠以相應的名頭,譬如神醫、解元抑或是家主。聞行道記得他叫過的每一句「聞將軍」、「聞大俠」,直唿其名卻是難得幾迴。
聞行道微微垂頭,望進方柳的雙眼。
——那雙眸中毫無打趣之意,磊落大方,從容卻也不失鄭重。
幾息的對視,聞行道心尖便泛起層層漣漪,逐漸激盪成壯闊的波濤,唿嘯的風聲裹挾著連綿不絕的洪水傾瀉而下。
他喉頭微動:「若半死不活?」
方柳分明坐靠榻上,燭火下的麵容蒼白到清雋脫俗,此刻卻有睥睨的氣勢,右手手臂輕輕抬起,食指的指尖直抵聞行道心間的位置:「那便從屍骸堆裏爬起來,找到我。」
聞行道屏住唿吸。
經年之久,他單膝跪於榻前,握住方柳抵在自己胸前的手,將之更緊地按於胸口。心髒穩健熾熱的跳動須臾,他癡癡抬頭仰視,在方柳似漫不經心的默許神情中,極緩地垂首,若有似無吻過他突起的指節。
「好。」
你在這世間一日,我便為你而活一日。
做你唯一的,同路之人。
第104章 看他
接連幾日,大周軍營內肅穆凝重。
原本駐紮關城內的別神醫,如今已然住進了軍營,便於時時前往主帳內查看方柳傷勢,及時熬煮湯藥。一時間,將士們見形勢如此嚴峻,紛紛憂心起方軍師的身體。
如今,大周與北邦正是攻守易形之時。
若錯過此次反敗為勝的機會,不知須得再等多少年,才能在等來方軍師和聞將軍這般的人物,帶領眾將士奪迴舊雍門關。偏偏大周軍中藏有奸細,教北邦的蠻人悉知方軍師的行蹤,使其遭了敵人的暗算。
將士們不禁迴想過去數年,為守護大周喪命沙場的同袍。
可知這蒼茫北境,究竟埋葬了多少大周兒女的屍骸。
.
關外軍營肅穆,關城內亦不輕鬆。
一座三進大宅內,燕折風安排好手下事宜,便快馬加鞭往城門外而去。
燕家世代為商,從燕老太爺那一輩起便做了皇商,朝暮城中燕家一家獨大,可燕折風自小便知曉,燕家能有如此地位,離不開皇家的扶持。士農工商,商籍地位可想可知,所謂皇商,代代忠於當時的皇帝,無論君王清明還是昏庸。
再說戍守新雍門關的將士們。
被迫服役參軍也好,一片丹心報國也罷,總歸是已下了「古來征戰幾人迴」的決心。
於方柳而言,自己與這些人無什麽不同。
聞行道緘默不言。
他憶起悸動終於無法忽視那一日,夢中輾轉反側皆是那樣的一副姿容——無需如何撩撥,更遑論諂媚,隻雲淡風輕坐在不遠處,便足以教人神魂顛倒。
世間往往著迷他的容顏,推崇他的劍法。
而聞行道沉淪於他雲淡風輕,丹心俠骨誌存高遠,卻不絕舍看他立九死未悔之心。
仿佛是洞悉聞行道心思,方柳抬首:「你埋名武林盟,欲為聞家報仇雪恨,重振聞家將一門的雄風,就未曾有過生死不顧的時候?」
聞行道隻能答說:「有過。」
自然是有的。
時至今日,當年誣陷圍剿聞家的賊人各有了報應,他仍有一腔報國為民的熱血。這熱血來源於聞家祖輩的忠義,埋藏在他一心復仇的血肉之中,卻是因方柳而點燃,從此燎原之勢熊熊不滅。
思及此,聞行道垂眸又言道:「聞某早已是方莊主手中利刃。」他執著凝視方柳,「既是最好用的刀,若事有可為,豈能不代為赴死。」
你願以鶯州煙雨為碑。
可你應當知曉,哪怕隻以我半分心意,若它日你身陷囹圄,死在鶯州煙雨裏的,隻會是我。
話中的未盡之言,方柳從聞行道眼中盡數讀出。
方柳淡聲問:「代為赴死,而後呢?」
聞行道便答:「若果真如此,願你能偶有憶起我之時。若憶不起,願往後的鶯州,不再有如今年一樣清冷的風雨。」
營帳內點了燭火,燃燒時發出細微的聲響,照亮二人四目相視的側臉。
帳外,無聞行道和方柳召見,將士們不敢隨意靠近,故而隻能聽到不遠處輕微的腳步聲。
時間仿佛曆經滄海桑田。
終於,方柳靜看聞行道片刻,收迴目光,瞧了瞧燃著的燈花,神思縹緲:「那日蕭然山莊外,與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聞大俠百聞不如一見,方某便一邊試探,一邊修改棋局,是因一眼看出你與我殊途同歸。」
聞行道沉聲:「何為殊途同歸?」
「自世間舉目無親,卻有誌於江湖——」方柳終又看向他,語氣篤然,「亦可有誌於八荒,做方某的同路人。」
被此話擊中,心間鼓譟震動不已,心神全憑眼前人的一言一語,一動一靜所掌控,聞行道一時竟恍惚不已,俊毅麵容難得呆楞起來。
他囁嚅片刻,隻道出一句:「我……」
未待他說些什麽,方柳定定瞧他,彎唇反問:「你可知,世間有多少人願為我而死。」
不必思考,答案脫口而出:「數不勝數。」
何止。
為他而死,該是殊榮。
「所以聞行道,你不必為我而死,不如為我而活。」
方柳喚人,總喜歡打趣似冠以相應的名頭,譬如神醫、解元抑或是家主。聞行道記得他叫過的每一句「聞將軍」、「聞大俠」,直唿其名卻是難得幾迴。
聞行道微微垂頭,望進方柳的雙眼。
——那雙眸中毫無打趣之意,磊落大方,從容卻也不失鄭重。
幾息的對視,聞行道心尖便泛起層層漣漪,逐漸激盪成壯闊的波濤,唿嘯的風聲裹挾著連綿不絕的洪水傾瀉而下。
他喉頭微動:「若半死不活?」
方柳分明坐靠榻上,燭火下的麵容蒼白到清雋脫俗,此刻卻有睥睨的氣勢,右手手臂輕輕抬起,食指的指尖直抵聞行道心間的位置:「那便從屍骸堆裏爬起來,找到我。」
聞行道屏住唿吸。
經年之久,他單膝跪於榻前,握住方柳抵在自己胸前的手,將之更緊地按於胸口。心髒穩健熾熱的跳動須臾,他癡癡抬頭仰視,在方柳似漫不經心的默許神情中,極緩地垂首,若有似無吻過他突起的指節。
「好。」
你在這世間一日,我便為你而活一日。
做你唯一的,同路之人。
第104章 看他
接連幾日,大周軍營內肅穆凝重。
原本駐紮關城內的別神醫,如今已然住進了軍營,便於時時前往主帳內查看方柳傷勢,及時熬煮湯藥。一時間,將士們見形勢如此嚴峻,紛紛憂心起方軍師的身體。
如今,大周與北邦正是攻守易形之時。
若錯過此次反敗為勝的機會,不知須得再等多少年,才能在等來方軍師和聞將軍這般的人物,帶領眾將士奪迴舊雍門關。偏偏大周軍中藏有奸細,教北邦的蠻人悉知方軍師的行蹤,使其遭了敵人的暗算。
將士們不禁迴想過去數年,為守護大周喪命沙場的同袍。
可知這蒼茫北境,究竟埋葬了多少大周兒女的屍骸。
.
關外軍營肅穆,關城內亦不輕鬆。
一座三進大宅內,燕折風安排好手下事宜,便快馬加鞭往城門外而去。
燕家世代為商,從燕老太爺那一輩起便做了皇商,朝暮城中燕家一家獨大,可燕折風自小便知曉,燕家能有如此地位,離不開皇家的扶持。士農工商,商籍地位可想可知,所謂皇商,代代忠於當時的皇帝,無論君王清明還是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