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八百編外精兵,隻聽命於聞行道和方柳,以備不時之需。
梅花劍宗的莫憑亦在其中。
此時,他騎馬行至方柳另一側,昂起頭顱。
聞行道側眸,神色冷淡掃他一眼,道:「打仗並非兒戲,此去恐怕兇多吉少,莫宗主就未曾攔你麽?」
「攔我作甚?」莫憑不服氣,「我行的是為國為民之事,他老人家高興還不來及呢。」
方柳也未拒絕他隨軍打仗。
自武林大會後,莫憑劍法有所突破,方柳聽說他也在梅花劍宗派出的豪俠之列,隻是輕點了點頭,評價了一句「功夫尚可,是為合格」,並未加以阻止。
「也是,來日有韓若繼承門派,你倒是無所謂如何了。」
說罷,聞行道不再理他。
莫憑氣得直咬牙:「鎮北將軍便很了不起嗎?!」
對方實在是未將他放在眼中的做派。
說來可氣,聞行道分明不是個能言善辯之人。可莫憑一旦與他對上,還從沒有討到過什麽好,總是三言兩句就被堵得啞口無言。
除去莫憑,還有一位熟人也在隨軍之列,隻比他們走的早了幾日。
那便是作為軍醫的別逢青。
先帝之死,多虧有別逢青的助益,太醫院個別太醫也隱隱猜到這一點,未免遭人清算,猜到內勤的太醫個個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周成帝死後第二日,別逢青便悄然離開皇宮,繞過眾人前往方府「述職」。
方柳為他重新安排了軍醫的身份。
莫憑詢問方柳:「怎麽不見那個醫仙穀來當軍醫的人?」
方柳迴答:「他跟隨糧草一道,先行前往北境。」
莫憑得知此事,幸災樂禍道:「支開好,否則整天見著他神經兮兮的樣子,總讓人覺得渾身難受。」說完,他想起什麽,又轉頭問方柳道,「那燕家的少主呢?我記得他纏你纏得緊。」
「燕折風來信,燕家已派商隊往北境去了。」
莫憑喜笑顏開。
「那就好,方莊主你可前別被他騙了。他看起來是一副沉迷風月的浪蕩樣子,實則也大差不差,當初我大師姐韓若前往朝暮城辦事,就曾被他糾纏過一陣子。」
況且師姐從朝暮城迴來,曾與他談起那裏的風土人情,隨口提到過燕折風敵視方柳的傳聞。盡管眼下燕折風不知為何性情大改,從敵視變成赤裸裸的傾慕,可他有風流纏人的前車之鑑,斷不是正人君子。
思及此,莫憑隻覺方柳吸引總是怪人,令人分外焦憂。
他細細打量方柳帷帽,心道還是這般遮起來好,遮起來窺不到真容,便能少來些亂七八糟的人。
雖說一開口,聲音仍是醉人。
前些年重文輕武,大周軍隊的素質早大不如前,莫說與曾經的聞家將相比,就是同普通百姓比也隻是強健了幾分罷了。不止如此,小兵未曾被狠狠操練過,虧得聞行道用了五日重塑紀律,否則要比不同門派的弟子顯得更散亂。
因此,行徑速度比想像中慢一些。
武林中人皆是武功高強之輩,方柳讓他們做了先行軍,由武林地位最高者暫當領頭的人。而大周的軍隊走走停停,每日行徑四五個時辰,夜裏就地紮營休息,十日前行了不到四百裏地。
聞行道對此大為不滿。
他的輕功之所以獨步天下,便是常年來往於北境和中原練出來的,在路上還未曾浪費過這麽多時間。
當夜,大軍紮營野外。
方柳抬手烤著篝火,道:「稍安勿躁,抵達北境還有時間操練調教。」
「路上也不能放鬆。」聞行道捏捏眉心,「自重整了被拆散的聞家將,我接觸的大都是能以少勝多的精兵,倒是高看了如今的大周。」
方柳淡然抬眸:「北境邊軍素質該好一些。」
聞行道:「這倒不錯。」
這時,一名小卒抱著烤熱的幹糧和肉幹,來到兩人身旁小心翼翼道:「將軍,軍師,先吃點東西吧。」
方柳摘了帷帽,薄唇不點而紅,雙眸低垂眼睫翩躚。熊熊燃著的火光中,他的輪廓仿佛鍍了金光一般,姿容絕世不似凡人。
菩薩似的。
小卒心裏道。
說話時,小卒不敢看方柳,待聞行道接過幹糧肉幹,忍不住多說了一句:「夜裏天涼,軍師瞧著身子骨纖弱,未免著了涼,不如我幫軍師拿一身襖子吧……」
話方說完,菩薩似的軍師便倏而輕笑了一聲,燦如星辰艷若桃李。
「不必。」聞行道擰眉沉聲道,「你可以退下了。」
小卒忙低著頭,怯怯離開了。
方柳將掌心朝上,垂首凝視其間火光照出的影子,彎眸道:「倒確實許久不曾被人在乎過身體了。」
小卒約摸將他當成弱不禁風的文人了。
他是名揚天下的劍客,江湖之中鮮有碰到敵手的時候,因而身形再如何清臒如竹,也不會讓人生出此人病弱的念頭。
方柳正覺有趣,聞行道忽然伸手覆上他掌心。
下一瞬,一道精純內力便順著兩人接觸的地方,緩緩流入方柳經脈之中,將他的五髒六腑暖熱,乃至隱隱發汗的程度。
「方柳,我在乎。」
聞行道也不敢看方柳似的。
他凝視冉冉篝火,說罷,掌心復卻又源源不斷輸入內力。
「知道了。」方柳從容收迴手,「大將軍若是嫌內力太多,不如用在沙場上。」
梅花劍宗的莫憑亦在其中。
此時,他騎馬行至方柳另一側,昂起頭顱。
聞行道側眸,神色冷淡掃他一眼,道:「打仗並非兒戲,此去恐怕兇多吉少,莫宗主就未曾攔你麽?」
「攔我作甚?」莫憑不服氣,「我行的是為國為民之事,他老人家高興還不來及呢。」
方柳也未拒絕他隨軍打仗。
自武林大會後,莫憑劍法有所突破,方柳聽說他也在梅花劍宗派出的豪俠之列,隻是輕點了點頭,評價了一句「功夫尚可,是為合格」,並未加以阻止。
「也是,來日有韓若繼承門派,你倒是無所謂如何了。」
說罷,聞行道不再理他。
莫憑氣得直咬牙:「鎮北將軍便很了不起嗎?!」
對方實在是未將他放在眼中的做派。
說來可氣,聞行道分明不是個能言善辯之人。可莫憑一旦與他對上,還從沒有討到過什麽好,總是三言兩句就被堵得啞口無言。
除去莫憑,還有一位熟人也在隨軍之列,隻比他們走的早了幾日。
那便是作為軍醫的別逢青。
先帝之死,多虧有別逢青的助益,太醫院個別太醫也隱隱猜到這一點,未免遭人清算,猜到內勤的太醫個個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周成帝死後第二日,別逢青便悄然離開皇宮,繞過眾人前往方府「述職」。
方柳為他重新安排了軍醫的身份。
莫憑詢問方柳:「怎麽不見那個醫仙穀來當軍醫的人?」
方柳迴答:「他跟隨糧草一道,先行前往北境。」
莫憑得知此事,幸災樂禍道:「支開好,否則整天見著他神經兮兮的樣子,總讓人覺得渾身難受。」說完,他想起什麽,又轉頭問方柳道,「那燕家的少主呢?我記得他纏你纏得緊。」
「燕折風來信,燕家已派商隊往北境去了。」
莫憑喜笑顏開。
「那就好,方莊主你可前別被他騙了。他看起來是一副沉迷風月的浪蕩樣子,實則也大差不差,當初我大師姐韓若前往朝暮城辦事,就曾被他糾纏過一陣子。」
況且師姐從朝暮城迴來,曾與他談起那裏的風土人情,隨口提到過燕折風敵視方柳的傳聞。盡管眼下燕折風不知為何性情大改,從敵視變成赤裸裸的傾慕,可他有風流纏人的前車之鑑,斷不是正人君子。
思及此,莫憑隻覺方柳吸引總是怪人,令人分外焦憂。
他細細打量方柳帷帽,心道還是這般遮起來好,遮起來窺不到真容,便能少來些亂七八糟的人。
雖說一開口,聲音仍是醉人。
前些年重文輕武,大周軍隊的素質早大不如前,莫說與曾經的聞家將相比,就是同普通百姓比也隻是強健了幾分罷了。不止如此,小兵未曾被狠狠操練過,虧得聞行道用了五日重塑紀律,否則要比不同門派的弟子顯得更散亂。
因此,行徑速度比想像中慢一些。
武林中人皆是武功高強之輩,方柳讓他們做了先行軍,由武林地位最高者暫當領頭的人。而大周的軍隊走走停停,每日行徑四五個時辰,夜裏就地紮營休息,十日前行了不到四百裏地。
聞行道對此大為不滿。
他的輕功之所以獨步天下,便是常年來往於北境和中原練出來的,在路上還未曾浪費過這麽多時間。
當夜,大軍紮營野外。
方柳抬手烤著篝火,道:「稍安勿躁,抵達北境還有時間操練調教。」
「路上也不能放鬆。」聞行道捏捏眉心,「自重整了被拆散的聞家將,我接觸的大都是能以少勝多的精兵,倒是高看了如今的大周。」
方柳淡然抬眸:「北境邊軍素質該好一些。」
聞行道:「這倒不錯。」
這時,一名小卒抱著烤熱的幹糧和肉幹,來到兩人身旁小心翼翼道:「將軍,軍師,先吃點東西吧。」
方柳摘了帷帽,薄唇不點而紅,雙眸低垂眼睫翩躚。熊熊燃著的火光中,他的輪廓仿佛鍍了金光一般,姿容絕世不似凡人。
菩薩似的。
小卒心裏道。
說話時,小卒不敢看方柳,待聞行道接過幹糧肉幹,忍不住多說了一句:「夜裏天涼,軍師瞧著身子骨纖弱,未免著了涼,不如我幫軍師拿一身襖子吧……」
話方說完,菩薩似的軍師便倏而輕笑了一聲,燦如星辰艷若桃李。
「不必。」聞行道擰眉沉聲道,「你可以退下了。」
小卒忙低著頭,怯怯離開了。
方柳將掌心朝上,垂首凝視其間火光照出的影子,彎眸道:「倒確實許久不曾被人在乎過身體了。」
小卒約摸將他當成弱不禁風的文人了。
他是名揚天下的劍客,江湖之中鮮有碰到敵手的時候,因而身形再如何清臒如竹,也不會讓人生出此人病弱的念頭。
方柳正覺有趣,聞行道忽然伸手覆上他掌心。
下一瞬,一道精純內力便順著兩人接觸的地方,緩緩流入方柳經脈之中,將他的五髒六腑暖熱,乃至隱隱發汗的程度。
「方柳,我在乎。」
聞行道也不敢看方柳似的。
他凝視冉冉篝火,說罷,掌心復卻又源源不斷輸入內力。
「知道了。」方柳從容收迴手,「大將軍若是嫌內力太多,不如用在沙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