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再被困
「狀元?」
莫憑喃喃一句,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們乃是江湖中人,怎地和朝廷裏的狀元扯上關係了?
原先倒是聽說過武林中出現什麽號稱白麵書生、玉麵諸葛一類的人物,打的是智勇雙全、足智多謀的名頭,在一眾粗獷武夫中獨樹一幟,說起來也算備受推崇。
但那也隻存在於百姓之中了。
太平盛世中,尚有許多人不識字,更遑論當下。平民百姓腹中沒有墨水,這才顯得隻考上了秀才甚至童生的人格外突出,文曲星下凡了似的。
如今武林中縱橫的世家,就算不愛舞文弄墨,哪個不是自小識文斷字的?就連他這般如此不好學的,卻也熟讀過四書五經。
在他們梅花劍宗,來做門客之人,少說也得是有些名聲的秀才,甚至於舉人、進士也是有的,比如他的老師。
不過狀元麽……
現在朝廷竟混亂到狀元也投身江湖了?
莫憑很好奇,抓耳撓腮地好奇。
他更加好奇的是,方柳和那狀元是何關係,又為何要救他?
分明……分明自己這麽個堂堂劍宗宗主之子,都被他拋棄在冰天雪地裏了!!
莫憑本就是反骨的年紀,這下更是心緒難平。他一會兒想到方柳出塵絕世的容貌,一會兒想到他淡然帶笑的「小狀元」三字,一會兒又想到他對自己的不理不顧……當此時,他唇一抿,就偏要跟他們一同前去了。
正如聞行道所言,如今風雪漸緩,已不像方才那般難捱。不遠處不受控的馬匹脾氣也緩和了,若是騎馬原路返迴,再向酒館中人買匹好馬,或許還能沿著方柳等人的馬蹄痕跡尋到他們。
說做便做,莫憑驅馬追上。
思及方柳再見他時可能的表情,他心中一陣激盪。
————
方柳三人一路南下,去了距離雁山鎮不遠的另一座府城,雍州城。
搭救顧擇齡。
雁山鎮飄雪後不久,有人悄悄尋到了方柳暫住的宅子前,拿著顧擇齡的信物求救,言語間還提及了四公主明新露的外祖父鄒丞相。
來人和顧擇齡為同年的考生,二甲進士及第,他們二人赴考時便有過交情,取中後又被同一位大學士看中,再加之立場相同,皆渴望拜入鄒丞相門下,故而兩人走得較近。
如今朝中亂象橫生,佞臣當道,卻也不是沒有忠良之臣,隻是相比貪官汙吏少一些。蓋因不受皇帝重用,還要被人陷害,可謂腹背受敵。
鄒相便是其中之一,且頗有權利,鄒家一門三朝臣,個個有些手段,可以說是唯一的正派。可以說,若不是朝中有鄒相一脈周旋,本朝怕早就隻存於史書之上了。
顧擇齡榮光加身、初出茅廬,還不懂得如何隱藏自己,對朝中風雲變幻並不敏感,因此露出了把柄,叫人知道了他的立場。
皇帝一派的奸臣賊子,從來耽於享樂,不管天下疾苦,對待朝中新人向來態度統一——無能者且隨他去;有才者若不能收為己用,定要在他長成之前毀了去,免得又讓鄒右相收為幫手。
顧擇齡不巧為後者,有才又不能為人所用。
且他果真接下了右相投出的橄欖枝。
如此一來,佞臣們便想如何招攬這新狀元。無奈顧擇齡此人油鹽不進,不愛美色也不愛財權,送去的美人和銀子盡數退了迴來,竟是做足了兩袖清風的派頭。
那便隻能在長成之前毀掉了。
好歹是當朝狀元,又無大錯,想處置這未來可能成為眼中釘的存在,總要有個不牽扯到自身的藉口,免得讓右相抓了把柄。
顧擇齡雖然不貪財好色,卻也有弱點,比如將他撫養長大的孤母。
於是出現了顧母入京尋親,路遇雍州時身陷困境的情況。而顧擇齡連忙前往尋親,一日後也沒了消息。
當朝狀元失蹤,朝廷總要有些動靜,但四公主被人冒充的事還未了結,一番運作之下,竟是除了右相私下派出的人,在無人去尋人。
右相一派也不能大張旗鼓,動用非朝中的勢力。
這世道,做好人須得如履薄冰。
一番探查下來,隻說顧擇齡母子可能已被匪賊掠去。如今匪賊當道,除了國都,哪裏不是處處埋伏危機,朝廷大官外出出事也不在少數,算是最正當不過的藉口了。
方柳聽了,隻笑而不言。
目前的消息隻是「顧大人」失蹤,還不能確定顧擇齡現狀如何。
方柳不認為顧擇齡這麽容易便會出事。
隻因他雖愚直卻並不蠢笨,相反比尋常人更謹慎。有了先前被山匪挾持的經驗,未必如此輕易便被捉住,隻怕是憂母心切,所以才不敢思考顧母來京尋親的說法是真是假。
哪怕八成為假,這雍州城還是要走一遭的。
朝廷風雲變幻,動身之前,他定然有過諸多準備和猜測。
.
這是顧擇齡第二次被匪賊挾持,綁了手腳關進柴房,斷了兩天糧水。
顧擇齡知曉,對方將自己綁起來,遲遲沒有動手,或許是在等待鄒丞相一派的人為了救他露出破綻。屆時,那些賊人便可以拿這破綻大做文章,打壓正派的氣焰。
寒窗苦讀時,他日夜想著國家大義、黎民百姓,總以為有朝一日能實現一腔抱負,肅清當朝、抵禦番邦,讓百姓不再擔驚受怕顛沛流離。然而事實上,朝堂之上比他想像中更黑暗,庸君昏聵無用,奸臣淫樂囂張。
「狀元?」
莫憑喃喃一句,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們乃是江湖中人,怎地和朝廷裏的狀元扯上關係了?
原先倒是聽說過武林中出現什麽號稱白麵書生、玉麵諸葛一類的人物,打的是智勇雙全、足智多謀的名頭,在一眾粗獷武夫中獨樹一幟,說起來也算備受推崇。
但那也隻存在於百姓之中了。
太平盛世中,尚有許多人不識字,更遑論當下。平民百姓腹中沒有墨水,這才顯得隻考上了秀才甚至童生的人格外突出,文曲星下凡了似的。
如今武林中縱橫的世家,就算不愛舞文弄墨,哪個不是自小識文斷字的?就連他這般如此不好學的,卻也熟讀過四書五經。
在他們梅花劍宗,來做門客之人,少說也得是有些名聲的秀才,甚至於舉人、進士也是有的,比如他的老師。
不過狀元麽……
現在朝廷竟混亂到狀元也投身江湖了?
莫憑很好奇,抓耳撓腮地好奇。
他更加好奇的是,方柳和那狀元是何關係,又為何要救他?
分明……分明自己這麽個堂堂劍宗宗主之子,都被他拋棄在冰天雪地裏了!!
莫憑本就是反骨的年紀,這下更是心緒難平。他一會兒想到方柳出塵絕世的容貌,一會兒想到他淡然帶笑的「小狀元」三字,一會兒又想到他對自己的不理不顧……當此時,他唇一抿,就偏要跟他們一同前去了。
正如聞行道所言,如今風雪漸緩,已不像方才那般難捱。不遠處不受控的馬匹脾氣也緩和了,若是騎馬原路返迴,再向酒館中人買匹好馬,或許還能沿著方柳等人的馬蹄痕跡尋到他們。
說做便做,莫憑驅馬追上。
思及方柳再見他時可能的表情,他心中一陣激盪。
————
方柳三人一路南下,去了距離雁山鎮不遠的另一座府城,雍州城。
搭救顧擇齡。
雁山鎮飄雪後不久,有人悄悄尋到了方柳暫住的宅子前,拿著顧擇齡的信物求救,言語間還提及了四公主明新露的外祖父鄒丞相。
來人和顧擇齡為同年的考生,二甲進士及第,他們二人赴考時便有過交情,取中後又被同一位大學士看中,再加之立場相同,皆渴望拜入鄒丞相門下,故而兩人走得較近。
如今朝中亂象橫生,佞臣當道,卻也不是沒有忠良之臣,隻是相比貪官汙吏少一些。蓋因不受皇帝重用,還要被人陷害,可謂腹背受敵。
鄒相便是其中之一,且頗有權利,鄒家一門三朝臣,個個有些手段,可以說是唯一的正派。可以說,若不是朝中有鄒相一脈周旋,本朝怕早就隻存於史書之上了。
顧擇齡榮光加身、初出茅廬,還不懂得如何隱藏自己,對朝中風雲變幻並不敏感,因此露出了把柄,叫人知道了他的立場。
皇帝一派的奸臣賊子,從來耽於享樂,不管天下疾苦,對待朝中新人向來態度統一——無能者且隨他去;有才者若不能收為己用,定要在他長成之前毀了去,免得又讓鄒右相收為幫手。
顧擇齡不巧為後者,有才又不能為人所用。
且他果真接下了右相投出的橄欖枝。
如此一來,佞臣們便想如何招攬這新狀元。無奈顧擇齡此人油鹽不進,不愛美色也不愛財權,送去的美人和銀子盡數退了迴來,竟是做足了兩袖清風的派頭。
那便隻能在長成之前毀掉了。
好歹是當朝狀元,又無大錯,想處置這未來可能成為眼中釘的存在,總要有個不牽扯到自身的藉口,免得讓右相抓了把柄。
顧擇齡雖然不貪財好色,卻也有弱點,比如將他撫養長大的孤母。
於是出現了顧母入京尋親,路遇雍州時身陷困境的情況。而顧擇齡連忙前往尋親,一日後也沒了消息。
當朝狀元失蹤,朝廷總要有些動靜,但四公主被人冒充的事還未了結,一番運作之下,竟是除了右相私下派出的人,在無人去尋人。
右相一派也不能大張旗鼓,動用非朝中的勢力。
這世道,做好人須得如履薄冰。
一番探查下來,隻說顧擇齡母子可能已被匪賊掠去。如今匪賊當道,除了國都,哪裏不是處處埋伏危機,朝廷大官外出出事也不在少數,算是最正當不過的藉口了。
方柳聽了,隻笑而不言。
目前的消息隻是「顧大人」失蹤,還不能確定顧擇齡現狀如何。
方柳不認為顧擇齡這麽容易便會出事。
隻因他雖愚直卻並不蠢笨,相反比尋常人更謹慎。有了先前被山匪挾持的經驗,未必如此輕易便被捉住,隻怕是憂母心切,所以才不敢思考顧母來京尋親的說法是真是假。
哪怕八成為假,這雍州城還是要走一遭的。
朝廷風雲變幻,動身之前,他定然有過諸多準備和猜測。
.
這是顧擇齡第二次被匪賊挾持,綁了手腳關進柴房,斷了兩天糧水。
顧擇齡知曉,對方將自己綁起來,遲遲沒有動手,或許是在等待鄒丞相一派的人為了救他露出破綻。屆時,那些賊人便可以拿這破綻大做文章,打壓正派的氣焰。
寒窗苦讀時,他日夜想著國家大義、黎民百姓,總以為有朝一日能實現一腔抱負,肅清當朝、抵禦番邦,讓百姓不再擔驚受怕顛沛流離。然而事實上,朝堂之上比他想像中更黑暗,庸君昏聵無用,奸臣淫樂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