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一旁的郭琦兒都急了,插嘴道:「方莊主是覺得此地不如南方無趣麽?不如讓琦兒帶你四處走走,好領略一番北地的樂趣!」
說完收到父親和大師兄的冷眼,霎時合上了嘴,眼睛聳搭下來,神情委屈。
「多謝郭盟主好意,但此間確實有事,待到來年武林大會,方某定然還要前來湊熱鬧。」方柳道,「到那時,還望郭盟主不要嫌方某叨擾。」
他說的是湊熱鬧,而非其他,是明說了他無意參與盟主之位的角逐。
不過——
無意角逐不代表無意推動。
郭征和幾位長老對方柳還是知之甚少,沒聽出他的話外之意,聞行道卻已十分明白。
「哈哈哈。」郭征仰頭大笑,「如若方莊主真要來,便是第一次參加我武林大會,歡迎還來不及,又怎麽會嫌煩?到時人多,還怕怠慢了方莊主呢!」
大長老則問:「方莊主如此急著迴去,定是事出緊急,是否有我等能幫上手的地方?」
從求醫、求藥,到賑災銀查案,他們武林盟始終都在欠方柳人情,總要先還上一二才好,否則如何能安心。
方柳似乎就在等這話,他輕笑一聲,道:「說起來,還真有一事相求。」
郭征道:「方莊主請講。」
「此次迴鶯州,一是山莊有事,二是買了些北地的東西,想早日送迴去。」方柳解釋,「但郭盟主想必也知曉,我此次北上帶的人馬不多,因此想要借些武林盟的人馬。」
「這有何難?」郭征道,「我武林盟別的不說,盟中弟子甚多,護送方莊主一趟不成問題。」
「如此,便有勞了。」
「舉手之勞,舉手之勞!」
「另外,不知——」方柳忽然看向聞行道,舉起手中杯盞,「聞大俠可否送我一程。」
「這……」
一旁的郭征遲疑了。
按理來說,方柳幫了他們這麽多,隻能護送他迴去鶯州而已,又算什麽大事。可聞行道不同,他好容易處理完武林盟的事,正要去忙活聞家之事,自己又怎麽好意思這時候讓人去做其他事?
沒成想,還不等郭征思考如何拒絕,聞行道便先看向方柳,說了一句:「樂意之至。」
方柳勾唇,傾溫酒入喉:「謝了。」
聞行道也仰頭飲酒。
————
蕭然山莊的人馬在雁山鎮規整了一番,幾日後才出發。
他們一行人馬拉了幾車的貨物,周圍跟著數十個護衛,順著官道不緊不慢地南下,仿佛秋遊一般悠然。
方柳偶爾騎馬,偶爾乘坐馬車。聞行道始終禦馬而行,行走在方柳身側。
第一日,兩人沒有任何交談,連視線都不曾相觸。
聞行道知曉蕭然山莊雖然隻有寥寥幾人,護送幾車物資根本不是難事。更何況,那嚴嚴實實的馬車上是否真的有貨物,尚且有待考證。
他明白方柳讓自己護送,是別有用心,是另有謀算。
可他沒有辦法不跳入方柳的圈套。
待到第二日,方柳終於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他閑聊。聊的多是每途徑一處,此地的江湖勢力以及官場水深,偶爾也會說說這裏的民風。
這些皆是他來時囑咐依風調查、記錄的事,如今竟還記得清楚,可見他並非一時興起。這麽些天過去,各地的情況似乎一如既往,又似乎有些細微的改變,最直觀的便是有些城池中的乞兒和流民變多了。
方柳將江湖和朝廷、百姓放在一起談論,聞行道明白,他話中必有深意。
但兩人皆不挑明。
一行人馬走了一旬的路後,趕上了中秋。
天色尚早,方柳道:「團圓佳節,不如找座城停留一日,還有些東西要採買。」
聞行道無可無不可:「聽方莊主的。」
他們昨日剛剛路過的是灣橋城,尚且屬於北地,是個不大不小的城鎮,再往前翻過座山,便到這附近最大的州府——灣州府。
既然找地方停留,灣州府便是最好的選擇,那裏人多而繁鬧,也好讓隊伍小作休憩,喂喂馬匹、補充些糧食。
然而翻過青山時,遇上了意外。
彼時方柳和聞行道正騎著馬,沿彎折山路並肩前行,卻忽然感到灌木叢中傳來一陣動靜。
兩人立刻察覺到了這風吹草動,聞行道掌心聚起一道內勁,朝灌木叢中拍去,同時厲聲道:「何人在此?!」
身後的一行人馬也各自抽出腰間武器,戰鬥一觸即發。
唯有方柳,氣定神閑地勒馬停在路邊,目光淡淡看向路邊。
過了好一會兒,灌木叢中傳來一聲孩童的啜泣聲,一名梳著婦人髻的女子出現在眾人麵前。她懷中尚抱有一五歲的男童,男童眼中噙淚,似是被嚇破了膽,這才嗚咽出聲,女子捂著他的嘴卻未能攔住他。
女子形容是有些許狼狽和虛弱的,臉上、衣衫上都沾了泥灰,看不大清樣貌,但隻看那氣度便不像尋常婦人,她衣裳雖破敗卻能認出原是上好的綾羅綢緞,手指細膩一看就未做過粗活,而她眼中身處高位的矜貴雍容,是即便身處險境也抹煞不了的。
她想必是男童的娘親,因為他們二人的眉眼如出一轍。
見到一眾手拿刀劍的江湖中人停在路邊,女子害怕卻故作鎮定,緊緊抱著孩子,戒備地看向眾人。
大概是看出方柳一行人並非惡人,女子稍稍鬆了口氣,語氣委婉冷靜道:「諸位大俠,我和孩子乃是逃難至此的,無意冒犯。」
說完收到父親和大師兄的冷眼,霎時合上了嘴,眼睛聳搭下來,神情委屈。
「多謝郭盟主好意,但此間確實有事,待到來年武林大會,方某定然還要前來湊熱鬧。」方柳道,「到那時,還望郭盟主不要嫌方某叨擾。」
他說的是湊熱鬧,而非其他,是明說了他無意參與盟主之位的角逐。
不過——
無意角逐不代表無意推動。
郭征和幾位長老對方柳還是知之甚少,沒聽出他的話外之意,聞行道卻已十分明白。
「哈哈哈。」郭征仰頭大笑,「如若方莊主真要來,便是第一次參加我武林大會,歡迎還來不及,又怎麽會嫌煩?到時人多,還怕怠慢了方莊主呢!」
大長老則問:「方莊主如此急著迴去,定是事出緊急,是否有我等能幫上手的地方?」
從求醫、求藥,到賑災銀查案,他們武林盟始終都在欠方柳人情,總要先還上一二才好,否則如何能安心。
方柳似乎就在等這話,他輕笑一聲,道:「說起來,還真有一事相求。」
郭征道:「方莊主請講。」
「此次迴鶯州,一是山莊有事,二是買了些北地的東西,想早日送迴去。」方柳解釋,「但郭盟主想必也知曉,我此次北上帶的人馬不多,因此想要借些武林盟的人馬。」
「這有何難?」郭征道,「我武林盟別的不說,盟中弟子甚多,護送方莊主一趟不成問題。」
「如此,便有勞了。」
「舉手之勞,舉手之勞!」
「另外,不知——」方柳忽然看向聞行道,舉起手中杯盞,「聞大俠可否送我一程。」
「這……」
一旁的郭征遲疑了。
按理來說,方柳幫了他們這麽多,隻能護送他迴去鶯州而已,又算什麽大事。可聞行道不同,他好容易處理完武林盟的事,正要去忙活聞家之事,自己又怎麽好意思這時候讓人去做其他事?
沒成想,還不等郭征思考如何拒絕,聞行道便先看向方柳,說了一句:「樂意之至。」
方柳勾唇,傾溫酒入喉:「謝了。」
聞行道也仰頭飲酒。
————
蕭然山莊的人馬在雁山鎮規整了一番,幾日後才出發。
他們一行人馬拉了幾車的貨物,周圍跟著數十個護衛,順著官道不緊不慢地南下,仿佛秋遊一般悠然。
方柳偶爾騎馬,偶爾乘坐馬車。聞行道始終禦馬而行,行走在方柳身側。
第一日,兩人沒有任何交談,連視線都不曾相觸。
聞行道知曉蕭然山莊雖然隻有寥寥幾人,護送幾車物資根本不是難事。更何況,那嚴嚴實實的馬車上是否真的有貨物,尚且有待考證。
他明白方柳讓自己護送,是別有用心,是另有謀算。
可他沒有辦法不跳入方柳的圈套。
待到第二日,方柳終於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他閑聊。聊的多是每途徑一處,此地的江湖勢力以及官場水深,偶爾也會說說這裏的民風。
這些皆是他來時囑咐依風調查、記錄的事,如今竟還記得清楚,可見他並非一時興起。這麽些天過去,各地的情況似乎一如既往,又似乎有些細微的改變,最直觀的便是有些城池中的乞兒和流民變多了。
方柳將江湖和朝廷、百姓放在一起談論,聞行道明白,他話中必有深意。
但兩人皆不挑明。
一行人馬走了一旬的路後,趕上了中秋。
天色尚早,方柳道:「團圓佳節,不如找座城停留一日,還有些東西要採買。」
聞行道無可無不可:「聽方莊主的。」
他們昨日剛剛路過的是灣橋城,尚且屬於北地,是個不大不小的城鎮,再往前翻過座山,便到這附近最大的州府——灣州府。
既然找地方停留,灣州府便是最好的選擇,那裏人多而繁鬧,也好讓隊伍小作休憩,喂喂馬匹、補充些糧食。
然而翻過青山時,遇上了意外。
彼時方柳和聞行道正騎著馬,沿彎折山路並肩前行,卻忽然感到灌木叢中傳來一陣動靜。
兩人立刻察覺到了這風吹草動,聞行道掌心聚起一道內勁,朝灌木叢中拍去,同時厲聲道:「何人在此?!」
身後的一行人馬也各自抽出腰間武器,戰鬥一觸即發。
唯有方柳,氣定神閑地勒馬停在路邊,目光淡淡看向路邊。
過了好一會兒,灌木叢中傳來一聲孩童的啜泣聲,一名梳著婦人髻的女子出現在眾人麵前。她懷中尚抱有一五歲的男童,男童眼中噙淚,似是被嚇破了膽,這才嗚咽出聲,女子捂著他的嘴卻未能攔住他。
女子形容是有些許狼狽和虛弱的,臉上、衣衫上都沾了泥灰,看不大清樣貌,但隻看那氣度便不像尋常婦人,她衣裳雖破敗卻能認出原是上好的綾羅綢緞,手指細膩一看就未做過粗活,而她眼中身處高位的矜貴雍容,是即便身處險境也抹煞不了的。
她想必是男童的娘親,因為他們二人的眉眼如出一轍。
見到一眾手拿刀劍的江湖中人停在路邊,女子害怕卻故作鎮定,緊緊抱著孩子,戒備地看向眾人。
大概是看出方柳一行人並非惡人,女子稍稍鬆了口氣,語氣委婉冷靜道:「諸位大俠,我和孩子乃是逃難至此的,無意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