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相已和太後宗親決議,一月之後放出皇帝在宮中崩卒的消息,冊立繈褓中的旭親王長孫為帝。」
此言如同投入水麵的石塊,霎時振盪起無數水波。
他也不顧隨從和親衛驚疑不定的眼神,探身向前,篤信道:
「屆時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尊貴的親王,也可成為金籠中嬌啼的雀鳥……豈不使殿下稱心如意?」
—
是夜更深。
北風席捲寒雲,王府中的梅花搖落一地。
蕭元征在夜裏接到從臨安加急傳來的密報,劉進忠替他點燈時無意瞥到一眼,隻看到滿紙觸目驚心之言,頓時屏息失語,低頭退到了屏風後。
皇帝閱讀的速度很快,幾乎一目十行,草草讀完了信紙上的內容,寂靜半晌之後,才冷笑了一聲。
他披衣起身,推開房門,畢螭已經穿甲攜刀,迎立在門前,見到他跪地行禮:「聖上。」
蕭元征的目光掠過他,看向庭院裏靜默佇立的大批玄甲兵士,沉聲問:「高氏有多少叛黨?」
從他說出「高氏」,而非「丞相」或者「舅父」二字起,畢螭就瞭然他做出的選擇,毫不猶豫答:「高氏苦心經營已久,拉攏了與之有姻親的代國公、衡國公府,以及旭王、鄴王一眾宗親。應當不日就會有動作。」
蕭元征聽了這一連串的名字,麵上流露出譏諷:「還真是齊全。」
幾個國公向來連枝同氣,早就是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沒什麽可說的。
旭親王是先帝的兄弟,這麽多年一直裝得安分守己,慈愛寬和,他繼位以後更是一年幾次地來皇宮裏表忠心。如今有一躍登天的誘餌在麵前擺著,立刻迫不及待脫了一層人皮,為高氏衝鋒陷陣在前了。
宗室如何,並不在畢螭的評價範圍內。
他如一柄不知疲倦,也不會自主思考的刀刃,垂首請示道:「衛隊已經整合完畢,隨時可護送聖上返京。」
今夜沒有雨雪,夜幕上高懸著一輪孤月。
蕭元征沒有立即答覆。
他負手立在台階上,看了一會兒邊塞的月色,忽然無原由地想起,他登基後第二日,在蓬萊殿賜宴群臣,歡飲達旦。宴至中途,高逢在宮中替他接待賓客,而他帶了畢螭出來,送蕭元景北上戍邊,所見也是這樣的夜景。
才過去三年的工夫,物是人非不知多少變化,唯有明月孤寂如初。
蕭元征的神色冷下來,下令道:「今晚啟程。」
畢螭麵容一凜:「是!」
……
王府很快被火光照亮,訓練有素的兵士手持火把在府中列隊穿行。
由於先前早就有過準備,眾人集結的速度不算太慢,蕭元征穿戴整齊出門時,府外已經停滿了出行的車馬和護衛,遠遠望去,如一條蟄伏在夜色裏的長龍,隻見首不見尾。
天光尚未大亮,蕭元景此刻還在休息,蕭元征沒讓人驚動他,打算帶著護衛離開。車帷即將落下時,他的視線掠過路旁,意外瞥見了一道纖瘦的身影。
昏沉的夜幕裏,蕭元景披一身絳色狐氅,安靜立在王府門口,分外顯眼。他看著身騎駿馬,綿延綴於禦駕後的玄甲鐵衛,眸底不辨情緒。
守在馬車旁的劉進忠最先反應過來,連忙上前道:「外頭這樣冷,殿下怎麽不多穿幾件就出來了。」
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蕭元景也沒帶隨身的暖手爐,背後隻站了一個墨裳抱劍的穆乘風。不像是剛從睡夢中驚醒,反倒像在這裏等候已久了。
「沒事,在北地都待習慣了。」
蕭元景推拒了劉進忠送他迴房的請求,抬眼看向坐在車駕上的蕭元征。
「臨安道險路遠。」他平心靜氣說,「臣祝聖上,得償所願。」
—
數日後,越都臨安。
歲末將至,街巷各處掛起了裝點的燈籠,路上的攤販都帶著笑麵孔,很有辭舊迎新的喜氣。
高牆之內,本應該繁榮最盛的越宮卻半點動靜也無,甚至因為皇宮主人的缺位,顯得幾分死氣沉沉的壓抑。
自皇帝離京微服私訪後,已有幾個月沒有出現在臣子麵前。
有委任監國的內閣重臣在,起初一段日子,朝廷還能運轉如常,隨著時間變久,朝野內外逐漸傳出了一些疑惑的聲音。
這日下朝後,眾臣照常通過昭武門離宮,在走道上互相交談。
「金大人聽說了嗎,民間流傳甚廣的那個傳言。」
「什麽傳言,是關於……的嗎?」
「哦,是不是……我上迴去看戲的時候也聽人說起過!」
眼看著已經走出內宮的範圍,周圍又是相熟的同僚,眾人的言行漸漸無所顧忌起來。
一位著綠衣的官員憂心問:「聖上離開臨安這麽久,也未曾聽聞迴程的消息,難不成真的龍體抱恙,刻意借出宮的由頭把此事遮掩過去。」
「胡扯!」旁側一人反駁道,「我族兄在淮陽做官,前些日子才寄來信件,說有幸麵見了聖上。聖上平平安安,斷沒有外頭傳的那些烏七八糟的事。」
這話並不能打消所有人的擔心,何況眾人中不乏有消息靈通者,提前察覺到了風聲。
很快有人說:「同聖上外貌相似的人不是沒有,倘若聖上真的安然無恙,民間鬧得風風雨雨的謠言又是從何而來?」
「而且你沒有聽聞嗎,幾日以前,太後點了旭王妃帶著小王孫入宮,據說是覺得小王孫可愛,特意留他們住了好些日子。聖上沒有子嗣,我是擔心——」
此言如同投入水麵的石塊,霎時振盪起無數水波。
他也不顧隨從和親衛驚疑不定的眼神,探身向前,篤信道:
「屆時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尊貴的親王,也可成為金籠中嬌啼的雀鳥……豈不使殿下稱心如意?」
—
是夜更深。
北風席捲寒雲,王府中的梅花搖落一地。
蕭元征在夜裏接到從臨安加急傳來的密報,劉進忠替他點燈時無意瞥到一眼,隻看到滿紙觸目驚心之言,頓時屏息失語,低頭退到了屏風後。
皇帝閱讀的速度很快,幾乎一目十行,草草讀完了信紙上的內容,寂靜半晌之後,才冷笑了一聲。
他披衣起身,推開房門,畢螭已經穿甲攜刀,迎立在門前,見到他跪地行禮:「聖上。」
蕭元征的目光掠過他,看向庭院裏靜默佇立的大批玄甲兵士,沉聲問:「高氏有多少叛黨?」
從他說出「高氏」,而非「丞相」或者「舅父」二字起,畢螭就瞭然他做出的選擇,毫不猶豫答:「高氏苦心經營已久,拉攏了與之有姻親的代國公、衡國公府,以及旭王、鄴王一眾宗親。應當不日就會有動作。」
蕭元征聽了這一連串的名字,麵上流露出譏諷:「還真是齊全。」
幾個國公向來連枝同氣,早就是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沒什麽可說的。
旭親王是先帝的兄弟,這麽多年一直裝得安分守己,慈愛寬和,他繼位以後更是一年幾次地來皇宮裏表忠心。如今有一躍登天的誘餌在麵前擺著,立刻迫不及待脫了一層人皮,為高氏衝鋒陷陣在前了。
宗室如何,並不在畢螭的評價範圍內。
他如一柄不知疲倦,也不會自主思考的刀刃,垂首請示道:「衛隊已經整合完畢,隨時可護送聖上返京。」
今夜沒有雨雪,夜幕上高懸著一輪孤月。
蕭元征沒有立即答覆。
他負手立在台階上,看了一會兒邊塞的月色,忽然無原由地想起,他登基後第二日,在蓬萊殿賜宴群臣,歡飲達旦。宴至中途,高逢在宮中替他接待賓客,而他帶了畢螭出來,送蕭元景北上戍邊,所見也是這樣的夜景。
才過去三年的工夫,物是人非不知多少變化,唯有明月孤寂如初。
蕭元征的神色冷下來,下令道:「今晚啟程。」
畢螭麵容一凜:「是!」
……
王府很快被火光照亮,訓練有素的兵士手持火把在府中列隊穿行。
由於先前早就有過準備,眾人集結的速度不算太慢,蕭元征穿戴整齊出門時,府外已經停滿了出行的車馬和護衛,遠遠望去,如一條蟄伏在夜色裏的長龍,隻見首不見尾。
天光尚未大亮,蕭元景此刻還在休息,蕭元征沒讓人驚動他,打算帶著護衛離開。車帷即將落下時,他的視線掠過路旁,意外瞥見了一道纖瘦的身影。
昏沉的夜幕裏,蕭元景披一身絳色狐氅,安靜立在王府門口,分外顯眼。他看著身騎駿馬,綿延綴於禦駕後的玄甲鐵衛,眸底不辨情緒。
守在馬車旁的劉進忠最先反應過來,連忙上前道:「外頭這樣冷,殿下怎麽不多穿幾件就出來了。」
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蕭元景也沒帶隨身的暖手爐,背後隻站了一個墨裳抱劍的穆乘風。不像是剛從睡夢中驚醒,反倒像在這裏等候已久了。
「沒事,在北地都待習慣了。」
蕭元景推拒了劉進忠送他迴房的請求,抬眼看向坐在車駕上的蕭元征。
「臨安道險路遠。」他平心靜氣說,「臣祝聖上,得償所願。」
—
數日後,越都臨安。
歲末將至,街巷各處掛起了裝點的燈籠,路上的攤販都帶著笑麵孔,很有辭舊迎新的喜氣。
高牆之內,本應該繁榮最盛的越宮卻半點動靜也無,甚至因為皇宮主人的缺位,顯得幾分死氣沉沉的壓抑。
自皇帝離京微服私訪後,已有幾個月沒有出現在臣子麵前。
有委任監國的內閣重臣在,起初一段日子,朝廷還能運轉如常,隨著時間變久,朝野內外逐漸傳出了一些疑惑的聲音。
這日下朝後,眾臣照常通過昭武門離宮,在走道上互相交談。
「金大人聽說了嗎,民間流傳甚廣的那個傳言。」
「什麽傳言,是關於……的嗎?」
「哦,是不是……我上迴去看戲的時候也聽人說起過!」
眼看著已經走出內宮的範圍,周圍又是相熟的同僚,眾人的言行漸漸無所顧忌起來。
一位著綠衣的官員憂心問:「聖上離開臨安這麽久,也未曾聽聞迴程的消息,難不成真的龍體抱恙,刻意借出宮的由頭把此事遮掩過去。」
「胡扯!」旁側一人反駁道,「我族兄在淮陽做官,前些日子才寄來信件,說有幸麵見了聖上。聖上平平安安,斷沒有外頭傳的那些烏七八糟的事。」
這話並不能打消所有人的擔心,何況眾人中不乏有消息靈通者,提前察覺到了風聲。
很快有人說:「同聖上外貌相似的人不是沒有,倘若聖上真的安然無恙,民間鬧得風風雨雨的謠言又是從何而來?」
「而且你沒有聽聞嗎,幾日以前,太後點了旭王妃帶著小王孫入宮,據說是覺得小王孫可愛,特意留他們住了好些日子。聖上沒有子嗣,我是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