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沒察覺到這個細節,仍在高聲唾罵梁承驍背信棄義,臉麵都不要了,果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北晉那老不死的孬種皇帝能生出什麽好貨。
當初臨安舉辦萬壽節宴,越帝與晉國使臣議定,三年內互不侵擾。如今才過去一年,晉國就要單方撕毀當初的盟約,可謂在仁義一道上占盡下風。如今戍北軍內群情激奮,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等他們發泄完怒氣,蕭元景才在上首冷靜開口:「鬧夠了嗎,都給本王坐下。」
他的聲音不大,麵容也因為剛病過一場,顯得有幾分瘦削的蒼白,卻奇蹟般地讓一屋子的大老粗瞬間閉上嘴,老老實實地坐下不動了。
新皇登基以來,端王一直戍守沂郡,幾次動盪和戰亂全由他一人領兵平息,麾下的十二部幾乎未有過敗跡。也因為如此,他在軍營中的威信甚至超過皇帝本人,到了難以撼動的地步,手下將士也是令行禁止,絕沒有敢輕視他的。
屋裏安靜了一息,過了片刻,席中站出一個虎背熊腰的將領,抱拳行禮道:「王爺,晉兵挑這個時候來犯,必然是想趁楚水結冰時渡江,通過玄武關南下。」
「屬下願帶寅部前往玄武關,誓不讓晉人越關一步。」
說這話的正是寅部的主事人,鄧羌。
寅虎在十二部中負責鎮守,統領也是個人高馬大,長相粗獷的漢子,一雙虎目懾亮有神,自帶一股兇悍之氣。
眾人順著他的目光,紛紛看向牆上掛著的輿圖。
從楚水南岸到沂郡,中間隔著三城兩關,一道為玄武關,另一道為沂郡城外的嘉陵關。而沂郡往後,就是南越的遼闊腹地。
去年嚴冬時,梁承驍正是攻破了玄武關後的三座城池,割去越國北境將近一半的版圖,最後在沂郡折戟。
楚水雖然橫貫晉越邊境,但不是處處都容易渡過,常有水流湍急,地勢險峻的河段,能夠用兵的地方屈指可數。沒有人覺得梁承驍會捨近求遠,大費周章地尋找玄武關以外的其他突破口。
因此聽聞此言,不少人都麵露贊同的表情,覺得這是個值得一試的辦法。
「上次那梁承驍就沒在我大越討著好,這次更別想!」
「去年北晉發兵突然,玄武關的守衛也是沒做好準備,才倉促丟了幾城。今年有鄧大人坐鎮,我看晉軍還怎麽打下玄武關!」
「……」
蕭元景同樣在看著那張輿圖。
手背被燙傷的皮膚泛著刺疼和熱意,他恍若未覺似的,將指尖嵌進掌心,過了良久才起身,踱至幕牆之前。
底下的將領見他的動作,各自識趣地噤聲了。
軍營中的輿圖用羊皮繪製,耐髒耐磨,其上墨筆繪出了城牆、山地、河湖等等標記。
蕭元景抬起手,眉心沉沉蹙著,似有所思,指腹自晉國南境開始,一寸一寸劃過楚水,臨往南去之前,卻陡然轉變了方向,繞過玄武關,從旁側的蜿蜒而下的廉山破開口子,長驅直入。
「……」
眾人此前都沒有想過還有這條路徑,一時麵麵相覷,神色訝然。唯有幾個申部的謀士愣了下,隨後露出琢磨和思考的表情。
「此計不可行。」
一片沉寂之中,蕭元景掩去了眸底的潮湧,沉聲開口。
「去年梁承驍從玄武關南下,是因為他隻有二十萬兵馬,糧草也不夠拖延幾個月,這是最快的一條路。」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兩個月內,南越三城接連拱手讓人,不少越國將士為此聞風喪膽,未戰而士氣先衰。
「如今北晉上下一統,兵權盡歸於新主之手,傾舉國之力南征,怎能同過往相比。」
「一道玄武關,不可能攔得住他。」
——甚至不止於此。
蕭元景的心底浮現出一絲澀意。
他一直知道,梁承驍展露出來的野心很明確,沂郡隻是他逐鹿中原的一塊版圖。他要的是收攏兩岸,要的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之處,盡數歸於晉。
晉軍的鐵蹄總有一天會南下,不是今年,也會是以後。而他充其量隻是激化了這個矛盾,讓對方盛怒之下,決意將虛假的和平撕破了一道猙獰的口子。
……也將他那點無謂的妄想撕破了一道口子。
軍營中的將領還在等著他做決斷,蕭元景閉了閉眼,重新睜開時,已經徹底從迴憶中脫出,恢復了慣常的冷靜和果決。
「撤迴北境三城的守備,百姓遷移到周圍郡縣。」
「即刻起,沂郡上下戒嚴,緊閉城門,禁止進出。」
「寅部和巳部都留在關內,聽從調令。」他收緊了掌心,語氣鎮靜,「本王親自坐鎮嘉陵關。」
【作者有話說】
兩個人見麵應該還要幾章,想看見麵或者掉馬的小寶可以存一存稿噠
第61章 棄城·兵戎相見
一月後,晉國大軍如期南下,踏過封凍的楚水,公然撕破了與南越的盟約。
夜色深沉,月影微茫,四野隻聽得寒風唿嘯。
玄武關內,燈火至夜不熄,江城都督在府內來迴踱著步子,焦急等待著傳訊。
自從晉軍渡江以後,已在玄武關外紮營多日,每天如同貓戲老鼠一般,遣一支先鋒隊伍在城下叫罵,在越國兵士想要架弩射箭的時候,卻一眨眼撤了個沒影,把關中的武將氣得倒仰,又礙於敵強我弱,不敢貿然出城應戰。
當初臨安舉辦萬壽節宴,越帝與晉國使臣議定,三年內互不侵擾。如今才過去一年,晉國就要單方撕毀當初的盟約,可謂在仁義一道上占盡下風。如今戍北軍內群情激奮,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等他們發泄完怒氣,蕭元景才在上首冷靜開口:「鬧夠了嗎,都給本王坐下。」
他的聲音不大,麵容也因為剛病過一場,顯得有幾分瘦削的蒼白,卻奇蹟般地讓一屋子的大老粗瞬間閉上嘴,老老實實地坐下不動了。
新皇登基以來,端王一直戍守沂郡,幾次動盪和戰亂全由他一人領兵平息,麾下的十二部幾乎未有過敗跡。也因為如此,他在軍營中的威信甚至超過皇帝本人,到了難以撼動的地步,手下將士也是令行禁止,絕沒有敢輕視他的。
屋裏安靜了一息,過了片刻,席中站出一個虎背熊腰的將領,抱拳行禮道:「王爺,晉兵挑這個時候來犯,必然是想趁楚水結冰時渡江,通過玄武關南下。」
「屬下願帶寅部前往玄武關,誓不讓晉人越關一步。」
說這話的正是寅部的主事人,鄧羌。
寅虎在十二部中負責鎮守,統領也是個人高馬大,長相粗獷的漢子,一雙虎目懾亮有神,自帶一股兇悍之氣。
眾人順著他的目光,紛紛看向牆上掛著的輿圖。
從楚水南岸到沂郡,中間隔著三城兩關,一道為玄武關,另一道為沂郡城外的嘉陵關。而沂郡往後,就是南越的遼闊腹地。
去年嚴冬時,梁承驍正是攻破了玄武關後的三座城池,割去越國北境將近一半的版圖,最後在沂郡折戟。
楚水雖然橫貫晉越邊境,但不是處處都容易渡過,常有水流湍急,地勢險峻的河段,能夠用兵的地方屈指可數。沒有人覺得梁承驍會捨近求遠,大費周章地尋找玄武關以外的其他突破口。
因此聽聞此言,不少人都麵露贊同的表情,覺得這是個值得一試的辦法。
「上次那梁承驍就沒在我大越討著好,這次更別想!」
「去年北晉發兵突然,玄武關的守衛也是沒做好準備,才倉促丟了幾城。今年有鄧大人坐鎮,我看晉軍還怎麽打下玄武關!」
「……」
蕭元景同樣在看著那張輿圖。
手背被燙傷的皮膚泛著刺疼和熱意,他恍若未覺似的,將指尖嵌進掌心,過了良久才起身,踱至幕牆之前。
底下的將領見他的動作,各自識趣地噤聲了。
軍營中的輿圖用羊皮繪製,耐髒耐磨,其上墨筆繪出了城牆、山地、河湖等等標記。
蕭元景抬起手,眉心沉沉蹙著,似有所思,指腹自晉國南境開始,一寸一寸劃過楚水,臨往南去之前,卻陡然轉變了方向,繞過玄武關,從旁側的蜿蜒而下的廉山破開口子,長驅直入。
「……」
眾人此前都沒有想過還有這條路徑,一時麵麵相覷,神色訝然。唯有幾個申部的謀士愣了下,隨後露出琢磨和思考的表情。
「此計不可行。」
一片沉寂之中,蕭元景掩去了眸底的潮湧,沉聲開口。
「去年梁承驍從玄武關南下,是因為他隻有二十萬兵馬,糧草也不夠拖延幾個月,這是最快的一條路。」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兩個月內,南越三城接連拱手讓人,不少越國將士為此聞風喪膽,未戰而士氣先衰。
「如今北晉上下一統,兵權盡歸於新主之手,傾舉國之力南征,怎能同過往相比。」
「一道玄武關,不可能攔得住他。」
——甚至不止於此。
蕭元景的心底浮現出一絲澀意。
他一直知道,梁承驍展露出來的野心很明確,沂郡隻是他逐鹿中原的一塊版圖。他要的是收攏兩岸,要的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之處,盡數歸於晉。
晉軍的鐵蹄總有一天會南下,不是今年,也會是以後。而他充其量隻是激化了這個矛盾,讓對方盛怒之下,決意將虛假的和平撕破了一道猙獰的口子。
……也將他那點無謂的妄想撕破了一道口子。
軍營中的將領還在等著他做決斷,蕭元景閉了閉眼,重新睜開時,已經徹底從迴憶中脫出,恢復了慣常的冷靜和果決。
「撤迴北境三城的守備,百姓遷移到周圍郡縣。」
「即刻起,沂郡上下戒嚴,緊閉城門,禁止進出。」
「寅部和巳部都留在關內,聽從調令。」他收緊了掌心,語氣鎮靜,「本王親自坐鎮嘉陵關。」
【作者有話說】
兩個人見麵應該還要幾章,想看見麵或者掉馬的小寶可以存一存稿噠
第61章 棄城·兵戎相見
一月後,晉國大軍如期南下,踏過封凍的楚水,公然撕破了與南越的盟約。
夜色深沉,月影微茫,四野隻聽得寒風唿嘯。
玄武關內,燈火至夜不熄,江城都督在府內來迴踱著步子,焦急等待著傳訊。
自從晉軍渡江以後,已在玄武關外紮營多日,每天如同貓戲老鼠一般,遣一支先鋒隊伍在城下叫罵,在越國兵士想要架弩射箭的時候,卻一眨眼撤了個沒影,把關中的武將氣得倒仰,又礙於敵強我弱,不敢貿然出城應戰。